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在危重症心脏病患者治疗中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危重症心脏病患者共计42 例,采取随机抽选方式将其分成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 21 例患者不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观察组 21 例患者接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左心室射血分数、不良反应、6 个月后生存率情况。结果 经过相应的治疗之后,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同时观察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6 个月后生存率显著比对照组高,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显著(P<0.05)。另外两组不良反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危重症心脏病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危重症心脏病;临床应用;疗效
本文引用格式:李艳华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危重症心脏病患者的临床应用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1):45,51.
0引言
心脏病是临床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按照类型划分有先天性心脏病和后天性心脏病之分,其中以后天性心脏病最为多见 [1-3]。患有心脏病之后,临床主要可表现为心悸、呼吸困难、胸痛、水肿、心律失常等症状、体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影响,其是导致人类因病死亡的一类重要疾病 [4]。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pump,IABP)是机械性辅助循环方法之一,在心功能不全的危重患者抢救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研究对危重症心脏病患者使用该项辅助治疗措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区间为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1 月,研究对象为在本院接受相应治疗的 42 例危重症心脏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危重症心脏病临床诊断标准并得到明确诊断。采取随机抽选方式将患者分成如下两个组别:(1)观察组共计 21 例患者,其中包括男性和女性患者人数分别为 12 例、9 例,患者年龄 33-82 岁,平均(62.1±3.6)岁;心脏病类型:急性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6 例,急性重症心肌炎 4 例,急性广泛性前臂心肌梗死 4 例,急性前臂、下臂心肌梗死 4 例,急性下臂心肌梗死 2 例,急性前臂、下臂与后臂心肌梗死 1 例。(2)对照组共计 21 例患者,其中包括男性和女性患者人数分别为11 例、10 例,患者年龄 32-81 岁,平均(61.8±4.1)岁;心脏病类型与观察组相同。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的统计学差异不显著,符合进行对照研究的标准。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进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方法如下: 患者入院之后,均接受抗心力衰竭、吸氧等常规治疗措施,并加强对患者的心电图、血压等指标的监测。在以上基础上进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首先穿刺患者的股动脉,向患者体内置入球囊反搏导管和 8F 鞘管,保证导管和第四胸椎呈水平,在球囊反搏导管另外一端连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反搏比率设置为 1:1。通过 X 线胸片对球囊的位置进行确定,保证其处于正确位置,之后将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生产厂商: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096)泵入,对活化凝血时间进行检测,使其保持在 180-200s。该辅助治疗共治疗 3-5d。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各项临床表现进行严密监测。对照组患者除接受各项常规治疗以及指标监测之外不接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主要从治疗前后舒张压、收缩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左心室射血分数几方面的变化情况以及组间对比情况进行评价。(2)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随访 6 个月后的生存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 SPSS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量资料(临床疗效各项评价指标)表现形式为(
±s),检验方式为 t 检验,计数资料(不良反应率、生存率)表现形式为(%),检验方式为 2 检验,P<0.05 代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治疗之后,两组的各项疗效评价指标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但是观察组的疗效更加明显,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 1。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本研究中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发生血栓、血小板减少情况的患者各有 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9.52%;对照组中发生血栓 1 例,占比为 4.76%,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
2.3两组 6 个月后生存率情况比较
经过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 6 个月的随访,观察组的生存人数为 13 例,生存率为 61.9%,对照组的生存人数为 10 例,生存率为 47.6%,两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危重症心脏病患者的死亡率较高,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是通过物理作用使患者的主动脉内舒张压升高,使冠状动脉供血增加,心肌功能得到改善, 近年来在危重症心脏病患者的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5-8]。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危重症心脏病患者的辅助治疗中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方式治疗,能够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更有效地改善,提升患者的存活率,且不良反应较少。由此可见,该辅助疗法对于危重症心脏病患者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9]。
参考文献:
[1]伍复年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危重症心脏病的临床效果探析 [J]. 当代医学 ,2016,22(17):56-57.
[2]苏永新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危重症心脏病临床效果观察 [J]. 中国实用医药 ,2015,10(19):70-71.
[3]周红霞 . 急性心肌梗死危重症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的预后观察 [J]. 中国保健营养 ,2016,26(28):348.
[4]徐晖 , 潘成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应用时机的选择与疗效分析 [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3(16):73-74.
[5]陈强 , 吴容展 , 潘华福 . 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危重心脏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6(7):104-105.
[6]佟铁壁 , 谢淑英 . 硝酸异山梨酯泵入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J]. 中国医药指南 ,2014,12(4):102-104.
[7]李鹏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高危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3):77,93.
[8]冯玉萍 , 周晓婧 . 急性心肌梗死危重症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临床治疗预后观察 [J]. 中国社区医师,2018,34(3):44-45.
[9]邹云丞 , 吕云 , 杨峰 , 等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老年患者介入术后炎性因子的影响[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16(9):924-927.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危重症心脏病患者的临床应用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016/20181016045742630.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