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具有 很强的专业性, 又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生命财产安全的社 会性工作。为了降低地质灾害对区域经济与居住群体人身 安全的影响,本文主要阐述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对策, 通过安装地质监测设备,如地质雷达、倾斜仪和地面位移 仪等,监测矿山周边地质活动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有效地强化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 确保矿山生产的安全可 持续发展。
关键词 :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监测技术
强化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建立完善 的风险评估机制,结合地质勘查和监测数据,进行灾害潜 在性评估,及时发布预警,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通过生 态修复工程推动绿色矿山开采,加强矿区周边植被的恢 复,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减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 在政策法规与管理体系建设方面, 建立健全的政策法规和 管理体系,加强对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管和管理,从而 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加 大科研投入,推动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创新 升级相关装备设施, 提高矿区地质灾害整体的防治水平。
1 矿山地质灾害概述
1.1 矿山地质灾害的概念
矿山地质灾害是指在矿山开采和生产过程中,由于地 质条件、矿体构造、工程活动等原因,导致的对人员、设 备和环境造成威胁和损害的不可预知的自然灾害。矿山地 质灾害常见的类型,包括 :滑坡、崩塌、地震、地面沉降、 地裂缝、地质爆炸等。矿山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危险性 和广泛性的特征, 其发生往往给矿山生产和人员安全带来 严重影响。地质灾害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矿 山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与矿区的地质结构、岩性、断裂、 岩溶、河流等地质条件有关,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和 破坏,甚至引发连锁反应,威胁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可持 续发展。此外,不合理的开采方式、抽采导水的不当、地 下水位下降、矿井巷道支护等工程活动,也会增加地质灾 害的发生概率。因此,强化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意义重 大,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和管理机制,来减少灾害的发生概率和成本经济效益的影响。
1.2 矿山地质灾害的特点
矿山地质灾害是指在矿山开采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发 生的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灾害事件,“矿山地质灾害”在 矿山开采和运营过程中经常突发,速度快,一旦发生,往 往给人员和设施带来巨大的危害。对于矿山管理者来说, 必须重视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处理工作, 遵循矿山地质灾害 多发性、急性、空间性等特点。
在某些特定的地质构造或地质条件下,矿山地质灾害 容易发生,并对该区域内的矿区或矿井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复杂地质环境中, 矿山地质灾害通常具有空间集聚性和 局部性,常见的矿山地质灾害包括 :地质滑坡、崩塌、地 震、水灾等。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难以精确预测,通过地 质勘探、监测和预警等手段进行预测和预防,但仍然存在 一定的空间局限性和不确定性, 因为矿山地质灾害往往具 有一定的孕灾性,即灾害事件发生前可能存在预兆或征 兆。通过监测和预警工作,可以提前发现这些征兆,从而 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虽然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因素较 多、且复杂,但通过合理的工程设计、科学的开采方法和 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地质灾害的 发生率及风险, 并进行有效的应急防范处理和灾后恢复管 理措施, 从而提高矿山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
2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地质灾害的基本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2.1 地质的基本状况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地处闽西山 区,地形多山,山地、丘陵和盆地地貌并存,地势较为复 杂,由于松溪县地处闽西南折断带,地质构造活跃,存在 多种断裂构造和褶皱构造,地质变动频繁。复杂的地质构 造和地形地貌,松溪县常常发生地质灾害,主要包括 :滑 坡、崩塌、泥石流等,尤其在雨季或台风等极端天气情况 下易发生地质灾害,松溪县地质资源丰富,主要有金矿、 铜矿、钨矿等矿产资源, 矿业开发活跃。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地质情况及特点如下。
(1)地理环境。松溪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地处闽西 山区,地形多山,山地、丘陵和盆地地貌并存,地势较为复杂。
(2)地质构造。松溪县地处闽西南折断带,地质构造 活跃, 存在多种断裂构造和褶皱构造, 地质变动频繁。
(3)地质灾害。由于复杂的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松 溪县常发生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尤其在雨季或台风等极端天气情况下易发生地质灾害。
(4)矿产资源。松溪县地质资源丰富,主要有金矿、 铜矿、钨矿等矿产资源, 矿业开发活跃。
总体而言,松溪县地质环境复杂多变,地质灾害风险 较高,需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防范工作,确保当地的 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
