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已经进入到了大数据时代。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的教育信息化格局 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为了使高校营造出安全的信息环境,将大数据渗透到校园网络领域当中成为大势所趋。文章将基于 大数据时代多样性、有效性及可控性的特点,结合网络信息时代高校网络易出现的安全漏洞、恶意攻击、非法侵入等问题,探 讨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在高校网络安全的信息采集、查询、存储及分析过程中,以此提高高校网络安全管理能力,提高高校信息 化、智能化水平。
Res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Big Data Technology in College Network Security
LIU Ling
(Marxism College of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25)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China has entered the era of big data. In the context of the era of big data, the pattern of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also changed to varying degrees. In order to create a safe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the trend to infiltrate big data into the field of campus network. This article will b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versity, effectiveness and controllability in the era of big data, combined with the era of network information, probing into the security loopholes, malicious attacks, illegal intrusion and other problems that are easy to occur in university networks.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big data technology in the process of information collection, query, storage and analysis of university network security, so as to improve the university's network security management ability and improve the university's informatization and intelligence level.
【Key words】:big data technology;network security in colleges;big data application
前言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正以快速发展之势将大数据技 术渗入到社会发展的各行各业,是当今时代的显著特征 和促进生产力进步的核心因素。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 数据从简单的处理对象开始转变为一种基础性资源,如 何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大数据技术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话 题。近年来高校网络安全事件频发,高校面临的网络安 全形势也不容乐观,因此维护高校网络安全十分关键。 大数据技术在信息的集成和数据挖掘能力,以及所收集 信息分析的洞察力方面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因此,将 大数据技术应用在高校网络安全管理中,能够提高网络 安全分析效率和稳定性 [1]。
1 大数据技术在高校网络安全中的应用特点
大数据技术是指涵盖各类大数据平台、大数据指 数体系等大数据的应用技术,其主要涵盖了数据的收 集、信息存取、基础架构、数据的处理、收集信息的 统计分析、大数据挖掘、相关模型预测以及结果呈现 等各个环节 [2]。在高校网络安全保护中存在着大量宝 贵数据,不论是对学校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 的, 利用可靠的网络数据备份技术可以很好地保护数据 不丢失 [3]。
当前,大数据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各大高校 中,一方面能够为高校的重要信息资源创建稳定与安全 的存储环境,进而为高校网络安全提供保障 ;另一方面数据备份是大数据技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在高校计 算机信息安全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1 多样性
