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我国拥有辽阔的国土面积,各地的地貌特征特也不 尽相同, 气候条件也有着很大的差别, 在一些地质活动活跃的地 区,多发生地质灾害。另外,资源的加速开发和基础设施快速建 设,这也是影响地质灾害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此,本文主要阐述 地质灾害的特点与危害,并着重分析如何防治和治理地质灾害 的发生。
关键词 :地质灾害,治理,防治
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下由地质引起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环境造成破坏或损失现象叫做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 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等都是地质灾害现象。当今,气候条件变 幻多端,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地质灾害现象也在逐渐增多,再加 上国土面积辽阔、地貌复杂、气候多变、地质活动活跃,还有一 些人为因素, 如地质遭到工程建筑破坏且这类现象愈演愈烈, 这 就导致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所以, 加强地质灾害的防 治工作尤为重要。
1 地质灾害的特点以及危害
通常,在一些区域,有着险峻的地势和错综复杂的地质结 构,且非常脆弱,此时再加上人为因素,例如居住的人口较多, 工程建筑规模较大且施工频率过高,都会超过此区域的承载能 力所承载的最大范围, 最终会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 而当发生地 质灾害时波及的范围广, 经济损失巨大。地质灾害常见类型有下 列几种,首先,泥石流,在暴雨天气中最容易发生,因为在暴雨 天气中雨水的水量较大, 易引起山体洪流, 在洪流滚动中吞噬着 山间大量的石块和泥沙,这种现象常出现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地 区,例如山区,丘陵等地区。泥石流的出现也与人类活动有关, 人们在开挖开采过程中造成流域内的可移动物源储量的快速增 加,给泥石流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其次,滑坡。边坡差异较大是 造成滑坡现象的主要因素之一,人们在坡脚进行砍伐活动或其 他都易于造成滑坡。另外,地面变形。地面出现裂缝,下沉等现 象都会对区域产生不利的影响, 如果此区域出现类似现象, 且达 到一定的程度, 会不利于周围环境的安全。
2 地质灾害的类型
2.1 滑坡
由于受到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 坡等因素影响造成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向软弱面或软弱带滑落 的现象叫做滑坡,在滑坡的过程中,岩体或土体以整体或分散下滑的现象分为几种类型,如小型滑坡、中型滑坡、大型滑坡、 特大型滑坡以及巨型滑坡。滑坡对于人们的危害极大, 尤其对于 乡村而言, 毁坏 农田、家畜、房屋, 甚至吞没整个村庄。
2.2 崩塌
岩土体从陡坡或者斜坡上脱离母体滚落下来,堆在坡脚的 地质现象叫做崩塌,俗称塌方。根据规模大小分为几种类型, 如 特大型崩塌、大型崩塌、中型崩塌和小型崩塌。造成塌方的 因素较 为复杂,与地震、降水、地表冲刷等因素息息相关,一 旦出现塌 方,会对公路、铁路的正常使用造成不利的影响,且 不容小视。
2.3 泥石流
泥石流的形成与暴雨、冰雪消融形成的有着密切的关系,当 泥石流来临时会携带着大量的泥沙与石块。泥石流是根据规模 大小来进行划分,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巨型。泥石流有着明 显的特点,如突发性强,来势凶猛,时间短,但破坏力大。如果 泥石流发现, 所经之地, 皆被一一吞噬, 例如,村庄、公路、树木、 房屋、农田。
3 出现地质灾害的原因
3.1 人为原因
