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理工论文 > 正文

某钢结构厂家调研考察及技术总结编制要点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08 14:07:1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本文以某城市主干道快速化改造工程钢箱梁 加工厂的调研考察工作为例,结合工作实际,从钢结构厂 家调研考察目的和考察内容的制定到考察报告的编制要 点,全面把钢结构专业分包厂家的调研考察工作进行了归 纳总结。

  关键词 :钢箱梁,调研考察

  1 工程概况

  武汉市某城市主干道快速化改造工程,全长约 5.56km, 红线宽 60m ~ 75m, 采用双向 6 车道高架桥和双 向 8 车道地面辅助形式建设,其中高架桥部分有现浇预应 力混凝土箱梁和钢箱梁组成,钢箱梁总重量约 53000t。最 大的一联钢箱梁主梁全长 189.5m, 为 34+34.5+63+58m 四 跨连续钢箱梁, 桥面宽29.8m ~ 37m, 梁高2.32m。

  钢箱梁主要由顶板、底板、腹板、横隔板、挑梁及各 自的加劲肋组成。本项目钢箱梁的顶、底板为正交异性 板,除支点局部范围板厚需进行适当加厚(加厚区厚度 为24mm ~ 36mm),其余位置板厚均为 14mm。钢箱梁顶 板采用“U”形闭口肋和“T”形肋对其纵向加劲 ;悬臂采 用托架的形式,端部高 0.22m,托架腹板厚 12mm,底板 厚 20mm,底板宽 300mm,其位置与箱内隔板相对应,并 在隔板对应托架底板处设置水平加劲肋。钢箱梁主梁沿 道路中线方向每2 米设一道中间横隔板,中间横隔板采用 12mm 厚的框架式隔板。支点处设支承横隔板,支承横隔 板采用 36mm 厚的实腹式隔板,并在支点处设板式竖向支 承加劲肋。


\

 
  2 钢结构厂家考察要点分析

  2.1 考察目的


  本次调研考察参加单位和人员为项目建设、施工、设 计、监理等单位项目负责人,调研考核对象为某钢构加工 厂,调研考察目的为保障项目建设质量、进度等关键要素, 建设单位组织参建各方一同对专业分包单位(钢结构厂家) 进行全面考察,从钢结构厂家在本项目建设中具体的人材 机的投入、深化设计工作进展、整体加工计划、钢构建加工 制作和运输等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等,确保钢 箱梁的加工进度和质量满足现场安装工作要求。

