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矿山开采作为我国矿产资源的重要来源,其开采质量关系着众多行业的发展及民众日常生活。为保证矿山开采有序开展,就需要注重水文地质调查。相关人员在进行水文地质调查时,能找出矿山开采存在的问题,并汇总各类难题,通过深入分析后,完成科学解决措施的制定,从而实现矿山的安全开采。鉴于此,文章重点论述了矿山水文地质调查要点及注意事项,并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矿山水文地质调查问题及如何防治。
关键词:水文地质调查;矿山;地下水;含水层
我国地大物博,拥有着多样的地质条件,丰富的地下矿产资源。当前,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超百种,其中锡、银、铜、铁及煤等矿产资源储量,均处于世界靠前位置。特别是迈入新世纪之后,我国地质勘察技术飞速发展,大幅提高了矿产资源开采技术水平,在保证社会各领域矿产资源需求下,向多个国家销售储量大的矿产资源,稳步促进着国民经济增长。然而,伴随矿产资源开采愈加频繁,国内一些矿山未重视水文地质调查的价值,因而出现了地质灾害,既带给矿山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威胁着矿山从业者的生命安全。故此,具体分析矿山水文地质调查要点及注意事项,至关重要。
1矿山水文地质调查的重要性
1.1有助于矿产开采效益的提升
进行矿山地质调查工作时,既要注重调查地质环境,也要注重报告审批工作,在确保其完善的前提下,全面调查矿山地质,以使水资源使用效率持续提升,有效避免矿产资源被腐蚀。并且,开展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有助于地下水防治成本的节约,实现矿产开采效益的提升,获得更为客观的经济效益。
1.2有助于调查工作精准度的提升
一些学者在分析水文地质工作特点时,注重研究地下水的变化、形成规律及运动等情况,也注重分析矿区地下水性质等内容,并于此前提下完成资源利用最优方案的制定。就水文地质调查实际工作情况而言,通常地下水的酸碱值较小,同时占据较多的为酸性成分,在此背景下矿产资源被腐蚀的程度会持续加深。此外,地下水发生相关运动之后,也会一定改变矿山结构,并且在压力作用下沉积岩运动会更为剧烈,如此就会较大程度影响到后期的调查工作。加强对水文地质情况的调查研究,则能更多掌握地下水变化程度、类型等信息,然后在这些信息的帮助下,科学探测地下水侵蚀性、排泄条件及径流,防止地下水影响到矿山地质调查工作及周围环境。
1.3有助于环境污染的减轻
地质调查是提高矿产开采作业水平的重要举措。有效开展水文地质调查工作,能使矿山地质调查工作有效性得到一定保障。并且,通过对水文地质变化情况的深入调查及分析,有助于施工人员采用更具科学性的手段,分析矿井开拓。
2矿山水文地质调查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2.1地下水的水压
开展各项工程前,应全面分析该工程施工地点对应的地层和含水层情况。细致解析矿山地质调查的内容,然后向工程规划计划部门反馈地质调查工作所得数据,能够通过后续的多次研讨,找出合理的预防及解决手段,使未来工程开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隐患得到良好处理。而在众多潜在问题中地下水的水位标高,是最为明显的一个数据,也最容易被调查出来。现实中地下水的水压情况,常常受到各个位置的地质情况影响,如地层温度、断裂及褶皱等。在自然环境未受种种灾害影响、破坏前,地下水水压几乎是恒定不变的。但在新世纪下,现代化进程持续加快,工程开展数量激增,因而在种种人为因素的干扰及影响下,也导致地下水水压不稳,特别是进行采矿工程时,需先分析开采地点的地下水情况,判断该区域地下水压稳定与否。同时要知道,地下水水压受人为因素影响会出现变化,而此种情况是极难避免的。所以,需要谨慎地选择开采地点,通过良好掌握矿区的隔水层、含水层的厚度和位置情况,能够较大程度避免在水压的影响下,工程项目效益不佳。
2.2地下水位的变化
