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随着大屯锡矿采矿方法的变革及高效设备的运用, 充填采矿法已成为三坑主要生产方式,为更好的适应这一高效 的采矿方式,满足生产要求,测量技术人员经过不断的试验,利 用直角坐标放样原理, 探索出光电测距直角坐标放样法, 极大的提高了巷道中线的标定工作效率。
关键词 :充填采矿法,直角坐标,简便高效
高效采矿法具有掘进速度快,工效高,工程布置灵活多变等 特点, 导致测量工作量急剧增大, 而传统的中线标定方法工序繁 琐,计算较为复杂导致效率较低, 所以如何提高测量工作的效率 以适应当前的高效采矿法就成为矿山测量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 题。面对这一问题需要测量技术人员不断的去探索新的测量方 法, 以提高工作效率满足生产要求。
1 传统方法标定中线
传统全站仪标定中线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其一是利用已有 测量控制点通过坐标反算,计算出控制点到设计拐点的方位和 距离, 再测点上设站放样出设计拐点并进行测量, 再设站于该拐 点,通过计算、放样方位, 完成中线标定。其二是在已知点设站, 利用极坐标法直接放样出设计中心线上的两个点位,即可完成 中线标定。但以上两种方法在现场标定的时候会面临许多困难 :
方法一需要多位置设站,步骤繁琐,标定时间长且对现场条 件要求较高,而作业现场情况复杂,通风照明差、积水积渣等各 类因素对中线标定工作造成干扰, 影响标定效率。
方法二所需计算复杂,特别是迎头位置与设计有偏差需要 进行调整时计算更为复杂,复杂的计算不仅极大增加标定人员 的现场工作量同时复杂的计算极容易出错,需要进行对计算过 程做出大量的重复的检查, 而且放样时, 每一次的计算只能对应 一个唯一位置, 只要计算放样位置不满足标定要求, 就得重新计 算并重新进行标定, 严重影响标定效率, 而且由于放样的两颗中 线点位误差较大, 导致标定的中线方位误差较大。
2 光电测距直角坐标法标定中线
在直角坐标系中,若一条直线平行于坐标纵轴,那么这条 直线上的点到坐标纵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例如某条直线平行与坐标纵轴,且该直线上的点至坐标纵轴的距离都等于 6.325 即ΔY=6.325.那么我们在确定这条直线的时候,根据两点确定一 条直线的方式,只需要找到 ΔY=6.325 的这条直线上的任意俩个 点便可标定出该直线,而 ΔX值不用去考虑(以 ΔY=6.325 的直线 为例, 只要 ΔY值固定 ΔX 无论等于多少都在该直线上)。
2.1 标定原理
原理 :仪器置于采矿点任意中线点上,把测站坐标X、Y、Z 值置为零即(0.0.0)。以采矿施工设计中线方向为坐标系X 轴, 直接测量采矿点上待测点坐标(X,Y,Z),X坐标绝对值可看做 采矿待定点与测站点的里程之差,Y 坐标可直观看出待定点距 中线的垂直距离,Z 高程值为该点与仪器中心的实测高差,通过 计算与设计坐标增量 ΔY值比较可快速标定采矿施工区域点位 置,通过标定两个设计中线上的点位, 来完成设计巷道中线即开 切位置和方位的现场标定工作。直角坐标法的实质是利用坐标 增量进行放样。即在以设站点(已知点) 为原点(使用时必须将 设站点坐标的X、Y、Z 值设置为零即 :0.0.0),以设计方位为 坐标纵轴的假定直角坐标系中,在已知设计中线(指示设计工程 施工位置和方位) 到坐标纵轴距离的情况下(即 ΔY 明确) 可根 据该直线的坐标增量 ΔY,来标定出该中线。
根据以上原理,结合全站仪在假定坐标系中可直接测定 ΔX、ΔY 的功能(使用时必须将设站点坐标的X、Y、Z 值设置为 零即 :0.0.0),在标定时只需通过调整位置,找到两个 ΔY 值 与设计中线所需 ΔY值一致的点位,便可标定出设计的方向线。 将此方法应用于坑内标定中线, 在一些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能极 大提高中线标定效率,特别适用于充填采矿法采场中同时标定 多条采矿进路中线。
