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黄芪是一种“药食两用”的原料,近年来被广泛用于医药、化妆品及保健食品等行业中。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2016-2021年的数据为检索对象,从文献的年度分布、研究机构、文献主题、文献分类、学科及期刊等方面入手分析黄芪的相关研究文献,就黄芪资源开发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黄芪;文献;计量分析
Research status of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ased on Bibliometric Analysis
Li Yajun
(Suzhou health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uzhou Jiangsu,215009)
Abstract:Astragalus membranaceus is a"dual-purpose"raw material,which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edicine,cosmetics,health food and other industries in recent years.Using bibliometrics,this paper takes the data of CNKI from 2016 to 2021 as the retrieval object,analyzes the relevant research literature of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rom the aspects of annual distribution,research institutions,literature topics,literature classification,disciplines and journals,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Astragalus membranaceus resources.Key words:astragalus membranaceus;literature;metrological analysis
黄芪(Astragali Radix)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的根,含有三萜类、黄芪多糖、多种黄酮类化合物等成分,具有免疫调节功能、促进造血功能,以及强心、保护心肌细胞、调节血压、保肝等功效,被广泛运用于医学、化妆品、食品等行业中[1-3]。2020年,黄芪被国家健康卫生委纳入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生产经营试点目录中。笔者采用科学计量方法,对研究文献数量进行比较和分析,有助于科研工作者了解黄芪的研究趋向[4-8]。因此,本文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为检索工具,对黄芪研究文献数据进行检索,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黄芪研究文献的年度分布情况、研究机构、文献主题、文献分布、文献来源及学科分类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以此得出黄芪研究文献的相关数据,明确黄芪研究的重点方向,希望为黄芪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的数据库为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该数据库收录了学术期刊、博士、硕士毕业论文等学术与专业文献资源,具有内容全面、动态更新快等特点,是目前学术研究常用的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分析资料的样本为2016-2021年的黄芪研究文献,文献搜索截止日为2021年12月。
(二)研究方法
在CNKI中用“黄芪”这一关键词检索发表日期在2016-2021年之间的所有文献,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文献发表的年度分布、研究的学术机构、文献主题、文献来源、学科分类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年度分布
通过文献检索,2016-2021年发表的黄芪研究文献一共有2904篇,不同年度发表的文献数量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2016年以来,各研究机构对黄芪的研究一直处于热度较高的状态,每年的报道数量在450-550篇之间,这体现出相关科研工作者对黄芪研究给予了高度重视。
(二)研究机构
笔者对发表文献数量排名前20的相关研究机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2可见,第一,研究论文发表数量与黄芪产地有很强的关联性,黄芪主产地为甘肃、山东、山西等地,该区域研究机构发表的研究文献占比超过10%,其中甘肃研究机构居首位。第二,研究论文发表数量与研究机构的专业性质有关,例如,高校中从事药物和食品相关研究的机构较多,研究数量占据前三的甘肃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及北京中医药大学都开设了药物研究专业。
(三)文献主题分析
统计和分析黄芪研究发表文献的研究主题,结果如图3所示。
由图3可见,研究方向包括成分、药理、临床、制剂等方面,其中,活性成分黄芪多糖药研究论文有50篇,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研究论文有29篇,黄芪甲苷研究论文有23篇。以上研究表明,目前的研究更多倾向于对黄芪活性成分的开发。在临床方面,关于DPN治疗方面的研究论文有29篇,这表明关于黄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运用已有更深入的研究。
(四)文献来源分布分析
对发表文献涉及的期刊分布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如图4所示。
从黄芪文献发表的前10种期刊来看,排名前10的分别为《中草药》《农业科技与信息》《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山西大学》《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中华中医学刊》《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中国中药杂志》和《中华中医药杂志》。其中,《中草药》的发文数量排第一,达到32篇。《农业科技与信息》《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等期刊发文量分别位列2、3、4位,这和近年来研究主题的趋向一致。由此可以看出,活性成分提取利用是近年的热点研究方向。
(五)文献学科分布分析
黄芪研究学科较为广泛,通过统计分析,黄芪研究文献涉及的学科分布结果如图5所示。
由图5可见,黄芪研究学科分布主要集中在药学、医学、农作物、化学等方面。其中,中药学发表文献有1589篇,生药学有108篇,这与它们在中医药中的运用广泛程度有关。医学方面的文献主要涉及中医学、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肿瘤学、泌尿科学、心血管系统疾病、儿科学、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病学,这体现出黄芪在免疫调节、心血管、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有更多的治疗运用研究价值。
三、讨论与结论
(一)黄芪研究发展现状文献分析
近年来,黄芪的需求量和运用量无论是在医学方面,还是化妆品及食品加工方面,都呈现出增长态势。我国科研工作者对黄芪的研究,主要围绕着产业发展和临床运用方面,研究较为深入。
2016-2021年,黄芪的研究文献数量一直保持上升趋势,甘肃、山西等主产地的研究文献发表较多,这表明当地科研人员已积极参与到产业中去。同时,在发文机构中,高校、科研院所占据较前位置,它们充分发挥了自身的积极作用。
(二)黄芪文献研究的热点方向
随着黄芪研究的逐步深入,其多种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因此,近年来,除传统的黄芪中医学研究之外,对黄芪增加免疫系统功能、增加心肌的血液供应、双向调节血压、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清除自由基和延缓衰老等方面的研究文献数量也呈现显著上升趋势。
(三)黄芪研究今后的发展建议
黄芪药材在栽培过程中普遍存在种源退化的问题,而野生种源是保证和提高黄芪质量的重要基础。因此,相关机构应加强对黄芪品种的培育研究,从经济效益、生态保护、市场需求等多角度入手进行考量,合理引导全国黄芪产业的发展,做到定向种植、定点培育,保证黄芪的品质。同时,应加强与专家、科研院所、院校及国外研发能力强的机构的合作,积极创新研究,有效利用黄芪活性成分,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参考文献】
[1]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2]杨港坚,邝国华,冯达星.黄芪临床配伍应用探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1(008).
[3]周倩,孙立立,张乐林.黄芪炮制历史沿革研究[J].中成药,2014(001).
[4]龚千锋.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
[5]罗晓珍,于琴.中药黄芪化学成份、药理活性与临床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2013(6).
[6]薛倩倩,刘晓节,李科,等.黄芪药材化学成分差异的研究进展[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8(10).
[7]曲维忠,郝丽霞.黄芪生脉饮对小鼠耐缺氧和抗疲劳的作用[J].西部中医药,2017(11).
[8]周荣荣,李志勇,郭非非,等.补气药人参,黄芪防治心脑疾病的网络药理学研究[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18(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suanjilunwen/43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