人为因素是造成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例如开山采石、 挖矿、挖煤等。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 平不断提升,而所需的居住空间也在不断扩大。因此,部分人为 了扩大自己的居住空间,就会开挖山地、开垦丘陵,甚至会选择 地质灾害频繁的地段作为自己的居住地,进而会增加地质灾害 的发生。人们在开山采石过程中会从中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在 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会破坏地表植被,一旦地表植被遭到破 坏,后期植被恢复会很困难,且会造成山体裸露现象。碎石和尾 砂零散分布在山体上,经过雨水冲刷,进入河流,容易造成河道 堵塞,对自然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进而影响生态平衡。此外, 一些企业为了谋求利益会过度开采, 甚至开采禁区, 最终会导致 此地的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危害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3.2 客观原因
客观原因也是造成地质灾害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地形、地 质、气候等。现如今,地质灾害频繁也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而 极端的降雨天气与冰川消融是造成地质灾害频繁的主要因素条 件,这也给地质灾害治理增加了困难。地质灾害与地貌有着很大 的关联,尤其是坡度较大、山体风化、岩体破碎等一些复杂的地区。然而,地质方面是影响地质灾害出现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 其他因素, 比如植被的覆盖率等等。
4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4.1 常见地质灾害防治方法
①加强对地质灾害的勘察,根据各个地区的地质地貌,加强 勘察力度与强度。对各个地区分析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 明确地 质灾害发育情况与危险性,为以后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的建立奠 定坚实的基础。②加强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大力促进人 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方式开采资源, 合理发展工程项目活动。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科学发展畜 牧业或耕种田地。对于沿海与城镇地区要加强联系, 合理利用各 种水资源,科学发展经济,始终使地下水水资源处于平衡状态。 ③根据现阶段的科学水平, 建立起一套地质灾害信息系统, 完善 灾害监测预警工作系统。技术人员要实现地质灾害系统防范质 量的巨大飞跃, 就要完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地质灾害信息系统 的完善还能为地质灾害与灾情评估提供有利的信息、技术帮助。 各地的政府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的减灾法规,有利 于灾害管理体系的完善。
4.2 地质滑坡防治
滑坡现象经常出现在山体周围,在滑坡灾害过后,工作人员 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损失,例如可以在滑坡地点设置支 挡,及时排水等。工作人员在处理滑坡灾害时要防止河水、地下 水等因素对坡体产生不利影响,还要避免在滑坡体前缘位置进 行施工,如果无法避免,要尽量把控挖掘力度,防止对地下水的 正常活动产生不利的影响。
4.3 崩塌防治
一些有崩塌风险的地区,工作人员要及时发现处理。在对待 陡峭这个问题上,尤其是崩塌,工作人员要慎重处理,减少对环 境的破坏。由于坡度不同,位置不同对坡体有着很大的影响,所 以一般方法在治理上会与实际情况不大符合,会使治理效果不 理想。因此, 工作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
4.4 泥石流防治
泥石流本身具有明显的特点 :速度快、时间短。因此,管理 人员可以在泥石流易发路段种植大量固土固沙能力强的树木。 这不仅可以起到过滤泥沙和土石,减缓泥石流的流速,还可以 减少泥石流对环境的破坏。在大量种植树木的同时,工作人员 要预留出泄洪通道且足够宽敞,确保泄洪时的顺利。同时减少 工作人员在施工时施工设备对泄洪通道产生的不利影响。在某 些地区施工不可避免会遇到桥梁的阻碍,这时就可以对桥梁跨 度进行合理的调整,通过调整桥梁跨度有利避免了桥面施工的 安全问题。
4.5 不稳定斜坡处理