除了地下水的水压,会给工程有序开展带来影响之外,频繁变动的地下水水位,也会诱发种种水文地质灾害。地下水水位的突然升高或下降,都会较大程度影响到项目工程。尤其是在雨季的时候,降水面积较大,水不断冲刷地层,使一些区域出现严重积水,进而出现地面坍塌的情况,而这带给采矿工作的威胁无疑是巨大的,很可能导致矿井、矿坑坍塌或是被淹。通常而言,地下水水位较为稳定,但其会在种种人为因素干扰下,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尤其是伴随工程的持续推进,会出现非常频繁的施工活动,进而导致短时间内地下水位迅速下降或是上升。如此一来,则会较大程度影响到工程现场。在进行实际调查时,应做好施工区域周围水系、降水的全面了解,并对地下水水体的使用和排放做具体分析。
对地下水水体对工程施工的影响做综合考虑。如某矿区地质条件较为特殊,若矿山经常出现水文情况变化的情况,那么则很难保证工程的安全系数。同时,矿区地下岩土为吸水性极强的高岭石,若出现地下水位升高、降低的情况,土体便会于地层内部与水接触,进而给工作面的片帮、冒顶带来直接影响。水淋湿工作面之后,回采作业的难度会大大增加,掘进难度变大,并且在流水冲刷下反井底板基底社会变得不稳定,导致反井出现不均匀变形。还可能会冲击部分用作承重的土层,使得地质出现不稳定变化,土层上层结构出现浸水情况,降低工程的安全系数。2.3地下水的水质
地下水水质无疑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也是诱发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如今全球饮用水资源愈加紧张,而地下水则是人们宝贵的饮用水源。若其受到污染,将会威胁整个人类的生存。所以,在进行矿山地质勘察工作的时候,不只要更多关注水压与水位的具体情况,也切不可忽视水质的问题。由于在开采作业的持续影响下,地下水会呈酸性,比如在开采高岭土矿的时候,会导致深埋于地下的还原性矿石在空气中长时间暴露,开采时水、氧气和矿石互相接触,矿石会出现氧化的情况,进而变为三价铁离子,然后水解为氢氧化铁,不断增加酸性。加上硫化物矿石,就会进一步加剧矿石地下水的酸性。
现如今,在治理矿山井下酸性水的时候,我们多坚持综合治理、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其中预防方法较多,如控制矿坑水补给源、地下水疏干系统、减少井下停留的时间等。诚然水质问题,并不会直接影响到工程进度与安全系数,但伴随建筑、冶金和采矿等诸多相关工程的持续发展,我们在判断工程价值的时候,依然不只关注其经济效益。应综合考虑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竭力在保证效益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伤害,降低各类水文地质危害问题的发生几率。
2.4前期的准备工作
复杂的地质条件,几乎是每个矿山都面临的难题,因此,水文地质调查的开展难以一帆风顺,并且,矿区地处偏远,也难以正常的运行各类探测设备。根据当前我国地质调查工作现状能得知,如果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有序开展,受矿山边坡变化幅度的较大影响,若具有较大幅度,后期则难以高效开展调查工作,因此,调查人员需对边坡面和边坡结构面的实际变化做仔细分析,从而能够采用更具合理性的方法展开调查。另外,如果调查人员忽视前期准备工作,也会导致后期矿山水文地质调查工作难度加大。所以,为了取得更为显著的调查效率与质量,水文地质调查人员应细致收集各数据信息,并进行良好整理,如此才能使调查工作的难度得以明显降低。
3工程实例
3.1工程背景
本次所选矿区,地貌属于丘陵地形,特点为东北低、西南高。原始地形坡度比较陡,部分地段地形坡度为50°,具有复杂的地质环境条件。矿区共有6.847hm2的损毁土地面积,损毁类型为挖损、污染和压占。结合矿区的实际地质环境,以及工程的开采方式及布局等,矿山进行开采作业,或是结束采矿后,都可能会出现地质灾害,或是导致地质灾害加剧,如采空区地面塌陷等。矿区地表出露侏罗纪地层,下伏为灰岩地层,此区属于裸露型岩溶,而地下水和支洞、洞体表面特征、地质构造、洞底堆积物等因素,与裸露型岩溶稳定性息息相关。该区岩溶稳定性不佳,是因为区内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动力具有较强联系,在进行采矿作业时,矿坑排水会将溶槽和溶洞内的堆积物带走,如此则可能导致岩溶出现地面塌陷的情况。若出现这一情况,则会给过往车辆及矿山道路形成严重威胁,甚至给山林、土地等资源带来一定程度的危害。