2.2 标定前准备
2.2.1 检查图纸
了解设计意图 ;检查标定参数 ;掌握与附近工程的空间关 系。应特别注意对标定所需的距离、方位、坡度、高差等各类参 数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部门沟通,这对标定工作,乃 至整项工程的建设至关重要, 是安全施工的可靠保障, 同时这也 是测量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2.2.2 后视距离及方位
即两个已知点方位和距离,用于检查使用的设站点及后视点是否正确和置后视方位。准备时,通过了解设计工程的位置、 工程性质、精度要求等因素, 合理选择附近的控制点, 到现场后, 须要观察测点是否完好, 必要时需要根据测量规范, 退一个测站 检查后视、设站点、前视三个控制点之间的水平角和距离与之前 的数据进行对比, 证实点位未移动方可继续使用。
2.2.3 确定标定时的 ΔY 数值
在 CAD、DIMINE 等各类图上量出设站点到设计中线的垂 直距离,这一项数据为标定时的主要依据之一 ;该项数据也可 通过计算得出,但计算较为繁琐,建议提前在图上进行量取,这 样操作简单且更容易了解标定现场的空间位置关系。
2.2.4 作业指导书
该工程作业指导书,用于其他参数的计算或标定 ;同时在 标定结束后,要依据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在作业现场的“技术交 底”上写明工程设计目的,施工顺序,作业要求、安全保障措施 等各类信息,并且需要将写好的“技术交底”与作业指导书放置 于队组现场的台账箱内便于队组按照要求进行施工。
2.2.5 工具、材料的准备
在室内需要对标定工作所需的电钻、钉锤、棉线、钉子、油 漆、水泥、测距仪或皮尺等工具进行整理装箱,这也是很重要的 准备工作, 避免到现场时缺少必要工具导致标定工作无法进行。
2.3 现场标定
(1) 设站。在已知点设站,照准后视,检查后视距离(目的 在于检查设站点和后视这两个控制点是否用对及点位是否有移 动,所用控制点若移动则需要按照测量规范继续后退检查,直 至找到未移动控制导线边为止,确保启用控制测量资料准确可 靠),置盘起始方位(既设站点测点至后视测点的方位)。置盘的 目的在于将仪器所显示方位与现场控制系统方位统一起来,便 于找出设计方位 ;
(2) 假定坐标系的建立。根据设计要求,将仪器转至设计方 位,再将仪器水平度盘置盘为零,便可建立以设站点为原点(使 用时必须将设站点坐标的X、Y、Z 值设置为零即 :0.0.0),以 设计方向为坐标纵轴的假定直角坐标系。这样便满足需要标定 的中线方位与假定坐标系的纵轴相平行的条件,在已知设计中 线(指示设计工程施工位置和方位) 到坐标纵轴的距离的情况下 (即 ΔY 明确) 便可根据该直线的 ΔY值,来标定出中线,这是标定环节中的关键一步。
(3) 放样(中线 1)。打开激光,以免菱镜模式,利用全站仪 直接测定 ΔY 的功能找到与设计 ΔY值接近的位置标定第一颗中 线,第一颗中线的标定误差(设计 ΔY值与实际测定 ΔY之差) 需 要根据标定现场的实际情况情况和工程的精度要求来确定,该差值一般控制在0.05m 内,若设计的 ΔY值附近无法标定中线时,可以对中线标记的位置做出调整, 即放偏中, 此时只需根据需求 利用设计 ΔY± 一定数值(小于设计巷道宽度的一半) 即可,最 后挂菱镜准确测定 ΔY值,应特别注意的是,一般中线都是标定 在巷道设计的中心位置,若放的是偏中时必须与施工队组认真 进行“交底”,并根据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在现场标记出施工的范围,避免队组施工时与设计偏移。
