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观察系统化护理在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12 月至 2021 年 12 月该院收治的 72 例 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36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系统化护理,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 [ 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 )、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 水平、负性情绪 [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24)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 ] 评分、ICU 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 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 护理后,两组 FEV1、FVC 和 FEV1/FVC 水平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 两组 HAMA-14、HAMD-24 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 ICU 治疗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均 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8.33%,低于对照组的 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 组护理满意度为 94.44%,高于对照组的 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系统化护理应用于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可提高肺功 能指标水平和护理满意度,缩短 ICU 治疗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降低负性情绪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关键词】 系统化护理,重症呼吸衰竭,负性情绪,肺功能,并发症,护理满意度
Application effects of systematic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
ZHANG Xia
(ICU Zone II of Qilu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000 Shandong, 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observ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systematic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 Methods: A p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72 patients with 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 admitted to this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20 to December 2021.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36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the systematic nursing. The levels of pulmonary function indexes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 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 FEV1/FVC], the negative emotion score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24), 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 14)], the ICU treatment time, th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during the ICU hospitalization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nursing. Results: After the nursing, the levels of FEV1. FVC and FEV1/FVC in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nursing, thos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he nursing, the scores of HAMA- 14 and HAMD-24 in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nursing, thos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CU treatment time and th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8.33%, which was lower than 27.78%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Further,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study group was 94.44%, which was higher than 77.78%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 The systematic nursing for the patients with 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 can improve the levels of lung function indexes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shorten the ICU treatment time and th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 and reduce the negative emotion scores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single routine nursing.
