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随着医联体内部各医疗机构间的业务协作需求不断增长,需要构建基于服务总线引擎的信息服务平台来达到医疗 资源整合、数据利用等建设目标。医联体中基于服务总线引擎的信息服务平台主要通过集成平台服务总线的数据共享、数据交 互能力实现转诊协同、医技协同、病历文书引用协同等功能。
关键词 :医联体,服务网关,服务总线,集成平台
Analysi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Medical Union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Based on Computer Service Bus Engine
CHEN Yixiang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361003)
【Abstract】: With the growing demand for business collaboration among medical institutions within the medical consortium,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n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based on service bus engine to achieve the construction goals of medical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data utilization. The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based on service bus engine in the medical consortium mainly realizes the functions of referral collaboration, medical technology collaboration, medical record document reference collaboration, etc. by integrating the data sharing and data interaction capabilities of the platform service bus.
【Key words】: medical association;service gateway;service bus;integration platform
0 引言
2020 年 7 月 9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国家中医药 管理局联合印发《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国卫 医发〔2020〕13 号,以下简称《办法》),加快推进医 联体建设, 逐步实现医联体网格化布局管理 [1]。以深化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目标,推进建立大医院带社区的服 务模式和医疗、康复、护理有序衔接的服务体系,更好 地发挥三级医院的专业技术优势和带头作用,构建分级 医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达到促进分工 协作、资源合理利用、便捷群众就医 [2]。通过牵头医院 下沉优质资源,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促进医疗机构 同质化建设, 提高资源利用率 [3]。目前医联体普遍难以 落地归因于各医疗机构间业务流程不统一,信息化程度差异性大,信息标准不一致,大部分医疗机构之间无法 实现信息共享,各组织机构间的信息系统独立建设无法 实现互联互通,当患者面临上下转诊时,历史的就诊信 息和相关病历及检验检查结果无法互相调阅,造成转诊 困难。归根结底,如何整合各医疗机构和各院内系统间 的业务和数据资源是实现医联体建设的首要任务。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现已形成拥有 7 家分院、1 家互联网医院、2 家护理院、6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 医疗集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为一体 的闽西南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各院区之间 业务协作日益频繁,对于诊疗信息的共享、医疗资源整 合利用的需求更加迫切,在此背景下,我院启动医联体 模式下集成平台的建设。
1 基于医联体的集成平台介绍
1.1 集成平台简要概述
集成平台需要完成医院内外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统 一集成、资源整合、数据共享,我院集成平台可分为服 务总线、数据中心、主题应用三大模块,服务总线承担 院内外信息交互共享,数据中心实现医院内部数据资源 的整合及数据利用,再基于数据中心的数据整合和数 据支撑构建各类主题应用。对医院来说,集成平台具有 很大价值,集成平台建设极大提升了医院信息化应用水 平,它减少了 HIS 系统的接口依赖性,降低了接口耦 合性,通过集成平台总线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控接口 的运行状况,降低日常应用系统的维护量 [4]。构建符合 标准的医院信息平台,实现全院信息互联互通,其核心 是从数据产生、数据交互、数据利用等多个环节围绕医 院信息平台进行改造,最终医院信息化建设满足国家卫 生标准的要求,也意味着医院信息化建设达到了一定的 高度,同时医院能够与外部医疗机构、与外部的区域卫 生信息平台进行互联互通和信息交换、共享,从而促进 医疗机构间的协同、区域医疗协作和资源整合、优化 [5]。
1.1.1 服务总线介绍
