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理工论文 > 正文

基于 Internet的质量工作人员调配和完工数据计算方法论文

发布时间:2024-09-19 09:59:4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在海洋工程项目的质量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施工人数多、所属工种多,给人员管理和完工检验等方面带来了较多问题。以前后端分离的网页形式,编写了基于Internet的人员调配和完工数据计算方法,在巴油P79等多个海洋工程项目中运行,提质增效显著。该方法实现了线上录入基础信息,导出人员动态表和施工人员配比,计算项目完工数据,提高了质量管理工作的效率,为制定人力计划提供参考,并为后期管理类似项目提供了有力支撑。
 
  关键词:海洋工程,质量控制,项目管理,人员调配,完工检验

       0引言
 
  质量管理是海洋工程建造的核心步骤之一,不同专业有不同的人员配比要求,只有当检验员与施工人员配比符合项目要求才能进行施工,为实现这一目的,需要每月制作人员动态表及人力投入计划,确保质量控制人员投入合理;另外,以管线专业为例,质控人员工作内容包括材料确认、报检单录入、组队外观检验和无损检验等10余项,但是各工种的工作量没有明确的量化指标,目前以小时为单位统计工作量,不能反映各工种的真实劳动量,给项目的人员管理和完工检验带来很多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海洋工程公司向智能工厂的方向靠拢,质量管理工作也亟需从传统的工作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很多机构针对此开展了研究,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研发了基于Intranet/Extranet/Internet的企业质量管理信息系统[1],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总结了基于MES的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的框架[2],江苏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研发了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信息协同系统[3],中铁二十二局研发了装配式建筑BIM信息化建造系统[4];赛鼎工程有限公司研发了基于EPC模式的数字化施工管理系统[5]。上述方法适用于特定领域的质量管控工作,且没有与人力资源和完工信息相关联,不适用于青岛公司的工程项目管理。
 
  针对以上问题,组织了质量经理以及管线专业检验员梳理了质量工作流程,最后确定利用网页的形式统计基础工时数据,储存在MySQL数据库中,通过SQL语句查询功能导出人员动态表等,并后台计算项目完工数据。该方法成功应用于巴油P79等模块建造项目,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模式,缩短了工作流程,在多个领域节省了人力投入,且能精准量化质量工作投入,提高了完工数据的可靠性。适应于青岛公司工程体量大、人员数量大和工种类型多的现状。
 
  1项目架构及模块设计
 
  1.1项目架构设计
 
  在构建质量管理方法时,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数据库架构,实现客户端与数据库之间的双向交互。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有效地收集和分析数据,项目完整的框架如图1所示,展示了各组件之间的协同工作,以及数据流动方向。管理员通过客户端,可以轻松地管理和监控各个方面,确保为客户提供最佳的使用体验。

\
 
  项目架构及实现途径如下:
 
  (1)基础数据维护。项目管理员定期将员工信息,单位工作成本,模块信息等项目已经确定的数据,通过客户端访问服务器录入数据库中,以供后期生成人员动态表和成本核算数据。
 
  (2)工时信息导入。各部室负责人每日统计员工加班情况,从事项目和从事工作类型,以便后续生成人员配比曲线和完工工效表。
 
  (3)客户端、服务器和数据库。用户通过客户端访问公司内网服务器,并使用MySQL数据库,用于读写用户信息、工时台账及其他表单数据。
 
  (4)数据查询。通过调用用户设定的规则来生成工时信息。
 
  (5)数据统计。以工时台账为基础,通过SQL语句,应用特定的查找条件,导出各项目的人员动态表,并以表格形式展示。
 
  (6)数据计算。以工时台账为基础,通过SQL语句,查询各项目累计工作量和工时信息等,后台计算出完工工效并以表格形式展示。
 
  1.2模块功能设计
 
  用户通过客户端登录前端页面后,便与公司内网服务器建立连接,并可以操作数据库。页面主要包括工时录入界面、人员动态和部室概况界面、人员配比曲线界面、工效分析界面和人员管理界面。
 
  (1)工时录入界面。该界面录入各部室的每日工时信息,覆盖全员,提交审批后由管理人员审核,通过工时信息形成电子台账,可导出为表格形式,与公司的工时系统对接。
 
  (2)人员动态和部室概况界面。该界面以表格形式呈现各项目各专业的人员分配情况,可以根据日期检索,并在此界面填写人力增减需求。部室概况界面呈现部室内各专业的人员分配情况。
 
