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PAD教学模式在病理生理学理论课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将PAD这一教学模式应用于五年制临床专业本科生《病理生理》课程的教学实践,学生随机被分为对照班和实验班,对照班沿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而实验班采用PAD教学模式。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讨论(Discussion)为PAD教学模式的三个基本环节。讲授环节即教师对教学重点内容进行精讲;内化吸收环节为学生在课后经过思考将所学知识内化为个人的经验;课堂讨论环节一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生将独立思考后提出的问题或学习心得与其他小组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结果实验组学生在小测验中“25分以上”分数段的人数多于对照组,而在“15-19分”分数段的学生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D教学模式的整体教学效果优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其可有效地解决学生课堂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PAD教学模式;病理生理;教学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陈宁园,黄玲,潘尚领,等.PAD教学模式在病理生理学理论课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2):367-369.
The Application of PAD Teaching Mode i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Pathophysiology
CHEN Ning-yuan,HUANG Ling,PAN Shang-ling,PENG Jun-hua*
(Department of Pathophysiology,preclinical schoo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Nanning Guangxi)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AD teaching mode i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pathophysiology.Methods By applying the PAD teaching mode to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Pathophysiology for five-year clinical undergraduates,the stud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randomLy.The control class followe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while the experimental class adopted the PAD teaching mode.The basic teaching process of PAD includes three stages:presentation,assimilation and discussion.Teachers give intensive lectures on the teaching contents in class 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knowledge framework;Assimilation refers to the internalization of students’knowledge into personal experience after class;class discussion is usually conducted in groups.The students will discuss and communicate with other students after thinking independently.Results The number of students in the“>25 score”sec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more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while the number of students in the“15-19 score”sec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The overall teaching effect of PAD teaching mode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which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motivation of students’learning,thereby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ffect in class.
KEY WORDS:PAD teaching mode;Pathophysiology;Teaching reform
0引言
病理生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重要纽带[1],在医学教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但由于其学科知识的广度、深度和跨度非常大,且涉及到学生尚未接触的各种临床问题,常使学生在学习时心生畏惧,从而影响教学质量[2]。本科室教学团队曾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包括PBL教学法、翻转课堂、启发式案例教学模式等[3,4],以期活跃课堂气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教学改革实践表明,上述课堂教学模式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但存在教师讲授完立即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尚未理解吸收、缺乏思考,故讨论效果欠佳、知识学习的系统性不强等弊端。若要解决这一教学困境,则需要改变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在病理生理学理论课教学改革中积极尝试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1病理生理学理论课学情及PAD教学模式特点分析
我校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的授课对象为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三年级学生,该部分学生已经完成生理学等相关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且具备了一定的病理学和药理知识。学生思维活跃,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对了解患病机体功能和代谢的变化及其发病机制有强烈的愿望。不足之处是由于病理生理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且需要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而很多学生仍习惯于形态学科的学习方法,故在完成病生学习后仍无法用病理生理学的理论知识分析临床疾病的发生机制[5]。
为了改变学生在理论课上被动接受知识和缺乏独立思考的学习状态,复旦大学心理学张学新教授提出了对分课堂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基本教学过程包括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讨论(Discussion)三个环节,也称PAD课堂[6,7]。PAD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基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但又克服了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性使学生的个性和学习主动性受到抑制的现象,通过引导学生以个人学习、小组讨论等形式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从而改变教师在讲台上唱单簧的状态,让知识的运用变得更为生动有趣,同时使学生通过思考将知识内化为个人的经验,学习与思考有机结合[8,9]。此外,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的是,PAD课堂教学模式不强调学生在课前的预习。由于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动性存在差异,并非所有学生都能完成对课程内容的课前预习工作,由此导致一些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完成课前预习或课后自主复习的现代教学方法不能发挥预期的教学效果,故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和启发尤为重要[5]。PAD教学模式能够在不增加学生课前学习时间投入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自主性及参与积极性[10]。
2PAD教学模式在病理生理学理论课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根据PAD课堂的教学理念,在2016级五年制临床专业本科生的病理生理学课程中,尝试进行“对分课堂”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探索。随机选取其中两个班为实验班(96人),另外2个班为对照班(98人);在其他课程中,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分数及平时表现没有显著差异。统一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8版《病理生理学》作为教材,每周授课时间均为2次,每次课为3学时,共54学时。其中实验班按照PAD课堂的理念重新设计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而对照组班级则按照原有的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开展传统的教学。