服务总线采用服务网关 + 业务总线的方式构建,由 服务网关来承担服务鉴权、消息订阅分发功能、消息日 志记录、负载均衡功能,业务总线专注于业务逻辑处 理,从而达到业务协同的高效流转和总线架构的灵活横 向扩展。服务网关在设计上,采用最新 Zuul 网关技术, 同时搭配 SpringBoot 多集群负载均衡以及 Redis 缓存 机制,满足集成平台高性能、高解耦的特性要求。针对 于业务系统间的互操作,提供统一注册、统一授权功能 实现集中化管理,控制接入系统的服务调用权限,避免 出现医联体内各用户出现服务、数据越权操作等问题, 并基于业务特性、访问规则实现业务口径的按需分配达 到流量控制目的,避免因消息队列的堆积导致医联体间 接收消息滞后的问题。
在对中间件的选型上采用了 Rhapsody,集成引擎 通过提供多种通信协议的访问接入、内置功能组件以 及支持消息的持久化转递以此来消除不同异构系统间 的技术差异,支持不同应用间的通信与集成,最终目 的实现不同业务系统间消息准确、高效、安全的传递。 Rhapsody 提供可视化的开发平台,实现用户对标准的 定义、业务流程的设计,将医联体集成平台的业务需 求、设计方案转换成合理的配置和代码,并可通过内置 的测试平台实现对消息的格式、标准进行不同层面的测 试验证。
1.1.2 外联平台
在构建医联体的过程中,各个院方希望将对外的统 一服务以安全的方式开放,并且将可能由于开放导致的 威胁屏蔽在医院内部核心网络之外。医联体通过外联平 台构建一体化安全保障体系,解决流程协作、数据交互 过程中可能导致的安全隐患,基于外联平台安全交换 组件实现对各外部机构的统一对接和管控,内置的安全 加密算法可灵活适配到各种类型的交互信息中,确保数 据传输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外联平台在运维层面 的布局上采用实时监控体系,大屏监控系统和移动监测 平台对整体运行提供安全、稳定的保障,完备的日志分 析引擎可对系统内部的薄弱环节提前预警,做到真正的 “事前 - 事中 - 事后”的解决方案。
1.2 医联体集成平台系统架构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集团内各医疗机构经过长期 的医疗信息化发展,各医疗机构内部已经实现了基于医 院信息集成平台进行院内外医疗数据共享及业务协作。 因此在构建医联体集成平台体系时,我院充分利用各医 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基础,确立了通过集团内部各医疗 机构与医联体集成平台进行数据交互的模式。医联体集 成平台主要承担集团内部各医疗机构跨院区医疗协作, 制定统一的交互标准并实现统一的业务流程管理。通过 ETL、CDC、实时接口模式可实现各院区的基础数据统 一汇聚,落地统一的基础字典,形成主数据管理中心, 以此来打通各组织机构间的业务域、盘活各系统内部的 历史数据,基于医联体患者主索引进行实时诊疗信息和 历史数据的关联,形成面向医联体的各领域数据主题, 以此来承担患者临床文档、科室绩效数据等不同对外主 题数据出口。基于医联体所建设的集成平台可以集成和 整合总院和各分院区集成平台的内部离散资源,通过外 联平台建设院内外专用消息传输通道和建立统一数据安 全加密机制在确保数据安全传输的情况下实现各院区之 间的业务协同。医联体集成平台所实现的对接模式在架 构上具备很强的灵活性和扩展性,当医联体内部增加新 成员时,可以根据实现的业务需求,插拔式接入医联体 集成平台,快速实现服务到业务系统的分配发布,服务 的复用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重复开发工作量和投入 的人、财资源消耗(如图 1 所示)。
2 医联体功能建设
在当前新医改背景下,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建 设是医联体建设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搭建区域医 疗卫生信息化平台,可有效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 平,实现医联体之间的互联互通,减少人民群众医疗负担,促进医改的顺利推动 [6]。
医联体的建设难点主要是无法将各个组织间内部资 源实现整合和利用,众多系统内的协作盲点导致业务交 互并无实际意义。从流程到数据的协作和共享首先要建 立各系统间的标准,实现数据交换时语义级别的标准 化。因此主数据管理系统是构建整个医联体集成平台的 基石。通过参照国家卫生信息标准、国际医疗标准,结 合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的实际业务情况和现有的字典体 系,对医联体内的术语字典进行集中梳理,形成一套医 联体内各医疗机构间数据交互的标准体系,并进行主数 据的统一管理。在主数据管理体系下,形成医联体内医 疗机构的患者、科室、员工三大主索引,构建医技项目 的统一对照体系及其他基础数据的统一。
在构建主数据管理之后,我院对医联体内各医疗机 构的业务协作场景进行了统一梳理,在一卡通、转诊协 同、医技协同、报告结果引用等业务场景进行医联体集 成平台的功能建设。
2.1 全院一卡通
医联体各医疗机构之间实现互联互通,首先要在集 团医院范围内实现患者统一身份标识的管理,用于支持 居民在集团化医院之间跨机构就诊,并能够进行预交金 的统一使用。
2.1.1 自费卡管理
实现自费卡统一管理并在集团内部医疗机构通用, 根据各机构连通厦门市民健康系统建卡情况制定不同管 理方式:(1)有连通市民健康系统的建卡规则 :在连通 市民健康系统的情况下,自费卡新建时获取卡号规则由市民健康系统根据各家医院传送的机构代码进行分配, 各家医院的自费卡只能在创建机构读取,不能跨医院读 取。故总院、分院新建卡时传输相同的机构代码从市民 健康系统获取通用的自费卡卡号,同时改造总院、分院 读卡程序,支持医联体内自费卡互通互认。(2)未连通 市民健康系统的建卡规则: 以总院为主体创建自费卡, 供总院、分院建卡调用,创建的卡支持医联体内机构读 卡互认。
2.1.2 预交金管理
在完成自费卡统一互认的基础上实现自费卡换卡同 步、自费卡预交金共享。分院系统可以通过自费卡数据 互通平台下载总院对应的自费卡上的预交金余额,下载 过程中总院自费卡预交金执行退费操作,分院系统自费 卡预交金自动进行交费操作。在分院就诊后预交金余额 自动通过平台上传到总院,预交金上传过程中分院自费 卡预交金执行退费操作,总院系统自动进行交费操作, 完成预交金的统一管理。
2.2 转诊协同
医联体集成平台通过对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的门诊 医生号源进行统一整合,构建医联体内统一号源池,并 可实时共享给各医疗机构。当患者因病情需要转到医联 体内其他医疗机构进行就诊时,可在当前院区通过医联体 集成平台查看其他医疗机构的门诊号源情况,医生可以通 过诊间预约的功能帮患者直接预约好对应医院的医生, 患者只需要直接到相应医院找对应的医生看诊即可。
