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最近几年,我国的采矿技术在不断地创新与发展下,逐渐趋于成熟,并且被应用于社会中的各个领域,取得了相对较 好的效果。尤其是在矿床的开采中,更是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因此,对现代化采矿工艺在低品位厚大矿床开采中的应用效果进 行分析。进行矿床覆盖区隅角参数计算,在此基础上,对高抽巷矿床层级落位确定,进行数字化重叠应用模型的构建,同时,利 用回采工艺实现应用效果的分析。实例分析表明 :矿床的实际开发率均在 90% 以上,表明其施工效果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实际 应用效果较好。
关键词 :现代化采矿 ;采矿工艺 ;效果分析 ;矿床开采 ;低品位厚大矿床 ;资源勘查
矿产一直都是十分珍贵的资源,其实,通常情况下,矿产资 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属于消耗型的稀有资源。这样的特征决定了 它的储量同样也是有限的。我国的矿产资源对比于其他的国家, 相对较为丰富,矿产的种类不仅多种多样,分布也较为均匀,随 着近几年来我国开矿、采矿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我国的矿洞 数量也在逐年增加,矿产资源相关的开发也得到了充分地完善 以及优化 [1]。我国的矿产资源虽然分布均匀,但是仍然存在聚集 性的分布情况,主要的矿产资源产区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不仅 资源的数量庞大,质量也相对较好。矿产形成历史悠久。一般情 况下,矿产资源会分布在地壳的中心或者内部,甚至有的会埋藏 在地表的深层。但是,也存在一部分矿产资源是裸露在地表之外 的,这主要是由于外部因素的影响,使矿产外部所包裹的土层以 及植物遭受到了破坏,使得矿产的原貌显现出来。影响矿产资源 外漏的主要因素举例如下 :泥石流、水土流失、地震等现象都有 可能造成地表甚至地壳内部的运动,这就间接地产生了关联作 用,使矿产原石逐渐外漏 [2]。矿产资的形式大多以固态、液态以 及气态为主,但是大多数的情况下,是以矿石的状态存在的,自 身具有极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在实际的矿产开采过程中,传统的 采矿技术可能会涉及运用到较多的大型开采设备以及机械, 虽然 可以达到预期的开采目标, 但是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开采的实际成 本,同时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拉低了开采工程 的工期。但是开采技术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应变性,在面对不同 的开采环境,都可以依据实际的情况,制定更加符合此区域的开 采计划,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也提升了矿产资源开采 的效率、质量 [3]。因此,对采矿工艺在矿产开采中的应用效果进 行分析, 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开采技术, 加强相对应的开采水平 [4]。
1 采矿工艺在低品位厚大矿床开采中应用效果探析
1.1 矿床覆盖区隅角参数计算
在对采矿工艺在低品位厚大矿床开采中应用的效果进行探 析之前,需要先对矿床覆盖区隅角参数的计算。一般情况下,要 进行矿床的开采, 首先需要获取矿床的具体位置, 并判断其实际 的发育状况。通常完整矿区与相对应的矿床也会较为完整,破 碎、断裂的情况相对较少。所以在完成定位之后,可以对通过矿 区的外貌以及周围环境进行观察,以此来推算出矿床相对应的 基本情况。随后,通过顶层经济算法,对矿床的实际作出计算, 如下公式 1所示。
公式1中 :H 表示所测矿区矿床的实际面积,f 表示测算预期距离,u 表示允许出现的最大误差数值。通过以上计算,最 终可以得出实际的矿床面积。此面积为矿床的大致估算面积, 但 是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完成全面的测算之后, 利用相关的测量设 备以及机械获取矿床的初始数据信息, 并将其汇总整合, 完成之 后,根据以上数据, 设定开采标准, 具体如下表 1所示。
根据表 1 中的数据信息,进行矿场开采标准相关指标的设 定。完成之后,随着开采工作的推进,可以利用置换压力的方法 将矿床周围的压力进行转移。此时,利用设备进行测量,压力最 大的一角为隅角, 根据上述获取的数据信息, 进行隅角参数的有 效计算, 如下公式2所示。
公式2中 :K 表示隅角参数的实际值, r 表示上移范围,表示广角距离。通过以上计算,最终可以得出实际的隅角参数, 至此, 便完成了矿床覆盖区隅角参数的计算。
1.2 高抽巷矿床层级落位确定
在完成矿床覆盖区隅角参数的计算之后,接下来,进行高抽 巷矿床层级落位的确定。在进行层级落位的过程中,需要相应地 把握抽放效果。对矿区以及矿床的低品位区和高品位区进行划分, 重要的划分依据是矿床的厚度,厚度较高的为低品位区域,反之, 较低的为高品位区域。如果矿床发育良好,低品位取得占比会相对较高。确定后, 计算品位的易跨落位置, 如下公式3所示。
公式3中 :G 表示易垮落位置,β表示抽放系数,Y 表示实际影响范围。通过以上计算, 最终可以得出是实际的易垮落位 置。利用设备对这部分区域进行辅助支撑, 保证矿床在开采过程 中的安全性,避免出现坍塌、碎裂、断裂的现象。在矿床的顶层 位置设置安全开采高度,但是在这之前首先要获取相对应的计 算数据, 如下表2所示。
根据表 2 中的数据信息,进行矿床开采实际安全高度的计 算,如下公式4所示。
公式4中 :B表示开采的实际安全高度,C表示安全距离值, x 表示抽巷误差。通过以上计算,最终可以得出实际的安全 开采高度。以此高度为标准,适当避开层级的落位,并对相关的 缺陷面进行处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高抽巷的层级落位通常也 是不固定的, 落位的距离会依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随之发生改变。
