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行车作为金属冶金生产中的关键设备,广泛应用于原材料吊运、成品搬运和设备检修等环节。然而,行车作业中存在的机械故障、操作失误、环境因素,以及管理不善等安全风险,不仅影响生产效率,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文章分析了行车在金属冶金企业中的应用现状,探讨了行车作业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提出了设备维护与更新、操作人员培训与管理、环境改善措施,以及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等优化策略,以期提高行车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
关键词:行车,金属冶金生产,安全风险,优化策略,设备维护
行车(起重机)作为金属冶金企业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设备,承担着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的吊运任务,其高效运行直接影响生产线的连贯性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冶金生产过程中,行车需在高温、重载及复杂环境下作业,这不仅要求设备具备高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还必须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性。然而,行车作业中潜在的安全隐患,如机械故障、操作失误和环境影响,均可能导致严重的生产事故,进而影响企业的整体运行效率。因此,深入识别和分析行车的安全风险,探索针对性的优化策略,对于提升生产安全性、降低事故发生率及增强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行车在金属冶金企业中的应用
1.1行车的类型与特点
在金属冶金产业中,行车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主要可分为桥式行车、门式行车、单梁行车和双梁行车。桥式行车因其优越的承载能力和广泛的操作范围,特别适用于重型物料的搬运。其结构由桥架和运行机构组成,确保在各个方向上稳定移动和精确定位。运行机构包括主梁、副梁、车轮和轨道系统,通常由电动机驱动,以确保平稳运行。门式行车则专为户外作业设计,采用门型结构并配备支撑腿,能够在地面轨道上灵活移动,非常适合大型货物的装卸,通常还会配备防风和防雨设施,以应对恶劣天气。单梁行车适合中小型物料,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而双梁行车则适合大跨度和高载荷的场合,展现出更高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行车的选型和设计需综合考虑工作环境、载荷特性和操作频率,以确保在金属冶金生产中的高效、安全运行[1]。
1.2行车的实际应用
1.2.1原材料吊运
在金属冶金生产过程中,行车常用于搬运原材料,如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等,这些重物料的重量通常以吨计算,可能达到数十吨,因此需要具备出色的载荷能力。在这一领域,桥式行车被广泛使用,其主梁承重能力超过30吨,并配备双向速度提升设备,以确保卸载和传输过程的高效与准确。电动葫芦系统允许提升速率在5~20m/min调整,从而在物料转运的整个过程中实现平滑过渡。
此外,行车的运行轨道通常安装在车间的顶部区域,跨度可超过20m,以覆盖更广泛的操作区域。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的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技术,实现精准定位和自动控制,减少人为误差,提高生产效率。在原材料储存区域,行车可以按照预定的路线和流程操作,确保物料精确抵达指定位置,从而保障生产线的连续高效运作。
1.2.2成品搬运
在金属冶金行业中,当成品从生产线下线后,需要借助行车进行搬运,以便于储存或装载到运输车辆上。在搬运成品时,不仅要求行车具备较高的载重能力,还需配备精准的操控系统,以确保搬运过程中不对成品造成损坏。双梁桥式行车在这类应用中非常常见,其设计载重量通常在20~50t,并配备变频调速电机,使其提升和行驶速度分别可达到0.5~20m/min和3~30m/min。
为保障成品的安全和稳定转移,行车使用的悬挂设备系统包括电磁吊具和夹钳吊具等多种选项,以适应不同形态和材料的搬运需求。行车操作系统支持多种控制模式,包括手动、半自动和全自动,以适应不同作业环境。在物品转移过程中,行车依赖激光测距仪和图像识别系统保持材料的精准定位,从而避免碰撞和错误的发生。如图1所示。
1.2.3设备检修时的部件吊运
