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万年蒿抗炎作用的分子机制,通过检索数据库和查阅文献,筛选万年蒿主要活性成分和炎症相关靶点,绘制韦恩图,并利用蛋白相互作用(PPI)分析、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图。GO功能和KEGG富集结果表示,万年蒿抗炎作用可能通过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等活性成分影响AKT1、CASP3、TP53等抗炎靶点,从而调控IL-17、TNF、PI3K-Akt等信号通路,发挥调节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前列腺癌、乙型肝炎等疾病的作用。万年蒿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调节机制发挥抗炎作用,为深入研究万年蒿抗炎作用机制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参考。
关键词:万年蒿,抗炎,网络药理学,分子机制
万年蒿(Artemisia sacrorum Ledeb.),又名白莲蒿、铁杆蒿,可入药,为菊科蒿属植物,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呈半灌木状。医药古书籍《朝鲜药典》《实用东药学》等中有记载,万年蒿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痛等功效,主治肝炎、阑尾炎等疾病。目前,已发现万年蒿中含有萜类、香豆素类、黄酮类、苯丙素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保肝、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药理作用[1]。然而,对其主要抗炎活性成分和基于抗炎活性的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甚少。因此,本文拟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关系,以预测和分析万年蒿的抗炎作用机制,并为深入探讨万年蒿的抗炎作用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1方法
1.1万年蒿活性成分的检索和筛选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以“万年蒿”“白莲蒿”“铁杆蒿”“青蒿”为检索词展开搜索,并设置筛选条件“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获取活性成分。同时,利用PubMed、CNKI等数据库对万年蒿活性成分进行补充。通过TCMSP数据库搜索得到万年蒿药效物质的靶点基因信息,并对活性成分的基因靶点进行匹配,通过Uniprot数据库标准化处理万年蒿主要活性成分靶点数据。
1.2炎症疾病靶点的筛选
登录GeneCards数据库,检索关键词“inflammation”,得到抗炎作用机制相关的靶蛋白;设置筛选条件“Relevance score>1”,确定炎症相关靶点。分别登录OMIM、PharmGkb数据库,汇总搜集具有抗炎作用的靶蛋白,同时整合以上靶点,将其与万年蒿活性成分靶点进行交集,绘制韦恩图,得到交集靶点。
1.3万年蒿活性成分-靶点网络的构建
分析药物活性成分靶点基因和抗炎疾病相关靶点基因数据,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图。通过活性成分与靶点间连线的方式,发现该成分可能通过调控该靶点的表达来调节炎症的发展过程。活性成分的连线越多,表明其作用靶点越多,可能调控的信号通路也就越多。
1.4蛋白互作(PPI)网络的构建
将1.2项中得到的交集靶点数据导入String数据库,选择“Homo sapiens”,构建PPI网络。通过Cytoscape的cytoNCA插件,筛选Degree、Eigenvector、LAC、Betweenness、Closeness、network中大于中位数的基因2次,确定核心靶点。
1.5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生物代谢通路(KEGG)富集分析
用NCBI旗下的Entrez gene数据库将使用的编号与1.2项中得到的交集靶点数据对应,通过GO功能的富集分析,开展生物过程(BP)、细胞成分(CC)、分子功能(MF)分析,并分别取前10个结果绘制柱状图和气泡图。通过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万年蒿调控炎症的相关通路绘制成柱状图和气泡图。
2结果
2.1万年蒿活性成分及靶点
试验共筛选出25种万年蒿活性成分,靶点1 410个。去重和标准化后,得到成分靶点476个。
2.2抗炎作用靶点的筛选及共同靶点的预测
整合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检索到抗炎相关靶点蛋白5 368个。将其与2.1项下的476个药物活性成分靶点取交集,绘制韦恩图,得到169个交集靶点。
2.3万年蒿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的构建
运用Cytoscape软件绘制万年蒿“成分-靶点”网络图。在得到的万年蒿活性成分中,排名前7位的成分依次是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异鼠李素、豆固醇、芦丁、艾黄素。
2.4蛋白互作(PPI)网络的构建
利用String数据库对169个交集靶点构建PPI网络。通过Cytoscape构建的万年蒿抗炎作用的核心靶点可视化网络,筛选大于中位数的基因2次,确定核心靶点分别为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3)、肿瘤蛋白P53(TP53)、肿瘤坏死因子(TNF)、B细胞淋巴瘤2(BCL2)、雌激素受体1(ESR1)、白细胞介素-6(IL-6)。
