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理工论文 > 正文

“信息化+平台”在矿山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和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22-08-04 11:04:5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由于照明不足、空气质量差等不良环境因素影响,在矿山开采作业过程中,存在中毒窒息、冒顶片帮、高处坠落、触电、火灾、透水、火药爆炸等风险。尤其在不同水平、不同工作面施工作业时,则会导致相关危险因素呈现出交错出现的状态,更加不利于保障生产作业的安全性。为了有效增强矿山作业安全性,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积极探索发掘矿山六大系统在生产作业全过程中的作用,从危险源识别、风险分级、隐患排查、数据处理、信息共享、事故应急处置等方面入手,依托局域网进行信息共享,创建在线监测、隐患预警“信息化+平台”,探索信息化矿山安全管理综合手段。
 
  关键词:矿山生产;安全管理;信息化
 
  为了保障矿山生产作业安全、平稳顺行,需要在强化各部门人员安全意识和管理意识的基础上,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进程,以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主要目的,为安全作业的顺利开展提供充足的决策支持,基于多样化的监测、探测以及预警设备,以动态化的监控形式明确的掌握实际的作业环境以及设备的运行状态,切实的保障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通过对施工区域安全隐患因素的全面排查,充分的发挥出信息化建设在矿山安全管理阶段的优势和作用。

\
 
 
  1分析现阶段矿山的安全管理工作现状
 
  现阶段需要将信息化建设作为矿山安全管理阶段的重点内容,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对矿山安全予以全方位的监控,有效提高矿山生产作业的安全系数,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安全事故问题的发生几率,在减少成本的基础上,为矿山生产企业带来良好的综合效益保障。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安全问题难以有效规避,在工业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通过对生产资料以及生活资料进行收集,由于此类材料处于自然生态环境当中,所以容易受到自然环境条件所带来的损害。为此,在利用矿山资源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切实的保障开采和生产环节的安全性,需要积极的顺应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趋势,保障各个环节的安全系数得以有效提升,从而达到降低开采成本的效果。
 
  首先,在开展矿山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由于所设置的检测系统缺乏完整性和完善性的特点,在缺少先进检测方式时,难以实现对矿山区域环境条件的全方位检测,不利于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矿山地质具有繁杂性的特点,由于受到此类地质特性的影响,提高了矿山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再次,在解决安全问题时缺乏及时性的特点,导致安全隐患因素不断积累,使矿山的安全问题日益严峻。最后,对于矿山的安全管理工作来说,在实际的投入过程中缺乏充足性,在降低了安全管理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加剧了矿山的安全事故问题。
 
  1.1分析矿山的整体开采特性
 
  从开采的形式入手对矿山的开采方法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划分为地下开采以及露天开采。在开展矿山开采作业的过程中,主要包含了金属、非金属、煤矿以及石油等多种不同类型的开采项目。同时地下开采相较于露天开采,在实际的开采过程中,需要涉及到爆破、铲装、运输、破碎、提升等环节,生产条件普遍较差,不安全因素较多,不利于开采作业的顺利开展。
 
  首先,对于地下矿井的施工区域来说,受气候和作业条件影响,井下空气流动性不足,整体的通风性能相对较差,导致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容易受到炮烟、硫化氢、一氧化碳有毒有害气体等安全问题的影响,当发生突发性的火灾事故时,则进一步扩大了此类事故的危害程度。其次,对于矿山开采作业来说,实际所需要用到的工程施工方式具有繁琐性的特点,且地下区域的可见度以及能见度相对较低,实际所开发的空间区域相对较小,容易引发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等安全事故,不利于保障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再次,在地下开采工作的实施过程中,若涉及到采空区域时,很容易引发大面积冒顶、地表塌陷等方面的问题,不利于保障地基区域建筑物的安全性。另外,当地表塌陷问题较为严重时,还会对井下作业带来相应的冲击力度,难以有效保障井上作业和井下作业的同步安全性。最后,在地下施工区域当中,整体的可见度相对较低,在工作人员观察地质条件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困难,而地质条件的勘察对于矿山开采作业的开展又有着重要影响,需要切实的保障地质条件勘察作业的全面性,从而才能够提高矿山开采作业的安全系数。当出现勘察错误情况时,容易在施工的过程中引发冒顶或者突水等安全事故,对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不良影响。
 
  1.2分析矿山灾害的主要类型
 
  1.2.1矿山冒顶片帮灾害
 
  对于部分岩石区域来说,其中包含了软弱夹层等地质条件,且矿山的矿岩稳定性相对较差,容易提高冒顶片帮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实际所涉及到的危害规模相对较大,在引发此类安全事故时呈现出了规模化的特点。在矿山施工作业的实施阶段,冒顶片帮属于最为常见的灾害问题,当发生冒顶片帮灾害问题时,施工区域会呈现出明显的脱落现象,进一步引发了不良地层塌落等问题。
 
