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 > 正文

智慧养老形态下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2-18 10:44:4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针对老年群体在万物互联浪潮下所面临的数字鸿沟,研究互联网应用的适老化。本文界定了适老化的相关概念, 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互联网应用适老化的设计原则、评估原则,可为互联网应用的设计开发人员以及相关机构评估人 员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智慧养老 ;适老化 ;数字鸿沟 ;信息障碍
 
 Research on the Elderly-oriented of Internet Applications forAging in the Form of Smart Senior Care
 
LIANG Huihui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Jinling College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89)

       【Abstract】:In view of the digital gap faced by the elderly group under the Internet wave, the elderly-oriented of Internet applications is studied. It defines the relevant concepts of elderly-oriented; On the basis of the relevant research, the relevant design principles and evaluation principles of the elderly-oriented of Internet applications are put forward, which can provide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ers and developers of Internet applications and the evaluators of relevant institutions.

       【Key words】:smart senior care;elderly-oriented;digital gap;information barriers
 
        0 引言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的第 49 期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 2021 年  12 月,中国 60 岁及以上网民规模达 1.19 亿,网民普 及率为 43.2%[1]。关注老年群体对养老设施、服务、情 感等多层次、个性化的复杂需求,提升老年群体参与并 适应数字化社会的程度,是当下重点关切的民生问题。
近年来, 一些学者尝试从“智慧”维度分析信息通 信技术对养老服务的推动作用。目前,新技术如人工智能 已在养老产品和服务方面得以广泛应用, 如移动智能终 端、可穿戴设备以及老年人生活服务、健康信息监控和预 警、社交娱乐等众多助老场景。对老人自身需求的关注 是提供服务的前提 ;同时,也需要关注老人的特点,比 如视力退化、互联网操作水平低下等。老人自身的这些 特点,无疑影响了其对互联网的使用体验。为此,工业 和信息化部先后发文,以促进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 [2,3]。通过一系列方案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中高频 出现的事项和服务场景,如出行、就医、消费、娱乐、政 务办理等,着力解决严重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的数字产品 使用问题。通过技术创新,为老年人提供适老化的智能产 品和服务,使老年人能用、会用、敢用、想用智能产品。

       互联网应用的适老化改造是弥合数字鸿沟的重要举 措,其从业人员甚至用户都将面临适老化的设计和评估 问题 [4],但对相关产品 / 应用尤其是互联网应用适老化 的研究仍缺乏全面的综述。本文梳理了现有研究文献和 相关案例,界定了适老化相关的概念,归纳了互联网应 用适老化设计、评估的原则与要素。

\
 
       1 适老化相关概念及信息障碍

       1.1 相关概念


       数字鸿沟原本用于描述信息富有者和信息匮乏者之 间存在的信息差距,后被引入其他研究领域,主要是指 由于信息通信技术的拥有度、应用程度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异,在全球数字化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鸿沟,这就 造成了信息技术在各国、地区、行业、企业、社区等各 个层面开发和应用的差距,它属于宏观层面的概念 [5]。 信息障碍是个人用户因经济文化基础、信息技术的经验 以及信息综合处理能力的限制,亦或是社会数字化环境 发展阻碍等具体因素的影响而导致难以融入数字化浪 潮,它属于微观层面的概念,是数字鸿沟的具体表现。

       目前学界对适老化尚缺乏统一认识。常见的适老化 解读包括 :适应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适应老年人的使用  习惯。一般认为,适老化设计是通过研究老年人在特定 场景中身体、感官等的动态变化,匹配其认知模式和生 活方式的诉求,从而选择应用合适的技术,设计开发满 足老年人需求的整合多模态技术的产品和服务 [6]。在工 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适老化改造方案中定义了信息无障 碍,是指任何人 ( 无论健全人或残障人士,无论青年或 老年 ) 通过信息化手段都能便捷、平等、安全地获取并 使用信息,以弥补身体机能的差异和所处环境的不同。 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无障碍包含了适老化。

