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黄褐斑患者在临床中行经纳米微针导入0.5%氨甲环酸溶液进行治疗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划分为A组(35例)与B组(35例),A组接受常规治疗,B组在其基础上行经纳米微针导入0.5%氨甲环酸溶液治疗,观察统计治疗前后黄褐斑面积、黄褐斑评分以及临床治疗有效率情况,并予以对比分析。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组间对比黄褐斑面积、黄褐斑评分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B组上述情况显著优于A组(P<0.05);A组与B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7.14%、91.43%,组间对比结果显示B组更高(P<0.05)。
结论对于黄褐斑患者,对其行经纳米微针导入0.5%氨甲环酸溶液治疗的效果理想,可改善黄褐斑面积、黄褐斑评分,从而促进康复,在临床中具有可观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黄褐斑;氨甲环酸溶液;纳米微针
本文引用格式:许佩佩.研究经纳米微针导入0.5%氨甲环酸溶液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安全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2):161,175.
0引言
黄褐斑在临床中又名为肝斑,是黄褐色色素沉着在面部,且多呈现出蝶形分布。导致发生此疾病的原因尚且不是十分明确,但多发生于女性,且多认为是血肿雌激素水平过高造成,与月经紊乱、妊娠等之间也存在一定联系,严重影响了面部美观[1-2]。黄褐斑病情发展缓慢,尤其是接受紫外线照射之后,会增加严重程度,在治疗时主要是将抑制黑色素小体形成以及黑色素细胞增生等作为原则[3-4]。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面部美观等也更为重视,因此,对治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上述情况,本文就我院收治的黄褐斑患者开展研究,分析经纳米微针导入0.5%氨甲环酸溶液进行治疗的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划分为A组(35例)与B组(35例),均为女性。A组年龄最大58岁,最小30岁,平均(36.84±2.43)岁,病程2个月至20年,平均(5.85±1.03)年;B组年龄最大59岁,最小31岁,平均(36.85±3.45)岁,病程3个月至20年,平均(5.88±1.01)年。均对本次研究知情,自愿签订同意书;组间资料经统计学对比(P>0.05)。
1.2方法
(1)A组接受常规治疗,主要内容包括:将200 mg肌苷、3 g维生素C、100 g维生素B6共同加入到250 mg葡萄糖(5%)行静脉滴注,每日治疗1次。持续治疗3个月。
(2)B组在其基础上行经纳米微针导入0.5%氨甲环酸溶液治疗,主要内容包括: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长春天诚药业,国药准字H20020442),使用电动纳晶促渗仪进行治疗(电动点刺),每一点作用1s,全脸导入。持续治疗3个月。
1.3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治疗前后黄褐斑面积、黄褐斑评分以及临床治疗有效率情况,并予以对比分析。
疗效判定标准:(1)色素斑均消失,面积缩小不低于90%,为痊愈;(2)色素斑颜色显著改善,面积有所缩小,在60%~89%,为显效;(3)色素斑颜色有所变淡,面积缩小在30%~59%,为有效;(4)色素斑颜色没有发生变化,面积缩小低于30%,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所得所有项目数据资料均纳入SPSS 21.0软件分析,t检验与2检验,P<0.05可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黄褐斑面积等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组间对比黄褐斑面积、黄褐斑评分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B组上述情况显著优于A组(P<0.05),见表1。
2.2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A 组与 B 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 77.14%、91.43%,组间对比结果显示 B 组更高(P<0.05),见表 2。
3讨论
黄褐斑在皮肤科中属于常见疾病,多发生于女性,且病情发展速度较为缓慢,会大大降低生活质量。导致发生疾病的原因不仅有衰老,还有生活习惯较差、饮食习惯较差以及精神压力过大等[5]。在治疗方面有全身以及局部治疗等方式,但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仍然是药物方式。
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黄褐斑面、黄褐斑评分情况均显著优于A组(P<0.05),提示对黄褐斑患者行经纳米微针导入0.5%氨甲环酸溶液治疗的效果令人满意。氨甲环酸属于蛋白酶抑制剂,近年来,人们对氨甲环酸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更深一步的研究,认为其是一种抗纤溶止血药物,且不会影响凝血酶原活性,同络氨酸的一部分化学结构较为相似,对于赖氨酸结合位点(纤溶酶原分子)能够发挥抑制作用等,进而抑制花生四烯酸合成,获得抑制黑素合成等效果[6]。
就目前而言,虽然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疾病的原理还不是十分明确,但疗效是非常显著的,由此可推断出,其还能够改善肤色暗沉。给药方式为行经纳米微针导入,对于人体皮肤角质层,微针能够打开较多孔道,皮肤的屏障功能会得到暂时性减弱,因此药物渗透速度会更快。
除此之外,纳米微针导入方式将透皮贴片释药、皮下注射两种方式的优势进行了有效结合,且操作速度较快、不会产生较大疼痛感,因此在治疗方面存在较大优势。另外,其也是一种抗原传递系统,对水溶性药物的透过皮肤效果能够有效增强,所以也是一种物理治疗方式。经过此方式治疗后,不仅能够抑制催化肽键水解的作用,还能够改善黑斑位置细胞功能异常的效果,并将黑斑最大程度消除,有利于康复。
综上所述,对于黄褐斑患者,对其行经纳米微针导入0.5%氨甲环酸溶液治疗的效果理想,可改善黄褐斑面积、黄褐斑评分,从而促进康复,在临床中具有可观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Styron JF,Klika AK,Szubski CR,et al.Relative efficacy of tranexamic acid and preoperative anemia treatment for reducing transfusions in total joint arthroplasty[J].Transfusion,2017,57(3):622-629.
[2]匡桂梅.单纯运用Q开关1064nm激光与联合口服氨甲环酸片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3):1621-1622.
[3]余珊珊,钱俐,缪亚军.氨甲环酸片联合脉冲强光和胶原贴敷料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65):12842-12843.
[4]Collaborators WT.Effect of early tranexamic acid administration on mortality,hysterectomy,and other morbidities in women with post-partum haemorrhage(WOMAN):an international,randomis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 trial[J].Lancet,2017,389(10084):2105-2116.
[5]田利民,王晨霞,孙立.射频导入参棘软膏联合口服氨甲环酸、谷胱甘肽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7,39(6):499-502.
[6]陆雯丽,陈军.红花逍遥颗粒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7,38(9):1265-126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1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