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市场的快速变化、技术的不断革新及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推动着中国企业在管理创新方面不断探索与实践。企业管理创新既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的客观需要,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核心竞争力的有效路径。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然后分析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企业管理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有效的创新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企业管理,管理创新
0引言
经济新常态是指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经济增速从高速转向中高速,标志着中国经济从依赖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二是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即通过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等,提升产业附加值;三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即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构建绿色生产方式;四是发展模式从外延式扩展转向内涵式提升,注重内外需均衡发展,提高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旨在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经济体系。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应制定更加长远的发展规划,通过管理创新提升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能力,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由当前中国企业管理实践可知,部分企业仍沿用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不仅导致企业创新动力不足,还导致企业无法有效提升其管理效能,对企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因此,结合经济新常态背景对企业管理创新路径加以探索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1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提升竞争力、适应市场变化、推动技术进步及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必然选择。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路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需要同时面对来自国内外的竞争压力,不得不通过创新管理来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一方面,市场竞争压力增大,中国企业需要在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和价格等方面进行调整,倘若难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或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则容易被市场淘汰。这就要求中国企业在发展中具备前瞻性思维和敏锐洞察力,以及时捕捉行业动态并调整战略。另一方面,当前很多中国企业依然通过规模效应和低成本策略来获得市场竞争优势。但随着经济新常态下的产业结构调整,这种策略优势不再明显。企业若仍沿用传统发展模式,则难以满足新时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不利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中国企业要想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就需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融合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加以创新,建立起适合自身发展的、有企业特色的经营管理制度,以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实现企业的稳定发展[1]。
1.2技术变革推动管理变革的必然选择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影响着中国企业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还推动着管理理念、管理工具的不断变化。中国企业必须适应技术变革造成的发展变化,把握技术变革带来的机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大数据为例,大数据在企业管理中应用,可以通过海量的数据分析,精准预测市场趋势、消费者行为和竞争对手动态等,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托大数据驱动的管理模式,企业能够增强管理的科学性。与此同时,技术变革促使信息流动更加高效、便捷,传统的层级管理模式难以满足信息的高速流动需求,企业需要建立更加扁平化和灵活的组织结构,拓宽管理者之间、员工之间、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渠道,提升协作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管理决策速度和市场响应能力[2]。
1.3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中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涉及经济、社会和环境3个维度。企业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必须加强管理创新。在经济方面,需要具备长期盈利能力,要求企业在资源配置、市场运营、人员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提高各要素的使用效率,降低发展成本,实现更高的盈利水平。在社会方面,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需要通过关注员工的福利与职业发展、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遵守法律法规与道德规范等举措,打造良好的企业口碑,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市场影响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支持与信任。在环境方面,环境保护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不断加剧,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中需要引入绿色管理理念,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量等有效规避环境风险,提升企业形象,吸引更多消费者和投资者,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2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企业管理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企业的管理创新成为主流趋势。但在具体实践中,很多企业仅将管理创新停留在口头上,缺乏足够重视,导致企业的管理水平达不到预期要求。
2.1未对创新予以足够的重视,传统管理局限性凸显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已经出台多项政策引导企业管理创新,但部分企业未对管理创新予以足够的重视,仍沿用传统管理模式,致使管理局限性不断显现,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第一,传统管理决策机制相对僵化。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市场需求变化迅速,企业需要具备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能力。但在传统管理决策中,通常需要经过多层审批,甚至存在交叉管理和交叉审批的问题,导致企业决策缓慢,部门间协作效率低下,从而失去市场机会。第二,传统管理模式抑制员工的创造性。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员工的创造力和协作力。但传统管理模式下,员工只是决策的执行者,并非创造者,从而限制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增强,导致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堪忧[3]。