2.1PAD课堂教学过程(三环节)
PAD课堂教学过程包括三个环节:(1)教师课堂讲授环节。教师对本次课的重点内容进行精讲,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框架;(2)学生课堂讨论环节。学生在课堂讲授之后通过阅读教材或相关课外读物将所学知识进一步理解和消化;此后带着独立思考中提出的问题和心得与本小组或其他小组同学进行讨论与交流。因学生在讲授和讨论两环节之间有一定的时间自主安排其对课程内容的深入学习,从而达到既保留了教师讲授这一传统教学精华,又避免了单独实施课堂讨论、过分强调学生的权力导致学习过程的混乱和效果低下此类弊端;(3)学生课后自学和反思的内化吸收环节。为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实现更全面而深刻的理解,讨论和作业是PAD教学模式用以强化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形式[11]。对照组班级的教学模式采用传统的讲授方法。教师通过课堂讲授辅以每学时40页左右的PPT课件的形式,详细讲解整个章节的知识内容。实验组则按照PAD教学模式的讲授、内化与讨论三阶段流程进行,见图1。
以病理生理学中的《发热》这一章节学习为例,PAD课堂三个阶段的具体操作流程是:课堂上教师先进行框架式和引导式的讲授(辅以15~20页的PPT课件),做充分而不过分的教学内容引导。强调留白,不覆盖所有内容;只针对发热本章内容的主要框架及基本概念,并结合《发热》该章节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进行精讲;在内化吸收阶段,可通过设计3~4个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完成课后的自主学习:如发热和过热的区别是什么?内毒素和内生致热原的不同之处?发热各期的热代谢特点是什么等,要求学生课后根据个人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完成自主学习,并将“亮”、“考”、“帮”三个环节贯穿其中。其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最深、受益最大的内容称为“亮闪闪”,课堂讨论时可在同学间分享体验;“考考你”是指让学生列出他人可能存在困惑之处(自己已弄懂),以问题的形式表述出来,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帮帮我”即列出自己不懂或拟了解的内容,通过求助本组或组外同学的形式,为合作学习的延伸。小组讨论期间,教师可在各组间巡回督促,使所有学生认真参与,但不宜过多涉入。小组讨论后组织全班讨论,全班交流时教师应注意掌控讨论的氛围与节奏。教师随机抽点3-4个小组,各组可选派1名学生进行总结发言,提出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或分享小组讨论的内容精华[12]。最后教师用几分钟将学生遗漏或需要深化和提升的问题做简要总结,结束PAD整个教学过程。
2.2教学效果评价(调查问卷)
PAD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互联网时代,多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学生课堂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以期改变以往单向灌输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病理生理学的课堂教学效果[13,14]。本课堂教学改革采用“问卷星”设计问卷调查PAD课堂的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情况(方法参照张学新教授的《对分课堂教学效果问卷》)。通过问卷调查,根据所得数据分析PAD课堂教学效果以及PAD课堂对实验组学生学习投入及学习积极性的影响(如表1,表2和表3所示)。
根据上述问卷的结果,可将现有的病理生理学PAD教学方案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并通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反思性评价而不断优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总结PAD课堂教学模式在病理生理学理论课教学改革中的实践经验。
2.3考核评价
PAD教学模式在考核方式上更强调的是学生平日的学习积累。学生通过完成课后作业实现对知识点的内化吸收,把有效的学习分散在整个学期,体现出过程性评价的价值[12]。如《发热》一章学习结束后,对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进行小测验,以评估学生对发热相关概念及发病机制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题型包括10道单项选择题,10道判断题和2道简答题,共计30分。随后进一步将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的小测成绩按照“15分以下”、“15~19分”、“20~24分”、“25分以上”进行分段,并对四个分数段的学生人数百分比在两班之间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25分以上”学生人数多于对照组,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明在进一步提升优秀生学习能力方面,PAD教学模式的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的学生在“15~19分”这一分数段中,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表明在促进中等生学习动力方面,PAD教学模式的效果也优于传统教学模式。值得注意的是,两班在“15分以下”和“20~24分”分数段的学生人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15分以下”的人数较对照组要少,而实验组“20~24分”的人数多于对照组。这一结果提示,PAD教学模式在保持成绩中上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激发后进生学习兴趣方面的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此外通过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最终分析,实验班的期末成绩平均分略高于对照班,虽无统计学差异,但在考试分析中发现,实验班学生对病例分析题和论述题的解答过程,其比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要强于对照班学生。说明实验班的学生已经在平时PAD教学模式的训练中,掌握了一定的通过思考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考前机械性记忆的现象[15]。
3结语
课堂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病理生理学教学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PAD课堂其层层递进、逐步深化、教师讲授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吸收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在促进优秀生发展和吸引中等生学习方面更具优势。PAD课堂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操作简便,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郭枫.浅谈比喻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11,(31):813.
[2]赵海龙,陈小文,唐薇薇,等.病理生理学传统讲授教学方式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46):186-187.
[3]龙塔,程相朝,刘志军,等.模块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3,(10):1887.
[4]张大伟.病理生理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探索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11):335.
[5]王茜,陈国达.高校青年教师关于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7,(4):232-234.
[6]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5):5-10.
[7]杜艳飞,张学新.“对分课堂”: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6,(3):116-118.
[8]杜艳飞,刘立娜,刘鑫馨.PAD课堂在心理学理论课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反思[J].高教学刊,2016,(11):142-143.
[9]聂磊,刘晓敏,朴顺姬.基于对分课堂的高校创新教学模式的设计[J].广东蚕业,2017,51(08):39-40+42.
[10]陈瑞丰,张学新.优化对分课堂讲授,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8,(43):169-171.
[11]李万伟,李晓红,贺圣文,等.对分易平台支持下的翻转课堂在环境卫生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8,(29):261-262.
[12]陈浩彬.PAD教学模式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7,(02):116-123.
[13]张艳,徐海,刘利梅,等.基于“问卷星”的病理生理学过程考核体系改革的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8,(3):384-387.
[14]雷蕾,高文.网络教学终端在护理专业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广西医学,2019,(3):403-404,封3.
[15]沙保勇,李昱辉,徐峰,等.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效果[J].广西医学,2018,(18):2247-224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