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陡峭的斜坡与沟谷位置, 为了减少资金的浪费与缩短工程周期,可以采取规避的方式进行施工。在项目建设目的地中涉及到沿途的房屋、公路等地段, 施工人员就必须设计和采取合理的方式,对边坡的挖掘深度进 行严格的把控,并合理设计边坡的类型。对于边坡而言,如果有 着比较完整或新鲜的岩层可以考虑采取使用草木进行加固的方 式,增强边坡的稳定。
4.6 生物防治措施的应用
对于生物防治而言,它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措施,同时也符合 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措施之一。它通过增大绿植的面积与合理的 耕牧, 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这种方式最大的优点是应用范围 广泛,投入少,还可以平衡不同地区的生态,同时也优化当地的 自然环境。同时缺点也明显,前期效果不明显,周期很长,需要 一定的时间让生物自然繁殖、生长, 后期才会最大程度发挥出生 物防治的作用。工作人员在对地质灾害考察时发现在很少发生 地质灾害的地方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在此地区的植被明显比 灾害多发区的完整和茂盛,这与泥石流、地面塌陷或者水土流 失息息相关。因此,采取生物防治就必须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 相关措施, 确保自然生物能够正常生长繁殖, 加快生态系统的修 复, 同时还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减少资金的投入。
4.7 加强地质灾害高发区旳安全措施建设
提高人们对防范地质灾害的意识以外,同时还要对地质灾 害高发区的安全措施建设进行加强,这也是防范地质灾害的一 种可行手段,从而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于地震多发区, 首先要提高房屋建筑物的抗震性, 因此, 对房屋建筑物的质量有 着非常严格的要求。此外,类似地震、山体滑坡等灾害多发区的 人们要有预警灾害和灾后紧急两套方案,建设完善的抗灾设备, 同时有关部门要密切关注地面的变化, 仔细勘察地区地质, 科学 分析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并及时进行灾害预警 ;在灾害多发 地段和人口密集的地方,政府部门要设置应急仓库和医疗站配 合密切的救灾小组,保证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快速调动充足的人 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救灾当中。对于灾害多发区的政府和医院组 织民众进行自救演习训练,这不仅提高民众在灾害发生时的自 救能力, 还同时为人民的人身安全提供一份保障。
5 案例分析
5.1 工程的基本概况
由于长期受到了强降雨的不良影响,某边坡坡体出现了崩 塌现象, 给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也对居 民的生命构成了威胁。业主将险情立即上报处理, 应急指挥部收 到坡体崩塌消息后, 立即采取了应急措施, 将危险区域进行了封 闭处理, 并设立警示牌等等一系列应急危险措施。随后便开始进 行加固勘察和施工,先对现场的地质环境和地质的特性进行充 分的了解基础上,再对危险岩石进行清理以及主动将防护网完 善,进行一系列加固治理, 将安全隐患彻底消除。
5.2 坡体崩塌位置的地质条件
(1) 地形地貌。其位置属于低山丘陵地貌单元,地形的起伏较大, 场地的高度在八米到二十七米之间, 坡度为六十度到八十 度。②地层岩性。此地岩性主要是由下蜀土和流纹质角砾熔岩 组成,其岩石层结构分别为 :下蜀土黏土,颜色呈现黄褐色,可 硬塑,是铁锰氧化物质,外表有光泽,干强度为中高,韧性也是 中高韧性。承载力 fak=240kPa, 压缩模的量 Es1-2=6.5MPa, 通常 分布于坡脚以及山顶。流纹质角砾熔岩, 颜色为紫灰色和紫红色 两种,为碎屑熔岩结构,角砾呈现多为棱角,存在次棱角。属于 流纹质熔岩,为斑状结构,质地坚硬,抗压强度为 96.6MPa,另 外,该岩石的抗剪强度为 15.0MPa。
(2) 水文地质条件。根据构造岩石的特点、含水层富水性差 异以及地下水的特点, 本区域有三个水文地质分区, 分别为岗丘 平原孔隙、丘陵山区基岩裂隙及断裂构造含水带。项目地区的环 境为湿润环境, 从 GB50021—202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2021 版 1 条来判定, 该场地的环境为二类。经过对场地附近进行仔细的调 查,并未发现有任何污染源存在,但是,场地地下水会对混凝土 有轻微的腐蚀性,对钢筋也存在轻微的腐蚀性。而且,项目地区 的地势是比较高的, 地下水主要是以熔岩裂隙水流出为主, 单个 井水量比较少, 所以,总的来说, 地下水对本次施工的影响较小, 忽略不计。
