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理工论文 > 正文

有色金属行业计量技术规范发展现状及展望论文

发布时间:2023-04-07 11:23:3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文章阐述计量技术规范的概念,介绍有色金属行业 计量技术规范的发展状况及相关组织机构,指出有色金属行业 计量技术规范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工作重点。

  关键词 :有色金属,计量技术规范,基本概念,工作程序,发展方向

  1 计量技术规范概况

  1.1 计量技术规范基本概念

  计量技术规范是在科学实验基础上形成的技术文件,是开 展测量活动的技术规则和依据, 包括计量检定系统表、计量检定 规程、计量校准规范、计量器具型式评价大纲以及其它在计量工 作中具有指导性、综合性、基础性、程序性的技术规范等。在其 制定过程中,需要确定相应的标准物质、计量标准或计量仪器 ; 需要确定相应的测量方法、测量条件,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 判定等。

\

 
  1.2 计量技术规范分类

  计量技术规范的内容十分广泛,有涉及我国通用计量术语 及定义和各专业的计量术语及计量技术规范,如《通用计量术语 及定义》等 ;有涉及计量技术通用要求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 表示》等 ;有涉及计量操作的技术性文件,如校准规范、检定规 程、型式评价大纲等 ;还有与计量管理相关工作的文件,如《计 量标准考核规范》等。

  1.2.1 计量技术规范分类

  计量技术规范可根据其编号分为JJG 和JJF 两类。与计量检 定相关的检定系统表、检定规程使用JJG 编号,校准规范、型式 评价大纲及其他计量技术规范使用JJF 编号。

  计量检定规程是指在计量检定时对计量器具的适用范围、 计量特性、检定项目、检定方法、检定周期以及检定数据处理 等所做出的技术规定。计量检定规程是判定计量检定是否合格 的法定技术条件,是计量监督人员对计量器具实施计量监督、 计量检定人员执行检定任务的法定依据。计量检定规程由国家 计量检定规程、部门计量检定规程和地方计量检定规程。目前,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制定并批准颁 布,在全国范围内施行,作为计量器具特性评定和法制管理的 计量技术法规,计量检定规程是全国计量技术机构评定计量器 具的计量特性的依据,也是为国家量值统一进行法制管理的依 据。在尚无国家计量检定规程时,可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地方(各省、直辖市、自治区) 市场监督管理局制定部门或地方 计量检定规程,在部门或地区(各省、直辖市、自治区) 内实施, 但要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高新技术企业在技术引进 先进专用计量仪器引进时,一般没有国家、部门或地方计量检 定规程,企业也可制定这些专用计量仪器的检定规程以保障仪 器的准确可靠。

  计量校准是量值传递和溯源的一种方式,它是在规定的条 件下,为确定计量器具与对应的计量标准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 并用此信息确定由示值获得测量结果关系的一组操作。计量校 准规范分国家计量校准规范、行业(部门) 计量校准规范及地方 计量校准规范。在计量校准时应优先选择国家计量校准规范作 为校准技术依据, 若没有国家计量校准规范, 则应编制和实施行 业(部门) / 地方计量校准规范。在企业范围内, 可编制和实施企 业计量校准规范,以保障无相应计量技术规范的计量仪器检测 结果的准确可靠。

  1.2.2 两种计量技术规范的区别与联系

  计量技术规范主要由各计量技术委员会组织实施。计量技 术委员会是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务院各有关主管部门、 省级市场监管部门批准成立, 负责制修订计量技术规范、提供计 量技术政策咨询、开展学术研讨交流、计量科普宣传和知识传播 的技术性非法人组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管理基础性、 综合性的计量技术委员会,如全国几何量长度计量技术委员会 等,国务院各有关主管部门、省级市场监管部门根据部门特点、 地方特色和发展需求,管理地方及行业的计量技术委员会建设。 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点 :

  (1) 从对象来看,由于检定具有法制性和强制性,属计量管 理范畴的执法行为, 所以检定规程的对象是我国计量法明确规定 的强制检定计量器具 ;而由于校准不具有法制性,是企业自愿溯 源行为, 因此校准规范的对象是强制性检定之外的计量器具。

  (2) 从文件内容来看, 根据JJF 1002-2010《国家计量检定规 程编写规则》及JJF 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文件 的规定,两种计量技术规范均规定封面、扉页、目录、引言、范围、 引用文件、术语和计量单位、概述、计量性能要求(计量特性)、 附录等必要内容,区别是在技术内容方面,检定规程规定通用技 术要求、计量器具控制等内容,校准规范规定校准条件、校准项 目和校准方法、校准结果表达和复校时间间隔等内容。

  检定规程的通用技术要求主要对检定仪器的外观结构进行说明, 此外对防止欺骗、操作的适应性和安全性以及强制性标记 和说明标记等方面作相关要求 ;校准规范中校准条件主要以环 境条件及所用的测量标准为主要内容。