  1.2.2矿山火灾灾害
 
  矿山地表、地下均存在可燃物,因此可能发生地面火灾和井下火灾。井下火灾与地面火灾不同,井下空间有限,供氧量不足。假如火源不靠近通风风流,则火灾只是在有限的空气流中缓慢地燃烧,没有地面火灾那么大的火焰,但却生成大量有毒有害气体。
 
  1.2.3矿山中毒窒息灾害
 
  中毒窒息事故是指人接触有毒物质或呼吸有毒气体引起的人体急性中毒,或在通风不良的作业场所,由于缺氧等发生突然晕倒甚至窒息死亡事故。地下采矿爆破作业时必然产生CO、NO2、NO、SO2、H2S等有毒有害气体;井下存在可燃物一旦发生火灾,可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爆破器材分库存在爆炸的可能,爆炸后将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通风不良等,因此矿井存在人员中毒窒息的可能性。

\
 
 
  1.2.4矿山透水问题
 
  在开展矿山开采作业的过程中,若无法保障操作方式的合规性和规范性,或者出现了非正常开采的形式时,则会导致透水问题的出现。在实际的矿山开采作业当中,由于会涉及到存在积水的巷道以及采空区域,或者在开采阶段涉及到了地下暗河等方面的情况时,都会成为引发透水问题的主要原因,并且会对矿山开采作业带来严重的伤害。
 
  2探索矿山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
 
  2.1组织人员专项培训
 
  为了确保各项施工环节的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能够对工程运行阶段可能会存在的危险源和风险源予以充分的了解,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实现对事故问题的有效规避,需要在加强人员安全风险辨识能力的基础上,定期组织人员参与到岗位风险管控培训工作当中,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保障岗位应急事故处置方案设置的合理性。不仅如此,还可以利用信息化系统对相应的施工任务分派单进行划分,并形成各种不同形式的模块,保障划分环节的高效性和精准性,在明确掌握平巷掘进任务工序、危险源信息以及规避措施等多种不同的内容时,确保相应的危险源知识学习卡能够分配给与之相对应的人员。与此同时,还应打造完善的危险源数据库。在建立矿山区域危险源数据库的过程中,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效性,通过设计岗位风险管控应知应会卡以及岗位事故应急处置卡等两种分派单模块,借助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和作用,通过对各项工序可能会存在的危险问题进行识别。将相关数据信息导入到数据库当中,确保数据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形成了完整的危险源数据库,使人员能够利用危险源学习卡调取所需用的内容,实现对危险源的有效规避。
 
  2.2开展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
 
  在开展矿山施工作业时,会涉及到爆破、通风、出渣、排险、铲装、提升运输、破碎以及支护等多个不同的施工工序,并且以循环运行的形式共同组合而成,需要切实的掌握各项施工工序在运行阶段可能会存在的风险问题,保障各项施工作业流程安排的标准性和合理性。各项安全管理工作规范,还应受到各部门人员的高度重视,基于现场工作的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对可能会存在的危险源和风险源等现象进行识别,保障识别作业的准确性。利用完善的作业条件对可能会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分析,采用危险源分析评价法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人员危险环境频繁程度以及事故引发后果等几种不同的维度,对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加以分析,并得出最终防范措施。
 
  2.3建立有效的进隐患排查治理表单
 
  根据危险源识别表的具体内容,对各种不同形式的危险源进行分析,形成完整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其中,在设置检查项目的过程中,需要借助量化、数据化以及准确化的设置原则,为单据的填写和统计提供便利性支持,保障最终内容填写的准确性。不仅如此,在信息化系统当中,还需要借助隐患排查治理单据当中所显示的检查项内容,严格的按照与之相对应的安全风险等级设置,从而安排合适的管控治理人员,确保等级和人员之间具有较高的匹配程度。现阶段需要根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所提出的要求,在明确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内容的基础上,对于不同风险等级的安全隐患问题来说,需要安排相应等级的管理人员进行负责,确保管控措施的有效落实。同时,还需要在信息化系统当中以平巷掘进隐患排查为主要目的,设置完整的治理表单,在设置隐患排查治理表单的过程中,需要保障数据
 
  结构的完整性,并且包含工作项、危险源、风险等级、事故类型、工作项值、附件、是否预警、触发预警值、隐患管控措施等方面的内容,在表单的填写界面当中需要确保工作项、工作值、备注以及附件等四项内容都能够充分显示,且其余属性的事项能够在后台相关联的危险源数据库当中进行显示。
 
