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工环”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以及环境地质的简称。水工环地质工作的开展,有助于了解区域范围内地质情况,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管理、生态保护提供有效参考依据。与此同时,从矿山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做好水工环地质工作也至关重要,比如了解矿山环境保护现状情况,制定未来保护计划方案,使矿山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等。因此,本文以在水工环地质工作中做好矿山环境保护工作的意义为切入点,然后结合水工环地质工作现状问题,提出具体措施,旨在做好水工环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加强矿山环境保护。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工作,矿山环境保护,意义,现状问题,具体措施
水工环地质工作较为系统,内容繁多,包括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调查评价,还包括地质资源及工程建设综合研究、评价等。其中,矿山环境保护是水工环地质工作的重点环节之一,做好此环节的工作意义显著,比如有助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使污染减少,并使地质灾害得到有效预防;还有助于资源可持续利用,在合理开发资源的基础上,使资源回收率得以提升。由此可见,为做好水工环地质工作,加强矿山环境保护,促进矿山地质建设事业稳步、可持续发展,本文围绕“水工环地质工作在矿山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展开分析及研究,其意义深远。
1在水工环地质工作中做好矿山环境保护工作的意义
水工环地质工作内容繁多,做好其中的矿山环境保护工作,具有多方面的价值意义。结合实践工作经验来看,其主要工作意义如下。
1.1有助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矿山开发期间,会产生诸多废弃物,比如有害气体、废液、尾砂、废石、粉尘等等,若未能合理科学处理,则会使周边土壤、空气、水源以及农作物受到严重污染。而在做好水工环地质工作的基础上,能够对相关污染物的排放进行监测,并合理控制,使周边环境受到的污染及破坏得到有效减轻。与此同时,在矿山开采活动开展期间,还容易引发一系列的地质灾害问题,比如地面沉陷、泥石流以及滑坡等,各类灾害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使周边居民的人身安全及财产受到威胁。而在做好水工环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可以对相关灾害进行准确识别及评估,进一步制定及落实有效预防控制措施,使自然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有效的保护。
1.2有助于资源可持续利用目标的实现
一方面,在水工环地质工作开展期间,通过详细调查矿山地质条件,并认真分析,可以为矿产资源合理开发提供有效参考依据,使盲目开采及资源浪费问题得到有效避免,进而使矿产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另一方面,积极做好水工环地质工作,有助于加深对矿体赋存情况、品位变化情况的了解,进而为开采方案的优化及完善提供有效依据,并使矿产资源的回收率及利用率得到协同提升。
1.3有助于水工环地质相关产业发展
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地质矿产资源是重要的物质基础。在做好水工环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加强矿山环境保护,有助于保证矿产资源得到稳定可靠地供应,进而使地质矿产事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得到有效实现。与此同时,在矿山开发活动顺利、有序开展的基础上,有助于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使就业岗位及机会更多。并且,做好矿山环境保护工作,也能够使环保产业发展得到有效促进,在水工环地质相关产业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可以收获更多的环境保护成果,进一步使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及影响力得以提升。
2水工环地质工作现存问题
基于现状层面分析,在水工环地质工作开展期间,仍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具体而言,主要问题如下。
2.1地质灾害问题
在水工环地质工作开展期间,之所以需加强矿山环境保护,主要是原因在实践工作过程中发现存在较多的地质灾害问题。
其一,为地震灾害问题。在地震波影响下,易产生山体滑坡及泥石流等现象,进而引发灾害问题,使地质工程设施受到直接性的破坏。同时,在地震影响下,还会使地层土壤发生液化情况,导致水工设施发生沉降、倾斜等质量隐患问题。
其二,为滑坡灾害问题。在水工环地质工程周围,因受到复杂地质条件的影响,加上一些工程处于强降雨季节,因此易产生滑坡情况。在滑坡的影响下会使工程设施遭受破坏,比如堤防破坏、大坝破坏等,进而使下游地区安全构成较大程度的威胁。
其三,泥石流灾害问题。在山区强降雨影响下,随着降雨量逐渐变大,更容易使泥石流形成。泥石流会携带大量的泥沙、石块等,使工程区域受到冲击,或者掩埋,从而造成很大程度的破坏情况。
其四,地面沉降问题。在地下水或者矿产资源过度开采情况下,加上土地资源未能合理开发利用,会引发地面沉降质量问题。此类问题在未能得到及时有效预防控制的情况下,会进一步使水工环地质工程设施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受到影响。
