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现代人的健康问题,远比想象的要大的多,而国人赖以依存的现代医学,又是治“已”为主导,所以许多大众及精英群体,因不能够提前发现潜在的疾病,而使之一下子病入膏肓。而这些问题是中国国学中医学倡导了几千年的最高思想,由于受现代医学的冲击,国人渐渐遗忘了中医,也错过了一份非常强大的健康保障,因此中医未病的治疗与再提高,是保障人民健康的最超前领域,希望大家能够引起足够的认识。
关键词:中医未病;能够阻断病入膏肓疾病;出现的良丹妙药
本文引用格式:刘铭.未病治疗独到的中医技术——是价值连城的健康帷幄[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1):356+358.
0引言
近年来突发心梗、脑溢血以及各种癌症的患者愈加增多,尤其是心脑血管病已成为全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且患病年龄逐步趋向年轻化,导致了许多青壮年在黄金年华时就因病致残,全部或部分失去了工作生活能力,更严重者还会危及到生命[1]。随着发病率的居高不下且连年递增,大家在耳闻目睹中,从这些健康问题的警示中,是不是能够汲取教训呢?在临床与很多人的接触交流之后,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
马云先生最近说未来七八年后,大家关心的不再是房子车子而是健康。但是,健康意识为什么要等七八年之后?这说明当代人对健康思维还远远无法达到这样的高度。中医说:“生命大于天”,而现代人们则过多地关注着财富与地位,在这样的思潮控制之下,绝大部分人都在忽略着自己的健康。很多人即使有机会听到顶级中医关于健康的警示与告诫,也毫不担心一笑而过。
1背景概括
当代人还有一种怪圈思维,一旦想到健康问题,就惯性地想到一些大医院去,找一些所谓的大医,而拥挤在各大医院的大医们,天天面对的都是些膏肓之病,他们根本不是让健康提前保障的医生,甚至可以说也不具备这样的技术与能力。正如战国时期扁鹊老先生所言“: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真正到了重大疾病时,大医们再厉害也已无力归还您理论上真正的健康了。在前提健康领域,现代医学理论上的两个学科:一是定期体检,二是保健品。代表性的结果是:检查,等于有病与无病,查实有病时又大多是病入膏肓的大病,无病就是无所谓的小毛病,多提示继续跟踪检查直到能定性为止,其间也基本没有药物可治。保健,也没有找到中医学未病先愈的技术,只能大量堆积维生素、矿物质、能量物质,对身体的平衡狂轰乱炸,其行为是盲人书法难有功德。保健最可怕的还有以“科学”角度,用人体个例来游说保健的好处,却又在没有任何依据的前提之下滥用补益,其盲目性是对人体健康是极其不负责的。
现代医学要的是证据,在没有足够的证据面前,难以定性疾病,而中医科学同样也需要证据,不过中医的证据与现代医学相比不同之处在于,中医靠得是自然科学中人体脉博跳动,来寻找到健康情况的应答数据,这些技术来源是靠千万年来,中国人对阴阳五行平衡差异的不间断研究,形成的中医诊断临床技术与经验,从而让精准的“四诊”来认知健康与否。说起来中医是抽象科学,远不及现代医学那么直白,但所有的诊断都透彻着让人们足够认可的事实,所以大家才信服地服用中药,甘心地接受治疗。从临床实践中观察证明,在科学极其发达的当今,能够阻断未来膏肓之病的唯一解决方案就是中医。
大家对中医的了解不多,中医的高深莫测之处就在于,能够在病魔到来之前的早期诊断,超前地发现、认证,并结合科学的辨证施治法则,针对性地将病魔消灭在萌芽之中。事实上,很多疑难杂症在早期,只要用法得当治愈是非常容易的事。比如癌细胞在体内瘀滞形成的很长时间内,细胞变异之前体内所形成的郁结物,就能够通过中医的辨证治疗,轻而易举地将这些瘀堵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是:“根据患者身体的阴阳平衡差异,来判定五脏六腑以及经络各处的拥堵方向,然后,针对性地通过活血、化瘀、理气、疏导来消除病体早期的病灶,这在中医上的表达术语叫作“化瘀散结”,也叫:“扶正驱邪”。这方面在中医的治疗中效果是十分显现的。
中医未病的理论,拿到今天依旧是无比高深的健康理念,除了高级中医的辨证能量之外,就算您不能找到很好的中医,未病治疗不够得体,但现代科学认证的上千味中药的自身抗癌能力,也会让常服中药者受益巨大[2]。因此,中国有句古话:
“药罐子能熬过好木筲”,意思是长服中药的人,要比看起来气壮如牛的人更能够长寿,从中显现出了中药的保健价值。回过头来再看现代医学的体检非常严谨,但其结论与答案都是建立在“疾病形成”的前提之上的,与中医未病治疗相比较,西医的“有病无病”体检,很难说科学,更不能去恭维。而中医则反其道而行之,几千年来虔诚地、坚定地追求着未病的早期治疗,让有可能会危及生命的重大“疾病”不能形成,这就是扁鹊老先生“上医治未病”的健康高级理念!