  (3)人员曲线和部室曲线界面。该界面以图表形式可视化展示质控人员与现场施工人员的比例,并可以通过日期或者项目筛选。
 
  (4)工效分析界面。通过这个界面,用户可以了解已完工项目的工效情况。在界面上,用户需要填写项目的体量和建造周期等参数,然后页面会自动以表格形式展示这些项目的工效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项目的实际情况,以便做出更好的决策。
 
  (5)人员管理界面。这主要涉及对内部员工的基本信息和操作权限的管理。通过这个界面,管理员可以方便地查看员工的专业能力、岗位级别和其他相关信息,以便更好地了解员工队伍的整体情况。同时,管理员还可以在此界面设置员工的操作权限,确保每位员工只能在其职责范围内进行操作,以保障服务器的安全和稳定。
 
  2质量工作人员调配和完工数据计算方法
 
  2.1质量管理流程
 
  为了确保能够满足各建造专业的质量管理人员以及各部室的管理人员的工作需求,与负责人开展了多次研讨。同时搜集了质量施工程序和完工文件等重要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总结。
 
  经过深入研究和不断优化,最终总结了如图2所示的质量管理流程,详细归纳了人员投入到完工验收的各个环节,以及每个环节中阶段性目标,能够更好地指导质量管理工作,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有效控制,从而提高整个项目的质量管理水平。
 
  由图2可知,为精细化质量管理过程,以各部室员工的工时信息为基础,汇总至管理人员处,导出各项目各专业的人员动态,并可以在界面新增人力需求;导出检验员和施工人员的比例,可通过此界面控制人员比例;项目完工后计算各专业工效,方便控制质量成本,后期开展其他项目时可以作为参考。

\
 
  2.2工时信息汇总
 
  工时统计不但包括员工身份信息和每日加班状态,还增加了参与项目、建造模块、实际工作量和计量单位等,如表1所示,根据各专业工作的单位成本可计算实际质量成本。

\
 
  2.3人员动态分析
 
  以工时台账数据为基础,可导出每日各项目各专业人员动态信息,如表2所示,包括自有人员、分包人员和出差驻外人员等,人员投入情况一目了然,负责人可据实时数据,对各个专业的任务量和人员需求进行更为精确的预测,并制定更为精准的人力投入计划。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提前做好人力资源的调度和准备,确保项目能够顺利进行。对于部室负责人来说,可以根据每日的人员动态信息,合理地分配工作任务,确保每个岗位都有合适的人选,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此外,工时台账数据纵向对比,可以发现项目进度与人力资源需求之间的规律,制定更为科学的人力资源计划。
 
  为了更好地掌握部室的人力投入情况,还以部室为单位进行了人力投入的统计和导出。如表3所示,表格清晰地展示了每个部室的人力投入情况,包括人员的动态和调配计划。由于公司采用部室主管人员调配的制度,当项目负责人提出人力需求后,部室负责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人员投入计划。下表是对部室内各专业人员的精细划分,以便于进行人力调配。

\
 
  2.4人员比例调配
 
  在工程建设的施工现场,质量控制人员的人数要符合所承担的项目要求,同一项目中各专业检验员人数应根据所承担的工作重要程度而定,质量与施工的人员比例过低,质量风险就会变大,不利于安全施工;质量与施工的人员比例过高,将增加质量投入成本,不利于生产进度。

\
 
  为确保人员比例符合项目要求,以工时台账为基础,导出各专业质量与施工的人员比例,便于人员调配;通过全周期人员投入曲线,如图3所示,不仅展示了各阶段的人员数量,还揭示了人员在不同阶段的分布情况,如建设前期、施工高峰期和收尾阶段等;分析全周期人员投入曲线,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模块的生产规律,例如哪些阶段是人员需求的高峰期、哪些阶段人员需求较为平稳,这些信息对后续的类似项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据此可以进行人员调配和管理。此外,通过对比不同项目的全周期人员投入曲线,还可以发现一些共性和差异。这些共性和差异有利于更好地理解不同项目的特点和难点,从而制定更加科学和合理的人员调配和管理策略。
 