  2.2 调研考察主要内容

  (1)核实钢结构加工厂的企业资质,包括人员资质和 人力资源数量(含焊工) 整体质量情况。

  (2)核实钢结构加工厂质量安全保证体系的建立和运 行情况。

  (3)核实钢结构加工厂加工工装设备保有情况和使用 完好率。

  (4)核实钢结构加工厂合同订单执行情况,以及正在 履行的合同制作情况。

  (5)检查钢结构加工厂深化设计流程和步骤,如模型 建立、加工制作的施工方案编制、钢结构分段分区的划分、 典型节点和构件的深化设计、完成构建的编号等方面。

  (6)核实钢结构加工厂现场加工过程中成品、半成品 加工质量状况。

  (7)对钢结构焊接工艺评定进行核查。

  (8)对钢构件质量形成文件经行核查。

  (9)对加工计划、工艺方法、储运方案分别进行研讨, 为下阶段正式施工方案的编制和审核形成意见。

  (10)听取钢结构加工厂对本项目钢结构生产加工质 量和产量的保证措施及进一步工作安排。

  2.3 钢结构加工厂应准备的事项

  (1)说明企业基本状况的企业营业执照、资质证书、 业绩等文件, 拟投入本项目的人员名册、资质基本情况。

  (2)企业质量保证大纲、程序文件、操作手册,同时 提交一份对应合同运行过程中的受控文件清单和受控文 件样件备查。

  (3)拟投入本项目生产线、加工制作设备台帐和维修 保养记录,尤其关注的是起重设备、切割和焊接设备、成 孔机加工设备、校整设备、防腐喷涂、检实验设备。

  (4)本年度以及正在履行的钢结构加工合同,具体关 注合同中钢结构工程加工数量、交付工期、生产线的安排。

  (5)类似项目工艺评定报告和相应检验试验记录。 (6)实地踏勘生产线和焊接材料仓库、储运堆场。


\

 
  3 考察报告

  考察小组成员,围绕以上考察要点,一方面,核实该 钢构加工厂的企业资质、已执行合同的进展情况、人力资源、加工图出图、加工计划以及工艺评定检测检验等,另 一方面,到该钢构厂实际了解了钢构加工厂的生产线、实 际生产质量、拟安排本项目的资源组织情况等,形成了考 察报告,主要内容有考察具体工作情况、考察发现的具体 问题、考察工作总结。

  3.1 考察具体工作情况

  (1)该钢构厂系某建设集团下属钢结构分公司,资质 等级为钢结构工程总承包一级 ;查阅了该厂提供了质量 程序文件、部分质量操作文件、设备台帐清单以及近期合 同清单和企业介绍。钢构厂和人员资质等级、类似工程业 绩情况、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均符合要求。

  (2)该钢构厂的生产及安装资质均是一级,但是无钢 结构检测资质, 听取汇报表明有焊缝探伤检测设备可用于 工程自检工作。

  (3)该钢构厂各种原材、辅材的进场验收、存储与领 用等均符合要求。查阅了《原材、焊丝、焊剂、油漆材料进 货验收记录表》,材料员和库管员签字验收手续齐全 ;查 看了钢材存放区域、焊材和油漆存放仓库,各类材料均按 照种类、牌号、批次、规格和入库时间分类堆放,配备温 度计和湿度计、注明“禁止烟火”或“禁带火种”等明显安 全标识。

  (4)该钢构厂所配备用于钢箱梁加工制作的起重、切 割、组装、焊接、矫正和表面处理等设备齐全,配备了 2 套箱型钢梁生产线, 包括数控切割机、组立机、龙门焊机、 矫正机、抛丸机等, 可以实现钢箱梁的自动化生产。

  (5)该钢构厂在本年度除加工本项目钢箱梁外,还有 2 个项目约 10000T 钢结构工程的加工工程量。

  (6)该钢构厂共有工人约 300 人,其中项目经理及其 他质量安全管理人员约 40 人、焊工约 110 人(普通焊工和 CO2 焊工)、装配工约 50 人、打磨工 15 人、辅助工 10 人、 电工 3 人等。

  (7)该钢构厂计划投入本项目两个工段,每个工段 60 人,在不加班的情况下, 两个工段的生产能力为 120t/d。

  (8)该钢构厂表示已启动了项目的深化设计工作,已 完成模型的建立、各钢箱梁节段的划分和下达首批材料供 应计划等具体工作。所提供的具体钢箱梁加工实施进度计 划中,只标注了各项工作持续时间,无具体工作的开始时 间,钢箱梁整体加工进度目前仍处于计划阶段,未正式启 动实施。

  3.2 考察发现的具体问题

  (1)加工车间内流水线上加工工作量不甚饱满,本项 目钢箱梁加工未大面积启动。

  (2)加工车间内坡口机和栓钉焊机数量偏少,坡口机对加工构件焊缝质量形成以及构件变形有一定影响, 栓钉 焊机不能保证本工程现场下道工序施工的整体工序投入 使用, 需补充新购设备投入现场使用。

  (3)加工车间内个别原材料堆放区标识不够清晰,容 易出现不同钢号串用, 可追溯性不强。

  (4)钢构件的加工过程有不符合项检查记录,未能查 阅到质量复验合格记录, 质量保证体系的健全运行仍然存 在漏缺。

  (5)巡查其他项目钢结构加工现场,发现在手工电弧 焊过程中使用了与母材钢号不相匹配的焊条, 且工作区未 设置保温桶、焊条未经烘烤除湿,主要原因是焊材库房中 未配备与现场母材匹配的焊材, 焊材库房的管理工作还需 进一步加强。