从临床实践来看现代人的健康问题已经无比的突出,这些年来实践中切脉诊断70后、80后甚至90后的身体,不难看到相当大一部人都埋藏着巨大的健康问题,这些人表面上有感觉,但又大多自恃年轻,惬意地认为年轻就不会有问题,得病都是老年人的事。就算有些这样那样的不适,也是因为生活压力过大,自认为很正常,严格地说这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态,这样的心理也成就了各类重大疾病年轻化的趋势。
健康问题不能不说与时代环境有关,突然的快节奏工作生活,让现代人承压太重难以消受,环境因素的改变也让人体的问题过早显现,再加上心理上的各种忽略,如此累加就给予了病魔巨大的空间,让本不应该发生的病患,频频地出现在左右。
这些年我一直认为,中医治疗未病的主流群体不是40后、50后的老人,而是在这堆年富力强的年轻人之中,这个庞大的年龄段人群之中,很多人都应该把健康问题放在首位了。而真想关注自己的身体,就不要一昧地寻问西医追求先进的检验设备,而是要更多地认识中医文化中的未病之治,通过中医四诊的诊断,来预知和保护自己的健康未来[3]。
健康问题不能等,健康问题也没有后悔药,所以,大家在工作生活之余多一些健康思维,多接触一些中医文化,并时不时地找中医做身体的调节治疗,是生命价值保障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2 讲个医案
两个熟悉的朋友,2017年在某个聚会时请我诊脉,二人都是70后,都有很好的事业。
A先生姓甘,要求先诊。切脉后我给出建议:一、心血管问题较大,血压很高,肾压、颅压增强,建议明天来医院体检治疗。甘先生应允第二天来医院检查:心脏超声:主动脉瓣轻度反流,二尖瓣三尖瓣中度反流,高血压二级,尿酸增高。甘先生大叫神奇即刻让我中药治疗年余,现心脏瓣膜全闭合,血压正常,尿酸正常,身轻如燕。
B先生姓张,紧接着切脉诊断。切完脉后我说,张兄心脏问题较为严重,已影响到脑血管,血压血脂都很高,应抓紧治疗。张先生听完大笑说:“您看错了,第一我血压不高第二我心脏特别好,前些日子我去泰山,一口气爬上去,一点都不累”。我说您不信我这中医还是要信科学,明天去查查吧,他欣然答应。过几天他拿一堆报告给我看,心脏也确实有问题:左房扩张,二尖瓣中量反流,血压也高,血脂也高。但他说找了个西医心血管专家,专家说心脏没问题很多人这样,给他开了些降脂药降压药,说服药就好了。又说中药没法吃太忙等,我只好作罢并告诫他勤来看中医。然而其去年不幸脑溢血不治身亡,才四十多岁惋惜至极。
这个医案发人深思,张先生确实没有不治之症,但在中医看来他又确实有着巨大的风险,只是现代医学的认识与我们中医不同,或许还有其它原因,但假若他用中药治疗,就肯定不会有这样的后果,这是中医在健康保障领域的巨大潜力所在。
参考文献
[1]马家驹,张晓雷,王玉光.中医传承应以名老中医特色治则治法传承为核心[J].环球中医药,2016,9(10):1212-1214.
[2]张伯礼.理论自信:中医理论的传承发展——“中医辨证方法与临床高峰论坛”主题报告[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4):373-374.
[3]刘凯,王文萍.中医治疗肿瘤近几年认识发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209-2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4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