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控制营养状态评分(CONUT)对于层门诊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中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共纳入82例CHF患者,随访12个月,将随访期间死亡或再次入院患者归为不良预后组(n=22),余下患者归为对照组(n=60)。所有患者通过CONUT评分评价营养状态。结果不良预后组患者CONU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56±2.06 vs.3.11±1.41,t=4.253,P<0.001),其中不良预后组营养正常(0-1分)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4.5%vs.40%,2=12.73,P<0.001),而中度营养不良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40.9%vs.8.3%,2=6.180,P=0.013)。本研究中营养不良患者共41例,占总入选病人的50%。结论简单方便的CONUT评分适用于基层医疗的早期评价CHF患者中长期预后情况。
关键词:控制营养状态评分;基层门诊;慢性心功能不全;中长期预后
本文引用格式:朱优清,盛越锋,顾振良.控制营养状态评分用于预测基层门诊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中长期预后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2):196,203.
0引言
2003年全国性流行病普查提示慢性心功能不全(CHF)国内发病率为0.9%[1],新疆、东北等地方性流调提示CHF患者基数逐年提高[3]。CHF患者营养摄入减少和消耗增加,引发营养不良状态,进一步加重CHF患者体内分解代谢,从而加快心衰的进展。CONUT评分是一种简易而实用的营养评分,主要通过两个生化指标(白蛋白和胆固醇)和一个免疫学指标(总淋巴细胞数)进行分级,在基层医疗中评价患者营养状态非常合适。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CHF患者82例,随访12个月,随访期间死亡或再次入院患者归为不良预后组(n=22),余下患者归为对照组(n=60)。纳入标准包括:①符合欧洲心脏病协会CHF诊断标准(2012版)[3];②II级左心功能不全;③18至80岁之间。排除标准:①严重瓣膜病、急性心肌梗死和先天性心脏病等其他心血管疾病;②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③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栓塞和肺炎等肺部疾病。
1.2CONUT评分
CONUT评分细则包括血清白蛋白(分为≥35g/L,30-34.9g/L,25-29 g/L和<25 g/L四个等级,分别记0,2,4和6分)、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分为>1600个/mm3,1200-1599个/mm3,800-1199个/mm3和<800个/mm3,分别记0,1,2和3分)和胆固醇(分为>180mg/dL,140-180 mg/dL,100-139 mg/dL和<100 mg/dL,分别记0,1,2和3分)。三项相加为CONUT评分总分,0-1分为正常,2-4分为轻度营养不良,5-8分为中度营养不良,9-12分为重度营养不良。
1.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经SPSS 22.0统计学软件综合统计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小于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年龄(63.22岁vs.62.41岁)、性别分布(男性12例vs.男性31岁)、吸烟史(12例vs.29例)、饮酒史(10例vs.28例)和CHF相关基础病分布方面未见明显差异(P>0.05)。
2.2两组患者心功能和CONUT评分情况比较
如表1所示,可见不良预后组患者CONU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56±2.06 vs.3.11±1.41,t=4.253,P<0.001),其中不良预后组营养正常(0-1分)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4.5%vs.40%,2=12.73,P<0.001),而中度营养不良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40.9%vs.8.3%,2=6.180,P=0.013)。本研究中营养不良患者共41例,占总入选病人的50%。
3讨论
CHF患者体内循环特点为上游瘀血下游缺血,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的淤血、肝脏的充血以及消化酶分泌的失调,因此该类患者常常食欲不佳,不思饮食,同时摄入食物往往吸收不加,难以消化,最终易转归为营养不良状态。该类患者在基层医院非常多见,本研究从我院门诊中纳入了82例CHF患者,根据CONUT评分分析结果可见共有一半的CHF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情况,其中绝大部分是在不良预后组。
CONUT是一种简易的营养状况评估工具,评价内容简单,特别适合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初级筛查。CONUT评分细则包括白蛋白、胆固醇和总淋巴细胞,分别代表着蛋白储备、热量消耗和免疫炎症状态,而这些指标均与营养不良程度密切相关[4]。在营养不良的状态下,CHF患者体内慢性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会加重,从而导致心功能进一步恶化。研究发现营养不良可加重老年CHF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其中血清前白蛋白是年龄≥80岁CHF患者预后不良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5]。也有研究发现老年CHF患者在常规治疗心衰的同时给予营养风险筛查,对高营养风险患者及时给予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老年CHF患者的心功能和营养状态,更好地维持电解质平衡,改善预后[6]。由于基层医院的条件限制,无法进行BNP等临床常用指标的深入评估,也无法进行更为全面的抗心衰治疗。我们需要做的是早期评估CHF患者的恶化风险,敦促患者早期预防和及早前往上级医院积极治疗。因此,简单方便的CONUT评分似乎更加符合基层医疗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顾东风,黄广勇,何江.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72-72.
[2]杨毅宁,马依彤,刘芬,等.新疆汉、维吾尔、哈萨克族慢性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5):460-464.
[3]孙小强,李锦爽,郎玉洁,等.辽宁省农村心力衰竭流行病学及治疗状况调查[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0(11):1000-1002.
[4]翟文亮,刘利欣,李俊芬,等.合并糖尿病的老年肺炎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评估及短期预后[J].医学研究杂志,2018,21(8):129-132.
[5]鲁敏,秦兴雷,孙琳,等.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与心功能的关系[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11):1157-1160.
[6]潘巍巍,董俊霞,玛黎清.营养风险筛查及个体化营养支持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7,22(25):84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4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