(4) 放样(中线 2)。根据第一颗中线最后测定的 ΔY 值,同 样利用全站仪直接测定 ΔY 的功能找到与第一颗中线最后测定 的 ΔY值一致的位置标定第二颗中线,并挂菱镜进行检查。在标 定第二颗中线的过程中,当仪器显示 ΔY值与第一颗中线最后测 定的 ΔY值有出入时,需对第二颗中线位置作调整,即垂直标定 方位根据差值进行偏移,直至 ΔY值一致,这样才能标定中线方位与设计一致, 这也是标定精度的重要保障。
(5) 检查测量。对两颗中线点进行测量。主要用于检查标定 中线的位置是否在设计直线上,同时检查标定方位精度是否满 足工程需要。这是标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忽视,步步有 检核是测量工作的重要原则之一。当然,也可利用三维激光扫 描仪来对已经形成的巷道进行扫描,通过后期室内成图后,可 对标定位置与设计进行对比。现场扫描时也可对路径可按要求 分为闭合线路、非闭合线路、支导线线路。通常情况下,对非封 闭线路进行扫描时,应根据场地要求,对作业区域进行反复扫 描) ;扫描时所选择的象控点要尽量在扫描范围内均匀分布,并 注意所选择的象控点的图形形状(最好是等边) ;在扫描过程中, 至少要扫进 3 个像控点(控制点),如有不完善的控制系统或存 在像控点不均衡的问题,要适当地增加像控点的数目,以提高 扫描测量的准确性 ;每次扫描的长度不超过 300m,完成单词扫 描后,重新创建一个文件,再进行扫描作业。完成扫描后,按下 “STOP”键,在完成数据储存后,查看资料是否有效,并在确认后关闭。
(6) 根据标定完的第一、第二颗中线,用瞄线法再补一颗, 形成一组 3 颗中线(在标定现场岩石松散时,可增加所标定的中 线数量),这样可以保证在损失一颗的情况下中线仍然可以使 用,减少中线标定的返工率, 同时在标定本上记下瞄线法补的中 线与标定的两颗中线的水平距离这样方便后期控制迎头的位置信息。
(7) 在中线标定结束后需要根据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在现场 标记出施工的范围,并在“技术交底”上标明中线方位XX度, 左 :XX米,右 :XX米,一般还要配合腰线来指示坡度,便于队 组掌握各项作业参数, 按设计进行施工, 避免出现废进尺。
2.4 注意事项
此方法简便易懂、操作简单、标定准确、便于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中线标定位置, 但同时应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
(1) 标定位置的选择应选择与仪器通视、岩石稳固且离迎 头一定距离处,便于中线保存 ;迎头岩石松散无法完成标定工 作时,可先用罗盘、皮尺按设计先用油漆在现场标记出开口位 置和方位,待队组掘进 5m 左右并对迎头进行喷砼支护后再进 行标定。
(2) 中线间距 :标定的两颗中线之间必须有一定距离(一般 不小于2m) ;在测定 ΔY值时,菱镜要扶稳,这样才能确保标定 精度, 因为标定时不可避免的存在误差, 只有增大两颗中线间的 距离才能有效控制标定点位误差对标定方位的影响。
(3) 在现场标定时,可先用罗盘在大致位置端出设计方位, 放样时参照罗盘方位沿着置零方位,往左移动 ΔY值减小,往右 移动 ΔY 增大,多次测距并将所得 ΔY值与设计 ΔY进行对比,根 据差值配合钢卷尺量距对标定位置进行调整,可提高标定效率。标定工作中, 团队配合的默契程度也可直接影响标定效率。
(4) 测定第一、第二颗中线的 ΔY值时,可以同时在标定本 上记下各颗中线的 ΔX值,这样在室内对标定数据进行检查时, 可将各标定中线的 ΔX、ΔY值利用支距形式展于图上,在于检查 测量的计算数据相比较, 这样可以准确评价标定的准确性。
2.5 标定误差分析
