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检验医学生临床交流与沟通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29 15:14:4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检验医学生临床交流与沟通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方法选取80例2016级检验系临床检验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试验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教学,试验组加强检验与临床沟通的模式教学,对比两组的医学生的技能考核、沟通能力与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比对两组医学生的基础知识、实践操作与综合成绩评分,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呈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比对两组医学生培训后的沟通能力评分,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呈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比对两组医学生的满意度,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呈P<0.05。结论在检验系临床检验专业学生教学中实施加强检验与临床沟通的模式教学,有效提高技能考核成绩与满意度,具有显著的管理效果。

关键词:检验专业;医学生;交流与沟通能力;检验与临床沟通的模式教学

本文引用格式:卫星,贺晓花,牟永平.检验医学生临床交流与沟通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8):348-349.

0引言

疾病的治疗属于系统过程,是医院不同部分之间密切合作所形成的服务链,其中医学检验为重要关节之一[1]。近年来,疾病的治疗逐渐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这就表示了患者在就医时不仅考虑就医环境、医疗水平与专家团队等,同时也对医疗机构服务态度十分重视[2]。在现代医院的质量评估体系中,医患纠纷是优劣服务品质主要决定因素,而这就强调了医学生交流与沟通能力的重要性。本文将对80例检验专业学生为对象,探讨加强检验与临床沟通的模式教学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80例2016级检验系临床检验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试验组(40例)。对照组,男女学生分别为21例与19例,年龄为19-21岁,平均(20.53±0.19)岁。试验组,男女学生分别为23例与17例,年龄为19-21岁,平均(20.41±0.15)岁。对比学生的一般情况,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为常规教学:教学课程为《生物化学》理论课与实践课,以多媒体、PPT方式进行授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课上正常提问,由学生进行回答,最后讨论与总结。

1.2.2试验组:试验组为加强检验与临床沟通的模式教学:教师需选择典型病例,从检验科中选择,要求病理新颖且符合授课内容,将其临床资料与检验过程做详细整理,结合教材与检验项目,针对性地对相关问题进行设计,指导学生自主查阅有关书籍与相关文献,发散临床思维,进行临床分析。同时带领学生进入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检验科参观。

在教师提出问题后的2-4天,学生需针对问题进行相关文献查阅,可运用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教科书等工具,在查阅后及时将所查资料汇总,便于讨论时分析与解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在课上,由5名学生组成小组,陈述观点,与临床病例结合,汇报交流所查阅资料,对教师提问进行回答;课堂需将学生作为主体,教师应把握问题核心,对学生讨论偏差及时给予纠正,激发学生讨论激情。最后由教师做课堂总结,给予小组汇报点评,并强调本节重点。

\

 
1.3观察指标。将两组护理人员的考核评分、沟通能力与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

护理知识:以基础知识、实践操作与综合成绩进行考核,满分分别为100分,闭卷考试,标准答案评分。

沟通能力:使用我院制定的沟通能力评估表,对两组学生培训前后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沟通能力越好。

满意度:使用我院制定的满意度调查表,由临床120例患者分别对两组护理人员进行评估,分为三个等级: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满意度=满意率+比较满意率。

1.4统计学分析。将研究中的各项数据结果输入软件(SPSS19.0)进行证实,满意度的表现形式以(%)为基准,组间予以卡方检验,生护理知识的表现形式以均数(±s)标准差表示,组间予以T值检验,结果证实后差异呈P<0.05,则表示统计学意义产生。

2结果

2.1两组学生考核成绩比较。比对两组学生的基础知识、实践操作与沟通技能评分,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结果证实后差异呈P<0.05,产生了统计学意义,表1为详细数据,展开如下。


\

 
2.2两组学生考核成绩比较。比对两组学生培训后的沟通能力评分,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结果证实后差异呈P<0.05,产生了统计学意义,表2为详细数据,展开如下。


\



3讨论

加强检验与临床沟通的模式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其目的在于培养医学生兴趣,培养沟通能力。学生由学校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对于临床实际病例提出个人见解,不仅掌握基础知识,实现了与临床新知识的掌握,并情景再现式学习教学知识,更好的了解其交流过程,培养沟通与交流能力。本次研究中,试验组在培训后的沟通能力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应用常规教学的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呈P<0.05,可证明以上结论。同时,由教师带领下前往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检验科进行学习,增加学生的入工作的过程,离不开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与沟通能力,因此在授课时教师需在加强理论教学基础上,重视沟通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不断学习新理念、新技术与医学新知识[3],增加自信心,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在工作中见解独特。在传统的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通过对课本知识学习,使课堂形式单一,课堂氛围不佳,存在学生自律性差、态度不端正等弊端,且教师在课堂中所投入的精力较少,使得学生无法深入学习基础知识,影响考核成绩,对于沟通能力培养更是少之又少,使学生存在一定的护患沟通问题,对步入工作非常不利。

有学者对医院护士的护患沟通能力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4],通过调查593名岗位护士,分别使用护士沟通能力评估问卷与爱克森人格问卷进行调查,在462份有效问卷中,得分情况如下,信息交流与反馈(48.7±4.99)分,沟通行为(65.5±5.51)分,沟通价值观(34.2±3.07)分,结果表明,影响护士沟通能力的因素有性别、有关培训、人格特征等。由此可见,合理的交流与沟通能力培训对护患沟通具有重要意义,而检验医学作为医院重要组成部分,在其教学中应当加强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能力培养,从而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5]。

本文对40例学生实施加强检验与临床沟通的模式教学,其考核成绩均优于应用常规教学模式的对照组,对此结果进行分析,试验组改变传统围绕课本学习的教学模式,将提出问题-自行学习-讨论问题-总结问题的模式应用于教学中,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在理论知识学习中能够有更深刻体会,在未来步入工作岗位时进一步深造,从而促进能力提高。

除此之外,实验组学生的满意度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呈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教学主题,结合课本内容与临床知识,从而使课堂更加生动形象,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得到满意的理论知识、实践技术与沟通能力成绩,取得学生的满意评价。综上所述,在检验系临床检验专业学生教学中实施加强检验与临床沟通的模式教学,有效提高技能考核成绩与满意度,具有显著的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俊利,韦叶生,杨凤莲,等.行动学习理念下角色扮演案例教学对检验与临床沟通能力培养的研究[J].右江医学,2017,45(1):123-124.
[2]王俊利,韦叶生,杨凤莲,等.行动学习理念下提升检验与临床沟通能力课程教学水平[J].课程教育研究,2016(29):244.
[3]宋嘉,王宇彤,阮二宝,等.医学留学生临床实习中医患沟通技能培养的实践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1):23-24.
[4]朱娟娟.某三甲医院临床护士护患沟通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
[5]欧超,赵惠柳,黄玲莎,等.肿瘤专科医院医学检验实习综合能力培养的探讨与实践[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423-42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95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