【Keywords】 Systematic nursing; 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 Negative emotion; Lung function; Complication; Nursing satisfaction呼吸衰竭诱发病因较多,一般可累及肺部的病 变均会引起呼吸衰竭,如肺部严重感染、肺栓塞、 胸腔积液、气胸等疾病,甚至心血管系统疾病也可 引起呼吸衰竭。呼吸衰竭一旦发生,情况危急的患 者必须通过呼吸机辅助呼吸,以及时缓解症状 [1]。 而在治疗过程中辅以高质量的护理措施可确保临床治疗效果,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2-3] 。本文观察系统 化护理在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20 年 12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本院收治的 72 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前瞻性 研究。纳入标准:经 X 线检查、肺功能检查、血 气分析等确诊为重症呼吸衰竭 [4] ;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合并恶性肿瘤;合并严 重器质性病变;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合并语言沟通异常;合并重症肺出血及出血性休克。患者或其家 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 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 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36 例。对照组男 23 例,女 13 例; 年龄 17~94 岁, 平均(68.42±5.70) 岁; 发病 时间 3~7 h, 平均(4.31±1.08)h; 原发疾病: 支 气管哮喘 6 例,胸廓外伤 9 例,重症肺炎 9 例,慢 性阻塞性肺疾病 12 例。研究组男 25 例,女 11 例; 年龄 18~96 岁, 平均(68.92±5.84) 岁; 发病时间 2~7 h, 平均(4.19±1.02)h;原发疾病: 支气管 哮喘 7 例,胸廓外伤 7 例,重症肺炎 8 例,慢性阻 塞性肺疾病 14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解痉 平喘、维持酸碱平衡、抗感染、营养调护、无创呼 吸机治疗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常 规护理,包括病情及生命体征监测、并发症预防、 用药指导、生活指导、康复训练等。
研究组采取系统化护理。(1)环境护理。合 理使用加湿器,保证空气清洁度与相对湿度(以 50%~60% 为最佳) ;同时确保室内温度处于 22~25 ℃;每天进行室内清洁与消毒,并保持病房 安静。(2)健康教育。根据患者接受程度展开针 对性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重症呼吸衰竭发病机 制、呼吸机治疗方式、预期效果、护理配合事项和 常见并发症等;认知能力相对较差者可以采用播 放动画或视频的方式一对一讲解,认知能力较高者 发放宣传手册,重点讲解其疑惑之处。(3)心理 护理。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结合患者的实际病 情、心态变化、诱发不良心理的主要原因予以针对 性的心理引导与干预,进行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 柔,说话语气要温和,注意控制音量,避免喋喋不 休地向患者进行宣教;及时、耐心地回答患者疑 问,并分享以往恢复较好的病例,激励患者树立康 复信心。(4)呼吸道护理。指导患者进行有效排 痰、咳嗽,并及时帮助其清除口、咽、喉及下呼吸 道中痰液,必要时给予雾化干预及氧气支持;长期 卧床者需勤翻身叩背,以免形成坠积性肺炎;气管 插管者要注意勤吸痰、气管插管定时清洗;此外还 需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包括腹式呼吸(嘱患者在经 鼻吸气时尽力让腹部隆起,屏息 2~3 s 后,经口呼 气使腹部回缩, 5 min/ 次, 3 次 /d)和缩唇呼吸(嘱 患者经鼻吸气,吸气 2 s 后,将口唇缩窄为口哨状,经口呼气,呼气持续时间由 6 s 逐步增加至 10 s, 10 min/ 次,3 次 /d)。(5) 呼吸机护理。对于使 用呼吸机的患者需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操作,并监测 呼吸机的使用情况;同时严密观察患者戴呼吸机过 程中的舒适度、有无腹胀、有无鼻面部的压痕等现 象,如有异常情况要及时干预并向医生反映;若患 者发生循环过缓、意识障碍加剧,必须关注 CO2 潴 留状况,并适时调节呼吸机参数,尤其是氧气浓 度。(6)体位护理。患者取仰卧位并将头部抬高 30°;同时还需要多变换体位,以通过勤翻身、应 用气垫床、穿着弹力袜干预、下肢空气治疗仪避免 压疮及深静脉血栓的形成。(7)饮食护理。根据 营养师的建议,以患者的康复情况与饮食爱好,提 供合理、丰富的营养饮食;同时增加纤维素含量及 优质蛋白的摄入,少食多餐,避免饱餐;此外还需 保证每日水分的摄入,以增加体内水分和稀释痰液。 (8) 运动指导。早期主要以卧床静养为主,可通过 帮助患者按摩进行被动活动;随着病情的改善可在 康复科医师指导下鼓励与帮助患者展开床上主动活 动,以及辅助下床主动活动。两组均护理至出科。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肺功能指 标水平,使用深圳麦科田生物医疗技术股份有限 公司生产的 VC-10T 肺功能仪检测患者第 1 秒用力 呼气容积(FEV1 ) 、用力肺活量(FVC) ,并计算 FEV1/FVC。(2)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估患者抑 郁程度, 评分 >35 分为严重抑郁, 21~35 分为抑郁, 8~20 分为可能抑郁,<8 分为没有抑郁;采用汉密 尔顿焦虑量表(HAMA-14)评估患者焦虑程度, 评分 >29 分为严重焦虑,21~29 分为有明显焦虑, 14~20 分为肯定有焦虑,7~13 分为可能有焦虑, <7 分为没有焦虑 [5]。(3)比较两组 ICU 治疗时 间及机械通气时间。(4)比较两组 ICU 住院期间 并发症发生率。(5)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出科 前 1 d 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评估,分值 19~95 分, 非常满意(95 分) ,满意(76~94 分) , 一般满意(57~75 分), 不满意(38~56 分), 非 常不满意(19~37 分) [6]。护理满意度 =(非常满意 + 满意 + 一般满意)例数 / 总例数 ×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量资料以( x(—)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护理前, 两组 FEV1、FVC 和 FEV1/FVC 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 两组 FEV1、FVC 和 FEV1/FVC 水平均明显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高 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护理前, 两组 HAMA-14、HAMD-24 评分 比较, 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 两组 HAMA-14、 HAMD-24 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 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两组 ICU 治疗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比较 研 究组 ICU 治疗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 率为 8.33%(3/36), 明显低于对照组 的 27.78%(10/3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4. 2.5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 94.44%(34/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28/3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5.
