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文献计量学视阈下智慧医疗研究现状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09 11:25:4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智慧医疗体系正随着健康中国的战略实施提升到更高的地位,已成为医养护一体化进程的结构主体,需要相应的学术及实务上的研究。本文对自2009年以来的智慧医疗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统计和定性定量分析,旨在发现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以期进行研究深化与设计优化。

关键词:智慧医疗;文献计量;内容定性;特征分析

本文引用格式:李冷艳.文献计量学视阈下智慧医疗研究现状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2):367-369.

0引言

2009年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提出了“智慧地球”(smart planet)战略概念,智慧医疗是其战略下的六大领域之一,随着IBM大中华区软件集团与IBM中国开发中心CDL共同宣布成立“IBM医疗行业解决方案实验室”,“智慧医疗”在中国落地有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和实践。自这一年开始,中国智慧医疗建设投资规模逐年递增,随着医养护一体进程,基于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的智慧医疗的构建,对传统医疗生态圈在国家宏观政策、行业信息化战略、微观技术变革、资源创新融合等层面都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本文选择自2009年以来作为计量分析相关的“智慧医疗”文献的时间界定。智慧医疗作为一个与“互联网+医疗健康”正加速相关的创新服务模式,不仅仅关注于解决医改难题,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智慧城市”、“健康中国”的战略实施,作为一项应被重视的议题,“智慧医疗”在学界业界也拥有着一定的相关研究文献。

\

 
笔者收集并梳理自2009年作为“智慧医疗”节点以来的各种文献,以“中国知网”网络版“高级搜索”为搜索范围进行跨库搜索,以“篇名”为内容检索条件,以“智慧医疗”为检索词,以“2009年1月1日到2018年12月31日”的发表时间为检索控制条件,得到结果有892条记录。通过对文献内容分析的筛选和定性辨别,删除掉报纸类、会议通告类等事件描述性文章,最终选出有效文章433篇。对于有关“智慧医疗”研究的进展状况到底如何?研究现状说明了什么?未来该领域应如何拓展?以下将做出一定详实的定性后的定量分析。

1文献内容定性

在这些选出的有效文献中,研究视角相互交叉重合,难以进行同类型的划分。例如,在研究信息化应用的技术层面,与应用平台的构建出现一定程度的类别重复;软件APP、系统硬件终端、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与行业应用概述、平台体系构建亦都与其他几类主题有研究切入点的重合;其中智慧医疗行业应用方向的研究又覆盖了数字医疗、信息化医疗、互联网医疗、智能医疗等研究视角。因此,笔者经过对每篇文献进行内容定性分析后,按照其大体的偏向度,将这些文献分为8个不同划分类别的主题。这种现状的出现也说明了现今有关“智慧医疗”研究的混杂未成理论体系。

据表1的统计,有96篇在探讨各种信息技术(物联网、互联网+)、软件app、硬件终端、模型设计等应用层面;有93篇从概论的角度对智慧医疗的普及与应用现状作出陈述;以系统应用的构建、社会效用取向以及管理模式的文章有41篇;研究将智慧医疗用于专项的议题如智慧导诊的系统流程,或专项疾病的防控等有22篇;在文章中对智慧医疗的应用做概念解读、技术理论阐释或者对行业的趋势、路径、适用领域拓展进行剖析的共58篇;将智慧医疗相关的会议、论坛、人物访谈等进行整理报道的有37篇;对现有的、所在的应用智慧医疗的医院或社区实例进行讲解分析的有72篇;仅14篇文章从信息安全、人文伦理、全科人才培养、用户使用度调查等其他角度对智慧医疗进行多元研究。在以上统计中,不再对相关地域性媒体或纸媒电视网络类别进行单独划分。总的看来,在研究内容的视角上仔细划分的主题看上去比较多元,其实各层面的内容主题容易重合,仅为了能更直白展示研究状况才作了主题的细分,而各层面的文献在数量与质量上同样很不均衡。

2智慧医疗实践现状

在众多研究中,有关智慧医疗的实践应用的文章占相当大的比例(其中尚未包含以其他主题为核心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案例研究)。可以直观地看出,从早期的手机APP预约挂号,到在线问诊、在线配药、健康咨询等服务的提供,再到众多医疗机构先后将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引入进平台,极大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目前我国移动医疗产业已经整合了移动医疗服务商、医疗设备制造商、IT巨头、风险资本、移动运营商、应用开发商、数据公司和保险企业等众多参与者,①[1]从资源的提供上可基本满足多样化的医疗健康需求。

