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小儿上肢手术中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辅助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11-09 15:17:3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嘴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7 年 6 月至 2018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 52 例拟行上肢手术的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组(A 组)、传统方法治疗组(B 组),每组均为 26 例患者,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药物用量情况、术后疼痛出现的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术中体动、苏醒时赚动以及术后啥睡发生情况。结果 A 组患儿苏醒时间明显缩短, 术中发生体动、苏醒时赚动、术后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 B 组(P< 0.05),A 组患儿术后镇痛时间较 B 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神经利激仪辅助定位肴丛神经限带麻醉效果显著,明显减少麻醉药的用童, 为患儿术后苏醒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臂丛神经阻滞上肢手术

本文引用格式:黄标新, 杨帆, 高明星. 小儿上肢手术中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辅助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73):52-53.

\

0引言

臂丛阻滞麻醉是一种在臂丛神经干内注射局部麻醉剂, 在神经最内侧的区域产生神经阻滞的方法。臂丛神经阻滞(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的常用麻醉方法。外周神经的位置是影响麻醉成功的主要因素 [1]。然而,传统的块是盲目的, 不能保证穿刺的效果,并且很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超声引导神经刺激器通过观察支配肌的震颤来确定穿刺针的位置, 从而大大提高穿刺成功率。超声成像可显示前角和中角肌肉之间的臂丛,并且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肌肉之间的解剖变异, 并且可以清楚地观察局部麻醉剂的扩散。因此,该方法可提高肌间沟臂丛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 年 6 月至 2018 年 6 月共 52 例。上肢手术患者 30 例,男 22 例,女 30 例;年龄 3-9 岁。所有患者均按ASA 病情评定为I 级。所有患者家属同意手术前签署麻醉协议。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 例,超声联合神经刺激器组(A 组)和传统方法治疗组(B 组)。A 组患儿采用丙泊酚复合臂丛阻滞麻醉,B 组患儿采用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

1.2方法。
患儿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仰卧位,头稍微偏向对侧,手臂贴体旁,将患儿颈部露出。所有的患儿在手术前的 30 min 肌内注射阿托品。0.01-0.02 mg/kg,鲁米那 2mg/kg,A 组患儿入睡后,在超声直视下,联合神经刺激仪, 起始刺激电流为 1.0 mA,频率为 1.0 Hz,穿刺针头端稍向患儿能尾部倾斜缓慢进针,当有突破感并观察到患儿上肢肌肉收缩反应时,将电流调至 0.3 mA,若仍然保持收缩反应,回抽无血、无气、无脑脊液,注入 0.375% 的罗呢卡因 1 mL,观察 5 min 之后,若患儿没有异常反应,可以注入 0.375% 罗呱卡因0.5 mL/kg,手术开始前的5 min 首次静脉注射丙泊酚,手术结束前的 5 min 停止用药。B 组患儿是在手术开始前的 5分钟静脉注射抓胺酮 1.5 mg/kg、丙泊酚 1.0 mg/kg,术中持续静脉滴注丙泊酚,若患儿出现体动时,需要静脉注射抓胺酮 1-2 mg/kg,同样是在手术结束前的 5 min 停用。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术后恢复时间、术中肢体运动、恢复躁动及术后昏睡时间。麻醉效果良好。手术中没有疼痛,病人醒着。操作非常配合,结果令人满意。一般来说,手术中偶尔会出现疼痛,手术时肌肉松弛,但不影响手术。手术失败,病人痛苦加重,改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16.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件比较采用成组设计两样本均数检验,组内不同时点用方差分析,P < 0.05 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对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以及手术时间进行比较发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术中血压、心率经比较无明显差异,麻醉过程中 B 组患儿血压、心率均比 A 组患儿高(P< 0.05),A 组患儿术中血压和心率与术前进行比较均比较稳定(P> 0.05)。而 B 组患儿术中血压和心率均比术前有明显的增高(P<0.05)。据比较,A 组患儿苏醒时间明显缩短,术中患儿出现体动、苏醒时躁动、术后嗜睡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具体比较结果见表 1。

\

3讨论

臂丛神经麻醉不仅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比较小,而且镇痛效果不错,能有效的降低手术过程中因为麻醉药物引起的呼吸肌麻醉,因此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是一种较为常用的麻醉方法。但是因为小儿的性格特征。在手术过程中通常不能配合穿刺操作 [3-4]。因此,限制了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中,所以,传统的呱胺酮静脉麻醉是临床应用较多的麻醉方法。

近几年,神经刺激定位仪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此仪器与传统的解剖定位相比,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可以明显提高神经阻滞穿刺的成功率与安全性。由于神经刺激仪以点刺激神经干引发肌肉收缩为客观指标,不仅增加了神经组织穿刺的准确性,而且对于不能合作或者交流的患儿,可以在镇静或全麻的条件下进行神经阻滞。在超声引导下、神经刺激仪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能有效、准确的判断神经所在部位,进行有效局部注射麻醉药,而传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采用针刺寻找异感来判断定位,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损伤和痛苦,对于不合作的患者,更难以判断引发的肌肉异感,而且这样有可能损伤神经,使定位难度加大,不易操作。多普勒超声引导下不仅可直接辨别出臂丛神经、周围血管、胸膜等重要结构,避免误入血管、胸腔,还可在注药后直接观察局麻药在神经周围的弥散情况 [5]。

超声引导神经阻滞具有以下优点:①操作直观。可以直接看到神经和邻近的结构,在注射过程中可以看到局部麻醉剂的扩散。②安全性。减少局麻药用量,避免神经内注射, 避免误入血管。③阻滞效果。起效快,阻滞效果好。所以,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能保证快速穿刺、加快起效、效果更好, 还可以对已麻醉的患者如儿童更安全地进行神经阻滞。

4结论

总之,儿童的神经刺激器结合超声波臂神经丛块可以为小儿上肢手术提供非常满意的麻醉效果,帮助孩子的病理周期稳定,减少药物的用量,提高术后恢复的质量,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方法 [6]。

参考文献:

[1]李爱香, 马传根 , 宋冬梅. 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 重庆医学,2011,40(14):1439-1440.
[2]郑军, 韩文, 刘荣. 基础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研究[J]. 延安大学学报( 医学科学版 ),2010,08(2):43-43.
[3]金炳植 , 秦云植 , 张龙镇, 等. 咪达唑仑与氯胺酮混合液口服为小儿麻醉前用药临床观察[J].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210-211.
[4]刘祯庆 , 孙霄翀, 李鑫 , 等. 小剂量氯胺酮- 丙泊酚加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断指再植术中麻醉的临床观察 [J]. 江苏医药,2011,37(10):1146-1148.
[5]Fanelli  G,Casati  A,Beaaria  P.Interscalene  brachial  plexus anaes-thesis  with  smaV  volumes  of  ropivarair,e  0.75%;effects of the in- jection technique on the onset fine of nerve blockade[J].Eur  JAnaesthesiol,2001,(18):54.
[6]蒋如,杭燕南. 周围神经刺激器在神经阻滞中的应用 [J]. 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2015,21(1):47.

《小儿上肢手术中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辅助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109/20181109031818684.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52.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