3 讨论
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伴有呼吸窘迫、口唇和甲床 发绀、面色苍白等症状,甚至引起球结膜充血、意识 障碍等症状,严重者会猝死 [7-8]。既往临床针对重症 呼吸衰竭患者主要实施常规护理,常规护理更注重临 床治疗效果的有效性,忽略了患者的身心感受,导致 护理效果不理想[9]。已知系统化护理遵循“以人为本” 的护理原则,以患者为护理服务的中心,通过拟定系 统性、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并严格按计划实施,既可 以满足患者的临床实际需求,还可以弥补常规护理工 作的盲目性,进而提高护理效果 [10]。
本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后, 研究组 FEV1、FVC和 FEV1/FVC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CU 治疗时间和 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系统性护 理中给予患者呼吸机护理可保证呼吸机应用的安全 性与舒适度;同时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腹式呼 吸等锻炼,不仅可提升肺功能,放松机体,还可以 帮助患者树立早日康复的信心;而饮食护理可确保 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利于早日康复;此外,环境 护理可使患者在生理和精神层面均获得舒适感,利 于病情恢复 [11-12]。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护理后, 研究组 HAMA-14、HAMD-24 评分和并发症发生 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分析原 因为系统护理中的心理护理可为患者提供心理支 持,缓解患者因疾病产生的焦虑、不安与恐惧心理, 且因 ICU 患者无家属陪护,加大关怀力度可使患者 感受到温暖,同时促使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 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13];健康教育可让患者正确的认 知疾病,减轻恐惧感及紧张感,增加配合度;而结 合既往常见并发症给予系统、针对性地预防措施可 有效减少并发症,提升护理安全性 [14]。
综上所述,系统化护理应用于重症呼吸衰竭患 者可提高肺功能指标水平和护理满意度,缩短 ICU 治疗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降低负性情绪评分和并 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 王静 . 人性化优质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J]. 山西医药杂志,2019.48(24):3125-3126.
[2] 唐国妹 .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呼吸衰竭病人治疗期间护理的疗效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20.20(21):222-223.
[3] 安君娜,王海播,林磊 . 探讨系统化气道护理对无创正压通气重症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功能的改善效果 [J]. 黑 龙江中医药,2021.50(5):182-183.
[4] 王辰,高占成 . 内科学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分册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265-270.
[5] 魏月清,林瑛,周巧芳 . 综合护理干预对 ICU 呼吸衰竭患者抑郁、焦虑心理状态的影响 [J]. 中国当代医药, 2019. 26(18):241-243.
[6] 李玉菡 . 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应用 [J]. 健康必读,2020.7(6):130.
[7] 张国珺 .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疗效及肺功能影响分析 [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 32(18):2998-2999.
[8] 张杉杉 . 细节护理干预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J]. 黑龙江医学, 2020. 44(5) :695-697.
[9] 孙传阳,李静 . 系统化呼吸护理在 ICU 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 [J]. 福建医药杂志,2021.43(2):169-170.
[10] 孙妙艳,黄雪琴,刘卫明,等 . 分析机械通气治疗 Ⅱ 型呼吸衰竭患者经优质护理干预效果及对血气分析、并发症的影 响 [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110-111.
[11] 王丽,高美萍 . 急诊 EICU 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危重症专制护理干预对预后的影响 [J].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9. 17(3):95-98.
[12] 陈丽 . 探讨护理干预在重症呼吸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12(34):11.
[13] 吴婷,卞来兰 . 重症监护呼吸衰竭患者采用人性化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 [J]. 基层医学论坛,2020.24(15):2132-2133.
[14] 高楠,高磊,宋盼盼,等 . 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5(3):4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ligonglunwen/57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