2.2 地质灾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目前,松溪县不断加强地质监测预警、科学规划矿产 资源开发、加强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防护工作,以降低地质 灾害风险,保护地质资源,确保当地的安全和可持续发 展。但是松溪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主 要问题 :
第一,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存在的薄弱环节。由于复杂 的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松溪县常常发生地质灾害风险, 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尤其在雨季或台风等极端天气 情况下易发生地质灾害, 对当地居民和基础设施安全构成 威胁。
第二,针对松溪县地质资源丰富,但矿业开发所带来 的环境影响和地质资源开发与保护问题, 由于松溪县地质 资源丰富,主要有金矿、铜矿、钨矿等,但矿业开发活跃, 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影响和地质资源开发与保护问题, 如 土地退化、水资源污染等,有效解决矿业开发活跃所带来 的环境影响和地质资源开发与保护问题。
第三,地质监测环境风险管控的预警网络和基础设施 建设滞后,以及地质灾害预警和防范体系不健全,对地质 灾害的预防和应对能力有待提高。例如地质灾害防治信息 化程度不高、隐患调查精度低和现有预警系统的不足等问 题,确实影响了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针对这些问题,自 然资源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加强信息化和技术应用,使用 更高精度的地图数据、卫星影像以及遥感技术,提高隐患 调查的精度和准确性。
第四,地质灾害防治机构协调不畅是一个现实问题, 特别是在机构改革后,部门职责交叉、信息共享不畅等情 况更加复杂。针对这一问题,需要相关部门采取协调措 施,来加强确立明确的职责分工。自然资源部门和应急管 理部门在地灾防治方面的职责分工要清晰明确, 避免职责 交叉和信息壁垒,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机制,促进各部门 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确保灾害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流通。通过建立地质灾害防治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进行跨 部门协调会议,讨论重大问题、制定统一的工作方针和政 策,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督促其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的 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和直接责任,确保防治工作得到有效 实施。同时,完善制度建设,明确各部门在地质灾害防治 工作中的职责和权限,提高工作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可以 有效促进地质灾害防治机构的协调与合作, 提高地质灾害 防灾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第五,群众防灾避险意识不强,这是当前地质灾害防 治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为了提升人民群众的防灾避险意 识,一是加大对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开展地质 灾害防治知识的普及教育活动,特别是进入社区、学校、 工地等地方,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班等形式,提升群众对 地质灾害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二是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演 练,教育群众掌握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提高抗灾自救能 力,增强灾后恢复重建的能力 ;三是加强对山体地质环境 的规划管理,禁止随意开挖山体坡脚,加强对高陡边坡的 修整和加固工作。同时,完善村庄排水设施,提升村民住 房周边的排水情况, 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几率 ;四是对于 修筑路桥涵洞、采矿、库坝、管网、修窑建房等工程建设 活动,加强监管力度,确保符合相关的地质环境要求,减 少人为引发新的地质灾害和隐患, 可以提升群众的防灾避 险意识,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并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 生命财产安全。
3 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对策
3.1 完善体制机制的构建
针对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和细化责 任落实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方向。
在健全完善工作制度方面,应该重点梳理和修订相关 法律法规、管理办法和制度,确保其与新形势下的防治工 作相适应。这包括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的法律法规体 系,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完善地质灾害应急预 案,强化监测预警体系等方面。此外,还需要建立相关数 据统计和信息共享的机制, 以便及时了解地质灾害情况并 进行预防和应对。
在细化责任落实方面,需要明确防治方案及规划的具 体内容要求,制定统一标准,明确各个部门和个人的责任 范围和任务,建立完善的责任分工和协作机制。同时还要 设立激励机制,鼓励履职尽责,提高工作效率。另外,要 加强日常监测和预警预报制度, 建立健全的应急处置和灾 后治理办法, 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的工作制度和细化责任落 实将能够有效提升地质灾害防治的能力和水平。
3.2 加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的建设
3.2.1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方面
