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 > 正文

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手段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2-05-12 14:09:2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到数据时代,计算机网络逐渐成为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数据拥有信息数量巨大、数据信息内容异常丰富等特征,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重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十分重要,有助于提高国家、企业以及个人的网络信息安全性,维护计算机网络稳定、安全运行。为了进一步提高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等级,需要安装防火墙与杀毒软件、提高社会大众的信息安全防范意识、重视相关工作人员的教育与培训,构建综合素质高的网络安全团队、创设健全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体制,强化网络管理安全性。

  关键词:大数据;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手段

  Research on Computer 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Protection Method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

  SHE Chunyan

  (Xinjiang Career Technical College,Kuitun Xinjiang 833200)


  【Abstract】:Modern society has entered the era of data,and computer networks have gradually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people's lives and work.Big data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uge amount of information and abnormally rich content of data information.In the context of the era of big data,it is very important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protec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information,safe operation.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level of computer 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in the context of big data,it is necessary to installfirewalls and anti-virus software,improve the public's awareness of information security,pay attention to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relevant staff,build a comprehensive high-quality network security team,and create a sound computer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to strengthen network management security.

  【Key words】:big data;computer network;information security;protection means


  0引言

  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信息数量不仅规模巨大,同时内容十分丰富且形式多样,极易引发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一方面影响到网络环境的稳定运行,另一方面也会造成经济等不同方面的损失。计算机病毒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手段是确保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方式,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并没有受到高度的关注[1]。假使计算机网络信息正面临着安全威胁,怎样避免计算机网络信息数据被窃取、篡改以及丢失等是用户考虑的关键性问题。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受到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分为外界自然因素、信息泄漏问题、木马病毒入侵问题、应用因素与系统程序恶意破坏五个方面。

  基于大数据背景的信息网络实时监测技术,是提高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范网络信息被恶意攻击的重要技术手段。大数据既涵盖了非结构化数据,也包含了各种类型的非结构化数据,依托于神经网络整合自主识别网络安全信息的方法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从本质上改善网络信息安全自动识别的准确性与范围[2]。同时要将大数据技术与云计算技术紧密结合起来,这是由于实时的海量数据收集与分析要借助于像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系统一样的框架向各个电脑分配工作。本文基于大数据背景探讨了计算机网络安全信息防护的重要性与方法,为进一步完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理论研究提供帮助。

  1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的重要性

  大数据通常代表拥有庞大数据信息的体系,假设只从大数据字面对其进行理解必然会产生较大的限制性,实际存在的大数据无法通过具体的某种方式获得。从本质层面来分析,大数据表示为在庞大数据信息中快速、精准获得有价值信息的一种科学手段,并且与这种手段有着密切关联的技术也囊括在大数据技术范畴中[3]。

\

  大数据拥有显著的特征,一般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5]:(1)信息数量巨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社会在使用信息数据时对其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为了确保获得的信息数据具有良好的精准性与有效性,必须要进一步强化数据信息分析与挖掘的水平。(2)数据信息内容异常丰富。数据信息内容的多种多样通常是基于沟通和交流层面来分析的,涵盖了视频以及图片等,并且相比较于以往的单一化数据结果,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差异,假使存在不同类型的信息数据,将会对大数据信息技术开展信息筛查工作带来非常大的挑战。

  总之,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至关重要,在开展大数据信息分析与处理过程中,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很好的提高数据传输效率以及数据处理质量。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计算机网络信息也会存在较多的安全问题,导致信息安全问题频出,还会影响到人们的隐私安全,所以为了确保国家、公司以及个人的网络信息安全,必须要充分重视网络信息安全防护工作,构建安全的网络运行环境,不断强化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效果。

  2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存在的安全问题

  2.1黑客入侵

  在众多计算机遭遇入侵事件当中,黑客入侵是不良人员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方式,在当下大数据环境下,黑客入侵慢慢发展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信息安全事件,国家计算机也经常会受到黑客的攻击。从入侵方式来看,黑客入侵主要涵盖了两个类别,分别是恶意进攻与主动进攻。这两种进攻方式都会导致计算机的损坏,使得计算机不能够正常运行。当黑客进入到计算机系统之后,计算机系统中保存的个人信息资源以及隐私数据等都面临被窃取、修改的风险,假使这些重要信息泄漏出去,极有可能被违法人员恶意应用。现代信息传播速度十分迅速,即便是一个简单的信息泄漏事件,也会对一个普通公民生活与工作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可见信息泄漏带来的后果是难以想象的。计算机系统在受到黑客恶意攻击与主动攻击之后,会使得内部存储数据失效,不再拥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总的来说,黑客入侵不仅会导致数据信息等物质方面的损失,同时也会给人们精神上产生较大影响。

  2.2人为操作失误问题

  当下计算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工作人员只有科学合理的操作计算机,才能够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各项功能,为人们生活与工作带来极大便利。然而,一些人员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没有按照规定标准进行,会使得计算机系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人们在实际运用计算机是应当要建立良好的网络安全防护意识,掌握相关操作规范,防止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出现较多失误,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产生不良影响。

