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 > 正文

电子地图测绘中 GPS 测量技术的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2-10-10 09:57:3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使GPS测量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并使其在不同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包括电子地图测绘。将GPS测量技术科学地应用于电子地图测绘中能够获得准确的定位数据信息,提高电子地图测绘水平。在应用GPS测量技术时,相关人员需要了解电子地图测绘的实际需求,结合具体情况合理应用该技术。
 
  关键词:电子地图测绘;GPS测量技术;应用分析
 
  Application of GPS Surveying Technology in electronic mapping
 
  Shan Yue
 
  (Shenyang survey and Mapping Institute Co.,Ltd.,Shenyang Liaoning,110000)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 level of GPS measurement technology has been improved,and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differentfields,including electronic mapping.The scientific application of GPS surveying technology to electronic mapping can provide accurate positioning data information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electronic mapping.When applying GPS surveying technology,need to understand the actual needs of electronic map surveying and mapping,and reasonably apply the technology in combination with specific conditions.
 
  Key words:electronic mapping;GPS measurement technology;application analysis
 
  一、电子地图测绘的工作原理
 
  现阶段,GPS体系主要由GPS卫星设备、地面监控体系及GPS接收设备三个部门构成。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电子地图测绘工作时,一般会利用相应的GPS接收设备。目前,工作人员在使用GPS测量技术时,通常会立足测距交会这一理念基础,开展准确的定位工作。测距交会理念是指不同太空卫星设备在运行时,会针对任一时刻的位置,通过坐标值对其进行呈现,其中,GPS接收设备的位置坐标是未知数值。太空卫星设备在进行数据传输时,会产生一定的时间差,将该时间差与电波的传输速度相乘,便能够获取太空卫星设备与GPS接收设备二者的间距数据。在这种情况下,相关技术人员能够站在三角向量这一关系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方程式。综上所述,工作人员在应用GPS设备进行测量作业时,不仅要接收太空卫星发出的相关数据信息,还要确保至少3颗卫星的信息数据,如此才能针对相应的测量目标开展科学有效的经纬度坐标计算工作。若在测量工作中接收到了4颗卫星传输的数据信息,则能够进行高程值的计算;如果接收到了5颗卫星发出的数据信息,则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GPS测量结果的精确性[1]。
 
  通常情况下,GPS接收设备在运行时接收到的相关坐标信息及有关数据都是实时更新的状态,也就是说每秒的数据信息都是最新的。因此,工作人员可以利用GPS接收设备实现对数据信息的持续接收,同时针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准确计算。当前,GPS定位体系被简单地划分为静态与动态两种。其中,静态定位体系是指相关工作人员将GPS接收设备放置指定的区域内,使其保持固定不动的状态,接着借助该设备开展检测工作,检测时间可能是几分钟、几个小时,甚至是更长的时间,在检测过程中,需对该固定区域的坐标进行精准确定。另一种动态定位体系是指至少应用一台GPS接收设备对不同观测时间点的接收设备的单位进行精准测定[2]。

\
 
  二、GPS测量技术在电子地图测绘中的应用
 
  (一)GPS测量技术在外业采集中的应用
 
  在电子地图测绘工作中,GPS测量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并且是测绘工作中的关键部分。在进行电子地图测绘的过程中,开展外业采集工作往往需要四个工作人员共同协作,如此才能顺利完成工作。这四个工作人员分别负责电脑操作、数据信息记录、探路及驾驶,为了保障整个外业采集的工作效率与效果,测绘行业会对这四名作业人员提出具体要求,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提高电子地图测绘工作质量。
 
  就具体要求来看,操控掌上电脑的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及技能,并能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技能,避免出现操作失误的情况,进而影响电脑操作效果。在对掌上电脑进行操控时,相关工作人员应对测试路线进行合理编号。在测试过程中,工作人员如果没有严格按照规定顺序对同一位置进行多次反复测试,就可能导致出现大量资源浪费的现象,同时,对整个工作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工作人员应对路线编号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对已经有编号的路线也要仔细核对,确保不会出现重复编号,避免路线遗漏现象。
 
