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理工论文 > 正文

广东某化工园区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论文

发布时间:2025-01-02 16:09:3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文章通过实地走访及发放调查问卷,对广东某化工园区内企业安全管理人员、一线员工等进行调研,初步掌握了广东某化工园区化工企业安全建设管理情况、安全生产管理情况。并根据事故案例和调研结果,对园区内危化品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及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制定适宜园区内危化品生产企业一体化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园区周边应急救援条件建设、开展多层次化工安全培训等建议措施。
 
  关键词:安全管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化工园区
 
  0引言
 
  我国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自2021年9月1日正式施行,意味着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时代的正式到来。近年来,我国化工园区数量发展迅速,化工装置的规模越来越大,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化工行业又是一个高危行业,化工生产中涉及物料危险性大,生产工艺技术复杂,运行条件苛刻,易出现突发灾难性事故;同时装置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发生事故财产损失大、社会影响面大[1]。化工行业在为国民经济增长、社会经济效益不断贡献的同时,其安全生产事故也时有发生。为此,通过探索危险化学品的产生过程,总结事故发生的规律,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对园区生产企业实施一体化管控,就显得尤为重要,为实现更高效的安全管理和应急救援提供更科学的依据[2]。
 
  1某化工园区基本情况
 
  该化工产业园区主要由广东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某石化工业园等石化企业构成。随着园区企业的不断增加,园区中危化产品储存、废物排放及循环利用问题日益凸显,必须加快解决危化产品储存安全、废物排放集中处理统一循环利用等安全发展问题。同时园区中一些中小型危化品生产企业也正在不断向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及可盈利增长的模式发展。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要注重环境保护和从业人员身体健康,但企业间具体管理措施、考核指标和制度、隐患处理落实情况依然存在差异大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2化工园区安全管理现状
 
  2.1广东某化工园区企业安全建设管理情况
 
  2.1.1企业安全建设标准化等级
 
  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和发放调研问卷对园区内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和是否通过HSE认证、是否建设双重预防机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有52.94%的化工企业通过危化品企业HSE认证,35.29%的企业建设有双重预防机制,有29.41%的企业达到了安全标准化三级/二级,具备安全标准化一级认证的仅有5.88%,比例较低。

\
 
  2.1.2企业安全管理机制
 
  通过对园区内危化品生产企业门禁、车辆报备、安全行为监测、应急管理队伍组成情况进行调查,绝大部分危化品企业设置有门禁系统,比例为88.24%,有58.82%的企业设置有安全监管部门并按企业规模配齐专职安全监管人员,超过40%的企业配备有车辆跟踪管理和安全行为监测预警系统等安全管理机制。园区内危化品生产企业对安全管理机制均比较重视。
 
  2.1.3企业安全管理系统
 
  从化工园区内企业公共管理系统种类及覆盖情况调查,有64.71%的企业设置有公用消防系统。园区水、电、蒸汽及循环冷却水等公用工程系统、共用事故应急池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数字网络设施和通讯系统占比为58.82%,安全监管平台占41.18%,各企业尚需加强数字信息化平台以及监管平台的建设,才能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及时响应和处理。
 
  2.1.4化工园区功能区划分
 
  化工园区内功能区主要分为生活办公区、生产加工区、原材料存储区、运输枢纽区及隔离区等。接受调研的化工企业中,76.47%的企业所在园区有划分功能区,61.54%的园区划分有生活办公区,40.28%的园区划分了生产加工区、原料存储区、运输枢纽区和隔离区。尚有23.53%的企业表示园区内设置有明显的功能区域,企业最希望能划分出生产加工区和运输枢纽区,其次是生活办公区和隔离区。
 
  2.1.5化工园区配备的安全条件
 
  调研危化品生产企业周边应急救援条件可知,该高新产业园区周边应急救援队伍和消防站设施配备齐全,受调研的企业中,超过80%的危化品生产企业表示所在园区具有消防站和应急救援队,58.82%具有应急指挥中心,有29.41%的园区建设有避难所,而41.18%的园区配备有医疗救护队。
 
  2.1.6化工园区一体化管理制度
 
  通过对化工园区一体化管理服务制度设置和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可知,有88.24%的企业反映所在园区设置有相关一体化管理制度,其中占比最高的是安全消防应急一体化制度占80%,其次是公用工程物流一体化制度占60%,占比最少的是应急救援、事故预警智能智慧数据一体化制度,仅有26.67%。但是应急救援、事故预警智能智慧数据平台的使用和管理范围正在进一步扩大,由此可见园区亟需加强智能信息化的一体化制度管理建设。
 
  化工园区的企业发生安全事故后需多部门参与救援,救援过程中多存在信息传递壁垒,沟通不畅等问题。如2021年“5·29”上海石化—裂解炉闪爆事故发生后,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院办、医务部、急诊科等多渠道获得伤员情况均不一致,直至伤员被送至急诊后才确切知晓数量和具体情况,无法提前准备相应救援物资,为后续的救援工作带来障碍[3]。
 
  2.1.7园区开展安全培训及演习情况
 
  经调研可知,园区内危化品生产企业均开展或参与了园区组织的安全培训以及安全演习。11.76%培训由企业自行组织,所在化工园区组织的安全培训及演习占5.88%,应急管理及相关部门组织的占35.29%。
 