       1.2 老年用户信息障碍

       互联网应用适老化进程受多重信息障碍因素的影 响。不同学者研究角度不同,有的聚焦老年群体的经济 文化条件、数字化素养、信息技能以及社会支持等因素 对使用互联网应用的影响 ;有的从互联网应用的内容出 发,研究影响老年用户使用的阻碍因素。根据创新扩散 理论, 一项新的信息技术产品能否被接受并取得成功, 不仅与产品本身有关,还受用户对该产品的认知和使用 体验的影响。研究表明,老年用户在使用互联网应用的 过程中遭受的信息障碍主要包括动机、接入、技能以及 内容障碍四个方面,如表 1 所示。

\

       2 老年用户信息需求

       在老年人信息需求方面, 学者左美云以马斯洛需求模 型为基础,抽象出老年用户信息需求层次模型,从下到上 依次是生理信息需求、安全信息需求、情感信息需求、受 尊重信息需求和自我实现信息需求 [7]。针对不同需求、 个性、学历、经验的老年用户,需要分类分层,以借助 最新的信息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信息服务,可一定程度上提升老年用户的信息需求获取便利性 以及互联网应用的服务体验。

       老年用户使用互联网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动机、倾 向、习惯等,通过文献分析、需求调研等方式获得。在 互联网应用体验方面,需适应老年用户生理特点,不依 赖屏幕阅读、鼠标、键盘等传统交互方式,通过交互式 辅助技术与互联网应用交互,遵循界面友好、交互便捷、 参与有效等要素,帮助老年用户使用语音、感官与手势 相结合的多模方式。老年用户的信息需求如表 2 所示。

\

       3 适老化设计原则

       互联网应用的设计与开发,需要考虑到老年用户受 听觉、视觉、认知程度、先验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在功 能需求、交互方式、视觉设计以及情感体验方面,兼顾 到老年用户。

       3.1 需求层面

       互联网应用的需求调研与分析,要关注老年用户的 信息需求,遵循 UCD(User-Centered Design,以用户 为中心的设计 ) 的设计思想,做好用户适配、场景 / 任 务适配、非功能性需求适配。

       (1)用户适配。根据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 生活需求、社会需求等进行定向适配。比如,为适应老年 人视力和手指灵活度而放大界面字体 ;为适应老年人网络 自我效能提升的心理需要而精简操作选项 ;为适应老年人 社交需要而强化智能设备的语音、拍照功能等。另外, 不 同年龄段的老人,其信息需求往往与其年龄成反比。要 根据不同年龄段,结合其身体状况、信息素养、信息期待 来匹配其信息需求。(2)场景 / 任务适配。调查显示,健 康、社交、公共服务是老年人信息需求最为迫切的三大领 域。尤其是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和健康护理,是最为强烈和 迫切的需求。因此,不论是互联网应用的适老化改造还是 新的互联网应用开发, 均应围绕前述三大领域做好场景适 配。(3)非功能性需求适配。非功能性需求包括 UI、易 用性、安全性等。互联网应用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提供 必要的向导、提示、容错等,以符合老年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先验经验,这些都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动机和使用体 验。鉴于老年用户对安全性的顾虑,如何从法律法规、公 共政策、社会服务、技术甚至跨国数字合作等多个维度来 做好老年人智能技术使用安全适配便显得尤为重要。

       3.2 设计层面

       当前适老化设计的研究重点在于借助以用户为中心 的设计理论解决老年用户与数字产品之间的互动问题。 老年人对产品的认知模式往往与年轻人存在差异。而 且,由于生理机能、生活经验以及生活方式的差异,老 年人群的个体差异化也非常大。设计人员不仅要关注老 年用户的共性问题,而且要保持对个体差异化的敏感 性,解决设计的包容性和排他性问题。本文提出需要遵 循如下原则进行适老化设计。