其五,坍塌灾害问题。基于水工环地质环境当中,因受到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等影响,容易导致岩石及土壤结构失去稳定性,进而引发坍塌灾害。坍塌会导致工程设施受到破坏,控制不当,还容易进一步发生灾害风险事件。
2.2技术及设备问题
在水工环地质工作当中,矿山环境保护是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为做好矿山环境保护工作,则需革新水工环地质工作所需技术及设备。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相关技术及设备方面呈现滞后的局面。究其原因,一方面,政策制度有待健全。在相关政策制度不够健全的情况下,使得在矿山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要求、标准均显得不够明确,进一步在实际工作开展期间,无论是矿山环境保护技术,还是设备,均未能获得重视,在技术引进不足、设备滞后情况下,便会影响矿山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在现代科学技术持续进步及发展背景下,在水工环地质矿山环境保护工作领域的新技术及新设备不断增多,然而一些矿山企业仍使用传统的勘查方法,勘查技术滞后、设备陈旧,从而使勘查工作效率及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进一步使矿山环境保护工作的推进受阻。此外,一些企业资金投入不足,难以按需引进矿山环境保护所需勘查技术手段,加上设备更新滞后,使矿山勘查及监测工作的精度难以得到有效保证,进而难以为矿山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利支持。
2.3环境监测问题
在水工环地质工作开展期间,要想做好矿山环境保护,则需采取有效技术方法,监测矿山环境,在了解工程区域矿山环境实况的基础上,落实有效环境保护措施。但现状之下,矿山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期间,发现在环境监测环节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在监测内容方面不够全面,矿山环境监测注重一些主要污染物及环境因子监测,但其他因素监测有所忽视,造成监测指标缺少,缺乏全面性,很难将矿山开采对工程周边环境产生的整体影响进行全方位反馈及评估。其次,由上述提到的技术及设备滞后影响下,使得监测数据缺乏准确性,比如在无人机、在线及遥感等监测技术应用不足,仍采取传统实验室分析及人工采样监测技术方法的情况下,导致监测数据不够准确,进而影响环境监测质量成果,并难以为矿山环境保护工作计划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支持。并且,存在监测网络不够健全的情况,当矿山环境监测网络在布局上缺乏合理性,监测盲区多,或者存在重复监测情况,加上监测站点数量少,在分布上不够均匀,难以使矿山开采区域得到全面覆盖,便会影响矿山环境监测的质量效果。此外,现有矿山环境监测机制缺乏完善性,责任主体不明,监管机制有待完善,获取的监测结果未能及时有效地向相关部门、企业反馈,在此情况下即便能够发现一些矿山环境问题,也难以使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2.4专业人才短缺问题
矿山环境保护作为水工环地质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要想做好,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但现状之下,相关企业或单位在矿山环境保护方面的专业人才较为短缺。一方面,在矿山开采活动持续增多的情况下,对矿山环境保护工作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因矿山环境保护工作专业人才数量有限,使得矿山环境保护工作对人才的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尤其是相关地区经济不够发达,且工程所处区域偏远、地质环境复杂,这样便加大了留住人才资源的难度。另一方面,对于矿山环境保护工作岗位现有工作人员,在专业知识及专业技术水平方面尚且有待提升,而矿山环境保护工作复杂多变,在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未能掌握全新的工作技术方法情况下,则难以处理复杂的水工环地质工作问题,使矿山环境保护工作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
3做好水工环地质工作加强矿山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为解决水工环地质工作现状问题,提高此项工作质量,实现对矿山环境的有效保护,需落实有效措施。总结起来,具体措施如下。
3.1加强自然灾害防治
为做好水工环地质工作,使矿山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则有必要以做好自然灾害防治方面的工作为基础。一方面,做好灾害风险评估及区划工作。通过对矿山及周边区域的地质灾害进行风险评估,对灾害类型、规模、分布范围、潜在危害等信息逐一明确,判断是否存在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坍塌等灾害,进一步为制定合理科学的防治规划方案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支持。与此同时,以风险评估结果为依据,对地质灾害风险区进行合理划定,对重点防范区域、一般防范区域加以明确实施差异化防治对策。另一方面,采取合理科学的防治对策。以矿山开采构成的边坡情况为依据,对边坡参数进行合理科学设计,保证边坡的稳定性。同时,对边坡情况进行定期监测,若通过监测发现存在边坡变形等问题,需及时处理。并以矿山水文地质条件为依据,实施合理科学的地下水控制对策,比如采取竖井抽水以及水平钻孔疏干方法等,使地下水过度开采得到有效预防控制,进而使地面塌陷灾害问题避免发生。
此外,还有必要对矿山固废问题进行规范处理,使固废杂乱无章堆放问题避免出现,进而减少泥石流灾害问题的发生。当然,对于一些矿山工程,若存在废渣弃土,需进一步实施有效方法加强治理,避免矿山环境受到污染,使矿山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3.2投入充足的资金,引进现代化技术及设备