  (6)巡查生产线上正在加工“H”型钢的构件外观,构 件堆码方式不够合理,容易产生变形,“H”型钢端头处理 还要加强, 部分焊接接缝处未达标, 气体保护焊飞溅严重。

  (7)钢结构表面处理和涂装相关工序的间隔时间超出 规范允许的 4h ~ 8h,构件涂装前的除锈在肉眼观察下, 个别点位存在灰尘、铁锈、油漆等异物,涂装作业对周边 区域存在轻微污染, 钢构厂还需进一步加强钢结构表面处 理的质量控制工作。

  (8)巡检了钢构件焊缝的外观检查, 焊缝的外形尺寸、 焊接接头的外观缺陷均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范》相关条文规定,焊缝内部缺陷的检查,因未检查到对 应的设计文件、检测报告,巡检的钢构件焊缝内部缺陷质 量情况不明。

  (9)加工车间通风条件不佳,室内温度很高,缺乏工 位排风降温设备, 对作业工人的持续生产能力造成影响。 3.3 考察总结

  (1)该钢构厂企业和人员资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设施设备等,能基本满足本项目钢结构加工和制作能力。 在项目质量目标、进度目标上还需要有更深刻的认识,在 计划统筹组织协调上进一步细化落实, 确保该重点工程早 日完工通车。

  (2)总包单位就本项目钢箱梁加工和制作专业分包单 位完成报验手续后, 立即组织启动本项目钢箱梁的加工工 作,监理单位安排钢结构专业监理工程师驻厂,有序开展 与钢构厂项目管理部的工作对接。钢构厂在驻厂监理工程 师的指导下,提供详细合理的质量安全施工方案、钢箱梁 加工制作进度计划(包括人员安排、出图时间、加工制作、 生产运输、现场安装等)。

  (3)钢构厂要进一步做好原材料管控、工序质量检查 (设备检定、切割工序、弯折工序、组装工序、焊接工序、校正、完整性检查、表面处理、涂装、涂层检查、工厂储运、 打包发运) 等质量管控工作。如焊接中一定要使用与母材 强度相匹配的焊剂, 进一步做好焊缝外观检查和内部缺陷 检查, 确保焊缝内部缺陷质量检查的部位和比例符合设计 文件要求。做到产品的全过程追溯管理,建议采用二维码 技术跟踪记录构件的整个完整信息, 保证构件质量。

  (4)已经评定过的工艺可以不再评定,未评定的新的 工艺要进行工艺评定。焊接技术负责人根据项目设计文 件、图纸规定的施工工艺和验收标准,并结合工程特点、 节点形式等编制焊接工艺评定试验方案, 报建设单位或监 理认可后实施。钢构厂质量技术部门负责组织好工艺评定 过程及相关记录材料,在焊接完毕后,对试样进行标识、 封存并运送至检测单位, 经检测单位检测合格后根据试验 结果作为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的主要附件。

  (5)钢箱梁加工初期,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将驻厂一 个时期实施监造工作,质量稳定后采取“飞行检查”的方 式跟踪构件加工质量, 对检查结果不符合项督促完成整改 外,还将依据合同条款、建设单位质量管理文件进行相应 处罚。

  (6)进一步加强焊后质量检验工作。焊缝施工质量检 测包含焊缝内部质量检测、焊缝外观质量检测和焊缝尺寸 偏差质量检测等,检测方法和指标按照现行国家标准《钢 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和《钢结构焊接 规范》(GB50661)的规定执行。焊缝内部质量缺陷主要有 裂纹、未熔合、根部未焊透、气孔和夹渣等,检验主要采 用无损探伤的方法, 一般采用超声波探伤或射线探伤 ;焊 缝外观质量检验主要采用肉眼观察或使用放大镜观察, 当 存在异议时,可采用表面渗透探伤、着色或磁粉检验 ;焊 缝尺寸偏差主要采用焊缝尺寸圆规对焊缝焊脚尺寸、焊缝 余高及错边等尺寸偏差进行检验。