2.5 GO富集分析
对交集靶点开展GO富集分析,得到2 265个生物学过程(BP)条目,包括对外源性刺激、细菌来源分子、脂多糖、活性氧、氧化应激反应等;63个细胞组分(CC)条目,包括膜筏、膜微区、质膜外侧、囊腔等;185个分子功能(MF)条目,包括核受体活性、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活性、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泛素样蛋白连接酶结合、转录共调节因子结合等。
2.6 KEGG富集分析
结果显示,获取相关通路共计177条;万年蒿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调控炎症反应。这些通路与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乙型肝炎等疾病密切相关,表明万年蒿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共同调节并干预炎症的发生发展。
3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PPI网络分析中,AKT1、CASP3、TP53、TNF、BCL2、ESR1、IL-6等基因发挥着重要作用。AKT1是血清和硫酸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激活的激酶,在调节血管生成、肿瘤形成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凋亡来促进细胞存活[2]。CASP3能特异性剪切乙酰基-DEVD-7-氨基-4-甲基香豆素,导致DNA裂解;也能特异性剪切多聚ADP核糖聚合酶,促使DNA裂解,从而促进细胞凋亡。TP53是肿瘤抑制基因,可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且TP53基因突变会导致肿瘤细胞无节制扩增,加速肿瘤恶化。TNF是一种关键的炎性细胞因子,具有稳态和致病活性两种性质,既可抑制Treg细胞生长,又能激活NF-KB转录,诱导细胞凋亡,引起炎症。BCL2蛋白家族在内源性细胞凋亡通路上起着重要作用。现有学者在多种肿瘤中发现BCL2过表达,显示其可防止肿瘤细胞凋亡[3]。ESR1是核受体超家族成员,ESR1信号通路的激活可促进细胞增殖、分化,影响细胞周期和凋亡,不仅参与免疫调节,还与骨骼健康、心血管保护、神经保护,以及调节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等过程密切相关。IL-6作为白细胞介素家族中的重要成员,是一种功能广泛的多效性细胞炎症因子,不仅可促进T细胞群体扩增和活化,还可调节急性期反应,影响血管疾病、脂质代谢、胰岛素抵抗等疾病[4]。
综上所述,万年蒿可能通过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异鼠李素、豆固醇、芦丁等活性成分,促进或抑制AKT1、CASP3、TP53、TNF、BCL2、ESR1、IL-6等抗炎相关靶点的表达,从而调控IL-17、TNF、PI3K-Akt、HIF-1、MAPK、FoxO、P53、c型凝集素受体、toll样受体等信号通路,最终调节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前列腺癌、乙型肝炎、膀胱癌、丙型肝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等疾病的发生发展。这体现了万年蒿抗炎作用“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然而,其具体的抗炎作用分子机制仍需进一步实验验证。
参考文献
[1]SUN Y W,BAO Y G,YU H,et al.Anti-rheumatoid arthritis effects of flavonoids from Daphne genkwa[J].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2020,83:106384.
[2]NARGES T,ROKHSHID P,MEHDI S,et al.Association of DRD2,DRD4 and COMT genes variants and their gene-gene interactions with antipsychotic treatment response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J].BMC Psychiatry,2023,23(1)781.
[3]FALCO M A P,DANTAS M C D S,RIOS C T,et all.Zebrafish as a tool for studying inflammation:A systematic review[J].Reviews in Fisherie Science&Aquaculture,2022,30(1):101.
[4]SHI A M,LI T,ZHANG Y,et al.Chlorogenic acid improves NAFLD by regulating gut microbiota and GLP-1[J].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2021,12:693048.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ligonglunwen/81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