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 > 正文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分析与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2-05-19 11:44:2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互联网自身具备强烈的开放性,因此人们不仅会运用计算机网络获得诸多便利,也在无形中面临着安全风险的威 胁。当前,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与计算机网络息息相关,而且人们在生活中频繁地使用计算机网络,但如果计算机网络之中 出现安全问题,必然会导致个人乃至整个行业遭受较大的损失。因此,人们必须重点分析计算机网络相关的安全问题,同时探 讨计算机网络相关安全问题的应对策略,从而使计算机网络能够真正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关键词:计算机;  网络安全;安全问题;分析探讨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LU Quanming
(Changzhou University, Changzhou Jiangsu 213000)

【Abstract】:The Internet itself has a strong openness, so people will not only use computer networks to obtain a lot of convenience, but also face the threat of security risks invisibly.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all walks of life in our country is closely related to computer networks, and people frequently use computer networks in their lives. However, if security problems occur in computer networks, it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greater losses for individuals and the entire industry. Therefore, people must focus on the analysis of computer network-related security issues, and at the same time discuss the countermeasures of computer network-related security issues, so that computer networks can truly become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soc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computer;network security;security issues;analysis and discussion

我国在进入 21 世纪之后,计算机网络逐渐普及到我国的各个角落,当前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我国大众生产、生活的关键部分。尽管计算机网络有着诸多优势, 但是所有人都无法回避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的安全问题,  如果对上述安全问题采取忽视态度,必然会损失严重。 在对安全问题进行分析以及探讨之后,人们可以为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提供更多的保障。

\

1 计算机网络安全相关内涵

运用一系列针对性较强的技术方式,或者管理手 段,使计算机网络在安全过程中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就 是计算机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在实际运行的时候,无 论是硬件设备还是各类软件,都会得到一定的安全保 护,从而不会由于各种恶意攻击而损坏,其信息更不会 丢失、窃取、泄露以及篡改 [1]。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具备相应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1)计算机网络有着开放性特征,任何 用户在运用计算机网络之后,其浏览记录以及个人信息 等都会留下一定的痕迹,可能会出现信息泄露,但是可 以通过安全措施对用户的信息进行加密。(2)计算机网 络有着实用性特征,计算机网络安全能够使整个网络位 于更加安全的环境之中,所有用户都能够正常运用计算 机网络,例如检索和获取各种信息。(3)计算机网络有 着物理性特征,就其本质而言,计算机是一种工具,因 此,计算机网络必须保证所有用户能够顺利操作,并能 够正常运用软件功能以及物理属性。

2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我国的互联网及其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迅猛,所有 行业或领域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必然会运用计算机网络,甚至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每个人生活中的必需 品,越来越多的人在生活中对计算机网络产生依赖性。 例如,我国大部分企业运用计算机网络开展日常岗位工 作,我国各个教育阶段开辟线上教学新阵地等。然而,  随着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安全问题逐渐浮出 水面,引起我国社会的广泛关注,甚至成为一个无法回 避的社会问题。如果计算机网络在安全方面得不到保 证,会导致信息数据被泄露、破坏或者篡改,甚至可能 会导致机密信息外泄,重要资产被窃取,造成的损失难 以挽回。由此可见,计算机网络必须在安全性方面获得 更高的保障 [2]。

3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简要分析

3.1 入侵至计算机网络各个角落的病毒

严格来说,计算机病毒属于一种软件程序,但是此 类程序会对计算机造成较大破坏。计算机病毒入侵的方 式是多种多样的,而且难以被人们察觉,病毒通常会伪 装成“人畜无害”的二维码、网站链接、电子邮件乃至 图片等,轻易进入计算机系统内部。计算机病毒的传播 十分迅速,如果一台计算机内部出现病毒,与该计算机 处于同一网络内的其他计算机都会感染病毒。

不仅如此,计算机病毒的破坏力强大,例如会破坏 原有的系统文件,不断复制和派生新的形式,导致整个 网络瘫痪,或者不断地对计算机内的文件进行复制,导 致文件信息丢失、外泄等。在 2006 年,我国境内出现 了“熊猫烧香”计算机病毒,只是在短时间内,我国大 量计算机被“熊猫烧香”的图案“霸屏”,严重干扰了 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转。虽然诸如“熊猫烧香”之类的 计算机病毒可以被消灭,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 病毒也在“更新换代”,对计算机网络的整体安全造成 较大威胁 [3]。