  检定规程的计量器具控制内容中对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及 使用中的检查做具体说明,对各项检定项目根据不同场合是否 需要进行检定进行说明, 并规定检定结果的处理和检定周期, 检 定结果主要为检定内容和检定结果通知书,检定周期一般应给 出常规条件下的最长检定周期 ;校准规范中的校准项目应包括 计量特性并给出相应的校准方法,校准结果中规定校准证书应 包括的信息,复校时间间隔可作出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复校时间 间隔建议以供参考,但送校单位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主决定 复校时间间隔。

  检定规程的附录一般含有原始记录推荐格式及检定证书、 检定结果通知书内页格式 ;校准规范的附录除包含原始记录参 考格式、校准证书内页参考格式外, 一般需要编写不确定度评定 报告示例。

  (3) 从结果来看,检定规程规定的是对仪器计量特性及技术 要求的全面评定, 一般会要求说明该仪器是否合格或不合格, 并 列出不满足测量要求的不合格项 ;校准规范主要确定测量仪器 的示值误差, 一般给出不确定度供使用者参考, 并不会对仪器是 否合格做出判定。

  1.3 计量技术规范的意义

  计量技术规范是计量工作的重要成果输出,具有广泛的社 会意义。

  (1) 计量技术规范保证量值的统一和科学精准。对于科学发 现和通过定量到定性分析确定的科学原理, 如果没有按照统一的 规则进行科学精准的测量, 无法被复现、被评价和被认可。反之, 如果测量不够科学精准,可能造成科学谬误,如欧洲核子研究中 心曾测试出中微子速度比光速还快, 一度动摇爱因斯坦的真空光 速极限理论,后来发现是测量结果不准而造成的。这充分说明统 一准确的测量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保障。

  (2) 计量技术规范保障计量测试结果的统一和准确可靠。只 有经过统一准确的测量, 方可进行统一标准的产品质量评价, 进 而实现社会化大生产的分工协作。计量技术规范嵌入产业技术 研发生产全过程, 为产业计量测试活动提供统一规则遵循, 对保 证产品质量可靠, 助力产业链和供应链协同稳定、提升产业综合 竞争力和建设统一大市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 计量技术规范保障人民生活。依据计量技术规范,对水 表、电表、燃气表、出租车计价器、燃油加油机、电梯、心脑电测 量仪器、大气采样器等涉及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 境监测等领域的法制管理计量器具进行监管,对定量包装商品 净含量进行检验, 切实保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 维护经济社会 秩序。

  (4) 计量技术规范是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在经济交往中,超过 80% 的贸易必须经过计量才能实现。以协调统一的 计量技术规范为基础的国际计量互认制度在减少技术贸易壁 垒,促进各国间贸易畅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2 有色金属行业计量技术规范发展现状

  有色金属行业的计量技术规范是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批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以下简称“有色协会”) 组织制修 订并批准颁布,在有色金属行业内实施的计量技术规范。有色金 属行业计量技术委员会一般会负责计量校准规范的制修订工作。

  2.1 有色金属行业计量技术规范发展情况

  有色金属行业内实施的计量技术规范开始于2006 年。由于 国家加强对企业计量工作及计量器具的管理,企业从自身发展 和经营需要对计量器具进行校准的需求也越发迫切,因此需要 行业内建立统一的校准规范体系。经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 总局计量司批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组建有色金属行业计 量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计量委员会”),秘书处设在中国有色 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同年开始开展相关工作, 发布多 项有色金属行业的校准规范。

  2016 年,为加强产品研发、生产过程中实验测试设备的量传 溯源,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始构建行业专用设备仪器的量传溯源 体系, 以提升专业计量测试水平, 并开展行业计量技术规范制定 试点工作。有色金属行业于2018 年起开始参与此项工作,并于 2020 年发布首批有色金属行业计量技术规范,规范号为JJF(有 色金属)0001-2020~ JJF( 有色金属)0006-2020. 这标志着有色金 属行业计量技术规范工作的发展迈上新台阶。

  截至目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规定的行业计量技术规 范项目已达 38 项,其中有 11 项已发布、5 项待发布、22 项正在研 制。有色金属行业已发布的计量技术规范见表 1.

