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城市布局也在随之不断调整,城市化建设对于用地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随着工业用地中企业的搬离,为城市建设遗留出大面积的建设用地。为更好的对土地资源进行利用,有关部门需要确保工业遗留用地不会存在污染问题,从而最大限度的满足后续的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基于此,本文对工业场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进行分析,以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工业场地,土壤污染,调查分析
0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生产和城市生活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等大量增加,导致很多工业场地存在不同程度的土壤污染问题。例如,一些工业区周边土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其污染程度可能超过了相关标准中对该地区土壤的最大允许值;而工业废渣及污水中含有大量重金属及有毒有害物质,可能会影响附近居民健康。
1场地概述
该场地为当地某工业用地,地块总面积约32330m2,该工业用地始建于2002年,2003年进驻企业,该企业为玻璃制造加工企业。2018年企业停产并将场地内部的建筑拆除,场地中的主要建筑物以及设施共有厂房两间、废水处理站两间,危险品仓一间,固体废物存储仓库一间,生活垃圾收集处一间等一系列建筑物。
该工业场地所处城市地下水类型大体可以分为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以及岩溶水。根据调查人员的钻孔调查显示,该工业用地属于典型的高台地地貌,平均高程为53~56 m,调查区域的地下水类型为基岩裂隙水,调查区域的地下水流向为东南至西北。
2污染分析
2.1污染产生调查
当前该场地中的所有设备都已经撤离完成,调查区域内部的建筑物也都已经空置,调查人员对场地污染物质进行识别分析。
1)粉尘。在玻璃制造与加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涉及打砂以及切割等流程,在切割或是打砂的过程中便会产生粉尘。产生的粉尘会被集气罩所收集,并借助布袋除尘器进行处理,在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后,方可借助排气筒向高空排放。
2)金属蒸汽。主要产生于电焊加工过程中。
3)有机废气。在彩釉过程中,工作人员使用的油性油墨会产生有机废气,工作人员在打胶的过程中,会使用密封胶,而密封胶在使用中也会产生有机废气。
4)废水。清洗废水主要涵盖地面去清洗废水、磨边以及钻孔清洗废水,根据调查,该企业每天的清洗废水总量为210 t,清洗废水中主要涵盖SS、CODcr以及pH等污染物质。借助企业自建的废水治理装置对清洗废水进行清理,当满足当地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后,便可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而生活污水在经过化粪池的预处理后,也可以直接接入污水管网。
5)固体垃圾。生活垃圾在经过收集后,市政环卫部门会定期进行处理。常见的工业固体垃圾主要涵盖除尘器废渣、废包装材料等,危险品废物主要涵盖密封胶以及包装罐等,在进行废气处理后,由专业部门对其进行处理。
6)噪声。设备噪声主要源自丝印机、烘干机以及打砂机,上述机械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为70~75 dB,由于厂房做了隔音处理,所以削减后的噪音满足噪声排放标准[1]。
2.2周边区域调查
为进一步调查该工业用地的土壤污染情况,调查人员在对污染产生进行调查完成后,随即对工业用地周围进行了调查。调查区域周围主要以农用房为主,涉及到的企业主要有电子厂、五金加工厂以及塑胶加工厂等,可能产生的污染物有注塑废气、废油桶、焊锡废气以及含油抹布等。存在的污染因子涵盖重金属、石油烃等物质,周围企业对调查区域的潜在影响为地面漫流、大气沉降以及垂直入渗等。调查区域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常见主导风向由高到低为东南风、东北风以及东风。调查区域位于周边工业区的上风向,调查区域地块为硬化地面,所有周围企业所产生的污染通过大气传播以及地面漫流对调查区域的影响相对较小。调查区域与周围工业区有道路相隔,对本次调查的影响有限。
2.3识别结果
根据调查人员的走访,调查区域内的主要污染源多集中在生产车间、危险品存储仓、废水处理站以及固体废品存储仓。经调查人员调查,调查区域内并没有发生过环境污染以及环保投诉问题。调查人员对原企业的生产工艺进行分析,推测造成该区域土壤污染的主要途径为地面裂缝以及大气沉降。因此,调查人员对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因子进行识别,根据当地土壤污染及风险评估工作指南中的有关要求,对更新单元进行划分,根据调查,疑似污染区域的面积为19 923 m2。调查场地中潜在重金属以及石油烃等污染因子,调查人员需要进行下阶段的调查取样工作,从而进一步明晰调查区域的土壤污染情况[2]。
3布点采样
3.1采样方案
根据当地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调查技术总则以及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及修复技术,加之调查区域场地污染识别结果,调查人员借助系统布点法。在疑似污染区域进行布置监测点,并在调查区域外部布置监测点,以此来进行对比。本次共计布置10个监测点,其中场外1个,场内9个。调查人员考虑地下水流向以及污染识别结果,。分别在调查区域的上下游设置1个地下水监测井。为进一步对调查区域土壤中的污染物浓度进行调查,调查人员在现场采集0~0.5 m表层的土壤样品,取土地块为原状土,没有出现深层地面扰动,0~0.5 m表层的土样可以直观的反馈场地内部土体的真实情况,对地下水进行采样时,需要采集地下水水面下方0.5 m位置的水体。根据技术总则,调查人员对地块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调查[3]。
3.2结果分析
3.2.1风险评价
调查区域土壤污染风险评价筛选值标准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及管制,建设范围中涵盖普通工业用地、公园绿地、公共交通站以及新型产业用地等,根据土壤风险评价筛选值中的额规定:新型产业用地中适用于建设商务公寓、宿舍、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等公共管理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用地时,需要将其划拨为第一类用地。而地下水评价标准则可以直接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的III类标准。
3.2.2数据分析