大数据技术在保证高校内部数据信息的安全性方面 起到了重要作用,除了传统的格式化数据,还有来自互 联网的网络日志、视频、图片、地理位置等。例如教务 信息系统,在高校的综合管理系统中,随着信息技术的 不断发展,数据类型越来越多。为了保障高校网络安 全性的提高,首先要对科研学术有关方面的数据安全进 行分析和审查 ;其次要实时的检测计算机可能存在的漏 洞、大量的访问信息以及网络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正 是由于这些大量的信息在数据构成和内部结构等方面都 可能存在不同,所以只有通过利用新型的大数据分析技 术对其进行一对一的分析,对上述数据信息进行全面检 测,进而达到安全信息的大数据化 [4]。
1.2 有效性
大数据能够更加迅速且正确地对实际发生的情况做 出反应。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数据处理和发送质量的 提升,在计算机安全保护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从目前 各高校数据中心的设备情况来看,数据包处理以及发送 的速度和质量得益于高性能服务器以及高速缓存等技术 的使用而得以极大提升,因此对防火墙、日志分析等防 护设备的 EPS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加强技术 的更新和优化方面的要求也更加符合新时期对此方面的 要求,使得算法以及设备的性能得以进一步完善 [5]。在 互联网上存储、传输和使用的信息,用户使用时申请访 问权,有授权的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接收和使用网络信息 服务。网络系统最重要的用途,也是公共用途之一就是 向用户提供服务,它可以通过系统的正常使用时间与整 个工作时间长度的比值来进行测量 [6]。
1.3 可控性
可控性主要是指控制信息和内容传播能力的安全属 性。在校园信息化脚步日益加快的情况下,大数据的可 控性不仅有助于实现校园信息系统的安全化与自主化, 对于国家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也有着重要意义。随着互联 网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网络宽带的需求也日渐增加,一 些高校在加大网络宽带的同时会通过利用网、堡垒机 等网络安全防范技术来减少不健康内容对校园环境的侵 害。当高校文件信息通过公共网络传输时,计算机系统 通常很容易受到攻击。网络可控性将自动通过特定安全 防范软件抵御干扰,帮助计算机恢复其原始状态。高校 在文件传输和使用的过程中,通常会加密处理,以达到 安全可控的状态 [7]。
2 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安全的常见问题
2.1 数据安全漏洞问题
在大数据时代,随着数字经济的爆发式增长, 数据 的经济价值也在爆发式的提升。随之而来的就是,出现 一些网络攻击者通过多种多样的渠道和方法获取个人敏 感数据,以此获取非法的经济回报。由于大数据环境下 终端用户非常多,且受众类型较多,对客户身份的认 证环节需要耗费大量处理能力。因此一旦被长时间高频 的攻击成功,大数据分析平台输出的最终数据均会被获 取,容易造成较大的信息安全隐患 [8]。
大数据时代,高校的计算机网络运行对于安全性与 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导 致安全性比较容易受到挑战。因此,对高校计算机网络 运行数据安全的保障则务必要强化加密手段。但不可避 免的会出现一些病毒攻击情况,或遭受到黑客的恶意攻 击解密,由此导致高校计算机网络安全出现漏洞,相关 的学术数据信息被盗取,出现信息网络系统崩溃瘫痪的 情况。总的来说,大数据时代的高校对于数据加密安全 有比较高的需求,且高校的科研学术及教育教学等方面 的数据价值较大提升,导致其受到黑客攻击的可能性大 幅增加,一旦出现将会对高校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2.2 恶意攻击问题
伴随着大数据传输技术和应用的快速发展,在大数 据传输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越来越多的安 全隐患逐渐暴露出来。
高校的计算机网络运行中,经常性的受到恶意软件 的攻击,造成信息安全隐患。主要是由于高校学生群体 较为广泛,网络使用频率较高,浏览的网站和信息窗口 积累量较大,因此接触到网络风险的可能性增加,由此 较易导致出现恶意软件的攻击风险。同时,一些学生 如果未养成良好的浏览习惯或安全意识,可能会浏览进 入恶意网页,甚至安装恶意程序软件,导致高校的计算 机网络运行安全受到挑战,既危害学校的计算机网络系 统,也可能会导致学生遭受巨大的财产损失。
2.3 非法侵入威胁问题
高校不仅有着大量的教学资源,还有正研发的宝贵 科研资料以及数据,许多正研究的科研项目往往带有保 密性以及隐私性。近年来,部分违法犯罪分子利用网络 病毒损坏高校网络系统,极大的危害了高校的网络信息 安全。一旦计算机的安全系统出现停工导致安全系数降 低时,就极容易受到网络病毒的攻击,导致系统崩溃, 甚至大量数据丢失。
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行的过程中,系统会向数据信息使用的服务器定向地发送数据包,而这类的数据包往往 信息量较大, 因此会导致计算机系统在运行时会承受较大 压力,而如果网络病毒伴随其中,则危害更大 [9]。病毒将 会以其难以发现的特征,对高校的网络系统造成危害。
3 大数据技术在高校网络安全中的具体应用
3.1 信息数据采集
