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研究为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生活技能开发情况,使得学生获得与自身生活及职业有关的技能,在现代信息化技术支持下开发了生活技能项目过程评价体系,建立数据化信息系统,该系统一方面可实现数据的录入,建立相应系统实现学生个人界面登入,进行活动项目勾选角色勾选,提交审核,审核通过便可实现学生对应十项技能数据的导入;另一方面,可实现过程性记录,大数据分析,形成雷达图界面,直观反映该生十项技能对应值,为学生个性化成长路径制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教育;高职生活技能开发项目;过程评价体系
Research on the Process Evaluation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Life Skills Development Proje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on Education
YE Lingfen
(Jiaxing Nan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Jiaxing Zhejiang 314031)
【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life skills o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so that students can acquire skills related to their own lives and occupations,under the support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a process evaluation system for life skills projects has been developed,and a dig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as been established.On the one hand,the system can realize the data entry,establish the corresponding system to realize the student's personal interface login,carry out the activity item check the role check,submit the audit,and the audit can realize the import of the student's corresponding ten skill data;On the other hand,it can be realized process recording,big data analysis,forming a radar chart interface,intuitively reflect the corresponding values of the student's ten skills,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personalized growth path.
【Key words】:information education;higher vocational life skills development project;process evaluation system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信息化已逐步渗透在高职的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从课前的信息到课中的互动到课后的分享等,但构建学生第二课堂教育的信息化过程评价却很少,高职学生成长不仅是专业技能的习得亦是生活能力水平的提高,故需形成“硬技能”+“软技能”共同发展评价体系,多维度全方位评价学生能力水平,助推高职院校学生生活技能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1高职生活技能开发项目概述
进入21世纪,互联网信息技术取得了飞速的进步,全球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技术自动化职业有着较高的需求[1]。调查研究表明,在2030年世界上最缺的岗位可能为高技能劳动人才,当前各大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仍是以学科知识为主的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忽略了技能人才的培养[2]。针对这一问题有学者提出了“21世纪技能”概念,在该框架下生活技能受到了高度关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强调高校自身主要在于立德树人,强调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优秀人才的培养,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3]。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旨在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操作技能的实践型人才,生活技能是技能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生活技能是个体针对日常生活各类需要、挑战采取相应积极的行为进行处理的能力。世卫组织在《学校生活技能教育》中强调要通过对学生生活技能的培训教育,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4]。
高职学生年龄多为17~21周岁,正处于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可塑性强,通过生活技能项目培训的开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一项调查研究表明,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大部分心理问题是关于学习考试、恋爱及人际交往[5]。生活技能教育具有较广的覆盖性与针对性,能够有效解决大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生活技能开发项目应找准目标,明确未来发展方向,2018年生活技能项目在高职院校推广,围绕学生自我认知、合作交流、抗压、情绪管理、人际关系等核心能力,形成以室内心理健康教育为课程内容的第一课堂,以校园心理拓展训练为主体的第二课堂,以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校外研学旅活动开展为第三课堂。目前,“生活技能开发项目”已在若干中职和高职院校进行课程试点,但信息化过程评价体系的构建尚处于探究阶段。因此,为进一步理解“生活技能开发”内容,将“生活技能开发”融入学生生活、学习、活动、实践等,多维度统筹学生成长过程,应构建学生成长过程信息化评价体系,形成个性化成长路径,使立德树人的践行有据可依、落到实处。
2信息化教育背景下高职生活技能开发项目过程评价体系的构建
教师了解学生生活技能掌握情况及心理状况,结合实际提出具有可行性的意见,可为学生指明发展方向,做好职业规划是高职院校工作的重点。建立生活技能项目开发过程评价,应该与当前社会发展相适应,将学生就业及职业需求作为导向,形成过程性计划,将“生活技能开发”与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相联系,构建过程评价体系,一方面能够为师生教学及学习提供决策支持,另一方面有助于形成适合每一个学生自己的个性化成长路径。
2.1明确评价体系范围
我国生活技能教育起步较晚,且以往多针对中小学生开展,高职学生生活技能群体调查及评价相对较少。有限的研究在生活技能调查方面存在样本量少、认知偏差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生活技能整体处于偏低水平。大学生生活技能在“健商”维度中处于最低,针对这一问题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人际关系等课程,但较为分散,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此次研究在评估高职学生生活技能过程时主要以日常生活及第二课堂为主,主要涉及到学生对校园活动、实践活动及实训活动的参与情况,有无参与志愿公益活动及表现,创新创业情况等,评估内容丰富,形成学生“软技能”的主要构成内容(如图1所示)。在被动性的学习模式当中,老师单向输入、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结果是学生进行背诵、记忆以及传统的机械化练习。生活技能项目强调学生的课程活动丰富且充满互动性,他们从真实情景中获得知识,因此由各自学科领域的专家组成的一流师资团队,通过丰富的活动,发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图 1 评价体系范围示意图
