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计算机论文 > 正文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抽蓄工程智慧工地研究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2-03-14 11:07:2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物联网是一种非常先进的信息技术,它以地方电网的项目管理为基础,结合管理方法和实践来实现技术发展。同时通过提高实际服务质量和电网项目管理体系,有利于提高智能电网项目施工现场的操作技能。本文主要介绍抽蓄电站规划建设智慧站点所需的任务,介绍如何建设智慧站点基础设施,以及现场项目规划和建设,将制定分级结构和调整计划,作为当前项目的一部分,预测电厂项目的未来建设和发展方向和趋势。

  关键词:电网基建;工程现场管理;智慧工地;工地物联网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Site of Pumped Storage Project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QIU Wei1,GUO Kunyang2,HUANG Wenlong1,YE Jiechen1,HUANG Yuyi1

  (1.Fujian Xiamen Pumped Storage Co.,Ltd.,Xiamen Fujian 350108;2.Beijing Guodiantong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Beijing 100000)


  【Abstract】:The Internet of Things is a very advanc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It is based on the project management of the local power grid and combines management methods and practices to achiev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At the same time,by improving the actual service quality and the power grid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it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operating skills of the smart grid project construction site.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the tasks required for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smart sites for pumped storage power stations,how to build smart site infrastructure,and on-site project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A hierarchical structure and adjustment plan will be developed as part of the current project to predict the future construction of the power plant project,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s and trends.

  【Key words】:power grid infrastructure;project site management;smart construction site;construction site internet of things


  1电网工程智慧工地

  电网智能化工地建设是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移动应用、云计算以及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而实现的,构建电网现场项目管理领域的智能感知、网络化、协作化和科学化电网基础设施管理生态系统,对抽蓄电站建设现场实施可视化、精准化、智能化管理,提高项目现场施工管理水平。

  1.1实时感知

  在为抽蓄电站项目打造智慧工地时,实时采集数据和信息是应用的主要内容。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物联网技术可用于采集电网项目施工现场的实时施工数据、施工相关信息和图像数据。同时,在传输过程中进行初步分类处理,有效提升数据信息价值的应用。

  1.2在线服务

  传统抽蓄电站项目建设过程中,下达指令时会存在一定的时间滞后;反馈处理后才能整理出来,需要很长时间。而在智慧站点的创建过程中,使用移动客户端及时反馈现场问题,通过在线服务解决问题可以提高效率并减少系统负载[1]。

  1.3监管透明度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抽水蓄能电站运行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应用过程中,要对各个环节进行监控,以确保施工质量,及时厘清不合理的工作内容。传统监督模式透明度低,容易加剧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之间的紧张关系。而智慧工地相关数据和信息可实时访问,监控过程清晰透明,能确保公平性,提高抽蓄电站工程建设效率。

\

  1.4智能分析

  与大多数项目一样,在建设电网项目时,每天都会产生大量信息。而这类数据信息包括重复信息和故障信息,准确的信息处理也是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推进的重要过程。在建设智能工地时,可以结合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结合当前的技术发展,对采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精准处理,能有效提高数据的可用性。

  2总体架构

  2.1基础设施层

  (1)识别设备:用于识别各种资源的二维码和射频识别标签以及相关的识别设备,包括:移动终端、RFID阅读器、身份证阅读器和各种生物识别设备。(2)出入控制设备:用于工地出入口等主要工地大门,尤其是人行门和车门。(3)定位设备:用于各种资源,尤其是人员定位。根据定位原理可分为RFID定位、卫星定位、Wi-Fi定位、超宽带定位、光学定位等。分别应用在不同的场景。(4)视频监控设备:按类型可分为固定设备、便携设备和个人设备。固定式适用于各种现场监控和出入口监控,便携式和个人设备主要用于移动使用和本地操作监控。(5)工地管理设备:包括电子围栏和边防人员,用于施工过程中对重要工地和边境地区的动态管理和保护。(6)工程测量装置:在设计过程中,用于各种距离、角度、高度等方面的测量。此类设备在监控高风险连接或质量控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7)高风险监控装置:用于对施工过程中安全风险较大的技术部位和特殊装置进行重点监控。此类设备通常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自主系统,包括:深井监测、高模板监测、塔架、起重机、电梯等的监控。(8)绿色建筑监测设备:用于监测施工现场的天气(气压、温度、湿度、风)、灰尘、噪音、水和用电量[2]。