医联体、医保支付、医疗信息化等管理、技术方式促进了要求建立共享的医药卫生系统的医疗改革,特别是医疗数据采集的共享,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与智慧化远程医疗联动协作,使得“基层首诊”目标成为现实。同时临床诊疗、医院管理等也逐渐趋向智能化、便捷化,既优化了就医流程、减轻医务人员工作量,也提升了患者体验,降低医疗差错发生率。同时数据的集中存放管理,云计算的应用,实现了对共享数据的深度利用和分析挖掘,有助于关键病例、家庭健康管理、疾病防控等的有效解决,优化了医疗资源的配置、减少全民医疗成本。但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尚属发展初期,渐趋智能化的医疗存在着产业结构混乱、产业链不完善、利益结构错综、行业标准不规范、业务流程缺少规划、软/硬件供应疲软等多层面问题,随之也带来了诸如医疗体制管理、全科医护人才、全民科技素养、人文伦理、信息安全、区域化信息建设差异、智慧应用系统设计不足等诸多现实困境。

3智慧医疗研究现状

从总体对智慧医疗的实践、文献的内容定性研究上可以看出,业界与学术界对已经上升为健康中国支柱的智慧医疗的研究和探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阶段性的创新成果与研究共识。但是经过对文献分布特征的定量分析后发现,它依然存在着实践与理论上的“问题场域”。

3.1专业技术与日常业务的偏差

对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等概念所使用的一系列信息技术的理解与应用,体现在智慧医疗的文献研究上主要有以下几种研究方法:文献专业化晦涩难懂的数据模型设计、泛泛而谈的概念化名词使用、引入技术理论的系统建设解读,以及对现有智慧医疗实例的简单成果陈述。

由表2可以看出,智慧医疗的构建与实施,需要业界、技术圈、学术界的通力合作,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传感器、二维码、人工智能等技术性名词,只有与医疗日常实践清晰融合,医疗机构才能根据自身业务需要以及“以患者为中心”的流程管理,完善智慧应用产品的设计,新型的高新技术才能转化成真正的生产力。同时,根据研究文献的实例分析可以得知,各地区智慧医疗与大数据应用呈多层次阶梯式分布,从地域角度看,江浙、上海地带在智慧医疗与大数据服务建设起步较早,应用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其他区域的智慧医疗机构大多处于萌芽试水阶段或信息化的单一。

3.2文献总量偏少与研究的“外控型”

除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医疗体系以及模式。自2009年智慧医疗概念的提出、2014年中国健康大会的召开、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2016-2021年中国智慧医疗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前景咨询报告》预测、2016年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2017年《“十三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的整个宏观政策的调控,智慧医疗的研究趋势在表3可以直观看出。

如表3所示,2014年医疗卫生信息化纳入进“十三五”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重点,学术研究开始逐年上升的高峰期,2018年呈现下滑趋势,同期的“智慧博物馆”“智慧城市”等建设则随着国家文化复兴政策成为热门议题,而新医改特别是基层医疗改革与服务水平,仍存在诸多现实困境,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国家宏观调控与战略发展的的重点内容之一,对它的实践问题性研究应越来越值得学术界与业界投入更多的实践与思考。

3.3文献来源“泾渭分明”,商界成主要实践

此433篇的作者单位虽集中分布在生物科技公司、大众媒体、高校、企事业机构、医院(研究中心)五种部分,其中大众媒体忽略报纸、电视等报道,仅以学术期刊刊登的“科技论坛、人物访谈、应用实践报道”等主题文章为主,仍占据最大量。高校虽有一定贡献,但经过分析可看出,其中以技术模型方向、案例应用分析为主,且高含量的学术撰文可谓寥寥星罗,医院、机构则多以身边“应用实践”的案例为描述性撰写方法,前瞻性、技术含量不够。

据统计,企业公司在技术应用、智慧医疗的产品设计投入了较多的关注,其基于实务应用层面的研究文献实际上起到了行业示范作用,但公司最终都是以应用的市场推广为主打,在系统的完善、顶层设计尚未起到专业引领研究。其次,各高校的研究者们除却信息技术、工程设计等的学者,多是以智慧医疗的构建效用作为切入点,尚未形成研究导向风标。医院、机构的研究文献,多是实例、个案的成果性陈述,且产品的设计多由第三方提供,研究点也多落在智慧医疗带来的变革、现状、领域辐射等方面。可以看出,对智慧医疗的研究关注,除却由高校、企事业机构或医疗机构联合发起的会议论坛、人物访谈外,并未在学术上的聚焦为热点。

3.4研究呈现功利偶然性,未成气候

对于中国这个人口基数巨大的医疗市场体,其健康医疗事业是重中之重的战略内容,但资本市场对利益资源的偏好与市场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却并未因此促成智慧形成集中的研究区域和核心群体。研究者们更是表现出一种“迎势而上”的短暂热趟,偶然性地参与进探讨中。更重要的是,在理论层面的研究未见有系统的承接性,之前的统计已经显示了内在主题的交叉重复以及研究架构的单一。

更进一步的统计可以看出,在总量呈现相对不足的研究大环境下,人均研究量同样不足。研究群体的整体参与度不高,参与的偶然性趋势明显,多呈现个体的实践经验偏向与在阶段性政府措施下的回应机制,一次性参与者居多。

