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 > 正文

智慧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学习环境重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2-07-16 11:53:1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传统的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都存在部分弊病,为避免单场所教学的弱势,结合这两个教学平台的优点,本研究试图基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探究智慧教育背景下如何重构大学生的学习环境,从而提升教学效果,为智慧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探明方向。
 
  关键词:智慧教育;学习环境;社会学习理论
 
  The Research on University Students Study Environment Reconstruction at the Background of Wisdom Education
 
  WANG Tiao1,PENG Ying2,JIN Na3
 
  (1.PLA Navy Submarine Academy,Qingdao Shandong 266001;2.Business College,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Nanchang Jiangxi 330022;3.Shandong Province Linyi City Development Center of High Way Enterprise,Linyi Shandong 276000)
 
  【Abstract】:There are some disadvantages in both traditional offline teaching and online teaching.In order to avoid the weakness of single-place teaching and combine the advantages of these two teaching platforms,this study is based on Bandura's social learning theory to explore how to reconstruct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wisely study,so a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explore the direction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wisel study.
 
  【Key words】:wisely study;learning environment;social learning theory
 
  0引言
 
  互联网平台的普及为高校教育利用互联网资源,依托互联网平台开展虚拟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推动智慧教育的普及提供了硬件支持。在互联网与高校教育相融合之后,各大高校挖掘出智慧教育的优势,以其形式新颖、内容前沿、贴合当代学生互联网原住民使用习惯的特点补充传统线下教育教学的不足,自此,各类以直播教学、录播网课等形式的高校课程迅速涌现。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停课不停学”的云课堂覆盖了每一所高校的每一位大学生,虚拟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立刻占据大学生学习环境的主导地位。由于互联网的便利性及其内容的丰富性,广大师生适应了虚拟环境下的教学形式,并形成了一定的教学习惯。在疫情防控期间,学生与教师分批次返校后,线上教学依旧在日常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
 
 
  但线上教学的弊病也在逐步显现,众多学生反映线上教学存在参与体验不如传统线下教学、课堂注意力集中度不够、学习效果不及线下教学、容易产生懈怠等情绪,教师也反映线上教学时虽然可以将学生的出勤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但也存在课堂参与程度较低、甚至在线“翘课”的情况、教学效果不及传统线下教学。如何能借助于互联网,结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优点,对大学生的学习环境进行重构,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目标并提升大学生学习效果,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本研究基于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试图对这一问题做出探讨,为智慧教育模式的进一步创新提供思路参考。
 
  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所提出,强调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其中人的作用分为行为和心理两种因素,行为、心理、和环境因素三者彼此交互,它们的交互作用解释人类的行为[1]。该理论是班杜拉在对两种传统行为理论,即强调人的心理因素对行为的控制作用理论和强调环境因素对行为的控制作用理论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以往的学习理论往往只注重自我因素对人类行为的作用,忽略了环境因素的重要性。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对于观察榜样的行为进行学习,人类大量的学习行为是依托于观察学习这一形式产生。
 
  目前学界对于学习环境的定义较为多元。何文抗、李文光学者将其定义是为学习资源(如信息、教材、教室等)与人际关系(教师和同学的人际交往)的组合[2]。Wahlstedt则是从空间的角度解释学习环境的概念,认为线上学习环境是人们乐于花时间学习的场所[3]。朱晓光则认为学习环境是学生与学习资源相交流的学习过程[4]。卢锋和吴伟敏学者结合互联网技术对教育的变革,认为学习环境不只是一个场所,也可以是学生与教学资源交流时所产生的氛围[5]。综上可见,将学习环境定义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与人际资源的组合更具有全面性,本研究将采取该定义作为理论基础。
 
  2智慧教育背景下学习环境的特征
 
  2.1开放性
 
  与传统的线上线下教学不同,智慧教育不局限于时间或者空间的限制,而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学生既可以随时随地访问网络学习资源,参与网络学习,又可以参与线下课堂教学和实地考察学习,既满足学生反复学习的需求,又可为学生带来较高的社会实践的参与感。
 
  2.2丰富性
 
  智慧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资源。师生可从虚拟和现实的学习资源中自主搜寻并筛选自身需要所需内容。教师可根据最新颖的资源调整教学设计,以适应当代学生互联网原住民的学习生活习惯和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学生也可依赖于广泛海量的资源,加深自身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2.3互动性
 
  学习环境不仅是物理场所,更是人与人的关系的组合。传统的教学中师生在课堂中互动较少,在网络学习时这一互动的匮乏则更加显著。而学生由于在课下的共同学习的契机较少,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也较大,造成同学关系较冷淡的结果,学生把出色的同学当作榜样的意愿也较低。在智慧教育学习环境中,师生与学生之间互动性更强,心理距离更近,学生更易把教师或身边同学当作学习榜样从而观察学习,榜样能发挥更佳的示范作用。
 
  3社会学习理论视角对智慧教育下大学生学习环境重构的启示
 
  3.1打造学习榜样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多数行为都是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学习所得,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后果,可以迁移到自身的相似行为上。因此,社会学习理论十分强调榜样的作用。

