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农村智慧安防体系建设是打造平安乡村的重要抓手,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温州的农村智防体系人员保障较充足、基础设施较完善、信息资源较丰富、安防平台较多样,但仍存在队伍建设不到位、前端感知网络建设不完善、中端数据融合不充分、后端智防平台不统一的问题,建设温州农村智防体系还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物联网感知网络、改进数据研判系统、打造农村智防平台。
关键词:温州;农村;智慧安防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rural smart security system in Wenzhou
Shi Ce,Ge Bing,Chen Lingyun
(School of economic and trade management,Wen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enzhou Zhejiang,325035)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intelligent security system is an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for building a safe village and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Wenzhou's rural intelligent security system has sufficient personnel support,complete infrastructure,rich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diversified security platforms.However,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such as inadequate team construction,imperfect front-end perception network construction,insufficient middle-end data integration and inconsistent back-end intelligent security platforms,To build Wenzhou rural intelligent defense system,w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 team,improve the Internet of things perception network,improve the data research and judgment system,and create a rural intelligent defense platform.
Key words:wenzhou;rural areas;intelligent security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智慧安防体系是将人防与智防结合、线上线下融合,实现感知、研判、调度等一体化的防控体系。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建设平安乡村要加强信息化、智能化的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自此,农村智防迎来发展新机遇。自2017年以来,温州虽然大力发展智防小区,但是目前,其建设重点仍停留在城区,农村智防体系建设未获得重视。基于此,本报告基于调研报告,阐述目前温州农村智防体系的发展现状,并对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与建议。
二、温州农村智慧安防体系建设的现状
(一)人员保障较充分
在温州建设农村安防体系的过程中,农村防控队伍以专业人士为主、群众为辅,配备了农村警务室和综治中心,构建了“干警联动”机制,还形成了农村治安小组。村干部与网格员负责每日排查,找准犯罪苗头和矛盾源头。街道干部负责矛盾调处,干警负责案件处理。主体间合作联动,构建“排查全覆盖、管理无缝隙、服务零距离”的工作格局,调动民间力量参与群防群治,创建“治安民调中心户长”机制。在小网格中选聘有威信的人为片区户长,负责联防工作:选拔民兵、党员及群众志愿者组成村居巡逻队;组建“乡贤和事佬”调解小组,负责调解工作。温州登记在册的群防群治队伍达40万人,包括专兼职巡防队、平安志愿者队、内部安保、民兵预备役、兼职网格员等5支队伍力量。
