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多节段重度颈椎管狭窄患者在临床中行棘突纵割式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多节段重度颈椎管狭窄患者,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组,若椎管占据率低于60%,归为压迫组;若椎管占率在60%及以上,归为重度压迫组,每组20例,均接受棘突纵割式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并统计治疗前后JOA评分、NDI评分以及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情况,并予以对比分析。结果组间对比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组间对比JOA评分、NDI评分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但组内治疗前后对比,结果显示治疗后评分情况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对于多节段重度颈椎管狭窄患者,接受棘突纵割式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进行治疗后,可有效改善颈椎功能,从而促进康复,在临床中具有可观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多节段重度颈椎管狭窄;棘突纵割式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JOA评分;NDI评分
本文引用格式:李殿伟.分析棘突纵割式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重度颈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6):107-108.
0引言
多节段颈椎管狭窄在颈椎疾病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而其中最为严重的一种便是多节段重度颈椎管狭窄,患者多伴有下肢功能失调以及上肢麻木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其日常生活质量[1-2]。临床中多选择手术方式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对于单、双节段狭窄患者,多选择前路手术治疗,对于≥3节段狭窄患者,多选择后路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但是目前对于多节段重度颈椎管狭窄选择哪种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在医学界中仍然存在一定争议,重度椎管狭窄是指椎管占据率超过50%~60%[3]。基于上述情况,本文就我院收治的多节段重度颈椎管狭窄患者开展研究,分析棘突纵割式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进行治疗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多节段重度颈椎管狭窄患者,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组,若椎管占据率低于60%,归为压迫组;若椎管占率在60%及以上,归为重度压迫组,每组分别20例。压迫组中男性与女性例数分别11例、9例,年龄50~70岁,平均(62.85±3.11)岁;重度压迫组中男性与女性例数分别12例、8例,年龄51~70岁,平均(62.87±3.10)岁。均对本次研究知情,自愿签署同意书;组间资料经统计学对比(P>0.05)。
1.2方法
所选择研究对象均接受棘突纵割式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选择C2~7正中位置行切口,将皮肤以及皮下、颈部颈韧带等进行逐层切开,将C2~7棘突充分暴露,并推开椎旁肌自颈棘突上骨膜下,将C3~7椎板充分暴露;使用小刮匙等将C3椎板切除,使用髓核钳等将C6/7黄韧带咬除,并将C7椎板上半部分等进行切除,完成后进行穹隆减压操作,并放入导管、将C4~6棘突锯开;借助磨钻磨出侧沟,椎板(劈开)需要行两侧分开操作,便于将下方硬膜暴露,然后于椎板预制孔道穿过珊瑚人工骨,于C4~6棘突间进行交叉固定;之后对椎旁肌等进行分割后,然后放置引流。
1.3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治疗前后JOA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分)、NDI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以及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情况,并予以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所得所有项目数据资料均纳入SPSS 21.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若P<0.05可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JOA评分以及NDI评分比较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组间对比JOA评分、NDI评分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但组内治疗前后对比,结果显示治疗后评分情况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见表1。
2.2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情况比较组间对比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3讨论
多阶段颈椎管狭窄在临床中属于颈椎疾病,其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如果不能够及时采取科学措施进行治疗,患者会由于存在行走障碍、精细动作障碍等情况而影响到正常生活以及工作[4]。而颈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骨化等均是导致出现颈椎管狭窄的重要因素。
常规椎管扩大成形术方式在治疗时,患者很容易出现扩大部分又关闭现象,因此,手术治疗综合效果并非十分理想[5]。近年来,随着医学多方面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棘突纵割式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应运而生,且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令人满意。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均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恢复,且治疗后JOA评分、NDI评分情况均较治疗前优(P<0.05),提示对多节段重度颈椎管狭窄患者在临床中行棘突纵割式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可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主要是由于棘突纵割式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具有以下优势:(1)在C2~7正中位置进行椎管扩大干预,具有同椎管性状较为贴近的特点,可有效避免椎管中有瘢痕进入或者再次关门现象发生率;(2)经过治疗后,患者出现神经根障碍几率较低;(3)在手术过程当中,能够有效保护棘突正常功能,因此,术后有利于促进颈椎功能恢复正常;(4)由于棘突位置位于居中位置,每一个椎节彼此之间能够分开活动,有利于术后颈部肌群重建,从而有利于术后康复[6-8]。
综上所述,对于多节段重度颈椎管狭窄患者,接受棘突纵割式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进行治疗后,可有效改善颈椎功能,从而促进康复,在临床中具有可观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Kanbara S,Urasaki T,Tomita H,et al.Surgical outcomes of decompressive laminoplasty with spinous process osteotomy to treat lumbar spinal stenosis[J].Nagoya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2018,80(1):1-9.
[2]何达,蒋继乐,李楠,等.棘突纵割式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重度颈椎管狭窄长期疗效分析[J].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2017,2(2):80-84.
[3]查圆瑜,杨阳,陈舒振,等.后路椎板切除螺钉内固定与椎管扩大成形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Meta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21(3):485-492.
[4]钱宇,金聪,何磊,等.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伴生理前凸消失多节段颈椎疾病的疗效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17,37(24):1521.
[5]Ohaegbulam SC,Mezue WC,Ndubuisi CA,et al.Modified Laminoplasty for Degenerative Cervical Spondylosis:The Technique of Floating Laminoplasty[J].Nigerian Journal of Surgery Official Publication of the Nigerian Surgical Research Society,2018,24(1):1-5.
[6]杨丹,廖志辉,李晓云.两种不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7,28(1):1-4.
[7]蔡奇霖,张智,郑佳状.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17(10):1074-1077.
[8]李广章,蒋召芹,刘志新.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7,32(5):709-7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