3.2 网络黑客的恶意攻击

“黑客”一词原本是指 IT 领域内部擅长运用计算机 技术的高手,他们不仅精通计算机的运行、操作、维护, 还会找到计算机网络内部存在的诸多漏洞,所以黑客能 够破解计算机密码,或者通过恶意篡改数据等方式,使 计算机的安全防护系统瘫痪,进而成功入侵计算机网 络。就法律层面而言,黑客没有在得到他人允许的情况 下,擅自侵入或攻击他人的计算机系统,查看、破坏、 下载、篡改其中数据以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已经违反 了法律,必须受到法律制裁。但是,黑客行为能获取暴 利,而且不会轻易暴露,因此黑客行为不仅在我国存在, 在世界范围内也比较猖獗,成为当前威胁计算机网络安 全的一大公害。

3.3 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漏洞

计算机网络的开放性有利也有弊,正由于计算机网  络具备开放性,导致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隐患时刻存在。 例如,用户自主安装计算机程序、传输数据等行为,是  已经得到计算机允许的,但是大多数文件数据以及程序  都是人为编写,必然会存在漏洞,而不法分子会利用这  些漏洞,不费吹灰之力地在计算机网络内部“钻空子”; 或者计算机系统的漏洞,会使得原本“滴水不漏”的安  全防护系统出现缺口,进而引发安全风险事件。当前,  我国计算机通常运用 Windows 系统,或者运用 Linux  系统,但已经普及的系统并不代表环境绝对安全,计算  机系统的漏洞必然存在且长期存在。

不仅如此,计算机网络的用户在操作过程中,  也会 由于操作不当而引发安全风险事件。例如,部分用户不 具备安全意识,没有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对计算机网络 设置安全防护;还有部分用户在操作计算机的过程中违 反相应的规定,导致安全风险直线上升,主要表现为计 算机的登录密码未设置、所有计算机账号均设置为自动 登录、所有账号运用相同的密码、计算机内部的杀毒软 件未及时得到更新等。黑客以及计算机病毒之所以能够 屡屡得手,是因为部分用户的操作不当、以及计算机系 统自身存在漏洞。

3.4 人为因素引发的安全问题

为了更好地维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在互联网内部 设置的安全防护措施是比较多的,然而在部分情况下,  安全防护的作用没有发挥。除去上文提到的用户不规范 操作之外,还有以下几个人为因素,会加剧计算机网络的 安全风险。(1)负责对计算及网络进行管理的人员,其能 力和素质没有达到标准,  如果管理人员在技术层面不达 标,  就不会及时发现计算机网络之中的安全问题,  或者在 发现问题之后选择忽略,在问题扩大化、严重损失产生 之后,管理人员才进行事后补救,导致安全问题变得更 加棘手 [4]。(2)不良信息仍旧在计算机网络内部传播。 以我国境内的高校为例,在我国高校内部,无论是教师 还是学生,其素质无法做到整齐划一,经常会出现有人 通过计算机网络下载不良信息的情况,使得高校在精神 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受到不利影响。除此之外,由于不良 信息之中可能藏有计算机病毒,一旦病毒爆发会出现十 分严重的后果,使得高校的网络安全出现较大隐患。

\

4 有效处理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策略

4.1 设置访问计算机网络的各项权限并控制

要想真正使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得到提升,必须设 置访问计算机网络的权限,并且进行严格控制。计算机网络相关的访问权限,通常为对计算机网络的用户进行 精确而严密的身份认证,从而确认用户的权限,避免出 现不法分子入侵的现象。在对不同的身份进行区分之 后,向所有用户分配唯一的账号,作为统一的电子身份 标识,然后要求用户运用整齐划一的、唯一的电子身份 标识进入计算机网络。加强计算机网络访问权限控制工 作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能够有效强化计算机网 络的安全性 [5]。