3.1.1矿床水文地质特征
基岩裂隙潜水含水层,包含二叠系下统、三叠系上统与侏罗系下统的矽卡岩、角岩、变质砂岩,属于矿体上部围岩。岩石坚硬、性脆,构造缝隙十分发育,断裂常出现滴水、淋水的情况,新鲜坚硬、裂隙不发育地段无重力水,其不具有均匀的富水性,在进行调查工作时发现严重的钻孔漏水,并存在坍孔、掉块的情况,水位埋深36.25m~163.2m,最大水位相差77.93m,平均含水层厚度为170.58m,泉涌量0.170L/s~0.870L/s,9.456L/s为最大。通过对泉水和小南山矿区坑道排水的观测,流量为0.114L/s~19.607L/s。20.25mg/L~38.86mg/L的矿化度,0.07L/s~0.709L/s的总硬度,属弱酸性水,PH值为5.1~5.9。该层接受大气降雨补给排于沟谷,或通过裂隙、断裂下渗,为灰岩裂隙溶洞含水层补给,该裂隙含水层为矿坑直接充水岩层之一。
断裂构造含水带,裂隙含水层间内的断裂为矿区规模较大的,拥有0.5m~30m的糜棱岩和构造角砾岩。受氧化等因素的影响,时常可见黑土角砾岩带,裂隙充填为铁质和泥质。虽然断裂带的富水性一般,但也发挥了导水的作用。
矿体底板埋藏有灰岩裂隙溶洞含水层,是矿坑重要的充水来源。此层具有发育的裂隙和溶洞,地表存在塌陷的情况,9.63%的空洞率,10.12%的岩溶率,溶洞充填砾砂粘土、黑土和稀泥,通常溶洞发育标高为-39.15m~113.26m,具有-240.94m的最大延深。平均78.86m的含水层厚度,钻孔揭露此含水层的时候,漏水严重,水位埋深高出矿体顶板,为107.46m~112.24m。富水性强,旱季涌水量为10.90L/s。
矿区东北角分布第四系孔隙潜水含水层,厚度在6m~49m。雨季有0.192L/s的泉水流量,接受大气降雨与地下径流下渗补给,水位埋深1m~10m,富水性弱。
3.1.2矿山开拓坑道水文情况
根据具体的观测记录,并结合灰岩裂隙溶洞含水层具有不确定因素与大气降雨变化,1800m3/d~2887m3/d为矿山实际地下排水量。开拓坑道过程中,岩石裂隙发育带与破碎带,存在淋雨状涌水,上层坑道通常经过施工下层坑道疏排水后,基本无水。
3.2矿区含水层情况分析
采矿工作的持续开展破坏了地下含水层,尤其是破坏了含水层结构,使地下含水层破坏、地下水水位下降等,均会影响到区域生产生活用水的水源。
3.2.1含水层结构破坏
结合矿区的开发方案,将会加长地下坑道,降至-137m的开采标高,增加巷道长度,形成较大的采空区面积,如此一来也会相应加大含水层结构的破坏面积。在溶洞和岩溶水的作用下,前期矿山开拓工程直接报废。为了避开下盘岩溶水的影响,经过多次安全审查后,把采掘工程安排至上盘围岩内。如果矿山后期出现不规范开采的情况,将会较大程度扰动下盘岩溶水,使采场灌入下盘上部岩溶水,进而一定破坏含水层结构,具有较为严重的影响。
3.2.2地下水水位下降
矿山开采坑道最大总涌水量据预测,为3458.6m3/d。因为矿体地下开采要展开抽排水,地下疏排水必然会降低矿区周围,特别是含水层水位,导致地下水为半疏干状态。伴随不断增加矿体的开采深度,深层含水层将会被更大深度、更大范围的揭露,进而需求更大的补给量,所以,浅层溶洞裂隙含水层地下水位会明显降低。
通过分析得知,0.2221km2为矿坑排水的最大影响面积,265m为矿坑排水最大等效影响半径,伴随开采巷道深度的增加,将会相应降低地下水位,-137m为最大降深标高。结合矿区水文地质特征,不规则椭圆为疏排水后地下水的降落漏洞形状。诱发降落漏洞的重要因素,便是疏干基岩裂隙水含水层,受疏干影响,会进一步降低地下含水层水位,影响程度为中等。
3.3水文地质调查问题的防治