  记录相关测量数据信息的记录人员应该保证自身具备快速记录的能力,以及较快的反应能力,能及时领会操作人员的意图,与操控掌上电脑的人员进行配合,进一步加快数据信息的记录速度,保障数据信息记录的精确度。
 
  探路人员应具备丰富的探路专业知识及精湛的探路技能,在具体的探路过程中,要全面了解当地的地形,深入了解测试区域的路线情况,确保测试区域内的所有线路位置都能够被检测到,并且,还要避免对线路位置进行重复测试,减少工作量,提高测量效率,保障测量的精确度及全面性,以防出现遗漏现象,影响电子地图测绘工作的开展。
 
  驾驶工作者要对被测量区域的地理条件、实际路况等进行全面了解,具备娴熟的驾驶技能,能对车辆进行有效的维修与保养。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工作者需要及时应对突发状况,对于行车速度能够进行控制,以免由于车辆行驶速度过快而对GPS测量工作产生不良影响。
 
  对于相关测绘设备,相关人员应该加大保护力度,使设备具备充足的电量,防止设备在应用过程中出现自动关机现象。将测绘前的准备工作落实到位后,就能够开展外业采集工作。在开始测量工作时,工作人员需要先开展GPS定位工作,接着打开GPS蓝牙,将其与PDA连接。当PDA屏幕上显示出“3D”形式时,就说明GPS已经与PDA完成连接,然后就可以对该区域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在采集数据信息时,相关施工人员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命名,将当天日期作为数据信息的名称,然后存入SD卡,以便后续进行数据合并及校验工作。
 
  (二)GPS测量技术在内业处理中的应用
 
  在完成野外作业测量工作后,工作人员需要对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整合,然后科学应用,这一过程被称为内业处理。在具体的内业处理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落实以下工作。
 
  第一,工作人员需要将地图测绘的有关数据信息上传到PC机的硬盘中,并启动E-Road For PC,科学编辑上传的数据信息。由于E-Road For PC本身的功能与PDA上的E-Road For PDA功能相同,因此,使用E-Road For PC也可以进行相应的内业处理。
 
  第二,相关工作人员不仅要利用E-Road For PC在地形图上开展电子地图的编辑工作,还要引导外业测量数据信息记录人员对获取的相关路线数据信息、附属设施信息进行科学编辑及完善,同时加大对信息数据的保护力度,避免出现丢失现象[3]。
 
  第三,在编辑完善全部的路线数据及附属设施的有关信息后,工作人员应该在短时间内,以底图为基础,对地形数据信息与图形进行有效整合。在合并之前,要合理选择底图,最好使用相应的空底图,以此避免出现路线飘移的现象。之后工作人员在合并工作中,需要按照外业测绘的时间顺序,对地形图进行合并。
 
  第四,外业测绘工作中通常存在信号飘移的问题。因此,在实际的内业处理工作过程中,相关PDA操作人员需要针对飘移路线进行有效的定点编辑,并对重复的定点予以删除,如此,便能够将飘移的定点拉到准确的位置。
 
  其五,在数据信息合并完成后,相关管理人员应核对及检验具体的数据信息。同时,熟悉该测绘区域地形的人员需重复检验电子地图的具体测绘情况,尽可能地避免路线偏差、失误等问题。在核对、校验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如果发现电子地图存在严重的路线偏移问题,以及明显的信号飘移现象,应在第一时间开展二次测绘工作,以此保障测绘数据信息的准确度、精确度。
 
  三、电子地图测绘应用GPS测量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一)测绘过程中GPS无法定位
 