2.2搭建生活技能开发项目评价体系
将上述学生成长内容纳入生活技能开发十项技能框架内,十项生活技能:问题解决、批判思维、做决定、创造性思维、人际关系、自我认知、沟通、换位思考、抗压、情绪管理。即学生每一项活动都将解构成十项技能,并探讨十项技能所占的配比。因此学生每参加一个项目,根据其在项目中角色的不同,将获得十项技能维度不同程度的提升。经过一学期或一学年的数据收集,便可直观反馈学生十项生活技能水平,其流程如图2所示,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可对比学生个人“软技能”水平较整体水平的对比情况,可供学生参考并明确下一阶段的技能成长方向。
图 2 生活技能开发项目过程评价流程图
2.3构建数据化平台
建立数据化信息系统,该系统一方面可实现数据的录入,学生数大,参加的活动及在活动中参与的角色各不相同,建立相应系统实现学生个人界面登入,进行活动项目勾选角色勾选,提交审核,审核通过便可实现学生对应十项技能数据的导入。另一方面,可实现过程性记录,大数据分析,形成雷达图界面,直观反映该生十项技能对应值。
2.3.1系统功能设计
该系统面向不同用户,包括前台系统与后台系统两个部分,前台为学生及教师提供服务,后台则面向教务管理人员。学生登录到前台系统能够完成基本素质测评,对课程成绩及第二课堂成绩评估结果进行查询,根据结果了解自身生活技能掌握情况及与其他学生存在的差距,进行自我提升。教师登录系统可以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查询,包括生活技能、课程项目各项成绩等,结合每个学生实际情况及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给出建议,提供个性化指导。相关负责人可以设计与学生生活技能相关的测试题目,按照学生基本素质评定要求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教务管理处通过对后台数据的分析与查看,及时进行反馈,并结合评估结果对生活技能培训教学作出相应的调整。生活技能开发项目过程评价系统功能如图3所示。
图 3 生活技能开发项目过程评价系统功能
2.3.2系统数据设计
评估系统数据主要涉及到学生成绩数据、教师用户数据,后台教务系统管理人员经导入模块将学生的十项技能成绩导入到系统中,专业负责人将素质测评成绩录入系统,第二课程评估则由课程老师负责,完成设计及数据的录入。关键数据主要包括素质测试题表,包括学生的编号、测试内容、考察点、选项分值等;课程信息表包括课程类型、课程名称;生活技能评估表包括学生编号、专业标号、策略文件等。
2.3.3系统实现
系统重点针对学生10项生活技能进行评估,按照选项进行给分,对评分范围给出专业性标准。教务管理系统根据核心课程成绩将数据导入到对应的数据库中,应对不必要的数据进行清理,纠正不一致值。根据数据来源分析挖掘学生的需求,另外还可以进行可视化呈现,最后进行应用教育教学中。将学生活动名称作为纵坐标,将学生十项技能的赋分作为横坐标,线上呈现学生软技能的可视化效果图,每位学生都可以看到自己班级中最高分和平均分的雷达图。
2.4构建该体系保障制度
评价体系的运行应有制度的保障才能得以长久的运行,因此需要制定相关制度,统一全局意识,明确具体要求,纳入日常工作内容及考核范围,形成监督机制,构建长效运行的评价体系。高职院校应出台学生生活技能项目开发的相关文件,针对过程评估制定相应的制度保障,明确不同组织的目标及职责,确保分工明确,提升该体系的运行效率。
3高职生活技能开发项目过程评价体系下学生个性化成长路径
3.1融入思政教育,提升学生自我认知
高职院校学生生活技能培训与思政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党组织明确提出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应牢牢抓住给予,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育人的契机,构建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培养出具有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养的高质量人才。高职生活技能培训不仅仅是提升学生生活技能的路径,同时也是高职思政工作迈向新平台的关键。因此高效应关注运行生活技能开发项目信息化过程评价体系,收集过程性数据,同时进行企业调研,分析就业市场对学生技能的期待。强化学生生活技能及职业规划能力的同时,能够形成学生的基本素养,实现教学目标。
3.2推行项目管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优化高校人才培养的结构体系。高校要根据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人才培养总体规划,将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在各高校推行生活技能培训项目,积极培养社会各领域建设急需的专业人才。构建大学生生活技能评价档案,高校培养的大学生未来将分散在各行各业工作岗位上,承担社会建设的责任。因此,高校要从承担社会责任的高度,加强在校大学生的意识培养和行为引导教育,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高职院校要结合社会发展的要求,针对社会所需的技能广泛开展数据统计、信用评级、职业能力评定等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活动,将院校的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和成果转化有机结合,从而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增强社会的认可度。
3.3合理教学安排,落实生活技能教育
生活教育开发项目过程评价体系与学生工作及学生成长密切相关,将学生在学校里的日常生活、活动、实践等通过信息化手段结合生活技能开发项目统筹为学生“软技能”过程性成长。可进一步转变人才培养视角,推动高职院人才培养体系模式改革,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保障生活技能课程的高效落实,应合理安排生活技能教学计划,可采用减少总课程课时安排、延长课时周期的方式,确保生活教育能够贯穿高职三年教育的全程,合理对课时进行分配,提升生活技能。
4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生活技能开发强调对学生主体作用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利用信息技术及互联网平台,构建生活技能开发项目过程评价体系,能够追踪到每一个学生,多维度统筹学生成长过程,从而针对每位学生制定个性化成长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高职教育改革,有利于践行“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证实该项目过程评价体系具有实用性与可靠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孙妍妍,祝智庭.以深度学习培养21世纪技能:美国《为了生活和工作的学习:在21世纪发展可迁移的知识与技能》的启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8,15(3):9-18.
[2]董慧敏.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素拓管理学分制对学生生活技能的影响探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5(2):58-62.
[3]何修栋,黄嘉鑫,谭烨.粤西地区学生“生活技能”发展现状及教育培养的调查研究:以阳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才智,2021,15(17):153-155.
[4]王文彬,欧阳河,易雪玲.高职学生生活技能课程及其实施研究:基于全国七省区试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6(17):50-55.
[5]崔发周,张晶晶.高阶能力导向的职教活动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4):19-2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suanjilunwen/38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