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理工论文 > 正文

基于 PDCA循环的钢铁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与优化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12-11 11:50:5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钢铁企业的作用不容忽视。在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形势下,我国钢铁企业的发展势头也越来越迅猛,钢铁总产量已经领先于世界。无论是生产设备的性能、新产品的研发能力,还是产品质量的提升,较之以前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我国钢铁企业的生产以粗钢产品为主,其产品质量还无法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要想提高钢铁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就必须要加强产品质量控制。而构建基于PDCA循环的质量管理体系,将持续改善的核心观念应用到钢铁产品的质量控制过程当中,对钢铁产品的生产质量进行动态化、及时化以及循环式的监督与改善,在提高钢铁企业生产质量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基于PDCA循环的钢铁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构建与优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PDCA循环,钢铁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随着近几年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钢铁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但是,部分钢铁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依然采用粗放式管理模式,致使企业经常因为质量问题而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质量管理体系,是由组织机构、职责、流程、活动、能力以及资源等多种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在钢铁企业内部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提升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有效性,是钢铁企业加强质量管理的关键。而在PDCA循环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行业内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构建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明显提高钢铁企业的质量控制水平。
 
  1 PDCA循环模式的相关概述
 
  PDCA计划循环法,又被叫做“戴明循环管理法”,是由美国管理专家戴明最先提出的一种管理方法。PDCA计划循环法从70年代后期传入中国后,就逐渐应用到了全面质量管理当中。这种管理方法适用于多个不同行业的计划管理与质量管理中,是我国现代化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容。在PDCA循环模式下,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需要彻底摒弃传统的事后检验把关为主的质量管理模式,转而使用预防为主和改进为主的质量管理手段。

\
 
  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与方法手段,PDCA循环模式能够在企业的生产过程当中发挥重要作用。PDCA循环模式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即策划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和处置阶段。在实际的企业质量管理工作中,需要严格按照制定策划、计划实施、实施情况检查以及增强效果的步骤,将各项质量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同时,工作人员还需要将能够明显增强质量管理效果的方法措施纳入组织的标准体系中,然后为下一次质量改进和优化提供支持和借鉴。在实际的循环过程中,需要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实际情况、适宜性、充分性以及有效性作出评价,需要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方针与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评价,然后找出实际情况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在此基础上给出具体的质量优化方向,制定质量优化方案,直至构建出一套完善的,符合相关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
 
  2钢铁企业质量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很多钢铁企业正在分阶段、分产线、分区域的推行信息化系统。再加上信息化系统的运行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所以对于质量的控制力度略显薄弱。在具体的产品实现过程中,不仅不能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还无法保证上下工序之间质量信息的共享与贯通,无法对产品实现过程中产生的信息与质量信息进行跟踪与追溯,无法对产品质量控制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钢铁企业很难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
 
  3基于PDCA循环的钢铁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钢铁企业在构建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将PDCA循环模式作为体系构建的基础,将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应用到具体的质量管理工作中,在“策划—实施—检查—处置”循环模式下,提升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完整性与运行的有效性。
 
  3.1策划
 
  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的目的在于,使钢铁企业的质量管理目标与组织环境要求得到满足。质量管理体系策划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质量目标的策划,第二部分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在策划阶段,需要经过现状分析、明确目标和制定计划等三个环节。首先,在现状分析环节,需要围绕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监测工作开展情况、检测能力验证情况以及顾客的满意指数等方面,展开广泛而全面的调查、数据收集与整理工作,然后再结合钢铁企业以往质量管理方面的历史资料,对现行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有效、适用做出综合性的评价和分析。其次,在明确目标环节,钢铁企业需要根据企业的运行情况,进行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的制定,然后在实现质量管理目标的引导下,结合企业内部质量管理的实际情况,对未来一段时间内质量管理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预测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对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进行确定,对接下来一个环节的工作目标进行明确。最后,在制定计划环节,钢铁企业需要充分意识到设计与决策水平对于组织执行力的决定作用,然后再结合钢铁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结合相关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的各种要求,进行评审工作计划的制定与管理,并借此对方案实施的时间、人员、方法、标准等要素进行确定。
 
  3.1.1质量目标的策划
 
  钢铁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应当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意识,将不断提高顾客的满意度作为企业的发展目标,要在不断满足质量管理标准要求、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基础上,进行质量方针的制定,并将这一质量方针作为质量目标的框架。在质量目标的策划工作中,需要重点考虑以下三方面的问题。首先,需要确保质量目标与质量方针之间的一致性,需要对顾客当下对产品的需求和满意度,以及顾客未来一段时间内对产品的需求与满意度进行重点考虑。其次,需要确保制定出的质量目标是量化的、可测量的,能够在相关职能部门的控制下进行一定程度的分解。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升质量目标的可操作性,还可以保证质量目标的有效实现。在对质量目标进行分解的过程中,要对钢铁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分析,对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配合情况与协调情况予以充分的考虑。最后,质量目标的制定应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顾客规定的要求和预期要求;第二,与产品实现有关的资源管理、监视、测量以及改进的支持性过程;第三,针对持续改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并达到客户预期,使客户满意的承诺。
 