  经调研园区内所有危化品生产企业均组织过安全风险管控意识、安全风险辨识、岗位人员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典型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培训。由化工园区组织开展的安全演习/培训内容中安全管理知识占64.71%,开展的安全风险辨识占52.94%、典型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占52.94%。
 
  企业普遍期望开展的安全培训内容有:安全风险管控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安全风险管控意识、安全风险辨识、企业现场巡查常见安全隐患问题分析。企业员工普遍期望开展的安全培训内容有:安全风险辨识、安全风险管控意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受伤人员现场救护、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废物污染事件现场处置演习等内容。
 
  重视员工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是危险化学药品生产企业确保安全生产的核心要素之一。例如2020年2月辽宁省葫芦岛市某农业生产企业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约1 200万元。事故原因为烯草酮工段操作人员未对物料进行复核确认、错误地将丙酰三酮加入到氯代胺储罐内,导致丙酰三酮和氯代胺在储罐内发生反应,放热并积累热量,物料温度逐渐升高,最终导致物料分解、爆炸[4]。
 
  2.2园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情况
 
  2.2.1化工企业已制定的安全检查制度
 
  通过调查危化品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情况可知,化工企业制定的安全检查制度分为定期及不定期、重点危险区域巡查、资质许可证有效期核查、责任文件规范化、日常台账资料检查等项目。96.30%的企业制定有定期检查制度;77.78%的企业会检查相关人员证件、资质有效期;70.37%的企业会制定重点危险区域巡查制度。
 
  2.2.2园区企业安全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受调研的企业一线员工中有40.74%的员工认为所在企业/园区生产设备和设施本身较为落后和陈旧,还有37.04%的员工认为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不到位和安全生产建设工作表面化,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另外缺少完整安全体系和设备标识不清晰也分别占有33.30%和29.63%的比例。2021年7月22日10时26分,园区内某公司发生反应釜爆炸起火事故,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7.4万元,事故发生原因即为企业工艺规程执行不到位,工艺人员擅自修改工艺方案造成。
 
  2.2.3园区配备的急救物资及外部救援条件现状
 
  在调研中,发现有71.43%的园区内企业配备有个人防护类物资,通讯类物资、救生类物资、警戒类物资和排烟照明类物资,而其他类急救物资配备不完善。42.86%被调查员工认为化工园区应急救援存在最主要的问题是应急救援力量参差不齐、组织与指挥缺乏统一、工作被动和反应滞后、应急预算不到位,部门之间的责任不明确、救援队物资储备和设备短缺占14.29%。

\
 
  3建议及改进措施
 
  3.1制定危化品生产企业一体化安全管理制度
 
  从化工园区管理层面出发,制定适宜园区内危化品生产企业的一体化安全管理制度并督促企业执行的力度应持续加大,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不断提高,具体建议措施如下:
 
  加强化工园区内各级安全监管、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安全风险辨识能力;在原有公用工程物流、安全消防应急等园区管理一体化程度高的项目基础上逐步扩充一体化项目内容,加快建设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智慧智能平台、管理服务科技创新一体化项目并大力推进实施。
 
  3.2加强园区周边应急救援条件建设
 
  化工园区及周边配备应急救援条件及园区内各企业配置应急救援物资等应急救援准备有待完善。具体建议措施如下:
 
  提升园区安全监管的能力和力度,加强园区应急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打造园区应急救援预警智慧平台,提升园区应急救援能力;有效开展企业发生安全事故前的预判和预警以及事故发生后的保护救援工作;园区周边的应急救援条件有待加强,如园区周边医疗救援设施亟需增加,企业内应急救援物资日常检查维护力度需加大,更换频次需提高。
 
  3.3开展多层次化工安全培训
 
  化工园区内组织安全管理、安全生产培训及演练开展频次应有所增加、演练培训应以危化品生产管理和实施为核心内容,开展形式项目化、任务式培训演练为主,考核方式以实操演练为主。扎实推进一线员工的风险辨识能力、应急救援能力等。具体建议措施如下:
 
  化工园区需制定实施性强的多层次、面向园区安全管理人员、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班组长)、生产一线员工不同层次的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并考核相应人员参与情况和效果,并反馈培训效果逐步完善改进;园区内企业需持续改进更新安全教育培训形式和内容,面向不同领域、不同岗位人员的安全教育内容要有差异,围绕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的核心内容开展,提高员工危害识别和防范能力;持续与地方应急管理部门和地方高校开展安全培训合作,采取项目化任务式教学;情景模拟、实践教学等手段,在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安全技能的同时,提升园区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4结语
 
  通过调研广东某化工园区安全管理及园区内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可知,相对于单个危化品生产企业所带来的风险,化工园区相当于重大危险源联合区域,容易引发“多米诺”效应。因此不能回避园区的不安全性这一本质问题,对化工园区进行规范化管理,发挥企业间协同效应;发挥危化品一体化安全管控体系的重要作用,加强危化品的安全管控需要社会、政府、行业、企业各方面齐抓共管,是各方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李灵霞.石化企业员工培训的重要性[J].化工管理,2017(14):60-61.
 
  [2]王晓影.危险化学品安全管控与应急救援对策[J].化纤与纺织技术,2022,52(5):83-85.
 
  [3]陶峰,朱洁,申捷,等.特大化工园区生产事故应急医疗救援智慧平台建设探讨[J].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2021,7(5):297-299.
 
  [4]应急管理部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一司.应急管理部公布一批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典型案例[J].安全与健康,2021(1):44-46.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ligonglunwen/8056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