在金属冶金生产过程中,行车在设备维护和检修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吊运大型和重型部件时,如轧辊机、转子机和加炉模块。这些部件的重量通常在几吨到几十吨之间,因此行车需要具备很高的载重能力和精准的操控能力。门式行车和双梁行车是常用的类型,其最大负载通常在10~40t,并配备多套提升系统,以满足各种复杂的吊装需求。
为确保检修流程的顺利进行,行车配置了高度精确的位置检测传感器和防震系统,以保证在复杂环境条件下的作业稳定性。在吊运过程中,吊钩和钢丝绳必须定期进行无损检测,以确保在承受重负荷时的安全性[2]。此外,通过使用远程操控和监控系统以及无线技术,操作员能够在不超出安全距离的情况下进行精准操作,从而降低人为错误和安全隐患。
2行车在金属冶金生产中的安全风险
2.1机械故障风险
在金属冶金企业中,长时间高负荷的行车运行会导致各个部件的磨损和老化,从而引发机械系统的故障。例如,钢丝绳在频繁的抬升和移动过程中承受着高达数十吨的载荷,平均使用寿命约为2000h,过度使用容易导致断裂风险。在高频启动和制动的情况下,车辆的电机和制动器温度常常会超过70℃,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会加速绝缘层的老化,降低电机工作效率,甚至可能引发火灾。此外,齿轮和轴承在高负载和高速运转下,润滑油会逐渐退化,金属也会出现过度疲劳,这些因素都缩短了其使用寿命。如果不及时更换或进行保养,齿轮可能会损坏,轴承也可能卡住,导致严重的故障发生。机械故障不仅会造成生产停滞和进度延误,更严重的是可能引发物料坠落,给操作人员和设备带来巨大的安全风险。
2.2操作失误风险
在驾驶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具备出色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任何技术上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的事故发生。对于初学者来说,由于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常常在复杂的操作场景中做出错误判断,从而导致运输物体之间的碰撞或跌落。例如,当提升重物时,如果无法准确确定物体的重心位置,可能会导致重物在空中摆动,从而增加吊具和钢丝绳所承受的压力,甚至可能引发断裂。此外,疲劳驾驶也是导致操作失误的重要因素,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会使操作人员反应迟钝,从而增加误操作的风险。统计数据显示,大约30%的事故是由于操作人员的失误造成的。为了降低操作失误的风险,企业应强化操作团队的专业培训,确保其不仅掌握各种驾驶操作流程和紧急应对措施,还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长,以预防疲劳,从而提升整体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2.3环境因素风险
金属冶金行业的生产环境复杂多样,其中高温、粉尘和噪音等因素对驾驶作业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生产车间的气温常常超过50℃,这会导致行车电机和电控系统的散热效率降低,容易引发电气组件过热和损坏。在粉尘浓度达到1000mg/m3的情况下,粉尘颗粒可能渗入行车电动机、制动机构和齿轮箱,导致润滑油质量下降、摩擦加剧,从而缩短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此外,当噪音水平超过90dB时,会影响操作员的决策能力和操作精确性,增加出错的可能性。恶劣的外部环境不仅影响行车的正常运行,还可能引发设备故障和安全隐患。
2.4管理不善风险
行车的安全管理需要全面考虑设备维护、操作规范以及人员培训等多个方面,管理不善可能导致严重隐患。如果设备维护不及时,未对关键组件,如钢丝绳、齿轮和轴承等,进行定期检查和更换,将显著增加故障发生的风险[3]。例如,不按时更换润滑油可能导致齿轮磨损加剧、运行阻力增大,甚至引发齿轮断裂。此外,如果操作流程未严格遵循规定,操作员不按照标准工作程序进行作业,可能会引发误操作或不规范操作,如超载搬运或未启用安全防护锁,这些都会直接威胁工作安全。同时,由于员工培训不足,新入职的操作人员缺乏系统性培训和实际操作经验,面对紧急情况时的应对能力较弱,导致事故率上升。为了确保行车作业的高效安全,各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安全审查和隐患排查,优化设备维护计划,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并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和评估。
3行车安全优化策略
3.1设备维护与更新
定期全面审查和维护行车设备是确保其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因素。在设备维护过程中,必须关注核心组件,包括钢丝绳、齿轮、轴承和电动机等。钢丝绳在长时间高强度使用后,其拉力和柔韧性会逐渐降低,因此,每间隔500h应进行仔细检查,并根据磨损或断丝情况及时更换。在高负荷和高频率的工作环境中,齿轮和轴承的磨损速率会增加,因此建议每1000h更换润滑油,以有效减少磨损和热量积累[4]。