  2.2工地感知层

  (1)视觉感知:利用视频监控设备观察屏幕、数字图像、虚拟现实场景,结合可视化工程模型,形成对施工现场的直观、可视化、可视化感知。(2)施工资源感知:利用身份识别设备、访问和存在控制设备、定位设备,为包括人员、车辆、材料、工具、施工设备等在内的各种施工资源创建数字标签。进出重要大门时的行为以及实时位置跟踪,以全面了解建筑资源。(3)工地空间感知:根据大体位置信息、部门信息和技术测量数据,结合广泛的地理信息,对工地进行数字化、光栅化,利用区域政府和工程测量设备,形成对事件空间的三维感知。(4)高风险环节检测:利用高风险监控设备动态识别工程中涉及的深坑、高模板、塔吊、电梯等高风险环节。动态传感适用于高层运行、三场运行和高风险的电线杆,特别是在建设电网项目时。(5)绿色建筑感知:利用绿色建筑监测设备,实时感知施工现场的天气、灰尘、噪音、水、用电量等信息。

  2.3远程监管层

  (1)平台基础设施:远程控制层主要针对以项目组为管理对象的各级建设管理部门。因此,在平台基础设施方面,可以将宏观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与微观架构相结合。信息模型技术实现大面积从环境到工程部分,从地面到地下,从3D地形到3D建筑,从外到内,整个区域的可视化,形成一个平台远程观测级别。(2)技术视频监控:将技术视频用于远程视频监控、人员行为、规范化工厂、重要技术节点监控的进度、安全和质量管理要求。提升视频检测分析能力,智能将工地不规范与视频对象定位联动,提升监控效率。(3)安全文明监控:一方面通过对重要环节(绿色建筑、高风险环节、高风险作业)的实时监控,发现安全问题并解决;另一方面,这是通过实施管理系统和规则来实现的。对同一批货物、到岗、观察站进行有效监控,避免违规和执行不力。(4)全面的功能监控:包括在功能管理的基础上,对各级施工管理进行专业的全面监控,包括工期资源使用监控和工期异常监控、质量相关质量控制、技术工程相关成本。(5)大数据分析:使用基于大数据思维的大数据云平台,通过整合多来源的施工现场大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的独特技术优势,帮助进行异常检测、关联智能管理领域的分析与趋势预测。

\

  3实施方法和成效

  通过在建筑物、汽车、人员运输等各种物体之间引入人工智能、传感器、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技术的电网结构的入口和出口相互连接,形成“物联网”,然后与“互联网”融合,实现项目管理和项目建设现场的利益相关者一体化。使用更智能的方式来改善项目中相关组织和员工之间的互动,以提高沟通的清晰度、效率、敏捷性和速度。

  3.1实时监控

  使用视频监控设备,通过观察图像和数字图像,实时创建对场景的直观、可视化和视觉感知。视频头使用永久安装和移动摄像机的组合进行排列,在关键的施工阶段和高度,施工人员将移动摄像头戴在头上或胸前,实时向本地和远程观察员发送视频信号。施工现场周围安装固定视野的移动摄像头,对施工现场周围的人、车、机、料等进行监控。视频信号通过外部网络和内部网络的组合传输,将技术视频与规划、安全和质量管理要求相结合,对人员行为、现场和关键工艺节点实行远程监控。以此完善视频检测分析功能,将工地违规智能检测与视频定位相结合,支持监控中心人员决策,提高监控效率。