  在公司的管理体系中,对于各部室的质量与施工人员比例也有要求。这不仅是为了保证项目的质量,也是为了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提高工作效率。该方法能够以部室为单位,精确地导出各专业的人员配比数据,每个部室的负责人都可以清晰地看到本部门各专业的施工人员数量与比例,如图3和图4所示。这种可视化的数据呈现方式,使得负责人能够快速地了解和掌握项目的人员配置情况,从而更好地进行项目管理和调配。图4展示了某一部门的专业人员配比情况,可以直观地看到各专业人员的数量和比例,便于负责人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决策。
 
  2.5完工工效计算
 
  项目完工工效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对于庞大的海洋工程项目来说,计算尤其复杂,难以做到精准把控。以工时台账数据为依托,分别以工作量和工时为单位,计算各专业工效,如表4所示。前期统一了各专业单位工作量的成本,并以每日工时为数据源,确保了完工工效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
 
  3质量工作人员调配和完工数据计算方法的应用
 
  质量工作人员调配和完工数据计算方法在巴油P79等海洋石油工程项目上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种方法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沟通成本,而且为项目管理提供了更为准确和实时的数据支持,其主要成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现了工时线上录入审批,这大大减少了传统纸质流程所带来的繁琐和延误。在人工审核前,在计算机内部初审,如果发现填报错误,会通过弹窗提醒方式告知填报人,从而避免了因错误填报而导致的延误和不必要的麻烦。通过在线审批,管理员可以迅速对工时数据进行审核,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网页可以实现自动生成项目人员动态表,这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人力和时间。以前,制作项目人员动态表的编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而现在通过网页的自动化功能,这些繁琐的任务得到了优化。更为重要的是,现在采用每日人员动态表来替代传统的月度表,这意味着管理人员可以实时掌握项目人员的投入情况,从而更好地调配人力资源,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3)方法实现自动生成质控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比例曲线。通过这个功能,项目管理人员可以实时了解各个项目的现场人员配比情况。如果有需要,他们可以及时进行调整,确保人员配置的合理性和高效性。在传统的质量管理工作中,决策往往依赖于专业负责人的经验和直觉,而现在,可以提供实时的数据反馈,帮助管理者作出更加客观和准确的决策。
 
  (4)在项目完工后,后台利用基础数据来计算完工工效。这一功能确保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避免了人工计算可能带来的误差。更为方便的是,通过后台计算,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资源,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其他关键任务上。该方法的应用还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对于巴油业主来说,施工质量是至关重要的,通过页面管理大大提高了质量的透明度,项目各方的信息可以实时共享,确保了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这不仅减少了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沟通成本和时间成本,而且增强了各方的信任和合作透明度。
 
  (5)还实现了全程无纸化办公,不仅环保,而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页面,各种通知和信息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定时发送,这样不仅确保了信息的及时传递,而且缩短了应答时间,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发现了若干需要改进的功能,后期方法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为质量管理工作带来更大的便利,在更多的国内外项目中应用。
 
  4结语
 
  团队成员自主开发完成质量工作人员调配和完工数据计算方法,并以前后端分离网页的方式进行部署,已经上线公司内网试运行,配置了工时录入模块、人员投入分析模块和完工工效计算模块。这能够实现全部既定的目标功能:通过网页表格可视化提高了网页的适用性,实现线上工时提交审批功能,将单次工时录入时间由40分钟提高到25分钟以内;实现工时信息后台校验功能,通过计算机复核降低出错率;通过后台导出人员动态表和施工人员配比,为制定人力投入计划提供了有力支撑;自动计算完工工效,结果可作为成本计算的重要参考,后期开展类似项目时可作为借鉴。
 
  参考文献:
 
  [1]吕庆领,唐晓青.基于Intranet/Extranet/Internet的企业质量管理信息系统[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2(9):724-727.
 
  [2]代绪强,孙亚振,许自力,等.基于MES系统的离散制造业质量信息管理研究[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4,43(2):132-134.
 
  [3]侯杰,苏振民,金少军.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信息协同系统构建[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7,34(4):148-153.
 
  [4]廖颖华.装配式建筑BIM信息化建造系统及质量管理措施探讨[J].砖瓦,2021(9):49-50.
 
  [5]张献,李嘉威.基于EPC模式的数字化施工管理系统构建[J].煤化工,2023,51(6):109-112.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ligonglunwen/7898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