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在急性大出血患者中采用微创介入诊疗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46例大出血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动脉性出血造影确诊患者出血动脉后使用明胶海绵、PVA颗粒以及弹簧圈对靶血管进行栓塞治疗;对门脉高压性出血患者结合实际情况实施经皮肝穿胃冠状静脉栓塞术。结果急性大出血患者采用介入诊疗后,成功止血39例,止血有效率为84.8%;半年后回访发现复发4例。结论微创介入诊疗技术在急性大出血患者中能够有效抑制出血情况,该方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同时操作便捷,给患者形成的创伤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急性大出血;微创介入诊疗;动脉性出血造影;门脉高压性出血;皮肝穿胃冠状静脉栓塞术
本文引用格式:陈永建,孟令波,田喜涛,等.微创介入诊疗技术在急性大出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3):119,121.
0引言
急性大出血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紧急情况,出血的因素复杂、病情发展迅速,急救时如不采取针对性的止血措施,患者的死亡风险大大增加[1]。普通出血情况由内科保守治疗后基本可有效止血,但急性大出血患者出血量较多,进行外科手术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术后并发症较多,同时死亡几率更高。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微创介入诊疗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急性大出血患者抢救中,取得了满意效果,已成为急性大出血患者急救时的第一选择[2]。本文将对我院46例急性大出血患者采用微创介入诊疗技术的效果展开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46例大出血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中24例男性、22例女性,年龄最小22岁,最大78岁,平均(48.5±3.4)岁。包括18例大咯血,10例胃肠道出血,8例食管胃底静脉出血,5例宫颈妊娠出血,5例创伤出血。
1.2方法
对所有急性大出血患者实施常规内科保守治疗,包括血液补充,避免血压过低和贫血症状出现,保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大咯血、创伤出血、胃肠道出血都属于动脉性出血,首先对患者局部麻醉,利用Seldinger技术刺穿皮肤后经股动脉放置血管鞘[3]。大咯血患者用导管在主动脉弓部实施主动脉造影,临床医生观察评估内部血管以及支气管动脉分布状态。然后实施左右支气管动脉DSA超选择造影,便于医生判断支气管动脉出血大致方位以及支气管动脉与脊髓动脉和肋间动脉之间是否存在共同枝干的情况,避免后期实施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时给脊髓动脉造成伤害[4]。在患者靶动脉内部放置导管的前端并仔细固定好,如患者有危险动脉情况可采用微导管越过动脉后实施栓塞。胃肠道出血患者实施腹腔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检查,临床医生首先判断出血可疑位置,然后对该部位进行超选择性动脉造影,以此实现出血部位的准确判断,临床医生根据造影状态选择是否进行靶动脉栓塞治疗[5]。垂体后叶素可用于无法进行栓塞治疗的患者,将6 U垂体后叶素注入患者体内后使出血动脉充分收缩,实现止血的效果。对宫颈妊娠产妇两侧子宫实施动脉造影,接下来将50 mg甲氨蝶呤注射液注入产妇两侧子宫动脉,最后在子宫动脉内填充适量的明胶海绵颗粒。对创伤大出血患者,可直接对创伤部位实施动脉造影,然后根据出血动脉的情况进行栓塞治疗[6]。
2结果
由研究结果得知,18例大咯血患者介入治疗后,15例患者出血停止,3例患者出血减少。10例胃肠道出血患者介入治疗后,4例患者出血停止,2例患者使用6 U垂体后叶素后出血减少,但还有4例患者治疗无效。8例食管胃底出血患者介入治疗后,5例患者出血停止,3例患者治疗无效。5例宫颈妊娠出血患者采用栓塞介入治疗后,全部出血停止,同时HCG大幅降低,1个月后身体恢复正常,对妊娠囊体检查后发现体积逐渐缩小并完全消失,4个月后患者恢复月经。采用动脉造影术对5例创伤出血患者检查发现属于动脉破裂出血,使用弹簧圈和明胶海绵颗粒治疗后全部停止出血。此次研究中,采用介入治疗后出血减少和出血停止的患者共有3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4.8%,治疗半年后回访发现复发4例,复发率为8.7%。
3讨论
导致急性大出血的因素众多,常见的有肺癌及支气管扩张导致的大咯血、溃疡等疾病引发的胃肠道出血、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引发的大出血、胎位异常引发的宫颈妊娠出血以及车祸、坠伤、刀伤引发的创伤出血等[7]。由于急性大出血情况紧急,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治疗,失血过多后引发休克,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8]。现阶段临床急救中将微创介入诊疗应用于急性大出血患者治疗中,取得了较好效果。针对大咯血患者,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目前应用频率较高的方式,能有效提升大咯血患者治疗成功率。在本次研究中,对18例大咯血患者采用动脉造影确定出血动脉后,实施了靶动脉栓塞治疗术,术后15例患者停止出血,3例患者出血量大幅减少。在半年后的回访中4例复发患者均是大咯血患者,可能与2例患者肺癌病情加重,2例患者肺结核耐药性增加有关,属于原发疾病导致。
产妇分娩时如果子宫收缩乏力或者人工流产时极容易发生大出血,传统治疗方式为子宫切除术,但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在宫颈妊娠大出血患者中采用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次研究中5例宫颈妊娠大出血患者采用栓塞介入治疗后全部停止了出血情况,无不良症状出现,HCG指标恢复正常。栓塞介入治疗的实质就是确定出血动脉后通过闭塞动脉,使血管内的压力下降,减慢血液流通速度,在血管内形成血栓从而实现止血的目的。临床急救时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措施,但该方式无法对病因形成改善,所以介入治疗后仍然需要进一步针对病因展开治疗。
综上所述,急性大出血患者情况紧急,需要有效的止血措施降低死亡几率,而微创介入诊疗技术操作便捷、见效快,具有极高安全性,止血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于洋,熊楠楠,李洪,等.微创介入治疗在隧道式带涤纶套透析导管嵌顿的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7,33(11):838-842.
[2]孙喜文,张灿,林秋伟.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7,9(1):102-104.
[3]田文杰,李刚,李其勇,等.不同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介入治疗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7,14(2):52-54.
[4]马越.恶性肿瘤患者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远期预后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7,32(z1):106.
[5]卢淡泊,陈章炜,禹子清,等.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9(10):1025-1028.
[6]王忠民,毛海艳,刘煜昊,等.7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术中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电风暴的危险因素[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20(9):944-948.
[7]Zhao X,Chengsong Yue,Qiang Mei,et al.The efficiency analysis of thrombolytic rt-PA combined with intravascula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basilar artery occlus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2017,13(1):57-64.
[8]Altenbernd J,Kuhnt Oliver,Hennigs Svenja,et al.Frontline ADAPT therapy to treat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M2 and M3 occlusions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initial experience with the Penumbra ACE and 3MAX reperfusion system[J].Journal of Neurointerventional Surgery,2017,10(5):434-43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