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在全球工业 4.0 改革浪潮推动下,我国的工业企业生 产制造过程借助了工业设计的思想,创建了研发设计到运维管 理的产业链条,深化了分工程度,提高了生产经营效率。当前正 值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结合前期改造旧设备与配置 新设备的实际情况, 进一步提升钳工设备维修能力。本文以此为 出发点,概述了机修钳工的基本技能。透过企业转型与生产效 益,及技术升级角度剖析了提升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基础,分别 从提炼改革经验、健全激励机制、增强专业培训三个层面,提出 了几点较有针对性的实践措施。
关键词 :钳工,设备维修能力,重要性,实践措施
机修钳工通常指工业生产中机械装置的维修者,也泛指机修钳工作岗位。机修钳工的工作内容繁杂, 主要包括机械设备的锉削、锯切、攻丝、套丝、划线、装配、检修、监测、维护、保养、 故障处理等。由于机械设备结构复杂, 具有系统控制与联锁运动 特点,运维管理工具被赋予了复杂性特征。而且,随着新材料、 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发展及推广应用,设备更新时间相对缩 短。因此,要求机修钳工实时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增强专业素 养,并在遵循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完成各类运维管理工作。 所以, 在工业企业中十分注重对钳工设备维修能力的提升。下面 先对机修钳工的基本技能做出说明。
1 机修钳工的基本技能概述
机修钳工需要具备三大基本技能,一是理论知识技能 ;二 是实践知识技能 ;三是设备操作技能。开展运维管理工作时, 主要按照日常维护、初级维护、二次维护进行实践, 基本的操作 方式一般有部分更换、换位法、设定法、维护尺寸法、金属扣合、 钳工修补等。近年来, 由于生产制造产业链条的构建, 逐渐打破 了设计与维修的界限, 机修钳工在应用基本的划线、钻孔、装配 技术之外, 也会参与相关零部件、故障诊断系统, 以及部分设备 的创新设计等。机修钳工的基本技能构成要素相对较多,具体 如下 :
①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设备操作技能,每项技能要求机修 钳工具备匹配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②工作内容 :
锉削、锯切、攻丝、套丝、划线、装配、检修、监测、维护、保养、 故障处理等。③基本操作方式 :分为部分更换、换位法、设定法、 维护尺寸法、金属扣合、钳工修补等。④要求在新时期设计维修 一体化实践模式下, 进行一系列技术更新, 如打破设施与维修界 限,从机械设备设计、采购、制造、生产、运维等层面全面更新, 当运维管理中完成技术创新后,将其转化为机械设备的研发设 计依据等。
2 提升钳工设备维修能力的重要性
2.1 从企业转型角度分析
在新一轮工业化浪潮推动下,我国工业企业普遍转型,其中 机械设备的转型主要是从半自动化转向全自动化,具体转型路 径包括对旧设备的改造与添置新设备。在这种大转型趋势之下, 机修钳工原来的知识相对滞后, 在基础的机械维修之外, 需要增 加关于运作系统的维修技能。这种技术涉及单片机控制、PLC 控 制。另外,在部分设备中应用了人工智能系统,需要维修人员对 相关技术有所了解,并通过深入钻研,掌握与运维管理相关的 故障智能诊断、故障范例库制作技术等。因此,在企业转型条件 下,不仅要提升钳工设备维修专业技能, 还需要打破维修与设计 界限, 从机械设备设计、采购、制造、生产、运维等层面, 提升钳 工整体上的维修素养,具体包括知识结构优化、专业技能培训、 职业道德培养。
2.2 从生产效益角度分析
企业生产经营的根本目标是追求利益最大化。钳工设备维 修作为现代工业企业生产制造与生产管理中的重要组成环节, 与企业的生产效益密切关联。例如,我国山东省劳模创新工作 室、全国机械冶金建材系统示范型职工(劳模) 创新工作室的创 始人王树军, 不仅通过自身的钳工技术创新, 获得了多种荣誉称 号与奖章,而且,每年能够为其工人的企业节约 1000 多万元的 成本,相当于为企业创造了同等金额的利润。从实践经验看,此 类技术创新主要集中在精密部件加工、设备自动化与智能化改 造,以及创造知识产权后的价值转换等方面。因此,在工业企业中需要进一步开发钳工设备维修职能, 扩展设备维修范围。推动机修钳工的高质量发展。
2.3 从技术升级角度分析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技术要素已经成为各国促进国民 经济发展的“常规武器”。进入新时代后我国政府结合国家治理 体系,提出了“制造业”向“智造业”升级方向。当前正值“十四五” 建设时期,突出了高质量发展主题,工业企业在该主题引导之 下,借助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与扩大技术要素配置 比例,推动技术升级。例如,在设备使用方面,通过配置机电一 体化技术与电气自动化技术,此类设备正在向着智能化方向升 级。再如,部分机械设备与数控设备关联后,可以高效诊断处理 故障, 提高此类设备的运维管理效率与故障处理速度。
