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通过对四川大学学生角膜接触镜佩戴现状与他们对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的调查,了解川大学生角膜接触镜佩戴现状及他们对角膜接触镜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以期为加强大学生眼部保健意识和开展安全使用角 膜接触镜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校车站乘车高峰期间随机发放问卷,每天100 份,共4 d。采用Access 录入数据,采用 SPSS 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385 份有效问卷中,佩戴者 88 人,占 23%。佩戴组与不佩戴组眼部疾病情况无明显差异(P> 0.05)。佩戴组与不佩戴组认知得分情况均不高,但佩戴组高于不佩戴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四川大学学生对角膜接触镜相关知识的了解普遍较为欠缺,加强川大学生的角膜接触镜相关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刻不容缓。
关键词: 四川大学;角膜接触镜;佩戴现状;认知情况
本文引用格式:严可, 金岚菲, 谢晓芬, 等. 四川大学学生角膜接触镜使用现状与认知情况的相关性调查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73):174-175+177.
0引言
角膜接触镜,即隐形眼镜,置于角膜表面,与角膜形成CL- 泪液- 角膜这一新的光学系统,充分发挥泪液的透镜效应, 可较好地矫正角膜不规则散光和近视 [1]。近年来,角膜接触镜因其较传统框架眼镜视觉效果好、美观、方便等优点广受欢迎,而彩色角膜接触镜(即美瞳)更是越来越受年轻人的喜爱。但是不良的佩戴习惯可能会使角膜接触镜对眼部造成一定的影响,引起眼睑、结膜、泪膜、角膜等部位的疾病。因此,本调查组拟对四川大学学生角膜接触镜佩戴情况和对角膜接触镜安全使用及相关疾病的认知情况展开调查,通过分析比较各组数据,研究佩戴现状与认知情况之间的相关性, 从而更好地指导大学生如何爱眼、护眼,同时也为学校开展安全使用角膜接触镜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1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四川大学在读学生包括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共发放问卷 400 份,经回收,有效问卷为 385 份, 回收率为 96.25%。
1.2调查内容。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①基本情况, 包括性别、年龄、专业、年级、家中是否有医务行业从事者、是否佩戴角膜接触镜等;②角膜接触镜佩戴情况,包括佩戴角膜接触镜的频率和类型、是否进行过眼部检查、角膜接触镜摘卸和护理情况、是否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佩戴过等;③对角膜接触镜安全使用及相关疾病的认知情况,包括自身眼部疾病、佩戴角膜接触镜禁忌症和并发症认知情况、发病处理措施、角膜接触镜知识了解程度和渠道等。其中基本情况和认知情况两部分由所有被调查对象填写,角膜接触镜佩戴情况部分由最近 3 个月内佩戴过角膜接触镜的被调查者填写。
1.3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于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校车站乘车高峰期间发放问卷,在候车队伍中从第一人开始每隔两人发放一份问卷,每天 100 份,共 4 d。在统一指导语的条件下,对被调查者进行必要的解释,遵循自愿原则, 由被调查者现场独立、匿名回答,问卷当场收回。
1.4定量统分。
佩戴相关情况,认知情况等用基于相关文献的自制量表计算。参照《软性角膜接触镜配戴者相关知识及行为的调查分析》[2] 将认知情况量化,参照《大学生角膜接触镜佩戴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3] 将佩戴情况量化,量化标准如表 1。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采用 Access 软件建立数据库录入。手工审核数据无误后,以 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检验。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与分析
2.1基本情况:
有效问卷 385 份,其中佩戴者 88 人, 不佩戴者 297 人;男生 194 人,女生 191 人。文史经管类占26%,艺体生占 12%,医科生占 10%,理工科占 50%,其他专业占 2%。
2.2佩戴情况:
88 名佩戴者中平均年龄 20.7±2.01。男生17 人,女生 71 人,女生人数明显多于男生。
2.2.1频率:
频率 ≤2 次/ 月的共 26 例,≤2 次/ 周的共 21 例, 3-4 次 / 周的共 20 例,6-7 次 / 周的共 21 例,说明半数人偶尔(≤2 次 / 周) 佩戴角膜接触镜, 可能是因为某些特殊活动的需求;而经常(>2 次 / 周)佩戴者占 46.6%,说明接近半数人利用角膜接触镜而不是框架眼镜长期矫正视力。