对于电动机和控制系统的检查,需重点关注其温度和电流变化。利用红外热成像仪、振动分析仪等先进检测工具,可以快速识别异常热源和振动信号,从而提高检测的效果和准确性。表2详细列出了钢丝绳、齿轮、轴承和电动机等核心部件的检查周期、更换周期和平均使用寿命。例如,钢丝绳需要每500h检查,平均使用寿命为2000h。这意味着,在钢丝绳的2500h使用年限内,必须完成4次检查并至少进行1次更换。通过系统性管理这些数据,可以确保关键组件保持在最佳工作状态,从而降低机械故障风险,提升操作安全性和整体效率。
3.2操作人员培训与管理
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是安全工作的核心要素。各企业应制定一套完整的培训方案,涵盖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包括行车结构的基本原理、操作程序和紧急处理技巧等。新加入公司的操作人员必须完成不少于200小时的实战训练,并通过严格的操作技能考核,才能正式上岗[5]。
为了确保每个工作步骤的标准化执行,企业应制定详细的操作程序指南,全面涵盖所有操作流程,并在实际操作现场设置明确的操作指导标志。此外,企业还应建立激励机制,例如,每季度评选“安全操作标兵”,并给予相应奖励,以鼓励操作人员积极参与安全管理。
3.3环境改善措施
为了增强行车的安全性,优化工作环境,以降低高温、粉尘和噪声等负面因素对操作人员和设备的潜在威胁至关重要。首先,在高温条件下,应安装工业冷却设备,如水冷却塔和空气冷却系统,以确保车间温度维持在35℃以下,从而保障员工和设备的安全。
为了解决粉尘问题,车间应配置高效的除尘设备,如静电除尘器和布袋除尘器。同时,粉尘浓度应控制在5mg/m3范围内,以减缓对机械部件的损害,并保护操作人员的健康。在噪声控制方面,可以在车间周围设置隔音和吸音板,将噪声控制在85dB以下,确保操作人员的听力稳定和工作专注。
3.4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行车安全管理体系是确保车辆安全运行的制度性支持。首要任务是明确不同层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在安全方面的职责,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定,并将其整合到公司的管理架构中。
按照既定的时间表进行定期的安全审查,每月进行全面检查,特别关注交通设备的机械和电气系统,并检查是否遵循相关操作规程。为了模拟设备故障和突发事件,每半年组织一次安全模拟演练,以提升操作人员的紧急应对能力。
利用信息化技术,如引入安全管理系统(SMS),实施安全隐患的实时报告、解决和持续追踪,从而提高管理的透明性和工作效率。此外,可以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深入研究交通运行数据,识别潜在风险,并设计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4结束语
行车作为金属冶金企业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设备,其安全运行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员工的生命安全。通过定期的设备维护与更新,有效延长设备寿命并减少机械故障的发生;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提升其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实施有效的环境改善措施,减少恶劣环境对行车作业的影响;以及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行车操作流程和安全风险控制,可以有效降低行车作业中的安全风险,提高其安全性和操作效率。
参考文献
[1]荣树妹.中南股份炼钢厂行车精准停车装置的研究与应用[J].南方金属,2024(3):34-37.
[2]顾恒.冶金工业厂房结构的安装施工技术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31):30.
[3]郑佳明.行车运维知识图谱构建及应用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23.
[4]刘进波,杨孝丰.板卷无人行车及库区调度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自动化博览,2022,39(9):26-29.
[5]宗世恒.智能行车作业系统研究与应用[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23.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ligonglunwen/81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