(二)基础设施较先进
1.通信网络畅通
2017年,温州4G网络覆盖率为99.3%,率全省之先实现网络全覆盖。2019年,温州作为全国首批5G试点城市,成立了“5G产业联盟”,打造了全省首个5G智防小区系统。截至2021年底,温州累计开通5000个5G基站,实现重点发达乡镇5G网络全覆盖,解决了农村信号覆盖率低的问题。至此,温州已形成“4G+5G+WIFI”的乡村网络覆盖格局,智防数字底座建设已经基本完成。
2.前端感知网络多元
温州共布下了42种前端感知元,构建了“无身能藏、无形能隐、无罪能瞒”的全时空感知网。这一成绩在2018年的中央综治工作会议中得到了肯定,至此,已有130多家公安机关来温考察参观。
(1)智慧监控
温州已实现智慧监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重点区域视频监控全覆盖。目前,温州已建联网公共区域视频监控14万个,覆盖率达100%,实现了区镇村三级监控全覆盖。第二,重点区域的智能识别预警能力得到提升。温州在重点区域及农村公共出入口增设车辆、人脸识别系统,目前,已建车辆卡口5194个,人脸卡口1751个,实现关键区域覆盖率100%。第三,建设电子交警设备全息管控网。温州投入抓拍设备1500多套,实现重点路段违法管控全覆盖,启动移动电子警察、一键举报等新型自动抓拍系统,管控方式从静态向动态转变。第四,建立了自动监测系统。温州推进监控轮检定期化、设备报障流程化、修复定时化。目前,温州设备在线完好率达98%以上。第五,除公共监控外,温州农村还推行“户户联防”家庭监控的新模式。村民出资安装摄像头,通过App随时查看家中动态。“雪亮工程”逐步向县、镇、村、网格、家庭五级延伸。
(2)智慧管控
当前,温州农村治安管控最薄弱的部分是流动人口、出租房、电瓶车和老人儿童管理“四大难题”。为此,温州通过e居卡管理流动人口,在卡内记录个人信息,并将该卡作为门禁卡。温州通过建设门禁系统管理出租房,并配合e居卡对流动人口的行为进行研判。在电瓶车管理方面,温州通过备案将人车关联,以方便防盗管理,与2013年相比,电瓶车盗窃案数量下降93%。在老人与儿童管理方面,温州免费分发1.5万条可提供查找服务的“安心手环”给老人使用,并研发“智慧护学岗”平台,实时关注儿童在校安全。
(三)中端信息资源较丰富
温州构建了“视频云+”大数据平台,并完善了数据信息的内部共享和外部引入机制,打造了“安防数据超市”,已建成489个接入点位,实现市、县、乡视频资源的互联互通。该市构建的数据研判模型能预警危险,实现“被动警务”向“主动警务”的转变。温州通过视频智能实别技术,联动公安警综、车管驾等系统数据和社会资源数据,进行数据间关联串并和比对,对高危人车进行提前预警。针对新型诈骗,温州建立了涉案号码嫌疑指数模型,通过电话源头阻截系统,对电信诈骗进行电话回访、案中止付。
(四)后端智防平台较多样
目前,温州公安已拥有六大安防平台,包括在线警务、全维布控调控等。工作人员可在平台上抽取信息,建立不同场景的应用模型,实现多维研判及风险预警。温州还成立了安防行动调度平台——温州情指中心大厅,实现了安防资源一图展示和安防力量一键调度,高效指导基层一线开展有针对性的布警、布防和巡处管控。温州电信在永嘉创建了浙江首个数字乡村云平台示范点,移动也推出千里眼平安乡村平台。这些平台具备视频采集、多维应急通知等功能。另外,温州还开发了“农路宝”平台,该平台具有农村公路信息收集、公路档案建设、数据驾驶舱等模块。
三、农村智慧安防体系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一)队伍建设不到位
1.专业人员配置不足
目前,温州一个常住人口近4万人口的乡镇,其正式编制民警仅8人,协警8人,平均2500人拥有1名警务力量,多数乡镇呈现“多村一警”状况。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优秀人才不愿意留在村里,安防队伍推不出、留不住干部,一些偏远山区的安防行业甚至存在后继无人现象。
2.社会力量参与度低
乡镇的村民多为老人和小孩,安全防范意识淡薄。而群众参与治安的合法权益保障机制不完善,导致民众参与共防的主观能动性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个别农村群防群治队伍名存实亡,其参与的范围也仅局限于巡逻、乡贤治理等调解工作。村民自治组织缺乏“成长”土壤。
3.安防人员能力和素质不佳
辅警、网格员存在文化程度不高、流动性较大等特点。在全市1.5万名辅警中,高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占67%、工龄5年以上的仅为22%。多数网格员属本科以下学历,其学习能力较弱,工作经验不足,不善于做群众工作,也不善于和乡镇街道、村居、派出所等管理部门沟通,这就导致部门间各自为政,工作效率较低。另外,该市在组建村居巡逻队、调解员队伍时,普遍聘请退休老党员、老干部,因而,安防队伍存在“老龄化”现象,对信息化设备适应性差。