2.2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管理效率不高
企业的管理制度对其内部运行模式具有决定性作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实现长远发展,企业需要搭配科学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但部分企业在管理制度制定中主观性较强,将管理者的意志作为主要衡量标准,缺乏明确的决策流程和科学的管理依据,导致企业在面对重大决策时容易出现判断失误,造成资源浪费或失去市场机会,难以实现高质量发展[4]。例如,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配置人力资源不仅能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而且能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但目前部分企业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构建,仍采用硬性管理模式,致使员工难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造成负面影响。
2.3缺乏足够的人才与技术支撑,制约管理创新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企业面临严峻的人才短缺和技术瓶颈问题,成为制约企业管理创新的核心因素。一方面,企业的管理创新依靠高素质人才,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用人需求不断增加,而人才供给难以满足其需求,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的现象,导致人才专业素养难以匹配实际工作要求;二是企业自身存在着人才流动性大、留人难的问题,部分高素质人才会因追求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而选择跳槽,进而加剧企业的人才短缺问题[5]。另一方面,部分企业的先进技术引进与利用能力相对不足,从而限制其产业升级和管理模式创新。
2.4管理模式相对落后,管理流程不完善
管理模式对企业的管理质量、管理效率具有决定性影响。企业的管理模式理应随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但当前部分企业仍然采用刚性管理模式。该模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管理效率,但容易使企业内部管理组织僵化、缺乏活力,且管理流程不完善。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与发展需求,并结合当下社会发展环境,建立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管理模式。
3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企业管理创新路径
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及全球经济环境的持续变化,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此背景下,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日益复杂,需要在把握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和优化管理策略,以实现健康稳定发展。
3.1增强管理创新意识,推动组织结构优化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企业的管理创新需要从增强创新意识开始。第一,企业管理层应学习现代化企业管理知识,如了解国际市场规则、行业发展趋势、文化差异等,掌握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技能,并通过研究国内外优秀企业的成功案例,以及行业交流与合作,借鉴其在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创新经验,并根据自身所在行业的特点、市场定位、目标客户群体的需求,制定差异化战略规划,实现自身的管理创新[6]。第二,企业应采用扁平化、敏捷型的组织结构,提高决策效率和响应市场变化的速度,并鼓励跨部门合作,促进信息共享和资源流动,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3.2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提高员工创新的积极性
企业管理制度应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加以创新。当前,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因此有必要优化管理制度,形成科学的管理制度。首先,企业要根据所处的内部外环境及其实际经营状况,调整与优化管理制度,使其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其次,企业有必要构建风险防范制度,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整合企业内部的人力、物力资源,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最后,企业应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提高内部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7]。
3.3加强人才和技术支撑,提升企业的管理效能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为提高核心竞争力,企业需要在人才和技术方面增加投入,以此提升企业的管理效能。在人才培养方面,企业需要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包括专业技能、领导力、团队协作、沟通技巧、信息素养等方面,通过内部导师制度、轮岗学习、外部交流等方式,鼓励员工持续学习,促使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8]。在技术支持方面,企业需要加大资金、人力资源的投入力度,通过市场调研明确信息化发展目标,引入信息化管理工具和管理系统,如企业资源规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等系统强化信息流和资源流的管理,以帮助员工实现高效办公,有效提升企业的管理效能,为自身管理创新奠定基础。
3.4创新企业的管理模式,实现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
传统的刚性管理模式不仅容易导致企业内部管理组织僵化,以及灵活性、适应性不足,而且容易造成企业发展与市场脱节。因此,有必要创新企业的管理模式。柔性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管理模式,以企业文化、价值观为前提进行管理,强调尊重与平等,能够拉近员工与企业之间的距离,满足员工的个性化需求,使其积极为企业发展作出贡献[9]。由于两种管理模式各有利弊,企业在管理创新中可以利用刚性管理模式来完善内部规章制度、规范内部员工行为,以营造稳定且安全的工作环境,并辅以柔性管理,在提高员工创新积极性的同时,提升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
4结束语
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经济新常态对企业提出的新要求。企业需要明确认识到自身的管理不足,抓住经济新常态带来的发展机遇,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以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实现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孙远林.新常态经济背景下我国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路径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1(9):26-27.
[2]井润田,贾良定,张玉利.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理论及其关键科学问题[J].管理科学学报,2021(8):76-83.
[3]周红.新常态背景下我国企业管理的创新路径[J].商业文化,2021(36):43-44.
[4]王轶,孙晓悦,文宗瑜.企业管理规范性何以提升返乡创业企业经营绩效[J].学习与探索,2021(3):120-129.
[5]葛锐.新形势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策略[J].商业文化,2021(32):70-71.
[6]张体俊,黄建忠,高翔.企业管理能力、全要素生产率与企业出口:基于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证据[J].国际贸易问题,2022(5):155-174.
[7]吉祥熙,黄明.后疫情时代中国跨国企业管理面临的挑战和对策研究[J].管理现代化,2021(6):77-79.
[8]李香花,周文琦,曾辉祥.基于企业管理决策的水管理会计框架构建[J].财会月刊,2021(3):69-76.
[9]韩进,李平,周海波.企业管理情境下生态系统理论框架与未来研究方向[J].管理学报,2022(1):139-149.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81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