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SCI资讯 > 正文

2022年度兰州高新区工程系列中、高级职称评审工作通知!

发布时间:2022-11-02 10:09:2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资讯(www.lunwensci.com)

        高新区各有关单位:
 
  根据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2022年度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甘人社通〔2022〕324号)要求和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安排,现就高新区开展2022年度工程系列中、高级职称评审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兰州高新区工程系列中、高级职称评审工作通知!
 
  一、申报时间
 
  2022年8月26日至2022年9月30日,申报人需在甘肃省职称申报评审管理信息系统(http://gszcxt.cn/zcxt,以下简称信息系统)“职称申报管理”模块完成网上申报(具体操作方法见信息系统“职称培训”模块《甘肃省职称申报评审管理系统职称使用说明书(申报人版)》)并提交所在单位审核。申报人和用人单位务必在9月30日截止时限内完成个人申报和用人单位审核。
 
  二、申报范围
 
  (一)在兰州高新区登记注册的独立核算法人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定远、连搭两镇事业单位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外省企业单位在高新区分支机构人员因工作原因需要在高新区评审职称的,需经外省省级职称管理部门同意并向甘肃省人社厅出具委托函,经甘肃省人社厅审核同意后,方可参加高新区职称评审。
 
  (三)公务员(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含申报当年到达退休年龄人员)不得参加职称评审。事业单位编外聘用人员、企业人员、自由职业者在我省申报职称评审的,需在申报职称所在单位(或人事代理机构)缴纳社保半年以上(需提供缴纳社保证明材料),否则不予受理。
 
  三、申报方式
 
  省内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其所在单位进行申报。非公有制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工作单位所在地与档案托管地一致的,通过工作单位或经所在单位同意、通过托管档案的人才市场进行申报;工作单位所在地与档案托管地不一致的,经档案托管地的人才市场同意,通过工作单位进行申报。
 
  申报人、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各级人社部门(职改办)和评委会均须使用信息系统,开展职称申报、审核、评审、发证、查询等业务全流程网上办理。申报人申报、用人单位审核的具体操作程序,请按省职改办《关于“甘肃省职称申报评审管理信息系统”上线运行的通知》(甘职改办〔2018〕23号)要求进行。除保密专业外,其他系列(专业)在线下评审(认定)的职称资格不予认可,一经发现此类情况,将上报上级人社部门在全省范围通报。
 
  四、申报说明
 
  (一)业绩条件。2022年专业技术人才申报职称的条件标准,按照最新修订的各系列(专业)评价条件标准执行(具体见信息系统职称政策)。
 
  (二)业绩时限。申报人员的业绩均计算到2022年9月30日为止,在该时间结束后,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材料补报。人才在该时限之后取得的业绩,可作为下次申报职称的业绩成果。
 
  (三)任职年限。申报人员学历、资历、专业技术年限和现职称任职年限,均计算到申报2022年12月31日。纳入岗位管理事业单位人才的任职年限从聘任的当月计算;其他单位人才的任职年限,原则上从取得职称资格的当月起计算。
 
  (四)继续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人社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人社部令第25号)和我省继续教育工作有关规定,未按要求参加继续教育的专业技术人才,不得参加职称申报评审。2022年及以后继续教育相关数据从甘肃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平台提取(申报人需在信息系统中填写继续教育证书编号)。2021年及之前的继续教育情况,需上传继续教育证书等佐证材料。
 
  (五)论文查重。省人社厅已购买“中国知网”收录论文查重服务,供用人单位和专业技术人才在信息系统中免费使用,不接收任何报告单。未收录的论文,由用人单位联系进行查重,并上传有单位签字盖章的中国知网查重报告单。论文“去除引用文献复制比”核心期刊论文超过15%、省级期刊论文超过25%,不按相应级别论文对待。
 