南平市松溪县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方面,通过定期联 合开展相关培训和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可以有效磨合机 制,锻炼队伍,提高地质灾害应急能力和水平。同时,熟 练操作新装备,使用新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更有效 地进行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和灾后治理工作, 确保人民群 众生命财产安全。
3.2.2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建设方面
南平市松溪县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方面,建设完善的 地质灾害信息预警系统,包括省、市级地质灾害信息预警 系统以及市、县(区)级系统,并相互连接,构建专业监测 网络、气象预警预报系统、预防抢险撤离决策指挥系统等 专业网络,这有助于实现多部门联合的信息共享平台,提 高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通过多种媒体手段发布地质灾 害预警信息,可以有效地提醒民众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 施。
3.2.3 多方面支持保障
一是南平市松溪县在加快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才队 伍建设方面,制定培养计划,建立技术合作队伍,高度重 视地质灾害防治人才的培养以及管理干部队伍的优化, 可 以提高防治工作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此外,不断更新完善 专家库并通过专家讲座、专业培训等方式提升专业技术支 撑队伍水平,对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至关重 要。另外,与专业院校、地勘单位合作,强化基层的地质 灾害防治综合水平, 将有助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基层得 到更好的推动和支持, 对于推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和地质 环境保护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希望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 能够持续加大投入, 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 支撑。
二是南平市松溪县以县为重点,提高技术装备水平。 加大装备配置力度,提升县级技术装备水平,对于地质灾 害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至关重要, 新装备的配置可以提高 基层防治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水平, 保障他们完成地质 灾害调查排查、监测预警和应急技术支撑工作。同时,通 过联合技术支撑单位提升基层防治人员应用新装备的技 术水平,可以使新装备发挥最大效益,为地质灾害防治工 作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持, 有助于提高基层地质灾害防 治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 使其更好地适应地质灾害 防治工作的需求, 促进本县自然能够继续加大对技术装备 的投入,不断提升防治工作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效率,为地 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是大力发展信息化建设。加大对地质灾害专业监测 点的建设力度,并制定长期有效的日常维护机制,保证监 测设备的正常运行,推动监测手段和方法的创新。引进先 进的监测技术,推动监测手段和方法的更新换代,提高监 测精度和效率,包括无人机、遥感技术等现代监测手段的 应用。在地质灾害应急过程中,应深度结合监测和通讯技 术,实现实时数据传输和共享,为后续的监测预报、信息 管理与数据处理提供有效支持,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推 动不同职能部门在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的协同作战, 提高 应对灾害的效率和协调性 ;充分开展前期的地质灾害风 险评估和科学论证, 以确保治理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是切实加强防治地质灾害基础工作。首先,在基础 调查、规划和监测网络建设方面,加大投入、统一部署、 加快建设步伐的建议, 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 管理水平提高的关键环节, 有利于提高对地质灾害易发区 域和地质环境脆弱区域的认识, 为相关规划和管理工作提 供科学依据。其次,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防灾减灾意识 的薄弱问题,以及加强宣传教育活动的必要性,通过加强 宣传教育活动,普及防灾减灾的科普知识和法制知识,提 高公众对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 度。自然资源部门通过不断加大对基础调查、规划和监测 网络建设的投入,提高相关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需要 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防灾减灾意 识,促进国家和地方政府能够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加快推 进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4 结论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防治需要综合考虑技术、管理、 规划等多方面因素,确保对各种地质灾害问题的全面分 析和有效治理。从技术人员的角度来看,地质灾害防治工 作采用科学的地质风险分析和综合灾害防治方案的制定 至关重要, 针对不同区域的地质风险进行对应性勘测和监 测预警工作, 充分发挥科技在风险预测和监测预警中的作 用,对于及时制定防治目标和可行的防治方案具有重要意 义。同时,可以采取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监测 预警工作、防治规划工作、执法和宣传教育工作以及防治 资金投入等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 特别是实行严格的责任 追究制度,有助于推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保 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不断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的水平, 为地质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ligonglunwen/74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