  2.4实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对于工作面的每一项开工作业前期准备阶段,作业人员需要充分的根据派工单据上面所显示的时间和地点,及时的到达开工作业面区域当中,并逐步的对照平巷掘进隐患排查治理单据当中所设置的检查项目,确保在开工前期阶段能够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在逐步排查安全隐患的基础上,将各个项目当中的检查结果以及所拍摄的照片信息,及时的录入到与之相对应的工作面平巷掘进隐患排查治理单当中。当各项检查项目全部符合安全标准要求之后,则可以顺利的开展治理作业。若在检查和对照的过程中,发现作业面存在安全隐患问题时,需要及时的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确保安全隐患的全面消除,待现场的安全隐患处理工作顺利完成之后,当判定安全系数达标时,则可以开展治理作业。对于现场无法及时处理的隐患问题来说,需要利用信息化系统以自动上传的形式,对最终的检查结果进行上传,而对于存在安全隐患问题的工作项目来说,系统会根据此类项目自动的生成预警,并将此类信息直接传递给与之相对应的负责人员,确保负责人员能够及时接收隐患预警通知单。其中,预警通知单当中包含了预警隐患内容、隐患位置、可能会导致的事故类型以及管控处理措施等多方面的内容,并且还附加了隐患处理表单。此时,负责人员需要在信息化系统当中及时的查收隐患预警通知单,并充分的根据现场的实际执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隐患治理措施,全方位的消除安全隐患问题,再将最终的处理结果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照片录入到隐患处理单当中,此时则可以确定隐患处理工作顺利完成。
 
  2.5建立“信息化+平台”
 
  在传统形式的矿山开采作业实施阶段,在预警矿山开采安全隐患问题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会借助矿山工作人员的日常经验,并将客观角度所观察的事物实际情况进行结合,以此来对矿山事故进行预防。然而,由于经验预测法所获得的预警准确程度相对较低,并且通常会存在预警失误或者错误等情况,不仅会造成人员的伤亡,还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在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于矿山安全管理工作实施阶段,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进程,采取了有效的事故预测手段,在保障预测方法时效性的基础上,及时的转变了传统主观经验的预测方法,并逐渐形成了科学化的预测系统。
 
  一方面,打造个人工作平台。根据矿山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具体需求,建立风险预警、隐患排查、信息提示等模块,制定相应的个人工作台,确保能够彰显出提示业务的实效性功能。对于矿山施工阶段所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危险点以及设备设施等高风险类型来说,还需要对其做出合理的预警,使各部门能够及时的反馈具体信息,通过对安全检查结果的分析和探讨,从而在信息平台当中对相应的风险等级作出合理的判定,保障提示和报警环节的时效性。
 
  另一方面,还需要借助人员定位、有毒有害气体在线监测、在线通信等建立安全管理综合信息平台,保障各项安全管理信息发布的及时性,从制度、通知、文件以及纪要等多个不同的层面入手,保障了信息传递的安全性和快捷性。不仅如此,还需要充分的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建设规定,结合矿山生产作业的实际需求,分析矿山施工环节的相关特点,在信息发布平台当中定义多个不同的栏目类型,从安全新闻、安全标准化、系统文件、矿山安全信息化系统、相关系统要素、特色信息发布等多个不同的层面入手,确保安全信息化建设内容涵盖的充足性和完善性。另外,在信息发布平台当中,还需要制定各种不同类型的栏目,保障各项栏目运行的灵活性,彰显出栏目操作阶段的具体功能。与此同时,还应保障信息发布平台的完整性,使安全信息化建设内容都能够在信息发布平台当中得以有效体现,从而营造了全员共同参与的局面,推动了安全信息化管理要求的顺利落实。
 
  2.6“信息化+平台”的应用
 
  当现场的工作人员顺利的完成开工前期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之后,此时信息化系统就可以以自动的形式,对最终的检查结果进行上传进行数据处理;不仅如此,当井下出现透水、有毒有害气体等重大危险时,六大系统自动触发报警系统,将事故信息及时传送到调度中心,并通过平台进行发布,各级人员个人平台同时收到预警信息,进行应急逃生和应急处置;同时对于某项作业面的历史安全状态来说,还可以以搜索查阅的形式,掌握此类工作面的基本内容,而对于新入职的员工也可以利用查阅历史信息的方法,保障了作业面动态了解环节的高效性和便捷性,通过及时的掌握各项工作的整体进程,对工作质量检查作业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结语
 
  信息化建设在现代化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经济的增长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需要将其纳入到矿山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阶段,基于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各项生产作业和检查作业的开展提供充足的信息支持和优良的服务保障。借助信息技术的渗透性以及便携性优势,在充分结合矿山安全管理工作要求的同时,使各项管理程序能够朝着智能化、自动化、通用化以及数字化的方向转型,有助于保障信息传输的准确性和高效性。针对矿山生产作业的安全质量予以严格的监控,从预警、监管以及生产等各个不同的环节入手,及时的针对可能会出现的突发性事故予以监测,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充分彰显出了信息化建设在矿山安全管理阶段的实用价值。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ligonglunwen/4117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