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理工论文 > 正文

风险议题融入初中生物教学初探论文

发布时间:2025-03-06 13:51:2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科学的飞速发展和庞大的信息传递网络,引发了当今对科学技术可能会带来社会与伦理道德风险的思考。在生物教学中融入风险议题教育,可在传统科学教育的基础上提升师生科学素养。文章从初中生物教师的视角出发,浅析生物教学中融入风险议题教育的意义,梳理苏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中的风险议题,并探索风险议题融入初中生物教学的思路,以明确初中生物教育的新方向。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风险议题,科学素养,科学与社会
 
  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具有两面性,而作出理性判断与决策的前提是具备风险判断能力,这使得风险议题教育成为当今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需将目光从科学研究转向学校的科学教育,并在传递科学知识的同时,将风险议题融入学校课程教学中。
 
  1风险议题与初中生物课程融合的必要性
 
  1.1推动新型生物课堂的探索
 
  生物学是不断变化、拥有不确定性的自然科学。我国2022版生物课程标准对“问题”与“创新”的要求作出了提升。基于此,笔者尝试在传统生物课堂注重知识教学的基础上,继承我国课程建设经验,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引入对风险议题的讨论,以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探索一种符合我国科学教育发展的新型课堂模式。
 
  1.2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风险议题涉及实际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能源开发、生物技术的应用伦理教育等。教师需要了解前沿的科学理念以及与初中生物学科相关的技术内容并有选择性地将当代社会实践、科学发明创造、先进技术应用对社会、家庭和个人的两面性问题引入课堂,以引导学生进行辩证思维,并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然而,大部分初中教师在该方面的能力不足,需开展风险议题的选择,以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如控制所选议题的深度与广度、简单易懂地表述核心内容,以及明确所选择风险议题的教学目标与策略等。如此,在每完成一次风险议题的课堂教学后,教师专业能力将会得到显著提高。
 
  1.3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新型融合课堂教学中,学生需尝试以多元思维思考问题,并通过不断分析和讨论得出问题解决方案。以“全面分析-讨论交流-作出决策”的教学模式开展生物教学,可促进学生更全面地思考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由此可见,开展基于风险议题的生物教学,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
 
  2苏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中与风险议题有关的主题梳理
 
  将风险议题融入生物教学的前提和关键是挖掘生物教材中的相关主题。以苏教版生物教材为例,风险议题的内容大部分隐藏在各种活动、讨论、探究实验和课后阅读中。该套教材中的风险议题内容在7大主题中均有所体现,具体如表1所示。

\
 
  3风险议题融入初中生物教学的思路
 
  针对初中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及学习能力,应在传授教材知识的同时,选择合适的议题,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初中生物教学既包括学科知识的学习,又涉及风险议题的讨论[1]。
 
  课程教学设计具体如图1所示。
 
\
 
  3.1教材内外相关内容的融合
 
  对各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是第一要务。首先,要保证教学中学科知识的传授,并帮助学生建构起相应的知识框架。其次,抛出可能涉及的风险问题,以激发学生从多学科视角去思考其中是否存在科学风险。
 
  3.2融合议题与相关资料的呈现
 
  教师应将相关资料提供给学生,包括融合的中心议题及其背景,如真实风险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涉及的科学理论与技术原理等。
 
  3.3分组提出各方讨论的观点和论据
 
  根据学生对同一议题的看法,引用不同论据,以形成讨论之势。教师要创设一种自由的课堂讨论氛围,允许各种声音出现,鼓励学生站在不同利益者的角度思考与分析,寻找问题解决的多种可能性。
 
  3.4总结论点,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中的观点是组内成员共同讨论的结果,但鉴于每个学生生活经验和看待问题存在差异,在最终结论不统一的情况下,可保留个人观点。
 
  3.5各组展示研讨报告
 
  各小组应以科学研究报告的形式展示讨论结果,从生物学、社会、环境、伦理等方面建立起统一的评判标准,同时组织生生、师生互评,从而完善研究报告。
 
  以苏教版八年级生物《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这一节内容为例。
 
  ①学科专业知识:食物链、食物网的建构;生物富集效应及其影响。
 
  案例展示:DDT等农药的使用。
 
  ②风险议题:使用DDT对农业、经济部门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相关资料:DDT在生物体内富集的示意图;1962年,美国海洋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在《寂静的春天》中提出了“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警世性预言。一方面,农业生产和经济部门对该书中的观点进行了猛烈抨击;另一方面,书中列举的种种问题强烈震撼了广大民众[2];曾获诺贝尔奖的DDT和其他几种剧毒杀虫剂被从生产与使用名单中清除。
 
  ③分组研讨:各组结合所学生物学和其他相关知识提出论点并讨论。
 
  农业部门:DDT等农药的使用对农业部门的益处;
 
  经济部门:DDT等农药的使用对经济部门的益处,DDT等农药的长期使用可能产生的影响;
 
  环保部门:DDT等农药的使用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医院:DDT等农药的使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④小组成员对本组论点进行论证,并撰写研究报告。
 
  ⑤各小组对研究报告进行展示,其他小组与教师共同对其展开评价,并提出质疑或改进建议。
 
  在基于科学风险的课堂讨论中,开始时,由于不习惯该种新型教学模式,学生可能会需要指导和帮助,建议从以下方面开展风险议题讨论[3]。
 
  ①在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阐明自身观点,而不是只对事实进行描述;
 
  ②避免从抽象的概念开始讨论,而是要先提出简单、具体的观点,然后扩展到一般性观点;
 
  ③引导学生反思个人观点,让学生明白对于同一事物,不同人会有不同的观点;
 
  ④起始话题必须能激起学生兴趣。议题可以是报纸剪辑、杂志图片、电视节目或教师描述等。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会运用情境教学引导学生,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较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结语
 
  风险议题中的案例来源于实际生产生活,涉及各个领域,这与生物学本身的趣味性与实用性不谋而合。教师在开展风险议题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学情,把握好议题的深度与广度,紧扣“科学”“风险”两大特点,让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了解科学前沿,从科学性、社会性、开放性、可议论性、不确定性等方面分析风险议题,实现科学知识技能与科学价值的提升,从而提高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培养辩证思维,挖掘创造力,最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生命观。未来,生物教师应立足科学育人、立德树人的任务,继续探索将风险议题融入初中生物教学时的教学目标、方法、策略以及评价机制等方面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孟献华,倪娟.化学教学中的风险议题选择与应用[J].化学教学,2016(2):33-37.
 
  [2]孟献华,倪娟.科学教育中的风险认知:目标、内容与策略[J].比较教育研究,2016,38(2):106-112.
 
  [3]尼尔森.科学视野11[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0.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ligonglunwen/8133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