例如,当前阶段在机构设备联合应用数控设备的过程中,部 分企业应用 SQL数据库技术创建“故障范例库”,可以实现对故 障异常数据的监测→故障识别预警→故障范例库数据抓取与对 比→确定故障类型→进行故障处理等内容。其中, 在故障类型确 定方面, 主要划分了短暂故障与永久性故障, 当确定故障类型后 可以根据实际处理方案,针对短暂故障实施在线处理(主要通过 重启方式完成),针对永久性故障则根据监测、定位到的故障位 置,将信息发送到抢修指挥部, 该部门审核后向维修人员下达维 修指令, 完成对永久性故障位置的快速确认与处理等。
近年来机械设备生产制造领域,结合工业设计思想建立了 以设计→采购→加工→订单→营销→售后为基本环节的生产制 造产业链条, 并且扩大了前端设计与末端售后两大环节, 在这种 情况下, 需要钳工设备维修人员打破原来的单一思路, 将技术升 级与设计制造全产业链条关联起来, 打通设计与运维环节, 通过 技术创新逐渐推动技术升级目标的实践等。
3 提升钳工设备维修能力的实践措施
新时期正值工业行业高质量发展阶段,工业企业旧设备改 造与新设备更新后,要求机修钳工的基本技能获得全面更新并 向着高质量方向升级。多数工业企业提升钳工设备维修能力的 经验表明,完善钳工工作制度是保障其提升目标实现的必要前 提,而打破设计与维修之间的界限, 从设备生产制造产业链条的 角度激励钳工全面实现其设备维修能力的升级,已经成为主要 实践路径。尤其在提升过程中需要增强专业培训, 保障其能力升 级目标的完成。因此,下面分别从完善钳工工作制度、突破设计 维修界限、增强专业培训三个层面, 提出几点有利于提升钳工设计维修能力的实践措施。
3.1 提炼改革经验,完善钳工工作制度
首先,我国工业企业从2012 年正式实施工业 4.0 改革开始, 普遍实施了新一轮工业化改革,其重点放在旧设备改造与新设 备更新上。在旧设备改造方面,侧重半自动向全自动改造,实践 时包括了加装工业控制装置与部分部件改造。在新设备更新方 面,主要引进了以PLC 工业控制系统为主的设备。两种设备在 应用时,旧设备的运行功率相对增大,损耗增加,在这种情况下 需要增强维修,同时新设备更新后需要应用与之匹配的维修方 案,包括数据管理、故障智能诊断等。因此,建议工业企业结合 近年来对新旧设备的管理经验,提炼一些有效的运维管理方法, 并通过制度化管理将其融入到现有钳工工作制度之中。
在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建议工业企业区分出旧设备与 新设备之间的差别, 通过统一的运维管理制度建设思路, 结合两 种设备实际维修需求完善钳工工作制度。例如, 按照目前多数工 业企业应用的全要素分析方法与优化管理指标体系的方法,制 作管理要素清单、细化管理指标, 并利用数据库技术, 建立安全、 监督、班组、故障等方面的管理要素库与管理指标库,透过细化 各项制度完善各项规范条例,督促钳工严格按照细化后的制度 规范条例开展具体工作。
3.2 健全激励机制,突破设计维修界限
完善钳工工作制度,有利于规范钳工岗位职能,使其在规范 条例下按部就班履行设备维修职责,发挥制度引导作用。由于 当前工业企业普遍以制度引导各项机制并行运作为基本管理模 式。此时,应结合新时期大型工业企业的先进经验,从设备生产 制造产业链条的角度出发, 梳理出设备设计、采购、制造、生产、 运维等基本环节。在此基础上,健全激励机制,激励钳工积极发 挥主观能动性, 增强对设备的全面研究, 从而将设备维修能力扩 展到研发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维修能力等方面。
建议从两个方面健全激励机制,一方面从加强对钳工诉求 的调查,通过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全面了解其升职需求、个人能 力提升需求、照顾家庭的需求、增加薪酬与扩大福利的需求 ;另 一方面结合调查研究结果,在单一薪酬激励(包括涨工资、发奖 金) 基础上,增加荣誉激励、福利激励(如部分工业企业在宏观 层面建立的家属社区, 在微观层面提供的家庭宿舍, 以及在职业 规划方面激励其内部创业等)、职位升迁激励、学习深造激励。 如此, 有利于借助多元激励机制, 让钳工安心参与到对设备基本 原理、自动化状态、维修与优化方法的钻研之中。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健全激励机制有利于激励钳工的研发创新,但是,在只有激励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并不能保障激励机 制的有效实施。