在水工环地质工作中,需投入充足的资金,引进现代化技术及设备,为矿山环境保护提供有效基础保障支持,需要将充足的资金用于现代化技术设备的引进方面,如遥感技术、无人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三维建模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使地质勘查工作能够获得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支持。以其中的无人机技术为例,可通过空中航摄方式,得到测区范围内的地面信息数据,使人力投入减少,时间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在配合高精度测量仪器的基础上,还可以将精准、完整、真实可靠的地质数据提供出来,进而为制定矿山环境保护决策方案提供有效参考支持。与此同时,按需安装现代化监测设备的基础上,可以对测区范围内的地下水位、水质、岩土变形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预测潜在的地质灾害问题,为进一步治理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支持。此外,在矿山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期间,生态修复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因此还有必要注重生态修复设备的引进,比如土壤改良机、植被恢复机等生态修复设备,利用这些设备针对采矿遭受破坏的土地实施土壤改良措施、植被恢复措施,在矿区生态系统重建及恢复的基础上,使矿区环境得到循序渐进改善。
3.3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在水工环地质工程工作开展期间,通过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能够了解矿山地质环境实际情况,为环境治理及保护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其一,有必要构建准确的监测站点,即处于矿山、周边区域范围内,对地质环境监测站点进行构建,涉及地下水位监测站点、地应力监测站点、地表形变监测站点等,在对矿山地质环境展开实时动态监测的基础上,了解矿山地质环境实际情况,为后续治理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其二,在引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如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实时动态(RTK)载波相位差分技术等,需合理利用,使监测效率、精准度得到协同提升。以其中的RTK技术为例,利用相位差分技术,得到准确的地质数据信息情况下,能够尽早发现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问题,为地质灾害风险问题防治提供有效参考支持。
其三,构建完善的智能预警平台,把获取的监测数据信息向平台实时传输,然后进行技术分析处理,如果发现存在异常情况,由平台及时将预警信号发出,使防灾减灾具备科学的参考依据支持。
其四,在矿山环境保护工作中,生态修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针对引发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需采取有效的生态修复治理方案,使生态功能能够有效恢复。期间,可配套使用无人机航拍、卫星遥感等生态监测设备,并通过地面生态监测站,持续监测矿区及其周边区域生态环境情况,了解生态破坏程度的基础上,落实生态修复措施,使矿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及恢复。
3.4引进专业人才,加强人才培训教育
在水工环地质工作开展期间,矿区环境保护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因此,除上述各项工作措施以外,还需引进专业人才,并加强人才培训教育。一方面,相关企业需加强与优质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及时引进矿山环境保护工作所需专业人才。并加强政策引导及支持,为专业人才引进提供相关政策、法规、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为人才队伍建设保驾护航。另一方面,针对在岗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教育。通过培训教育工作的开展,使在岗工作人员能够掌握现代化监测技术设备的使用方法技巧,如遥感技术、无人机监测及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方法技巧,监测预警系统、传感器、土壤环境监测仪、植被恢复机等设备的使用方法技巧等,以此提高专业人才素质水平,为矿山环境保护工作赋能。
4结语
综上所述,水工环地质工作较为系统,复杂程度高,在此项工作开展期间,加强矿山环境保护意义显著,比如有助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实现对现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但因现状下水工环地质工作问题较多,所以需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引进现代化技术及设备,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并引进专业人才等,以此为做好水工环地质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使矿山环境得到有效保护,进一步促进我国矿山地质建设事业稳步、可持续发展。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ligonglunwen/81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