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肠道微生物群不仅直接影响着消化系统的健康状态,还在宿主免疫系统、代谢调节、病原防御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肠道微生物群失衡会使肠道的屏障功能和免疫反应受到破坏,从而引发或加重相关疾病。基于此,文章从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与功能入手,结合实验揭示肠道微生物群失调对消化系统健康的影响以及肠道微生物群对消化系统功能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肠道微生物群,消化系统,肠道失调,免疫调节
肠道中有数万亿个微生物,涵盖了细菌、真菌、病毒及其他微生物群体。基因组学和宏基因组学技术的突破使人们对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功能及其与宿主健康之间关系的认识得以逐渐深入。近些年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失调与多种消化系统疾病之间存在密切关联。肠道失调常常表现为肠道菌群的结构变化或功能障碍,其所导致的免疫反应异常、肠道屏障功能丧失、局部代谢环境改变等问题会导致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结肠癌等消化系统疾病的产生与发展。同时,肠道微生物群还可以通过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维护肠道屏障完整性等多种途径影响消化系统的健康。
1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与功能
1.1肠道微生物群的基本组成
肠道微生物具有多样性,不同种类的细菌在维持肠道生态平衡、促进营养吸收、增强免疫功能等方面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细菌群落在肠道中的分布呈现出显著的区域性差异,肠道内的细菌大致可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其中拟杆菌、双歧杆菌、乳酸菌、肠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能够合成短链脂肪酸(SCFAs)、维生素B群、氨基酸等代谢产物,为宿主提供能量并调节肠道内部环境的酸碱平衡[1]。
1.2肠道微生物群的生理功能
肠道内的细菌能够将未消化的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等复杂的有机物质分解为短链脂肪酸,如醋酸、丁酸、丙酸等。这些短链脂肪酸是肠道上皮细胞的直接能量来源,可被吸收到血液中供全身其他组织和器官使用。同时,短链脂肪酸还能促进肠道上皮细胞的增殖与修复,维持肠道内细胞的更新速度并提高肠道对有害物质和病原微生物的防御能力。
2肠道微生物群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
2.1肠道微生物群在肠道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肠道微生物群可维持肠道内部的免疫稳态,有效防止病原菌入侵。然而,一旦肠道微生物群失衡,肠道的免疫耐受性就会遭到破坏,导致免疫系统对肠道内的无害物质产生过度反应,进而引发持续性肠道炎症。而微生物群的结构变化通常伴随着免疫细胞的异常激活,会导致促炎细胞因子分泌增加,从而加剧肠道的慢性炎症状态[2]。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内的微生物群组成与健康个体存在显著差异。
2.2肠道微生物群与肠道肿瘤的关系
大肠杆菌、梭状芽孢杆菌等菌株能够产生致癌代谢产物,如亚硝胺、细菌内毒素,这些物质会诱导DNA损伤、细胞突变及肠道局部免疫反应的异常激活,导致癌细胞的产生与转化。微生物群失衡会导致肠道免疫系统无法有效识别和抑制癌变细胞,促进肠道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同时,肠道肿瘤细胞也能通过分泌某些细胞因子和代谢产物来影响肠道内微生物群的平衡,进而导致肠道内有害菌增殖。肠道内致病性微生物增多不仅会加剧局部炎症反应,还会促进免疫抑制微环境形成,为肠道肿瘤的免疫逃逸提供条件。其中,肠球菌群体的增殖会抑制肠道内免疫细胞功能的发挥,使其失去清除肿瘤细胞的能力,从而促进肿瘤的生长与转移[3]。
3肠道微生物群对消化系统的调节作用
3.1肠道微生物群对消化功能的调节
肠道微生物群对消化功能具有调节作用,特别是对消化酶活性、短链脂肪酸生成和肠道屏障功能具有一定的影响[4]。本实验选取30只健康成年Wistar大鼠开展实验。
3.1.1材料选取
本实验所需的主要材料如表1所示。
3.1.2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如表2所示。
3.1.3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数据可以看出,对照组的肠道酶活性(如胰脂肪酶、淀粉酶和蛋白酶)处于正常范围内,与健康饮食状态下肠道的正常消化功能一致。在高脂饮食组中,胰脂肪酶的活性下降了约27%,淀粉酶的活性下降了约21%,蛋白酶的活性下降了约20%,这种下降与高脂饮食所导致的肠道微生物群失衡和慢性低度炎症反应有关。而益生菌干预组消化酶的活性恢复至接近对照组的水平,胰脂肪酶的活性回升至45.6 U/g,淀粉酶的活性为33.8 U/g,蛋白酶的活性为11.7 U/g,表明益生菌干预有效促进了肠道内益生菌的增殖,从而增强了消化酶的合成能力与活性,改善了消化功能。此外,高脂饮食组的内毒素水平显著升高,达到了0.28 EU/mL,而益生菌干预组已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0.20 EU/mL),表明益生菌通过增加肠道屏障的完整性,减少了肠道内毒素的吸收。益生菌干预组的肠道上皮完整性(1.50μm)接近对照组(1.56μm),高脂饮食组则显著下降至1.32μm,进一步验证了肠道屏障功能受损。
3.2肠道微生物群与肠道屏障功能的关系
微生物群通过代谢短链脂肪酸(SCFAs),尤其是醋酸、丙酸和丁酸等产物,直接促进了上皮细胞完整性和功能的提升,现结合小鼠实验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3.2.1实验材料
小鼠实验材料如表1所示。
3.2.2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如表4所示。
3.2.3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如表 5 所示。
结合实验结果可知,高脂饮食组小鼠体重增加,短链脂肪酸水平下降且血清内毒素水平升高;益生菌干预组小鼠体重控制较好,短链脂肪酸水平和内毒素水平均接近对照组。这一结果表明益生菌可以恢复正常的肠道微生物群结构,有效维持肠道屏障的完整性。由此可得,肠道微生物群的调整可通过增强肠道屏障功能来对抗高脂饮食造成的不利影响,减少炎症和免疫系统紊乱。
4结论
肠道微生物群不仅在维持消化功能、促进营养吸收、合成短链脂肪酸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还与肠道免疫功能、肠道屏障的完整性以及肠道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表明,益生菌、膳食纤维能够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改善消化功能,降低人体患肠道疾病的风险;短链脂肪酸则能够促进肠道微生物群调节消化系统。未来,研究人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肠道微生物群对肠道功能的具体作用机制和干预策略,为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参考文献
[1]叶铸明,胡浩,林倩如,等.余甘子及其复配水提取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小鼠胃肠道激素和肠道微生物组的改善作用研究[J].中国食品添加剂,2024,35(11):16-25.
[2]张妙芬,温庆辉,黎志勤,等.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感染后肠道菌群变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4,34(16):2444-2447.
[3]申艳丽,张迪.口腔微生物群与肠道微生物群交互机制及作用研究[J].工业微生物,2024,54(3):10-12.
[4]吴开春,王卓.维持肠道黏膜屏障完整对消化系疾病诊治至关重要[J].空军军医大学学报,2024,45(3):241-245.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ligonglunwen/81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