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制造业企业应充分认识到 奖惩同步实施的重要性, 配套引入权责发生机制, 两项机制之间 能够通过协同联动,提高激励效果。具体而言,此类企业需要在 新时期明确划分钳工的职能,然后根据职能匹配的权力行使范 围,设置与之匹配的责任。目前,部分企业已经延长了责任追究 时间,产生了较好的效果。建议此类企业吸收这种经验,借助权 责对等约束钳工的工作行为,为激励机制的有效运行保驾护航。 另外,激励机制、权责发生机制属于两种不同机制,在当前制造 业企业采用的“制度引领,各项机制协同运作模式”下,有必要 进一步提升协同机制的作用,让钳工所在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 形成协同,然后,将这种协同合作方式传导到部门员工层面,从 而在整体上扩大协同效应,为钳工的可持续发展与创新研发等, 提供助力。
3.3 增强专业培训,提升钳工专业素养
现阶段,工业企业机械设备的复杂化程度越来越高,为了保 障钳工设备维修能力的提升目标, 需要增强专业培训。建议精准 定位新时期的高质量提升目标,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 完善职业素养三个层面开展具体培训工作。具体建议如下 :
首先,应充分利用企业与相关职业院校的合作方式,定期将 钳工派送到职业院校进修,学习新知识、新理论,使其在专业院 校透过行业视角、企业视角、专业视角全面定位钳工设备维修能 力提升的重要性,重新定位自身的职能、责任,以及应该承担的 使命。并在此基础上,全面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例如,当前多 数工业企业已经对旧设备进行了改造升级,并且购置了新型机 械设备,为了合理优化知识结构,一方面应结合此类设备的初 始资料(如种类、数量、规格、型号等),进行分门别类的档案管 理,另一方面则需要结合管理制度、机制,全面分析其相关的技 术质量控制指标,包括工作条件、运行环境、常见故障、日常检 查、定期保养等各个方面的指标。这样做有利于在宏观层面优化 知识结构,梳理清楚行业、企业、业务发展情况的同时,在微观 实践层面,精准把握维修指标,使其转向标准化、数据化,从而 在整体上提高其认知水平。
其次,在专业技能方面,应发挥我国企业中的“师徒制度” 优势,利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利用边维修,边培训的方式增强 其专业技能。尤其在新设备引进后, 应使钳工与设备供应商派遣的人员开展密切交流,借助供货商提供的培训服务完成对相关技能的培训。例如,在配置大量数控设备,并将机械设备与其进 行关联应用后, 各类机械设备的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此时在钳 工设备维修方面的技能培训过程中,应将常规技能培训拓展到 对于数控设备的运维管理层面,并对其相关系统进行相应的应 用操作训练。如在FANUC 系统中,其中的数据管理特征十分突 出,此类钳工维修人员要真正将数据管理与设备维修工作结合 起来,需要掌握数据分析方法,养成数据备份习惯,以及对各类 数据的清晰辨识。
最后,应从职业素养角度出发,引导钳工的思想观念,使其 在价值观上与企业趋同,透过工匠精神,引导其养成严谨、认真 的工作态度等。从实践经验看, 在当前多数企业已经加强了企业 文化建设,一方面可以举办一些内部知识竞赛、技能竞赛,突出 钳工维修人员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则应从企业精神出 发,结合激励与福利措施,鼓励其创新发明等。在新时期企业信 息化管理向数据化管理转型过程中,信息交流与数据共享程度 有所增加, 为了保障钳工职业素养的全面性, 此类企业应进一步 根据实际需求,增加对此类人员的沟通能力与社交技巧的培训。 例如, 在当前阶段增强对专业术语的规范化培训, 有利于钳工在 实际工作中减少对常用“行话”的使用频率。这样,不仅能提高 其专业性,还可以借助使用专业术语来增强信息交流的直接性 与精准性。
4 结语
总之,钳工在工业企业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期 高质量发展目标引导之下,企业应通过提升钳工设备维修能力, 推动钳工高质量发展。通过以上初步分析可以看出,新时代我 国钳工设备维修能力因工业企业的发展获得了大幅提升,而且 部分企业已经创立了适配性较高的钳工培养方案。因此, 建议从 市场竞争、企业发展的多元视角, 增强对钳工岗位及其职能的理 解,并在提炼前期改革经验基础上完善钳工工作制度, 为其创新 奠定必要条件。然后结合激励机制与专业培训等综合手段, 打破 设计与维修之间的界限, 培养综合素质全面的钳工, 从而将其设 备维修能力转化成企业的生产力。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ligonglunwen/60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