2.2.2类型:
其中佩戴有色角膜接触镜即美瞳者 26 人,占29.5%;佩戴平光镜者 3 人,说明不为矫正视力仅因为美观而佩戴美瞳者较少。佩戴日抛者 21 人,占 23.9%,说明小部分人可能是出于方便、卫生等原因选择日抛型角膜接触镜。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 62 例,硬性角膜接触镜 2 例,角膜塑形镜1 例,佩戴但不清楚的 22 例,说明 25% 的佩戴者对自己佩戴的角膜接触镜类型并不清楚,而选择硬性角膜接触镜和角膜塑形镜的人很少,软性角膜接触镜仍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2.2.3 眼部检查、使用卫生及习惯:
通过计分得出佩戴情况平均分为 5.38 分(总分 12 分),说明佩戴角膜接触镜者不够注重日常的使用卫生和正规全面的眼部检查。佩戴习惯平均分为 9.85(总分 12 分),说明佩戴者较为注意自身情况和周围环境对佩戴角膜接触镜的影响。其中很少有人佩戴角膜接触镜过夜,但在感冒期间佩戴的现象较为普遍。女生在月经期佩戴角膜接触镜也较为普遍。认知情况(详见表 2)。
2.3.1眼部疾病:
佩戴者与不佩戴者的眼部疾病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 0.05),提示角膜接触镜可能不会影响到眼部疾病状况。
2.3.2信息来源:
佩戴者主要通过眼镜店工作人员了解相关信息,而不佩戴者主要通过眼镜店工作人员、网络和朋友家人了解相关信息,但佩戴相比于不佩戴者更多地从专业医生处了解信息。但两组从相关书籍资料和学校课程了解都极少。
2.3.3对眼部疾病和角膜接触镜的认知 :
佩戴组与不佩戴组的认知情况得分有统计学差异(P < 0.05),且佩戴组高于不佩戴组,说明佩戴角膜接触镜者对眼部疾病和角膜接触镜有着相对较好的认知情况。医科生组和非医科生组无统计学差异,说明被调查者的认知情况与专业无关。
2.3.4矫正视力方式:
相对于不佩戴者,佩戴者中选择激光手术矫正视力的比例更大,说明佩戴者更容易接受激光手术来矫正视力。
2.3.5对角膜接触镜知识的了解程度:
根据调查结果,学生们对角膜接触镜知识的平均了解程度为 2.60,说明了解程度较为欠缺。其中佩戴组平均分大于不佩戴组平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说明佩戴组的自我认知情况较好。医科生平均分大于非医科生平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说明医科生对角膜接触镜的认知情况较好。
3 结论及建议
佩戴者中超过半数的人并非经常佩戴角膜接触镜,可能是出于短期需要而选择佩戴角膜接触镜。短期使用者可能认为没有必要深入了解相关知识,造成其认知水平低下、使用方法不规范等。同学们普遍极少接受眼部检查,并且其对角膜接触镜的认知信息了解渠道主要为眼镜店工作人员,从专业医生、相关书籍资料和学校课程了解极少。佩戴者在感冒期间、(女性)月经期等免疫力较差的时间段佩戴角膜接触镜较为普遍,说明佩戴角膜接触镜禁忌症未得到重视。佩戴者中选择角膜接触镜矫正视力的人数反而最少,可能因为配戴角膜接触镜并不是其长期矫正视力的手段,或者曾在使用过程中有过不适症状因而有一定的风险意识;相对于不佩戴者,佩戴者更容易接受激光手术来矫正视力,可能是他们的思想观念更开放。被调查者对角膜接触镜知识的了解程度普遍较为欠缺,而其中佩戴者了解程度高于不配戴者,说明佩戴与否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大学生对角膜接触镜的认知。医科生自认为自身的了解程度明显高于非医科生,而实际上二者无差异,过高的评价可能会导致其认为自己加强相关知识学习的必要性低。
在此,我们建议:学生应当做到控制佩戴时长,尽量选择高透氧、短周期的镜片,定期清洗、消毒镜片等,学习更健康、卫生的使用方法,应当树立定期进行眼部检查的意识, 积极从专业人员中获取与眼部健康相关的知识与基本技能, 纠正自己日常生活中的错误做法。学校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眼部及其他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学生的认知水平; 开展一些眼部知识讲座、竞赛等,让大学生拓展知识面并重新审视自身的认知水平,可适当增设相应眼部健康课程,帮助学生有效规避一些眼部疾病的产生风险。
参考文献:
[1]Rosenberg M E,Tervo TM,M uller LJ,M oilanen JA,Vesaluoma M H.In vivo confocal microscopy after herpes keratitis[J].Cornea,2002,21(3):265-269.
[2]彭妙, 曾莹, 李海连 , 等. 软性角膜接触镜配戴者相关知识及行为的调查分析[R]. 现代临床护理 ,2013(7):8-11.
[3]秦雪, 张鹏, 魏倩, 等. 大学生角膜接触镜佩戴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R]. 中国公共卫生 ,2014,30(4):507-508.
《四川大学学生角膜接触镜使用现状与认知情况的相关性调查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116/20181116033034599.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