4.2 升级防范计算机网络病毒相关技术

计算机病毒会严重危害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而且计 算机病毒有着较强的隐蔽性、种类繁多、传播速度快、 蔓延范围广等一系列特征,会破坏计算机内部的功能, 导致大量信息数据被泄露以及篡改。如果计算机系统感 染了病毒,要想清理病毒会十分麻烦,由此可见,广大 网络用户所面临的重要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就是计算 机病毒带来的威胁。所以,要想真正将计算机病毒“拒 之门外”,需要通过两种方法,提升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性。(1)人们需要安装杀毒软件,设置相应的防火墙, 从而及时清除和防御计算机病毒;(2)建设计算机病毒 的杀毒升级库,对现有的杀毒软件进行定期升级,保证 杀毒软件能够发挥出自身的作用。

4.3 对计算机网络的防火墙进行科学配制

计算机网络内部的防火墙作用为“过滤”,通常设 置于计算机网络和广大用户之间,任何信息以及通信都 需要经过防火墙。防火墙在过滤海量信息的时候,会自 动拦截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信息,起到阻挡的作用。不 仅如此,防火墙还会限制未经允许的外部用户对计算机 网络的访问,以及隔离内部计算机网络与外部计算机网 络。总而言之,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离不开防火墙的强 大“隔离”作用 [6]。

4.4 加密并备份重要的计算机网络信息数据

为了避免计算机网络相关的安全问题,导致的重要 信息数据外泄、篡改、遗失和破坏等严重后果,人们必 须备份重要的信息,同时对所有重要文件信息进行加密。 人们可以运用特定的算法,特殊处理重要的文件信息,  使其转换成为无法通过正常手段进行识别的代码。此类 代码被称为“加密文字”,要想查看真正的内容,必须 运用准确的密钥才能够进行查看。在文件信息被加密之 后,即使文件信息被别有用心者运用不正当手段获取,  也会因为没有专用的密钥而无法查看其准确内容。在对 重要的信息数据进行备份之后,即使计算机网络遭受攻击而陷入瘫痪,重要的数据信息也不会丢失,可以将备 份的信息数据进行拷贝,重新放置于被修复的计算机系 统之中。

4.5 持续提升计算机网络用户的安全意识

计算机网络的运用者就是广大用户,因此,要想提 升计算机网络的整体安全性,必须不断提升计算机网络 用户的安全意识。在使用计算机网络的过程中,所有用 户必须做到“安全第一”,不能为了获得小便宜而“丢 掉西瓜捡芝麻”,避免被“黑客”等别有用心者找到漏洞。 (1)需要使所有计算机网络的用户改变原有的思想,真 正了解安全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关键性,我国政府应当持 续开展网络安全相关宣传工作,使所有用户意识到,计 算机网络的安全与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2)用户使用 计算机网络的过程,必须具备良好的习惯,用户不可随 意接收来路不明的电子邮件以及网页链接等,同时强化 普法工作,避免个别用户在受到诱惑后利欲熏心,铤而 走险,成为“黑客”大军的一员 [7]。

5 结论

综上所述,就我国现阶段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而言, 存在一系列安全问题,导致我国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之中 潜藏着较大的隐患,如果安全风险事件随着问题产生而 爆发,必然会导致个人、行业乃至整个社会遭受难以估 量的损失。所以,必须对计算机网络相关的安全问题进 行分析,然后对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探讨,使我国的计 算机网络环境长期处于稳定而安全的状态。

参考文献

[1] 张磊,任冬,陈奇.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探讨[J].数 字通信世界,2021(11):25-26.
[2] 王千千,王英.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问题和维护措施[J].网 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1(11):165-166.
[3] 王琴.关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加密技术的探讨[J].科技 创新与应用,2021,11(33):90-92+96.
[4] 王建.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研究[J].电脑知识与 技术,2021,17(32):36-37+57.
[5] 于伟波.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防范策略[J].网 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1(10):177-179.
[6] 朱亚兵.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防范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 坛,2021,20(21):31-32.
[7] 王靖.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其防范措施研究[J].信息与电 脑(理论版),2021,33(19):229-23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suanjilunwen/3816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