3.3.1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在开展实际矿山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之前,为了保证能够有序开展各项工作,调查人员应将相关准备工作落实到位,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标准、规定,以下为主要内容:一方面,根据矿区的地质情况,区域平均降雨量,以及具体气候条件等信息数据,将调查工作技术规程确定下来,保证其合理性。同时,注重开展实地调查,旨在能对矿山区域的地质条件全面掌握,尤其是区域内含水层的实际分布范围。另一方面,深入全面分析上述种种资料,联系开采过程中地区的具体气候情况,和地下水的实际类型,精准预测开采中降水值的实际范围,并制定可行的应对策略。经过完善水文地质调查的准备工作,能使调查人员更深入掌握区域内的实际水文地质情况,进而保证后期勘察工作能够更有序开展。
3.3.2地表水的防治
矿山区域位置在山前的冲击平原,此种地形地貌情况,能够为排洪提供便利。在防治地表水的时候,为避免采区上部出现山洪或外部径流水的积聚,应注重排、截外部山坡径流水,进而有效减少地表水对地下的补给。排水、导水、截水为采用的主要措施。为截断坡面径流,于采区上部山坡修筑截水沟,以使采区地表净流量得以显著减少。为最大程度避免矿区积聚和滞留地表降水,应加强完善地表排水系统,降低地表水对地下的补给。最后,在岩移区域范围之外进行疏导地表降水,或是截排水沟的开挖,从而避免采区地表积水的情况出现。
3.3.3地下水的防治
在防治地下水时,采用了井下集中式机械排水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进行泵房与水仓的设置,将其设置在主斜井井底(-137m)车场的一侧。水仓与各采场相通的运输巷道,流水坡度保留3‰~5‰,-137m中段涌水自流汇入水仓。借助斜井水沟与泄水井等方式,把-108m、-75m中段汇水汇集到-137m水仓。在-137m水仓进行水泵地安装,借助提升斜井抽排到地表。将2条排水管安装在提升斜井,并于井口进行消防蓄水池的设置(200m3),将地下水作为消防或生活供水。
3.3.4矿坑涌水的防治
由于矿山的开拓坑道无法自然排水,因此采取抽水泵抽排的措施。如今,在-75m中段、-50m坑道的专门施工集水区,分两段进行地下水的抽排。展开开采工作时,地表降水是治水的一项重点,避免地表水补给井下,就会相应减少矿坑用水,做好地表截水排水系统的改进完善,则能良好规避井下受地表水的影响。开采工作中出现破碎带、断裂的时候,可能会出现突水事故,对此要多加留意,建议采用先探后掘的方式进行防水。展开采掘时先进行水孔的打探,将隐伏水体查明,最大程度提高防治的针对性。总之,大部分矿体分布于矿区侵蚀基准面以上,矿坑正常涌水量<3000m3/d,有着较为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若不注重相关方面,则会严重影响矿山建设。
3.3.5含水层破坏的治理
前文提到矿业活动会一定影响到含水层的结构,多数为采空区变形,进而造成顶板出现陷落,给含水层结构带来破坏。同时,井下抽排水会持续降低地下水位,进而出现枯竭、疏干的情况,一定程度污染地下水。建议采取如下几点措施:矿坑水处理之后,应按照环评报告,用于降水漏斗范围内林草的浇灌,尽可能避免出现地下水枯竭的情况;针对坑道涌水,可通过进行污水处理设施的修建,经过处理之后才可排放涌水;做好采空区废石回填、留设矿柱及采空区变形控制工作,以免由于采空区变形,给含水层结构形成破坏;注意动态监测地下水与矿坑涌水,若出现异常情况要立刻汇报,进行原因的探索,并据此展开有效的防治处理。
4结语
总之,矿山开采作为我国矿产资源的重要来源,其开采质量关系着众多行业的发展及民众日常生活。通过科学的水文地质调查,能对现场的具体水文环境和变化情况做到深度、全面掌握,进而能在具体施工中采用更为合理、针对性强的施工管理方法及技术,最大限度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保证工程的质量和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ligonglunwen/43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