1.3 进行数字化重叠应用模型的构建
在完成高抽巷矿床层级落位的确定之后,接下来,需要进行 数字化重叠应用模型的构建。首先,建立基础性的应用模型结 构,共分为三层,分别为基础数据信息获取层、重叠处理层以及 开采应用层。基础层主要是在矿床将进行开采的过程中,对相 关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和获取,并将其汇总整合成条理化的资 料, 以供后续的使用, 重叠处理层主要是将复合性的重叠问题集 中处理的结构层, 他与开采应用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均是处 理性的结构层。开采应用层是对开采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 题以及异常情况作出指导和记录的,并依据实际情况形成具有 针对性的方案, 以此来完成矿床开采的应用, 保证最终的应用效 果。完成结构层级的构建之后,将其设置在应用模型之中,并计 算重叠比例, 具体如下公式 5所示。
公式5中 :T 表示重叠比例,W 表示开采变动范围,δ表示距离误差。通过以上计算,最终可以得出实际的重叠比例。将 此比例作为开采应用的标准, 设定在模型之中, 并与数字化平台 相关联, 利用平台对模型的应用进行控制管理, 以此来完成数字 化重叠应用模型的构建。
1.4 回采工艺实现应用效果的分析
在完成数字化重叠应用模型的构建之后,接下来,可以通过回 采工艺来最终实现对矿床开采应用效果的分析研究。矿区在开采 的过程中,采用Simba261钻机在矿床的凿岩上进行钻孔, 向下钻孔的深度为2 0 m ~ 45m,对应的直径为 Φ 1 4 5 mm。在 进行开采的过程中,将回采的数据依据以上数值进行设定,并呈 梯段自下而上来操作。随后,利用回采技术对相应的开采分段高 度进行计算,大致为4m ~ 11m,而最后一个分段高度则设置为7m ~ 10m。计算相关的回采侧向系数, 如下公式6所示。
公式6中 :M 表示回采侧向系数, z 表示中分段变化高度,表示实测回采范围。通过以上计算,最终可以得出实际的回采侧向系数,将其设置在模型之中,形成回采应用结构,进一步优 化最终的应用效果,同时也扩大了实际的应用范围,至此,便完 成了回采工艺实现应用效果的分析。
2 应用效果实例分析
2.1 采矿工艺在矿床开采中的应用现状
现如今我国的矿产勘查技术以及开采工艺经过不断地发展 完善,逐渐形成了更加成熟的开采应用体系。虽然在技术上取 得了很大的成果, 但是在实际应用方面, 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和问 题。最重要的就是以下两种 :应用范围和稳定性问题。一般情况 下,采矿工艺在矿床开采中的应用范围都是固定的, 但是在开采 的过程中, 时常会出现应用范围扩大的现象,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最终的应用效果产生影响。另外,是稳定性的问题,在应用的 过程中, 一旦操作不当, 是极有可能发生矿床断裂、碎裂的现象, 不仅无法保证安全开采,同时也极大地增加了应用的不稳定性。 因此, 这也是造成以上应用现状的影响因素之一。
2.2 应用效果探析
通过以上对新时代采矿工艺在低品位厚大矿床中的应用现 状分析,对A矿区进行具体地分析讨论,得出最终的营销效果, 并对其进行探究, 具体的分析过程如下图 1所示。
通过图 1 中对矿场开采应用分析的过程简述,可以得出相对 应的实例分析结果,对A矿区中不同位置的矿床进行分析,共测 试了 5组,具体的数据信息如下表 3所示。
根据表 3 中的数据信息,最终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 :在不同 的矿区以及矿床环境下, 最终利用采矿技术对矿床的实际开发率 相对较好,五个测试组的矿床实际开发率均达到 90% 以上,表明 A矿区的测试矿床得到了充分地开发,采矿技术的应用也提升了 实际的开发率, 应用效果相对较好, 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3 结语
综上所述,便是对现代化采矿工艺在低品位厚大矿床开采 中的应用效果分析。经过多年的创新和发展, 我国的矿产资源勘 察以及开采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对于传统的开采应用结 构以及体系都是一种优化完善,为矿产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提供 极为有力的依据。在深化技术的过程中,更加科学、合理地应用 能够更好地实现矿床开采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推动我国矿产开 采行业的进步,进而使我国的矿产开采以及应用技术逐渐迈入 一个新的发展台阶, 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作用, 进而推动整个矿产 行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静 .矿山地质灾害应急测绘中多源数据融合技术的应用效果分析 [J]. 世界有 色金属 ,2021(05):203-204.
[2] 钱鹤轩 . 金属矿山深部勘查中常见地质勘查技术的应用效果研究 [J]. 世界有色 金属 ,2021(03):122-123.
[3] 张梦丽 .矿山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J]. 世界有色金 属 ,2020(22):21-22.
[4] 曾礼彬 . 金属矿山深部勘查中常见地质勘查技术的应用效果研究 [J]. 世界有色 金属 ,2020(19):93-9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据媒体报道,三大运营商目前均已制定了2020年...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