大数据时代,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大规模的数据生 产、分享及应用。通过大数据技术,许多的行业及应用 场景都可以以此提高其生产效率。因此如何从大数据中 采集出有用的信息已经是大数据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大数据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 高高校信息数据采集效率与质量。在信息数据采集过 程中,既可以采用 Chukwa 等工具采集网络信息数据, 也可以采用分布式采集技术,实现高效安全地采集 [10]。 通过这样多种多样的方式,一方面能够极大地提高采集 数据的效率,降低成本 ;另一方面,还能够降低信息采 集过程出现遗漏或遗失的风险,提高准确性和安全性。 3.2 数据查询应用
同样地,大数据技术在高校网络安全分析中能为数 据查询工作提高效率及准确性。从大数据技术本身来 说,其能以强大的分析和处理能力,在信息数据查询方 面更具有高效性和精准性。在高校的具体应用中,大数 据技术能够对检索信息进行实时高频的更新,并把这些 查询的信息高效地分发到不同的节点,再通过这些节点 对查询信息进行判断,从而高效地检索出老师、学生等 真正需要的信息数据。
总的来说,在高校网络安全分析的数据查询工作中, 大数据技术一方面可以极大地提高信息数据的查询效率 ; 另一方面也能高效地完成对查询数据的分类和判断, 为其 提供极大的便利性,提升数据查询的整体效率。
3.3 数据存储应用
在高校网络安全工作中, 随着大数据技术在存储中的 应用,网络信息数据呈现增长趋势,由于各部门、各学院 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存储信息的种类的增加,大数据技术的 数据存储应用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可以提高存储效率, 另一方面还能降低高校存储数据的经济成本, 节省不必要 的开支。例如通过 HBase 列式存储方法去实现不同数据 的不同种类的存储与管理, 存储设备位置非常灵活且管理 相对来说简易 [11]。也可以通过云存储技术降低存储的风险 与难度,扩展存储容量,进一步促进校园网络安全建设。
3.4 数据分析应用
在高校网络信息化工作中, 数据分析是重点, 一切 的数据收集、查询都是为了分析工作,提升分析的效率。而在分析工作中,大数据技术能够通过对信息数据的动 态跟踪及判断,以其超乎强大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提 取和挖掘出庞大信息群中的相关性,以此得出用户需要 的分析报告。具体就大数据技术在高校中的应用来讲, 它能够快速、精准地动态发现高校信息数据在传递过程 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技术漏洞,实时提醒学校系统管理 员对相关的风险进行防范和优化,规避网络信息系统可 能遭受攻击的风险,增强网络信息数据安全。
4 结语
伴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技术更迭, 现代社会很快地进入到今天的大数据时代。在这个趋势 下,高校紧跟大数据时代的步伐,顺应时代和形势的需 求,通过借力大数据技术来开展相关的工作,提高了科 研学术及教育教学的效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在高校 的网络信息安全工作中,有了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能 够实现网络安全管理的质的提升,并将高校的信息化、 智能化水平推动到新的台阶,为高校师生提供更为安 全、高效的网络信息环节及体验,促进高校信息化教学 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狄晶晶.大数据技术在网络安全分析中的应用探究[J].网络 安全和信息化,2022(11):19-21.
[2] 李玉平.大数据时代高校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探索[J]. 软件,2022.43(10):170-172.
[3] 龙艳.大数据技术在计算机信息安全中的应用[J].集成电路 应用,2022.39(10):138-139.
[4] 张陆.大数据技术在高校网络信息安全中的应用[J].无线互 联科技,2017(21):43-44.
[5] 秦媛媛.大数据技术在网络安全分析中的应用[J].无线互联 科技,2022.19(9):119-121.
[6] 时进.高校网络安全防护中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应用分析 [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2(8):88-90.
[7] 常炳镕.大数据技术在网络工程安全防护中的应用[J].电声 技术,2021.45(12):37-39.
[8] 毛攀云.梅山民间艺术的数字化馆藏与开发[J].图书馆,2015 (10):99-101.
[9] 冯路平.信息化环境下铁路客站智慧消防系统的应用[J].现 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2.12(5):175-176.
[10] 张科威,周亦斌,吴艳.高校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工作的 实践和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20(6):62-63+68.
[11] 郭育伟.大数据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J].新体育,2021(10):79-8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suanjilunwen/57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