2.2.1 门诊、住院上转
患者到下级医院就诊,下级医院医生发现无法对该 患者的病情进行更深入一步的判断,此时下级医院医生 就可以进行转诊操作,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要转诊的上 级医院以及科室和医生,通过集成平台将患者的历次诊 疗记录和相关查验结果实现关联并提供到上级医生进行 实时调阅,并帮忙进行预约。
2.2.2 门诊、住院下转
患者在上级医院就诊完毕,病情好转或者可以回家 做康复治疗的时候,由上级医生开具下转申请单通过集 成平台实现到分院的流转,病人回下级医院进行后续的 康复治疗,分院在接收到相关下转病人后可以进行后续 的病情跟进,患者下次康复治疗可直接在分院进行就诊。
2.3 医技协同
医联体集成平台在对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的医技价 项字典进行统一映射对照之后,形成通用的医技价项体 系,整合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并进行实时共 享。当患者需要跨院区进行医技检查时,医生可以在当前医疗机构给患者开立对应的检查申请,并通过医联体 集成平台获取其他医疗机构的医技预约号源池,在发起 检查预约之后将相应的检查申请单信息及预约信息发送 到对应的医疗机构。患者按照预约的时间点到对应的医 疗机构进行医技检查即可,在完成检查之后,检查报告 信息将通过医联体集成平台进行统一的采集及存储,可 及时共享给申请单开立机构(如图 2 所示)。
2.4 报告结果引用协同
患者就诊过程中,医生书写病历时往往需要引用历 次的检查检验结果内容。通过医联体集成平台的患者主 索引服务对各组织机构中业务系统的检验检查结果进行 关联匹配,当医生对患者在总院所做的检查检验结果进 行调用查看时,系统自动将患者在其他分院的相关检验 检查结果查询获取至本院区的本地虚拟库。在医生书写 病历过程中需要进行引用检查检验结果时,同样可以进 行一键引用外院报告数据。
3 建设目标
3.1 整合医疗资源
根据各卫生机构的规模、水平以确定不同的医疗服 务任务而组建区域医疗救助网,为就医对象提供不同 层次、相互补充的服务,让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最大作 用 [7]。通过医联体集成平台实现对组织内部的各成员实 现横向或纵向的医疗资源整合,优化医疗资源布局,促 进医疗资源下沉,以此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有利于 建设基层首诊、急慢分支、上下协同的分级诊疗模式。
3.2 数据利用效果
基于医联体集成平台建设的全量数据中心具备数据 汇聚整合、数据提纯加工、数据服务可视化、数据价值 变现等能力。数据中心能够接入、转换、写入或缓存各 医疗机构间和各业务系统间的多种来源数据,并实现统一分层管理,为后续数据利用打好地基。通过集成平 台打通各医疗机构的数据领域,基于统一的数据标准和 质量体系,建设提纯加工后的主数据,以满足医院业务 对数据需求。为了能让数据用起来,数据中心提供便捷 的数据服务能力,让相关业务人员能够迅速开发数据应 用,以响应数据需求人员的动态需求。数据中心可以提 供以前单个业务部门或者单个业务单元无法提供的数据 服务能力,以实现数据的更大价值变现,从而提高医院 的业务服务能力和医院运营管理水平。
3.3 安全稳定
医联体集成平台的关键设备采取硬件冗余设计,保 证应用系统的连续性运行以及避免因设备的单点故障导 致重要业务中断,最大限度减少因设备故障的停机时 间,为业务恢复提供可扩展的运维机制。此外医联体集 成平台支持软件负载机制,通过 Nginx 实现负载均衡、 Keepalived 检测服务状态针对现有应用架构实现集群 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平台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 结语
医联体信息服务平台利用集成平台服务总线的消息 机制实现医联体内业务数据的标准交互及业务流程的统 一管理,通过外联平台实现服务统一授权、认证和加 密,大大消除医联体各机构业务数据交互的安全隐患。 医联体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牵头医院的技术优势、整 合各医疗机构的资源,打破各医疗机构之间的壁垒,使 有限的医疗资源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效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陈多,李芬,朱碧帆,等.城市医疗联合体绩效考核现状、问题 及对策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19.22(06):415-419+424.
[2] 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关于印发医疗联合体综合绩效考核工 作方案(试行)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9(2): 58-61.
[3] 赵锐,高晶磊,肖洁,等.我国医疗联合体建设现状与发展思考 [J].中国医院管理,2021.41(2):1-4.
[4] 韩栋 .浅析医院数据集成平台建设[J].信息系统工程,2019 (09):64.
[5] 曹吉龙,陆锋,何国平,等 .构建符合标准的医院信息平台[J]. 中国数字医学,2015.10(7):112-114.
[6] 彭欣元,周焕 .医联体背景下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建设中存 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1):147-148.
[7] 黄金玲,郭启勇,裴冬梅 .我国医疗资源纵向整合的现状分析 与对策研究[J].现代医院管理,2010.8(5):8-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suanjilunwen/54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