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左胸低位切口径路论文在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15 17:41:1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左胸低位切口径路在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贲门癌患者210例,按照手术类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经腹手术,观察组使用左胸低位切口径路。通过分析患者的资料、手术情况、根治程度、并发症及预后情况,探讨了贲门癌手术的治疗方法及切口径路的选择。结果虽然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对比大部分无明显差异(P>0.05),但使用左胸低位切口径路的观察组淋巴清扫更有优势,更有利于精准病理分期。结论在贲门癌的临床治疗中,使用左胸低位切口径路可更好地对患者淋巴进行清扫,有利于精准分期,指导术后治疗。

关键词:左胸低位切口径路;贲门癌手术;应用价值

本文引用格式:贾春祎,邹勤光,张立新,等.左胸低位切口径路在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3):100,103.

0引言

贲门癌属于食管-胃交接部恶性肿瘤,按类型可分为溃疡型、隆起性、隆起溃疡型。其中最为常见的是隆起溃疡型,其病灶直径一般>2 cm。临床治疗贲门癌的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进行,一般情况下,贲门癌早期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放、化疗,并辅以中医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是对贲门癌包括病灶及胸下段食管、远端胃进行部分切除,并清扫区域淋巴结。常见的贲门癌手术入路的方法有:左胸低位切口入路、经腹正中切口入路、胸腹联合切开入路等。本文主要研究左胸低位切口径路在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总结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贲门癌患者210例,相关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贲门癌患者210例。按照手术类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经腹手术,观察组使用左胸低位切口径路。对照组共有106例,其中男性81例,女性25例,年龄45~76岁,平均(62.34±4.26)岁,肿瘤浸润深度:T1期33例(31.13%),T2期35例(33.02%),T3期26例(24.53%),T4期12例(11.32%)。观察组共有104例,其中男性80例,女性24例,年龄46~75岁,平均(62.75±4.32)岁,肿瘤浸润深度:T1期31例(29.81%),T2期34例(32.69%),T3期26例(25.00%),T4期13例(12.50%)。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且所有患者经腹部增强CT检查,并被评估为可以进行手术切除。

1.2方法

对照组对胸下段食管及食管旁淋巴结采用经扩大的膈肌裂孔进行切除,并对切除近端上半胃进行清扫。观察组患者采用左侧第7肋间切口,对近端胃及下段食管进行切除,胸腹腔淋巴结清扫和食管胃吻合。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通过电话随访的方式进行调查,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以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患者资料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2检验,若P<0.05则可认为本次研究两组间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情况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

 

2.2两组患者淋巴清扫数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淋巴清扫数平均为24.25个/例,对照组淋巴清扫数平均为14.87个/例,就淋巴清扫数来看,观察组更具优势。

3讨论

贲门癌属于食管-胃交接部恶性肿瘤,其初期症状出现的情况有两种:(1)由下部食道发生,导致狭窄的贲门更为狭窄,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患者时常吞咽困难,且困难程度会不断的增加,从干硬食物到半流质食物,发展到后期,患者往往连水都难以咽下,从而导致患者逐渐消瘦,并且存在严重乏力的现象,最后出现严重脱水,导致患者处于一个严重的生命健康危险之中。(2)发生于胃体部或胃头部侧,由于这类情况存在较高的隐蔽性,且无明显临床症状,导致在早期过程中患者通常难以感觉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在临床诊断上也存在一定的诊断难点。随着时间的增长,患者在当前阶段的吞咽食物过程中,存在较为明显的异样感觉会逐渐加强,主要表现为食物直接掉入胃中,特别是进行饮用冷、热液体过程中更为敏感。贲门癌主要发生胃贲门处,暨食管胃交界线以下2 cm范围内的腺癌,目前,贲门癌的死亡率以及发病率在各类恶性肿瘤中都位居前列,有研究证明贲门癌的死亡率占总死亡率的12%。主要是由于贲门是胃部的起始端,如果该部位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患者难以进食,从而出现哽咽、消化道出血等相关症状,并且因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而出现异常时又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从而导致该疾病难以引起患者的警觉,容易被患者所忽视,从而给予了该病症的发展机会,导致贲门癌发生转移、浸润等,从而增大了局部淋巴结及神经的压迫,从而导致患者的精神及生活受到严重危害,在贲门癌发病率增加的情况下,选取良好的手术径路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点。目前对于贲门癌手术的方式及淋巴结清扫的范围仍然存在较大争议,不同的手术方法都有着各自的优点及不足。例如,观察组可以较好地进行食管游离,并在切除长度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较好地降低食管切缘的阳性率,有效对胸腔内淋巴结进行清扫,且清扫效果较为彻底,但面对腹腔动脉周围的淋巴结,观察组就难以有效地进行清除,往往又需要进行联合手术,从而导致了患者创伤的加剧。而对照组在进行下腹腔淋巴结清扫时,可较为有效地降低下切缘的阳性率,但是该法也同样存在一定程度的弊端,主要是较难对肿瘤上缘进行清理。本次实验主要探究了两种手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从结果上看,两组手术大部分数据虽无明显差异,但使用左胸低位切口径路的观察组淋巴清扫更有优势,且存活率更高。

综上所述,左胸低位切口径路在贲门癌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较好的降低食管切缘的阳性率,并能有效的对胸腔内淋巴结进行清扫,且清扫效果较为彻底。因此,在贲门癌手术中,应该采用左胸低位切口径路手术,从而可以有效对淋巴进行清扫,从而促进患者的快速恢复,并减少患者的创伤,最大程度地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郎顺利.经腹入路与经左胸入路手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近期效果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5):858-859.
[2]邓宇,武天同,魏志刚,等.经腹与经胸入路手术对贲门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8):1286-1289.
[3]崔继承,谢军,王海连.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临床疗效[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2018,2(21):21-24.
[4]刘长春,李华玉,孙斌.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9):5629.
[5]陈厚赏,林凯旋,肖国泽,等.经左胸腔入路对贲门癌患者术后上切缘阳性发生率及安全性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31-33.
[6]范宇洋,刘东举,郝帅,等.全胃切除空肠P袢代胃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疗效评价[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8,29(3):299-300.
[7]黄可南,丁新宇,齐晨,等.贲门癌术后肠系膜血栓形成致结肠坏死1例[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8,34(4):252-253.
[8]戴以文.经腹手术治疗贲门癌的效果及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生存期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2):2212-221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83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