\

 
  2.2 有色金属行业计量技术规范工作程序

  有色金属行业计量技术规范的发布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作 程序, 以切实保证有色金属行业计量技术规范的质量。计量委员会秘书处首先接受行业内相关企业及检测机构的 立项申请,汇总后由计量委员会讨论并提出行业计量技术规范 的立项建议。有色协会批准立项后上报工信部, 由工信部批准发 布行业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计划。计量委员会根据工信部下达 的计量技术规范计划项目,组织和指导起草工作,督促工作进 展,检查完成任务的情况。

  起草单位在调查研究、试验验证的基础上,提出行业计量技 术规范讨论稿, 经专家讨论后形成征求意见稿, 以及《编制说明》 等附件,送计量委员会各委员﹑有关制造企业﹑相关起草单位 或个人广泛征求意见。

  起草单位根据收到意见进行综合分析及处置,并对征求意 见稿进行修改,提出行业计量技术规范送审稿及编制说明等有 关附件, 送计量委员会秘书处审阅。计量委员会秘书处组织召开 审定会议对规范进行审定, 以保证其编写质量。审定通过的行业 计量技术规范,由起草单位根据审定意见整理后,形成报批稿, 并将报批稿和其他上报材料报计量委员会秘书处审核。

  计量委员会秘书处对上报材料进行审核后,将计量技术规 范的报批材料报工信部审批。有色金属行业计量技术规范由工 信部统一审批﹑编号﹑以公告形式发布, 并送出版社出版。

  与此同时,为提高有色金属行业计量技术规范编写水平,有 色协会及计量委员会定期举办计量技术规范编写培训会及工作 交流会, 对规范起草人员进行培训, 介绍计量校准规范的编写方 法并解决相关技术问题。

  3 有色金属行业计量技术规范的发展方向

  2021 年, 国务院印发《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 年)》,明确 到2035 年推动计量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 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对计量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此后,国家市 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计量技术委员会建设的 指导意见》,通过完善计量技术委员会体系建设、加强计量技术 委员会基础建设、提高计量技术委员会供给质量、提升计量技术 委员会国际化水平和加强组织保障工作,切实提升计量技术委 员会支撑计量治理能力, 服务计量技术规范能力和水平, 释放计 量服务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效能。

  为提升有色金属行业计量技术规范水平,切实为企业提供 帮助, 有色金属行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

  3.1 建立符合行业特色的计量技术规范体系

  行业的计量技术规范应结合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实际,从 产业基础、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填补行业空白及绿色低碳等多方 面完善相关工作。对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核心 基础零部件、核心基础元器件等关键基础材料及先进基础工艺 所用到的性能或工艺测试设备的校准提出相应规范,以保障材 料及工艺的稳定性,提高产品合格率 ;对满足有色行业产品特 殊性能测试需求的高精密度仪器校准,如应根据民机铝材加工过程中设备控制精度及稳定性的要求,可对所使用的仪器提出 相应的计量特性要求及校准方法,以满足产品性能要求 ;对有 色行业专用的尚无计量技术规范可借鉴的测量仪器,现行的计 量技术规范中所提的准确度要求无法满足有色行业实际生产需 求以及企业信息化平台搭建过程中所涉及的数字孪生、现场在 线校准、工艺过程测量等内容, 可制定相应的校准规范 ;对碳排 放计量监测设备的校准,以及高耗能企业水电气等能源计量器 具、能耗在线监测仪的校准提出相应规范, 以服务满足碳达峰碳 中和目标的碳计量溯源能力建设。通过全面审视、梳理并广泛征 集行业内的计量测试需求,研究制定计量技术规范短期和中长 期项目计划, 并动态调整。

  3.2 扩大计量技术规范范围

  一方面,通过开展计量技术规范的宣贯会及学术论坛、学术 交流等活动,加强生产企业、研发机构、测试机构与测量仪器设 备商的联系,及时沟通技术发展趋势和需求信息,解决实际问 题,同时也能对计量技术规范的编制提出更加科学可行的意见, 提高计量技术规范的适用性。

  另一方面,拓展计量技术规范的领域,将测量方法、测量程 序、标准参考数据、算法溯源技术方法等纳入计量技术规范体系 中,使计量技术规范可以更广泛地解决实际计量问题。

  3.3 定期开展工作调研及交流

  有色金属行业内的企业可对企业计量管理的先进经验、技 术更新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需求以及新型计量管理模式的探讨 等进行现场交流,通过与企业的沟通,提出对仪器的精确度需 求,促使行业测量仪器供应商提升自己的产品性能, 使得测量结 果更加准确, 助力有色金属产品质量的提升。

  针对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应多加强与其他行 业的沟通交流, 开展座谈会及技术交流等形式, 借鉴先进建设经 验,促进全社会的共同发展。

  4 结语

  计量技术规范是测量活动中量值传递溯源、计量器具评价 的方法、程序、判定等的技术依据,是测量活动的重要技术支 撑。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有色金属作为发展国民经济、 提高人民生活、维护国家安全以及加速科学技术发展必不可少 的基础材料和重要战略物资,有色金属行业更应充分发挥计量 技术委员会的积极作用,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制定测量的技 术方法和规则,从而使计量在与测量活动相关的应用场景中, 解决“测不出、测不全、测不准”的问题,促进计量技术规范的 广泛应用,支撑我国科技自立自强、产业转型升级和国家重大 战略的实施。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ligonglunwen/5422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