\
 
  在观察学习者身边或与学习者具有较大共同点的榜样更能引起学习者注意。教师作为教学中最受尊重的对象,首先应该以身作则,在网络教学中露面发声,以对待线下课堂教学同等的严肃态度对待网络教学。教师可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聊天讨论室,在有与课堂知识相关的问题需要讨论时,教师应起到引导作用,当学生们讨论问题进展缓慢时,教师可适当提点学生,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在课下,教师可主动向学生在聊天讨论室中分享生活,鼓励学生有生活中的问题都可以主动向教师及同学倾诉,在生活遇到难题时,教师及同学可群策群力,共度难关,如果学生觉得不宜在聊天讨论室内分享,也可私下与教师交流,教师尽心为学生排忧解难;教师也可主动与学生私下交流,向学生表示出关爱,学生感受到与教师的心理距离拉近后,向教师倾诉想法的意愿也会加强。教师采取上述措施后,可达到与线下课堂教学同样的教学效果。
 
  树立在学生中起示范作用的榜样更关键在于挑选出色的同学,彰显他们的过人之处从而吸引其他学生效仿。教师可对课堂学习态度认真,互动积极,课下的学习任务完成出色、课堂汇报展示精彩的学生做出公开的表扬,并为其适当增加期末总评的平时表现分,从而吸引其他同学向表现出色的榜样学生学习;在每月月末的课堂可预留约10分钟的时间,邀请被表扬的学生向其他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及心得体会,其余学生可将该学生的学习经验及心得迁移至自身的学习过程。教师还应当关注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进展较大的学生,并对这类学生做出表扬,邀请这类学生分享自身取得较大进步的原因和经验,该措施即可令其他学生迁移该学生的学习经验至自身的学习过程,又可鼓励暂时后进的学生不要气馁,有充足的信心在课程学习上取得优异成绩。
 
  教师应鼓励班级内同学按照自愿原则结成互助小组,先进的同学以自身经验手把手帮助后进的同学,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后进的同学可以与近距离接触先进的同学,观察学习他们的长处为己所用。期末教师可根据小组的进步状况为组内同学给予平时表现分加分。教师还可以定期为学生举办线下学习交流的场所,即学术沙龙,学生可自主报名参加,教师可不参与出席,由学生自主选择一名同学作为沙龙活动主持人,在沙龙中学生可自主交流学习中的困惑,其余同学从自身经验出发帮助出谋划策,也可分享自身高效学习的成功经历,其他学生可自主选择成功经验并内化于自身,学生们还可以互相分享学习生活中的心得体会,在学生之间形成尽量轻松的氛围,有助于学生之间更加密切地交流,学生们内部的心理距离也可因此拉近,更易于发挥榜样学生的示范作用。这一措施可以有效加强学生们之间的人际交流,有助于改善学生们之间的人际关系,还可以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性竞争的氛围,在即使是虚拟的场所中也可以为学生学习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
 
  3.2优化学习资源
 
  智慧教育最关键的优势之一在于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在学习环境中,学校资源最突出表现为学习的场所和教学设施。智慧教育的学习场所融合线上与线下两个空间,除去线上的学习,线下的交流也不可忽视。教师应为学生选择安静,空旷,舒适的线下学习空间。出于对学生健康的考虑,教室首先应要求的采光通风良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尽量避免拥挤狭小的学习环境。在气温过高或者过低时学生都难以专心学习,教师应选择温度较为舒适或者配备空调设施的教室。对于学生学习而言,略有白噪音的环境比绝对安静的环境更适宜学习,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室内放置低分贝、自动播放的风吹树叶声、翻书声、鸟鸣声等白噪音的音频设备。
 
  教学设施也对学生学习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应尽量选择先进的教学设施,为学生搜寻前沿的教材。对于无在课堂有深刻体会的教学内容,教师应为学生争取实地考察学习的机会,带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现实生活,从实践中学习知识。考虑到部分课程的现实场所难以进入,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沙盘推演、模拟游戏等器械,增强学生对于课程的体验感和参与感;期间由学生自主结成小组,自主推演,教师在向学生布置主题并确定学生模拟练习时间后不做过多干预,由学生自主发挥创造性,期间观察学生小组推举出的组长是如何引导小组完成作业,发挥自身榜样示范作用;在小组完成模拟现实任务并进行课堂汇报展示时,教师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和团队合作水平进行点评,为协作能力强的小组和在小组中起到了引导示范作用的学生适当加期末平时表现分或实践得分。
 
  4结语
 
  综上所述,重构大学生智慧学习背景下的学习环境,包括打造可供学生学习的榜样模范和优化学生的学习资源,可为学生树立起观察学习的对象,将榜样的示范作用发挥到更佳水平,改善学生学习的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令学生具有更强的参与感,弥补了传统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不足,为我国智慧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Bandura A.Social learning theories[M].New York:General Learning Corporation,1971.
 
  [2]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Wahlstedt A.,Pekkola S.,&Niemel M.From e-learning space to e-learning place[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10,39(6):1020-1030.
 
  [4]朱晓鸽.论学习环境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1996,4(07):16-18.[5]卢锋,吴伟敏.网络学习环境的特征与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01(7):21-2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suanjilunwen/4044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