虽然洛特卡定律在某些方面存在疏漏,但作为文献计量学的组成部分,以科学论文发表数量作为评价指标虽非最佳标准但在目前而言仍有着必要的应用价值。由于目前对智慧医疗的研究并未过于交叉跨越多个学科,因此在洛特卡定律基础上研究科学家人数与文献量,以及不同层次学者的关系,具有一定合理性,可以表明该领域的研究状况。鉴于该定律仅统计第一作者,因此在表5的统计中对作者总数进行了限定。根据洛特卡定律,写n篇论文的作者数量应约为写一篇论文作者数量的1/n2,即使允许存在最大误差值|εi|(一般控制在百分比个数以内),此处c=0.9237也远远大于标准洛特卡定律中的常数c=0.6079,洛特卡定律常数c与该领域的研究成熟度有直接的关系,c值越大该领域的研究成熟度越小。根据这说明“智慧医疗”研究领域目前成熟度非常低,而其中的数字还未排除某些学者论文篇数多围绕一个问题进行连续阐述未扩展其他视角。智慧医疗理应作为重点研究事业的核心研究者极少,并根据前面的统计2018年又呈现出下滑趋势,这种程度与标准的偏离是当前不容忽视的现状。

\

\

\

\

 
4结论

基于上述对文献内容和分布特征的计量分析可知,对智慧医疗的相关研究虽从2009年以来就已经开始起步,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资本投入都正相关增长,但发展至今仍欠火候,客观主观上存在着应用设计与技术转化实践偏差的问题,虽然对智慧医疗的现实构建与创新应用等问题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后续研究与问题解析仍旧不足,亟需重新审视本论题的现实影响与理论意义。

智慧医疗建设是社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新阶段,是医疗建设的一项大工程,其合理、有序地建设与发展,能够提供更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提供更公平、开放的医疗资源供给,保证更高效、低失误的医疗保障。②[2]中国信息化百人会在2016年就曾提出了“统一医疗行业数据标准、构建数据共享新模式、强化医疗行业体制改革、优化产业运营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和市场监督、创新人才培养和合作方式”等五方面的发展建议。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医疗精准防控要求的增强,智慧医疗在应用性的内容研究上,可以在泛陈述化的个体偏向于实践分析中寻找同质化研究背后的分层研究,使智慧医疗本体论研究从实践研究、辐射分析、技术变革、应用设计、用户导向、数据共享形成相应的立体化场域,将重点放在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同时的人群健康管理上。

为了使智慧医疗领域以及医养护一体进程得到成熟的发展,学术界的理论研究内涵和深度探讨、行业技术圈的产业化导向和多技术融合、医疗界的智能全科培养和精准健康构建都是必不可少的。

智慧医疗要建构的健康中国基础指向的是包含复杂社会要素、资本活动、技术变革相互影响的现实社会。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全面发展和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互联网+”药品供应保障服务、“互联网+”医疗保障结算服务、“互联网+”医学教育和科普服务、“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服务等方面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清晰勾勒出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医疗服务新模式。这些都需要更广阔的跨界视野、技术融合和实践方法,其中又会出现各式的医疗本体悖论与智能视角错位,其社会效果影响到个体行为及现实社会的回应。因此,不及需要聚焦智慧医院、区域卫生系统、人群健康系统的结构联动与信息化、智能化的技术支撑,其在中观立场下微观与宏观的调制亦是未来研究的问题构成,有待更多深入研究[3-12]。

注释 

①李晨、韩翔、吴丹红,智慧医疗对优化急诊救治流程的意义[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9,46(1):95.
②糜泽花,钱爱兵,智慧医疗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文献综述[J]全科医生知识窗,2019,22(3):366.

参考文献

[1]倪明选,张黔,谭浩宇,等.智慧医疗——从物联网到云计算[J].中国科学:信息科,2013,43(4):515-528.
[2]杨新雷,许源,易应萍.智慧医疗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信息,2018,31(16).
[3]徐若然,周博雅,朱伯健,等.一体化智慧医疗体系的构建与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8,38(1):72-74.
[4]周韩金.基于霍尔三维模型的信息系统建设研究——以智慧医疗系统为例[J].工作指导,2018,283(1):64-66.
[5]程瑜,蒋丹彤.智慧医疗与医学人文关系探析[J].中国卫生人才,2018,10:31-33.
[6]李凯,殷欢.基于智慧医疗的“感知云服务”技术创新与模式探索[J].智慧健康,2016.5:23-27.
[7]智勇,段宇.智慧医疗产业结构及发展现状探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5,9:52-54.
[8]宫芳芳,孙喜琢,顾晓东,等.我国智慧医疗建设初探[J].现代医院管理,2013,11(2):28-29.
[9]冯蕾.IBM连推四大智慧医疗方案[J].中国医院院长,2018,10:86-88.
[10]佚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3.
[11]沈甦.我国智慧医疗建设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上海医药,2016,37(15):54-56.
李彦宏.大数据和云计算都不是互联网的下一幕,人工智能才是[EB/OL].http://weibo.com/trarticle/p/show?id=230935100055398408693805822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34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