5.3 地势稳定性进行分析
(1) 定性评价。基岩裸露地区的坡度高度差比较大,而且, 坡度都是比较陡的, 往往是六十到八十度的坡度, 局部会呈现倒 倾,最大的高度差为十八米, 边坡倾向和裂隙结构面会呈现一种 倾向相交的斜面, 从而让裂隙的发育受到节制, 如果岩体最终被 裂隙所切割, 并在内部作用力和外部作用力的情况下, 可能会使 得局部出现小规模的岩体坠落或者崩塌。
(2) 定量评价。采用理正岩土 7.0 软件,利用赤平极射投影 法对北侧的崩塌岩石层边坡(D2 调查点) 和南侧危险坡体(D4 调查点) 进行稳定性的分析。调查点D2 的边坡坡面的倾向为 二十三度,倾角为七十三度左右,坡体高约为十四点一米,边坡 如果出现漏岩石, 其主要原因是受到了强风的侵袭, 中风化角砾 熔岩 ,该处主要发育的是两组节理面 ,
岩石面的结构呈现为平直和张开的,有少量的泥土进行了 填充。通过投影仪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为D2 是较为稳 定的一种状态。
调查点D4坡面倾向为三百一十五度,倾角为六十六度,坡 的高度约为十一点四米,边坡露岩性其主要原因是强风的原因 导致,中风化角砾熔岩 , 其主要为两组节理面进行发育的,其岩 石层的结构为平直且张开的, 里面有少量的泥土填充。通过投影 仪软件分析可以得出, D4 是一种最为稳定的状态。
用RocFall软件来对坡面进行解剖分析,坡顶落石的模拟器 来对路途长短计算,崩塌落石的最大弹跳高度和最远距离的结 果。这里假设坡顶落石从坡顶按照每秒钟零点一米的速度开始往下坠落,根据最后落下的石头来计算结果,落石在坠落的过 程中经过了坠落和弹跳等等整个滚动过程,结构坡体面 1—1 落 石的最大弹跳高度为六米,落石最远水平的位置距离坡脚共有 二十米,坡体解剖面2—2 落石经过了最大的弹跳,其弹跳的高 度为两米, 落石距离坡脚的最远距离为十五米, 坡脚为当地居民 的主要通行地方, 所以, 判定坡体崩塌落下石头最终会影响当地 居民的日常出行, 造成负面影响。
将前面讲述的边坡稳定性的计算结果和崩塌落石的影响进 行总的计算。虽然现在项目区岩质周围的所有坡体都是较为稳 定的一个状态, 但是由于受到了节理裂隙的影响, 岩体最终被裂 隙所切割,而且坡面上长年受到了严重的风化,而且,在内部作 用力和外部作用力的共同作用下,很有可能会导致再次出现小 规模的岩体坠落或者崩塌, 影响最大范围可以为二十米, 对坡脚 下面的道路通畅造成了严重的阻碍,严重威胁到坡脚下面的住 户和居民出行, 因此, 需要对坡体进行加固处理。
5.4 治理加固方案
施工人员先根据现场的调查结果,结合施工现场实际的情 况,应用合适的设计方案, 将坡面比较危险的岩石清除掉, 并将 坡面上的杂树清除掉,对坡面上的裂缝和存在危险的地方用锚 杆进行加固处理,最后用主动的柔性防护网来对坡体下面进行 加固, 防止坡体滑坡和崩塌的时候, 石头落下。主动防护网的布 置方式和清理岩石的坡体区域位置是一样的。为了使得坡体的 清理和周边得以保持一个协调,往往都是将防护网的颜色调整 为绿色。整体用二点五米乘以二点五米的主动防护网来做好支 撑护理。纵横的交错直径为十六毫米横向绳子以及直径为十二 毫米的纵向支撑绳子,用二点五乘以二点五米这种正方形的模 式进行布置,注意布置过程尽量不要破坏坡体上原有的植被, 用这种布置的方式再加上锚杆相连接进行张拉,在布置好的支 撑绳子内铺设上D0/08/300/2×2m 的钢丝绳网,并将四周用缝 合绳连接好并拉紧,使得整个布置系统对坡面对存在一定的压 力,从而提高坡体岩土的稳定性,让坡体的落石下滚的时候在 一定的空间内运动,减少碎石直接滚到坡底,对人员和道路造 成伤害。
6 结语
综上,某些地区容易发生地质灾害事件,给我国的人民的生 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对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经 济的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因此, 工作人员要实事求是对不同 地区的地质进行考察, 研究,分析原因, 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 来减低类似事件的发生, 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减少人民财产的 损失, 为国家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利保障, 进而推动社会 的稳定国家经济的发展。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ligonglunwen/55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