       (1)功能需求适老化。通过应用多模态技术,整合 生活场景和信息技术到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和服务中,通 过多感官联合,适配老年用户的身体特点和认知特点,如 通过语音助手播放内容 ;根据用户喜好,推荐内容,方便 老年用户获取信息 ;通过语音或图片识别,提高老年用户 输入效率等。(2)交互行为适老化。互联网应用的人机交 互要以人为本 :操作流程始终如一 ;人机交互的方式与用 户的心智相符、与用户的使用习惯相符、与用户的使用经 验相符等 ;繁杂的任务要向导化 ;操作要有反馈。支持快 速定位、语音阅读等标准化的适老化智能手势。对人工智 能的各种辅助技术, 需以相应的标识规范相应的服务功 能。(3)视觉设计适老化。界面元素简约化 ;信息内容扁 平化 ;功能标识统一化 ;文字采用大号字体 ;图标要配文 字提示。(4)情感体验适老化。追求产品方便实用的老年 用户,对于产品的可用性、易用性的设计尤为看重,他们 期望不需要刻意去学习,仅凭直觉或者之前的使用经验就 可以掌握如何使用产品。另外,老年用户对隐私数据安全 性、交易安全性等顾虑较高,设计应从满足人情感,呵护 人心理的需求为出发点,从而实现满足人真实的心理情感 需求。具体而言,界面中应禁止使用诱导式按键,如诱导 下载、诱导付款等 ;禁止出现广告内容、插件或弹窗。

       4 适老化评估

       对于互联网产品的可用性评估,业界广泛采用的是 Nielsen 的可用性原则,但由于这些可用性原则是普遍 适用互联网产品的,其关注点主要在用户适应力方面, 对于影响老年用户使用互联网产品的信息障碍因素—如 动机不足、生理机能衰退、专业技能不足、环境支持和 代际支持不足等—重视不够。从具体实践来看,目前的 适老化评估主要针对残障用户的无障碍改造,关注较 多的是老年用户在感知觉机能和操作能力方面的衰退问题,对认知、心理和知识等影响因素的评估缺乏重视。 互联网应用的适老化评估,是对互联网应用的适老化情 况及其目标用户独立使用互联网应用能力的影响程度进 行评估。重点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

       (1)有用性,即需求满足度。从互联网应用的用 途、功能、外观、使用方式、价格和后续支持等方面, 对老年目标用户独立使用互联网应用之动力的影响做出 的评估。(2)易用性,即综合能力适应。互联网应用对 目标用户各方面能力—如感知能力、操控能力、认知 能力和所需要的背景知识—的要求,与其实际具备的 能力进行比较,发现二者之间的差距,并能评估这种差 距对老年用户独立使用互联网应用的影响。(3)社会支 持。评估互联网应用对适老化辅助手段—如适合老年 用户的操作指导、培训指南、远程辅助以及容易被忽略 的代际辅助等—的支持程度。

       5 结语

       总之,从不适应到再适应,这就是适老化。产品的 适老化不仅需要减少和消除老年人融入数字社会的信息 障碍,而且要从各个层面打消老年用户拥抱数字潮流的 心理障碍。未来,产品适老化的范围将更加广泛,其设 计和评估方法也将逐步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 统计报告》[R/OL].[2022-03-06].https://www.cnnic.cn/n4/ 2022/0401/c88-1131.html.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 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22- 03-07].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0-11/24/ content_5563804.htm?trs=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 《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EB/ OL].[2022-04-23].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 2020-12/26/content_5573472.htm.

       [4] 王杰.数字产品适老化评估体系研究[J].老龄科学研究, 2022,10(4):9-27.

       [5] 李建礼,孙静,苏雅,等.互联网应用适老化信息障碍及需求矛 盾研究[J].现代情报,2022,42(5):121-131.

       [6] 赵超.适老化设计模型的构建:技术与文化语境中的直觉认 知、先验知识和熟悉度[J].装饰,2022(5):12-19.

       [7] 左美云,刘勍勍,刘方.老年人信息需求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 管理评论,2009,21(10):70-7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suanjilunwen/7301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