调查人员共计布置10和监测点,共取土壤样品10份,调查人员对土样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调查数据表1可知,除了铬没有被检测出来外,剩余检测出的重金属浓度皆符合管控标准。调查人员在上下游位置各设置1个地下水取样点,共取水体样本两份,检测数据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表2可知,所有检测出的污染物浓度皆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标准。根据调查人员的调查,认为该调查区域的土壤尚未受到工业生产的污染影响,人体健康风险可以接受,当地有关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可以对该地块进行开发与利用。
4工业场地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分析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是指通过人为干预手段,使土壤中污染物含量达到修复标准,从而使土壤生态系统恢复到原始状态。根据不同污染类型,其修复方法也存在一定差异。
4.1植被修复技术
植被修复技术是当前相对较为常见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种类之一,由于植被具有良好的污染吸附作用,所以治理人员可以对污染土壤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以此来甄选合适的种植植被,从而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如图1所示。植被修复技术可以分为植物挥发技术、稳定技术以及提取技术,其中植物挥发技术是指利用植物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吸收,并将吸收的污染物质进行挥发,以此来切实提高污染治理质量,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工业用地土壤污染中的重金属与有机物含量。该项技术与稳定技术以及提取技术相比较而言,应用流程相对较少,只要将制备种子下去,便可以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进行提取。值得治理人员注意的是,该项技术对于种植植被的要求相对较高,并不适合大规模使用,并且需要对植被进行定期更换,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理成本。植物提取技术是指治理人员需要甄选具有吸附功能的植物,种植在土壤污染区域,以此来完成对土壤的修复,该项技术比较适用于简易污染区域。植物稳定技术借助了微生物对污染物的沉淀作用,治理人员需要甄选植被根系微生物丰富的植被,通过微生物所产生的特殊物质,以此来地土壤污染中的有机物以及重金属含量进行控制,但是该种技术并不能对污染物进行根治,所以在甄选的过程中,需要慎重[4]。
4.2热化修复技术
该种修复技术可以借助加热来实现污染处理,从而帮助土壤进行修复,治理热源可以借助水蒸气加热、微波辐射加热以及红外线加热等技术形式,来对污染土壤进行加热,借助土壤中物质蒸发温度不同的特征,使得污染物质可以气化。治理人员可以对蒸发物质进行收回,值得注意的是,热化修复法对能源的消耗相对较高,并且对于土壤自身也有一定的要求,使得其治理成本相对较高。热化修复技术结构图,如图2所示。
4.3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法是指通过移植具有富集能力的微生物来达到去除或降解污染物目的。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等优点,但需要保证场地土壤中有足够数量的微生物。其中,生物膜技术是一种新型生物修复技术,该方法通过将培养基中添加营养物质形成一层生物膜覆盖在污染物表面,从而达到去除污染物目的。另外,微生物修复还具有经济环保、适应性强、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等优点。
4.4化学修复技术
化学修复技术是工业用地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的重要类型,其中涵盖淋洗技术、原位化学氧化技术以及溶剂提取技术。淋洗技术可以分为原位淋洗以及异位淋洗,原位淋洗技术是指将淋洗剂添加在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地之中,在与土壤进行充分混合和耨,重金属物质会在淋洗剂的作用下被土壤渗出。在对原位淋洗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对土壤性质进行关注,并对淋洗剂的种类进行有效甄选[5]。而异位淋洗是需要将重金属污染物质从土壤中挖出,斌使用化学溶剂对其进行清洗,从而使得重金属污染物质可以被有效的分离。原位化学氧化技术是指技术人员需要将土壤氧化剂混合进污染的土壤之中,使得土壤中的污染物质与氧化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将土壤中的污染物质降解成为低移动性切低含量的物质。溶液提取技术是一种异位修复技术,能够对被分离的污染物质进一步处理。但是在对该项技术进行操作的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对土壤进行挖掘与过筛,并保证溶液可以与土壤充分混合,以此来保证其应用质量。
5结论
切实做好工业用地土壤污染调查分析,不仅可以明确得知工业用地的土壤污染情况,并积极主动的采取修复措施,还可以为后续的土地开发与利用提供支持。因此,在实际的调查工作中,调查人员需要深入现场,切实做好调研工作,针对土壤污染问题,借助多元化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对其进行治理,进而保证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潘易,菅志亚,俞艺沁.工业用地中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必要性及治理措施[J].化工管理,2024(2):62-64.
[2]宋炜.河北省某市工业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风险评估[J].城市地质,2023,18(4):24-31.
[3]覃艳蕾.不同用地类型的土壤重金属综合风险等级评价研究[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3,4(22):133-135.
[4]毕成均.机场区域工业性质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评价[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3,4(11):36-38.
[5]韩月冬.典型工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研究—以上海某电镀公司地块为例[J].绿色科技,2023,25(10):182-186.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ligonglunwen/79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