  (7)钢构件制作的质量是决定整体钢结构工程质量的 关键,在钢构件的制作过程中存在一系列质量通病难以 根除,既影响构件制作质量,还对钢结构工程造成安全隐 患,结合本次实地考察,总承包单位、钢结构加工厂还需 进一步加强钢构件质量通病的防治工作, 具体如下 :

  ①出现切割缺棱且边缘氧化物未清理时,应严格按照 工艺要求调整设备参数、控制火焰,并保持支撑水平,出 现质量问题及时焊补打磨。②组装前未对焊道位置打磨 时,在进行操作的时候焊道及两侧 30mm ~ 50mm 范围内 的铁锈、毛刺、油污必须打磨清除干净。③定位焊间距达 到 1000mm,定位焊焊缝厚度不应小于 3mm,不宜超过设 计焊缝厚度的2/3 ;长度不宜小于 40mm 和接头中较薄部件厚度的 4 倍 ;间距宜为 300mm ~ 600mm ;定位焊工必 须持证上岗。④板材对接翼板与腹板未错开200mm 以上, 翼缘板拼接缝和腹板拼接缝的间距不宜小于 200mm,翼 缘板拼接长度不应小于 600mm,腹板拼接宽度不应小于 300mm,长度不应小于 600mm。⑤引弧不规范导致端头 焊缝缺陷,焊接接头的端部应设置引弧板、引出板,电弧 焊和气保焊焊缝引出长度大于25mm,埋弧焊引出长度大 于 80mm。⑥焊成型差,焊缝存在咬边、焊瘤等缺陷,焊工 必须持证上岗,焊接参数必须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执行,外 观、尺寸符合相关规范要求。⑦构件吊运未保护致母材损 伤,构建吊运和翻转时应在相应位置加上保护铁等防护 措施。⑧除锈未达到设计要求,抛丸前对构件表面进行清 理,主要针对构件表面的油污 ;选用合适钢丸,宜选用钢 丸、铁砂、钢丝粒等混合磨料 ;控制抛丸构件的行进速度, 宜为 1.2m/min ~ 1.5m/min。⑨漆膜厚度与设计不符, 偏 差超规范,注意涂装过程中用湿膜测厚仪控制湿膜厚度 ; 油漆需充分干燥后进行干膜厚度的测量。

  (8)钢构厂要做好冬季施工的准备,制定好合理可行 的冬季施工方案, 在安全文明施工和现场钢结构安装施工 质量两个方面都得到保障。

  3.4 未决事宜

  (1)钢箱梁的运输、吊装和安装的安全稳定性验算。 下阶段根据钢箱梁各节段的长宽高、起吊重量等,提前做 好谋划好普通构件和超限构件的打包、装载和运输工作, 并结合现场钢箱梁拼装的支架设置,对起重设备、吊耳、 钢丝绳、支架进行一次系统性的安全稳定性验算工作,确 保工程安全。

  (2)钢结构加工进度保证措施。钢构厂提出就部分非 主要结构构件(钢护栏、装饰板),开展委托外单位加工的 工作意向。

  4 结语

  为规范各建筑工程专业分包单位的管理,保证专业分 包工程的施工质量, 本文以某城市主干道快速化改造工程 钢结构专业分包工程为例, 通过考察目的和考察要点的制 定、考察资料的准备工作、考察总结报告的编制等,对钢 结构专业分包工程厂家的选择, 质量安全体系的运行情况 进行实例分析研究, 为今后类似工程专业分包单位的考察 工作提供参考。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ligonglunwen/74733.html
本文标签: 钢箱梁 ,调研考察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