  (六)转系列申报。专业技术人才岗位发生变化的,经单位考核合格,方可申请转系列评审,并按新系列评价条件标准申报职称,其专业技术人才资历计算可按转系列前后实际资格和聘任(用)时间累计计算。转系列人员当年度不得申报高一级职称,须在新系列(专业)聘任(用)满1年以上。未转系列人员,不得跨系列申报高一级职称。转系列申报需在系统中填报现有同级职称。
 
  (七)职业资格。《关于进一步明确职称与部分职业资格对应关系的通知》(甘人社通〔2022〕132号)明确的60项职业资格,可认定其具备相应职称系列(专业)对应层级的职称。符合相应申报条件的高技能人才,可按规定申报评审工程、农业、工艺美术、文物博物、实验技术、艺术、体育、技工院校教师系列职称。
 
  (八)高级工程师答辩。凡申报晋升副高级工程师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均要参加答辩。答辩程序、内容及有关要求按照《甘肃省评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答辩办法》(甘职改办〔2001〕12号文件)规定执行。
 
  (九)账号安全。省职改办将于8月20日统一对职称信息系统中所有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各级职改办的用户账号进行重置。重置后,系统管理员需尽快登录职称评审管理模块,在“用户管理”菜单下,重新分配用户角色,实名制创建至少包含系统管理员、审查经办和审查领导三个账号在内的用户角色,否则无法完成全流程系统操作(具体操作方法见信息系统“职称培训”模块《甘肃省职称申报评审管理系统职称使用说明书(单位版、职改办版)》)。
 
  五、工作要求
 
  (一)申报人须在规定时间内登录信息系统,完整、准确填报个人全部申报信息,并按要求扫描上传电子版佐证材料,避免出现漏报、错报、业绩未按要求上传佐证材料等情况,并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申报人因操作原因使用了“一键删除”键的,必须在9月30日前完成重新申报,9月30日24:00系统将自动关闭个人申报端口,在规定时限内未提交成功的,系统不再重启,由此带来的后果由申报人承担。
 
  (二)为有效提升评审质量,用人单位要认真审查申报推荐材料,重点审查申报人员是否符合条件、申报材料是否真实有效、申报信息是否准确完整、申报系列专业是否与岗位和从事专业一致。对不符合申报条件或不符合申报要求的,注明存在问题并及时退回修改;对弄虚作假或举报核实确有问题的,取消申报资格并记入诚信体系。
 
  (三)用人单位要充分发挥用人主体作用,严格执行“四公开”(政策、标准、程序、结果公开)制度,有序推进本单位职称申报、审核、公示、推荐等工作。要广泛宣传发动,开展职称政策解读和科研诚信教育,加强与评委会组建单位沟通衔接。要对申报人的工作经历、业绩能力、有关佐证材料严格审核把关,在推荐前完成论文著作审核送审、证书核查、业绩真伪辨别等工作,并对申报人申报材料的真实性、推荐程序的合规性负责。从2020年起,对于专业技术人才在论文等科研成果发表后1个月内,未按规定将涉及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等原始数据资料交所在单位统一管理、留存备查的,可不作为职称申报评审依据,用人单位可拒绝推荐。评审工作结束后,用人单位要及时下载打印评审通过人员电子评审表,用印后装入个人人事档案。
 
  (四)为确保申报工作顺畅有序进行,避免多次重复退回造成网络拥堵,占用系统资源等问题,影响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正常申报,对申报人员上传的各项申报资料退回次数不超过3次,超过后,系统将自动锁定为当前申报资料。
 
  (五)原始材料备查。网上资格审查通过人员需准备原始申报材料备查。原始申报材料主要包括在系统中上传的专业技术工作经历材料、业绩成果和论文、论著材料的原件。
 
  六、注意事项
 
  请各企、事业负责管理职称申报账号的人员于2022年9月1日前到高新区组织人事和社会保障局(科技孵化大厦2407室)申请单位申报账号(每个单位只能申请一个账号),已申请账号没有复核的单位抓紧时间复核单位账号。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scizixun/4558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