此方法标定中线的误差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由标定 方位引起的误差 ;二是标定距离引起的误差。这些可通过定期 对仪器进行检校、严格的对中整平、测量前设置温度气压参数、 对距离进行必要的改正及尽量增大中线 1和中线2之间的距离等 措施将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根据测算及大量的实际标定经 验 :标定两颗中线的点位相对误差可控制在2mm 以内,若两颗 中线的间距不低于2m,按中线 50m 的控制距离计算,迎头最大 偏差 0.05m, 标定精度能满足设计要求。
3 新方法特点
3.1 效率高
“一站式”解决多方位或多组中线标定。该标定方法具有“化 烦为简”的效果,原理及操作方法简单,无复杂计算容易上手, 且不易出错 ;简捷、高效,可极大减少迎头占用时间。该方法特 别适用于充填采场法采场中同时标定多条采矿进路,较普通方 法效率提高 65%, 这也是改良标定方法的重要考量。
3.2 无需到中线标定处架设仪器,现场环境对标定工作影响较小
作业迎头情况一般较为复杂,污浊的空气、风流、照明、积水积渣、电器设备都可能对标定工作造成影响, 不仅影响标定效率、标定精度和标定时人员、设备的安全,同时影响工程的施工 进度。该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了迎头处各类不利因数给标定工 作带来的影响, 安全且高效, 降低中线标定工作中测量人员的劳 动强度, 同时降低现场标定时的作业风险。
3.3 标定范围易调整
可根据迎头实际情况及需要,在可选范围内任意标定(一般 小于设计巷道宽度的一半),且计算简单。放偏中时只需根据需 求利用设计 ΔY± 一定数值即可完成,在理论上以设计中线为对 称轴左右半个巷道的宽度范围内, 都可作为标定的选择地, 可选 用标定的位置有无数个,现实标定时由于受到现场环境的制约, 部分位置不适宜进行标定,但较其他标定方法仍可极大提升可 标定范围。需要注意的是在偏中标定结束后需要在现场标记出 施工的范围,并在“技术交底”上标明中线方位XX度,左 :XX 米,右 :XX米便于队组掌握各项作业参数。
3.4 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小测量人员的工作量
由于点多面广和高效采矿法掘进速度快,工效高,工程布置 灵活多变等特点, 导致测量工作量急剧增大, 矿山测量人员面临 极大压力, 该方法能一站式解决多方位或多组中线的标定, 避免 在标定过程中多次、多处设站,极大减轻劳动强度和现场计算 量,减小错误发生的概率, 这也是探索新的标定方法的初衷。
4 结论
综上所述,用直角坐标法标定采矿区域定点简化了测量程 序,减少了架站次数,充分利用了全站仪灵活快捷的测量功能, 直接把采矿地点精准进行关联, 从而可以节约工作时间。该方法 不受矿山区域坡度限制,特别适用于坡度较大矿山采集地的测 量。光电测距直角坐标法放样应用的范围较广,配合全站仪在 假定直角坐标系中直接测定 ΔY值的功能,在标定中线时只要将 ΔY值标定与设计一致,便可标定出设计中线。原理及操作方法 简单,该方法能够“一站式”标定多组中线,具有便捷、高效,占 用迎头时间少,安全性高等特点,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标定效率, 减少现场各类不良环境对标定工作的影响,同时为施工队组赢 得宝贵时间, 提高工程掘进效率保障项目进度, 适用于巷道内多 种工程的中线标定工作,目前该种方法在大屯锡矿已经得到广 泛应用, 历经各类工程的检验并取得良好效果, 下一步将结合自 由设站(后方交汇) 等技术进一步提高中线的标定效率,为矿山 的提质增效提供助力。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ligonglunwen/52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