  3.2资源管理

  使用识别装置和定位装置移动物料、工具、工程机械等。安装带GPS定位的电子围栏,通过定位资源对上述物料和设备进行跟踪,如无故离开设施,系统会自动记录并发出警报。还要充分利用北斗GPS和定位技术、智能头盔、手机热点、姓名存在监控系统等,将触控技术应用于整个物联网平台,提供实名制管理、在线状态管理等有效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功能。

  3.3安全预警

  施工现场环境包括温度、湿度、水文、气象、地质、地表降水等,对技术安全的影响复杂多变。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在施工现场安装各种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因素的变化,并将其发送到处理层。物联网平台通过各个监控系统的控制设备(如传感器、摄像头等)控制特殊设备和特殊操作人员。该系统可实时监测塔机的风速、高度、重量、回转角、侧翻保护等数据,及时预警违规行为,提供区域保护。传感器或摄像头还可以实时跟踪位移、变形、裂纹等数值,如果这些数值变化接近可接受值,可以利用RFID定位技术快速定位危险区域,进行及时加固修复。通过使用物联网技术的数据存储、记录和分析功能,可以找到结构损坏的原因,避免在以后建造类似建筑结构时造成损坏。

  3.4质量把控

  建筑材料的质量是设计质量的主要保证。射频技术可以消除条码需要近距离直接扫描才能识别的缺点,对整个建材供应链进行实时监控和控制。随时获取材料和零部件信息,提高自动化程度,实现供应链管理智能化。基于图像识别的金属结构快速质量控制系统,以图像处理技术为核心,可自动快速确定钢筋搭接部分的直径、平行度、间距、长度,快速验证钢筋设计。该技术还可用于控制施工质量,例如在规划挖掘、混凝土工作、倾斜铁塔和下垂土壤时。借助便捷的移动终端设备和智能设备,还可以为现场工作人员提供及时、详细的提醒、信息提示和运营支持。搭建云办公沟通平台,满足远程会议、信息共享、无纸化办公的需求。

  3.5环境管理

  远程可视化粉尘噪声监测系统主要监测城市及周边建筑工地的粉尘和污染,包括数据处理系统、监测设备、数据采集设备、传输系统等。系统设备包括噪声监测器、粉尘监测装置、以及摄像头等,通过采用在线监测技术能够全天候对厂内粉尘、噪声进行全面监测,并自动上传至监测中心。如果得出的数据超出标准值,则会自动发出声光警报,并通过短信的方式通知相应的管理人员及时做出相应的对策。监测控制时,粉尘监测设备还可以连接全场的除尘器和雾化器或喷雾器,一旦数据超标,可以立即启动设备进行自动处理。

  3.6教育培训

  VR安全教育管理采用先进的VR、AR和3D技术,以动态3D形式模拟施工现场的场景和危险,达到施工现场安全教育培训的目的。通过使用VR技术,建筑公司可以填补建筑安全和技术集成方面的教育空白。独特的沉浸式VR技术可以让建筑工人暴露在各种危险的工地环境中,例如从高处坠落、矿井坍塌、火灾、触电等施工现场环境的实时场景,让施工人员充分了解各种防护装备的重要性,学习相关知识,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

  4结语

  目前针对智能工地物联网技术开发和实施的联网数据中心,特别是利用云计算技术的强大功能,在基于网络平台的平台内建立了完整的机制和广泛的数据库系统。在数据库系统中,施工现场的施工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蜂窝网络或无线电技术,精确分析施工现场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的设备通信数据和通信系统的内容。通过网络平台系统中的GPS定位功能,可以通过定位技术实时监控施工现场的情况,并做出精确判断。

  参考文献

  [1]曾凝霜,刘琰,徐波,等.基于BIM的智慧工地管理体系框架研究[J]A.施工技术,2015,44(10):96-100.

  [2]周封,刘闻博,刘志刚,等.智能视频技术在电力系统领域的应用[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5,20(5):14-1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suanjilunwen/36388.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