  3.1.2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
 
  钢铁企业在实现质量目标的过程中,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一环节,钢铁企业需要结合“为满足顾客需求”所设定的质量目标,对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以及过程管理内容进行确定,然后在此基础上,对质量目标的实现过程进行质量体系的策划。在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过程中,需要对以下五方面内容进行重点控制。第一,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过程进行识别,对顾客的需求、产品的特点进行分析,然后再以此为基础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过程进行确定,将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使用的资源能源进行梳理和明确。第二,对体系构建过程的顺序及各顺序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确定,对体系构建过程中涉及到的流程进行细致的描述,然后整理成钢铁企业的生产总流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体系构建过程中涉及到的接口、各部门员工的职责与权限等进行明确。第三,加强各类资源和信息的获取,支持体系构建过程的正常实施,做好体系构建过程的监督与管理,确保体系构建过程涉及到的资源得到有效的使用。同时,还要对体系构建过程中涉及到沟通渠道、信息获取渠道等进行确定,做好各类数据虚拟性的收集、整理与记录。第四,为了保证体系构建过程的顺利实施,需要对相关准则与方法进行明确,对体系构建过程中的期望结果以及不期望结果进行明确,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明确的监视准则、测量准则、分析准则等,并将这些准则应用到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与产品实现过程中。第五,对体系构建过程中必须要使用到的措施和手段进行确定,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监视措施、测量措施、分析措施和改进措施。

\
 
  3.2实施
 
  在完成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之后,就需要根据策划要求,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落实。一般情况下,质量管理过程模式的实施,需要从顾客端开始,将顾客当下对产品的质量需求以及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对产品的质量需求作为体系构建过程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对资源管理过程进行明确,使钢铁企业明确的了解在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哪些人力资源和基础设施,需要创建什么类型的工作环境。这样,顾客需求与企业资源就是保证产品质量控制的重点要素。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过程中,不仅会涉及到管理体系的实施,还涉及到以下几种子过程:第一,产品实现策划过程;第二,产品设计与开发过程;第三,采购过程;第四,生产与服务的提供过程;第五,监视与测量的控制过程等。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需要经过以下四个环节。
 
  3.2.1方案制定
 
  在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过程中,制定实施方案是最基础的一个环节。制定出的实施方案越具有操作性,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就越好。在制定实施方案的时候,需要对钢铁企业各部门的实际工作要求与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明确应当由谁,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使用什么方法进行方案的实施。
 
  3.2.2方案分解
 
  在制定完方案之后,需要利用过程决策程序图或者流程图,对方案的具体实施步骤进行分解。
 
  3.2.3人员培训
 
  在方案实施之前,需要对方案实施覆盖到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将钢铁企业的质量控制标准、质量控制方法以及质量控制目标等内容作为重点培训内容,需要在提高人员质量控制意识与能力的同时,对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出明确要求,使其严格按照相关流程和标准,进行产品质量的控制。同时,还需要对企业内部审核人员进行重点培训,为其布置合理的质量审核任务,使其按照相关审核方案和审核流程,对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进行审核与把关。另外,钢铁企业还需要将企业内部的所有员工都动员起来,全部参与到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过程中,将自检、自查以及及时整改融入到日常工作当中。
 
  3.3检查
 
  要想为方案的实施结果提供保证,还需要对相关实施过程进行测量、分析与改进。过程的实施是否符合之前的设定,企业生产出的产品是否能够令顾客满意,都需要通过过程监视与测量来进行相关信息的获取。所以,还需要对方案的实施过程,包括管理职责的划分情况、资源的提供情况、质量测量情况、质量分析情况以及质量改进情况等与产品生产有关的所有支持性过程等进行定性监视。这样就可以对过程是否达到预期进行准确的判断。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产品实现过程的监视,需要采用定量监视与定性监视相结合的方式,即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工艺文件以及相关质量检验规程的要求,对产品的过程参数与产品参数进行监视与测量,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产品的实现过程是否满足产品的质量策划目标进行评估。
 
  在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进行检查的时候,可以对内部审核手段进行合理的应用。钢铁企业可以按照相关规定,对产品的生产质量进行内部审核,然后以此为基础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是否达到策划要求进行分析,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有效性进行评估。如果发现某一质量管理方面存在问题,还可以在第一时间采取解决措施,加强产品生产质量的控制。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对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以及方案实施是否达到预期计划进行判断,然后根据相关标准和预期计划表对进行匹配度分析。在完成质量管理工作的同时,对这一工作的完成质量进行检查,对预期计划表的合理性进行验证,然后再结合前期收集到的各种数据信息,对内部审核工作效果进行评估。其次,围绕方案的有效性、质量管理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及质量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等内容,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再次,针对方案实施过程中适用性较低、不利于质量管理目标达成的条款和方法进行剔除或调整。最后,将质量管理目标达成情况与预期目标值进行对比,对二者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如果二者差异不大,则需要确认是否严格按照相关计划表的要求实施。如果二者差异过大,则需要重新制定方案。
 
  3.4改进
 
  在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测量的过程中,需要对过程和产品实现过程中,不利于目标达成的数据进行收集,然后利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结合数据分析结果进行方案的调整和改进,将其中不利于质量管理的因素进行消除,以免过程实现或产品实现受到影响。为了保证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钢铁企业需要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预防措施、评审管理等措施进行综合性应用,并将失败教训的总结和成功经验的肯定都纳入标准中,将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者最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过程当中。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成绩标准化和遗留问题处理这两方面的问题予以高度的重视。首先,成绩标准化是保证质量管理体系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只有对质量管理体系中应用效果最好的、适用性最强的、最科学合理的流程或方法予以肯定和明确。其次,利用PDCA循环模式的积累与沉淀作用,对这些流程和方法进行保留、延续和推广。最后,针对遗留问题的处理,也是PDCA循环模式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处理过程实现或产品实现中各类问题,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只有对相关程序进行修订,对生产技术提出严格要求,对管理制度进行持续的优化和调整,才能够帮助钢铁企业持续提高质量管理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在钢铁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质量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贯穿于产品的实现全过程。在PDCA循环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专门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显著提高钢铁企业的质量管理能力。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ligonglunwen/8015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