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治疗中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选取本院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共86例,并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手术治疗,观察组主要采取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治疗,对观察两组的Cobb角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展开对比分析,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者在Cobb角的对比中,均出现减小现象,且实验组患者的Cobb角减小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显示,对照组出现术后并发症率和复发率的现象高于实验组,对照组的患者中有8例拥有术后并发症,达到18.6%,复发率为16.2%,实验组的患者中有2例拥有术后并发症,达到4.6%,复发率为2.3%(P>0.05)。结论在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治疗中,使用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让患者在术后减少并发症的发作,减低复发率,从而有效提升生活质量,免去病痛困扰,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在临床治疗上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应用价值
本文引用格式:汪洲,贺凤群.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治疗中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的应用价值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4):83-84.
0引言
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之一[1]。主要指患者在脊柱受到创伤后,由于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干预,导致固定失败或骨折畸形愈合,从而产生较为明显的后凸畸形。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表现为创伤处有剧烈疼痛,背部呈现驼型,肢体乏力,严重者需要进行截肢[2]。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这种崭新的治疗方式,在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治疗中得到运用,且治疗效果表现良好。本次研究将在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与常规治疗中进行对比,观察临床反应和术后恢复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自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选取本院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共86例,并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手术治疗,观察组进行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治疗。患者年龄在32-55岁,各组患者43例,男女比例50:36,平均(44.2±2.5)岁。对照组中平均病程(3.52±1.65)个月,其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在32-53岁;观察组中平均病程(3.24±1.87)个月,其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在33-5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创伤类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手术治疗,包括固定融合术等;观察组主要采取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治疗。两组患者在手术前需医学检查,通过X光的结果确认患者的病情确为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并确定患者的畸形位置。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治疗方式,是自患者的畸形部位纵向切开,让患者的骨折的部位上下两个节段暴露出来,切除截骨之间的间隙需要使用特殊工具,即楔形工具,使用无菌棉片保护患者硬脊囊膜,对凸出的关节进行切除。在截骨结束后,在截骨部位使用固定板缓慢进行下压处理,对后方截骨的闭合发挥促进作用,有利于后凸畸形的矫正,保证治疗效果。
1.3疗效判定。根据患者的治疗前后Cobb角、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等指标,判断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和临床效果,探究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的疗效。
1.4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软件SPSS 19.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率用(%)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Cobb角对比。两组患者的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手术后,其Cobb角均出现减小现象,且实验组患者的Cobb角减小幅度大于对照组,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对照组出现术后并发症率和复发率的现象高于实验组,对照组的患者中有8例拥有术后并发症,达到18.6%,包括4例腹痛、3例感染、1例皮肤溃破,复发率为16.2%;实验组的患者中有2例拥有术后并发症,达到4.6%,包括1例腹痛、1例感染,复发率为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属于临床骨折常见疾病类型之一,主要发生部位为软组织。该病属于一种较难治愈的疾病,罹患此疾病的患者会产生很大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有调查显示[3],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现象,平均20例患者中有1/4患有上述病症。传统治疗中存在切口大,出血量多的问题,使得术后恢复缓慢,且由于切口较大,缝合、拆线等步骤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切口部位也会有肿胀、酸痛的感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复发现象,造成病情反复,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医师学者们的广泛认可和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和复发率[4]。在进行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的过程中,可以降低患者的脊椎高度,接触椎体截骨面,为了使患者在术后不出现身高下降的情况,通常会通过移植适量碎骨的方式,通过移植这种方式,能让患者获得更高的韧带强度,大幅提升手术的稳定性和牢固性。手术切除的内容主要是椎体椎横突、棘突等,同时手术中要注意避免对患者的神经造成伤害,术中动作要轻柔准确,在手术中要使用脊髓监护仪进行看护,时刻监视患者的恢复情况。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进行手术后,其Cobb角均出现减小现象,且实验组患者的Cobb角减小幅度大于对照组。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相对于传统手术方式有着更显著的治疗效果,Cobb角得到大幅减小。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显示,对照组出现术后并发症率和复发率的现象高于实验组,对照组的患者中有8例拥有术后并发症,达到18.6%,复发率为16.2%,实验组的患者中有2例拥有术后并发症,达到4.6%,复发率为2.3%。说明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在患者病情复发状况和并发症出现上都展现出极大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在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治疗中,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让患者在术后减少并发症的发作,减低复发率,从而有效提升生活质量,免去病痛困扰,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在临床治疗上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徐洪杰.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治疗中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的应用效果分析[J].骨、关节损伤,2018,4(12):36-38.
[2]赵博.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治疗中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的应用效果探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8,1(11):25.
[3]柳立民.后路脊椎_型截骨术治疗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临床研究,2018,7(3):26-27.
[4]吕洪福.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治疗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分析[J].临床研究,2018,2(24):11-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