  3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手段

  3.1安装防火墙与杀毒软件

  防火墙是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的重要手段,在实际安装防火墙时需要联系计算机具体状况,合理选取专业防火墙,同时及时更新杀毒软件病毒库,确保其始终保持最新状态,定期开展计算机病毒查杀工作。在安装好个人防火墙之后,应当要及时进行系统漏洞的查找与修复,进一步强化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性能,在检测到危险因素时第一时间反馈给用户并提醒用户及时处理。另外,还需要运用更新补丁的方式来修复计算机系统漏洞,有效防范不良人员通过系统漏洞潜入到计算机内部,进而引发计算机内部信息的泄漏与篡改。最后,通过在计算机中安装防火墙软件可以很好的预防钓鱼软件。依照最小安装标准,只要安装相应的组件与应用程序,同时依托于升级服务器等手段确保系统漏洞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更新[6]。创设网络准入管理机制,对终端身份进行核查与认证,通过网络准入、非法外联管控以及漏洞管理等手段,将非终端阻挡在企业内部网络之外,保证合法终端行为的规范性与可控性,进一步强化企业计算机安全防护性能。

\

  现阶段网络上的杀毒软件种类较多,在实际进行杀毒软件选择时,怎样确保安装的杀毒软件可以满足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要求是必须要重视问题。具体来说,在选择杀毒软件时应当要优先使用拥有自身云计算服务、DDOS防护等的杀毒软件。依托于网络攻击防御平台、DDOS网络安全防火墙等关键系统设施与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强化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能等级[7]。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即便计算机安装了相应的杀毒软件与防火墙,也需要每隔一段时间更换一次计算机网络信息方面的密码,并尽可能的提高密码的复杂性,比如说融合大小写字母、数字与符号等,从而提高密码破译的难度,提高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性。

  3.2提高社会大众的信息安全防范意识

  在现实社会中,身份证号是每一个人唯一的编号,而在网络世界中各个用户也有自身的特定编号。在实际使用计算机网络过程中,用户往往需要在不同的平台注册不同的账号,比如说微信账号、各种购物账号以及支付账号等,这些平台拥有用户完善的个人信息,甚至还掌握了用户的财产信息。所以,用户应当要充分重视加强账号的安全防护,避免账号被不良人员窃取。为了提高用户账号的安全等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用户在设置账户密码时,应当要尽可能的提高密码复杂程度,降低账号被盗的几率,另一方面要尽量避免使用陌生的公共网络,并且要立即清除在该网络环境下留下的所有账号信息,增强自身的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意识。

  3.3重视相关工作人员的教育与培训,构建综合素质高的网络安全团队

  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网络信息安全等级,积极开展相关专业人员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十分有必要,并且还应当要进一步提高高水平人才的网络安全意识。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在保障网络信息安全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为此必须要不断提高这部分人群的综合网络安全素养,不仅要求工作人员全面掌握系统安全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要能够熟练运用对抗方面的知识,逐步构建一个实践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的网络安全团队。在对专业工作人员进行教育与培训过程中,不单单要传授相关知识与技能,还需要重视引导其养成良好的网络安全意识。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在开展任何环节的操作时都应当要严格依照相关规定及进行,这是由于再稳定的外部防范也会由于内部问题而导致系统安全漏洞的产生。

  3.4创设健全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体制,强化网络管理安全性

  在大数据环境下,企业用户与个人用户在平时使用计算机过程中,都应当要高度重视计算机的网络安全保护工作。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应当要与社会企业建立稳定的沟通交流途径,有效引导计算机市场创设健全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计算机使用者的操作规范性,并且能够充分重视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工作,从多个层面入手不断强化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效果[8]。

  为了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社会企业与协会等应当要积极创设健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管理体系,引入全新的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方法来创设计算机技术平台,从而不断强化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2)加强对计算机操作人员的规范化引导,企业一方面要积极倡导计算机操作人员开展自主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网络素养,另一方面也要定期开展工作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活动,引导操作人员建立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思维,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意识,能够全面了解与合理应用市面主流信息安全防护软件,进一步强化计算机数据信息的安全水平。(3)企业应当要结合自身实际应用环境引入数据认证技术,科学合理管控计算机网络的访问频率,同时依托于多种形式的计算机网络数字认证手段,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内部网络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有效避免网络信息被不良人员窃取与盗用等。

  4结语

  综上所述,近几年来频繁出现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让人们逐渐意识到提高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性的重要性。针对现阶段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要充分发挥杀毒软件与防火墙的优势,提高社会大众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与学习,构建切实可行的计算机网络管理机制,推动计算机网络信息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义.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技术研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25):59-60+62.

  [2]何潇.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与防护措施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实施策略[J].艺术科技,2019,32(7):284-285.

  [3]孙文诗,冯乃勤.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探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12):29-30.

  [4]高午.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及防护措施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7):29-30+36.

  [5]周亿城,陈靖,唐满华,等.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和解决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35):83-84.

  [6]武变霞,王会芳.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及防护措施[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4):20-22.

  [7]张心祥.基于大数据视角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策略的思考[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4):72.

  [8]谢世春,陈露,李继扬.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19):178-17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suanjilunwen/3787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