  在开展外业测绘工作时,GPS无法定位的原因可能是GPS接收设备受到一些物体的干扰,未接收到卫星信号。在这种情况下,相关工作人员应选择地势空旷、周围建筑物及天线比较少、外界干扰较小的区域位置进行GPS定位,在完成定位工作后,就可以开展相应的测绘工作。另外,在外业测绘工作中,为避免在接收信号的过程中受到干扰,工作人员应选择合适的位置安置GPS接收设备,避免将其安置在无法接收卫星直射信号的地点,如室内、天桥底下、树木密集处、隧道内部等。此外,在应用汽车开展测绘工作时,工作人员应使用装备有长天线的GPS,要利用磁石将天线安置在汽车外部。如果测绘区域的地形比较复杂,且建筑物比较多,则信号容易受到干扰而出错。对此,相关工作人员应使用带有延长天线的GPS接收设备,如果测绘区域的信号比较好,则不需要使用天线。

\
 
  (二)GPS信号飘移问题
 
  导致GPS信号飘移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在阴雨天气利用GPS进行定位测量,受到天气的影响,则会出现信号弱的现象,进而造成GPS信号飘移问题。第二,如果一些地区应用了卫星信号屏蔽设施设备,也会导致测绘中应用的GPS接收设备出现信号飘移问题。第三,如果相关测绘区域的信号比较强,而工作人员还在使用延长天线,则会造成信号飘移情况。第四,由于操作错误引发GPS信号飘移问题。有关工作人员在处理GPS信号飘移问题时,可以应用内业定点编辑这一措施[4]。
 
  (三)测绘过程中行车速度快问题
 
  一般来说,车载GPS的数据更新频率通常是每秒1次。因此,在开展具体的测绘工作时,相关工作人员应保证车速的均匀性,加大对汽车行驶速度的控制,避免汽车行驶速度过快。在控制车速时,应该将汽车行驶速度控制在每小时50千米,这样才能避免在测绘工作中出现GPS接收信号中断这一现象,由此可进一步提高测绘数据信息的精确性。(四)避免长时间停留一个区域
 
  在对相关区域的路线进行测量时,如果在某个区域的停留时间比较长,则PDA操作人员应暂时停止相应的测量工作,从而防止因长时间停留在一个区域而导致该区域在PDA上显示的路线出现飘移问题。
 
  (五)基本信息处理工作
 
  在具体的测绘过程中,PDA会自动记录测量区域的路线线形、里程等数据信息,为提高测绘数据的准确性,相关PDA操作人员应避免过度输入路线基本信息,只需要记录每一条路线的基本信息、有关附属设施的基本参数即可。在对路线基本信息进行内业处理时,由相关记录人员对其进行补充及完善。
 
  (六)跨区路线处理工作
 
  部分测量区域的地形较为复杂,同一条线上的部分路线在基本信息上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具体的测绘过程中,面对一些里程比较长的路线,尤其是跨省、跨市、跨乡的路线,相关工作人员应针对这些路线进行科学分段。探路人员也需熟悉与掌握该区域的地形,全面探测里程较长的路线,按照省、市、乡等区域等级对这些路线进行分段,并要确保不会产生任何误差。另外,记录员应全面了解路线的具体分段情况,以及分段路线的有关信息,并在记录本上详细记录下来。对于这些跨区路线,应该在当天完成测量工作,以此为后续的内业处理工作提供便利。
 
  四、总结
 
  电子地图的应用能为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提供较大便利,人们对电子地图的依赖性也在不断提升。如果电子地图的数据信息存在误差,就会对测绘工作产生不良影响。相关部门应对电子地图测绘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并将GPS测量技术有效应用其中,利用该技术对不同区域的地形、路线等进行精准测量,以此为电子地图测绘工作提供精确的数据信息,进一步提高电子地图测绘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林国正.电子地图测绘中GPS测量技术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8(15).
 
  [2]颜为莉.电子地图测绘中GPS测量技术的应用[J].信息记录材料,2020(7).
 
  [3]杨国权.GPS测量技术在电子地图测绘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2).
 
  [4]张更垒.GPS测绘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应用[J].地矿测绘(2630-4732),2020(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suanjilunwen/4440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