(二)前端感知网络建设不完善
一是整体布局落后。农村监控点位选择不科学,仍存在盲点,无法进行无死角视频采集,未做到视频闭环。二是设备智能化程度低。当前,监控设备主要运用于录像、自动识别和移动、追踪侦测等方面,百万级、星光级监控设备数量不足,存在视频像素低、数据接口不匹配等问题。三是设备维护不到位。监控点分布过于分散且数量庞大,维护人员配置不足,设备维护不及时。
(三)中端数据融合不充分
公安内部数据流通性差。横向——技侦、网安、交警等部门,纵向——不同区域公安部门,其数据系统不一致、兼容性较差,有些部门涉及公共安全,其数据保密要求较高,缺乏有效清洗标准或脱密标准,难以安全高效地公开、共享数据。公安外部社会数据资源汇聚缺乏系统性。如阿里、腾讯等掌握着消费者习惯、喜好等个人数据,而公安部尚未出台数据共享政策或建立共享平台引导数据融合。“数据孤岛”导致安防产品和解决方案停留在单场景数据处理水平,难以开展大场景、多维数据关联融合分析,从而使目前的数据分析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仍依靠指挥人员的个人能力、经验进行分析决策,数据分析缺乏自动化。
四、温州农村智慧安防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完善物联网感知网络
一是进行县域布点总规划,协调政府支持和村委众筹等集资途径,在必要处增设摄像头,对老式设备进行升级,即增设内置人工智能芯片的摄像机,实时分析视频内容。二是探索“以租代建”模式,督促相关运维单位主动巡检、提前介入,有效解决设备点多、量广、运维难等问题。三是推进多元感知网络建设,丰富数据源,探索生物磁场感应、射频、红外线等技术的应用。
(二)改进安防数据研判系统
1.加强数据共享能力
对内,专人专线入驻,整合刑侦、技侦、网安等部门,共同经营运行,按照分类储存、关联查询、全警共享的理念建立主题数据库,实现资源的统一归集、统一调配。对外,制定政府外部数据共享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明确资源的共享范围、共享方式、更新周期和安全保护措施,也可通过签订数据安全协议、单位共建、建立战略合作伙伴等方式引入外部数据。
2.加强数据分析能力
推进边缘计算升级,加快技术架构从“云+端”集中模式向“云+边+端”分布式模式演变,将大负荷运算量分摊到大规模边缘计算设备上。这一方面能降低数据分析的负载压力,另一方面计算由安防前端设备在边缘侧发起,能更快反馈响应,增强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算法,赋予平台“穿透式”分析能力,以目标识别、人物和车辆属性分析等为技术支撑,并结合社会网络、LBs等分析方法,实现危险行为预警[4]。
(三)打造农村智慧安防平台
建立农村安防一体化平台,实现一键指挥、一图展示、一体化作战。平台应包含以下内容。
第一,综治信息系统。该系统能收集乡村人、地、物等数据,并以地图为基础对数据进行综合展示。
第二,智能物联系统。该系统具有摄像头、智慧烟感等数据接入功能,支持各种大品牌IPC,能实现一屏显示,集中用户验证,集中管理控制。当出现异常时,该系统能实时向指挥中心发出预警。
第三,指挥调度系统。该系统具有以下四个功能:一是实现全程可视,包括报警定位、警力分布、警情现场、处警过程的可视化;二是一键指挥,当警情发生后,智能系统可提供周边警力等资源列表,供指挥长按需调取、选择调度;三是一网流转,基层一线可通过系统向市级各部门申请最高使用权限,简化“一站式”审批流程;四是预案推演,系统能根据农村实际情况叠加案例推理,形成完整沙盘推演,自动指出预案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优化建议[5]。
【参考文献】
[1]曹雪龙.打造县域智慧安防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7(3).
[2]浙江省温州市公安局.突出“科技赋能”深化“战训融合”积极构建“云上练兵”新模式[J].公安教育,2020(8).
[3]侯小刚.大数据思维下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20.
[4]刘小林.人工智能在公共安防领域的应用态势展望[J].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19(6).
[5]吴坚,董思初.智慧公安视域下智能化指挥调度在情指行一体化机制改革情境中的实现路径初探——以温州市公安局“云上公安·在线警务”建设实践为视角[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21(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suanjilunwen/48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