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 > 正文

智能制造与企业营运管理创新的思考论文

发布时间:2022-02-18 09:31:2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2015年5月,我国正式颁布了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 十年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对于国内工业制造领 域而言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此背景下提倡智能制造,这意 味着企业传统制造技术、理念需进行全面转变, 同样对企 业营运管理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文就对智能制造与企业营 运管理创新展开分析,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制造;企业营运管理;创新

       《中国制造2025》主要是以智能制造为切入点, 在原工业制造模式上予以突破,智能制造将数字化、智 能化等融为一体实现智能制造生产。和传统工业制造相 比,智能制造不仅是技术与理念上的创新,更是我国工 业制造升级转型的关键。在智能制造背景下,我国工业 制造企业应及时创新传统营运管理方法模式,和智能制 造有机结合,在实现成本控制、数字化生产的同时,提 高国内工业制造企业整体营运管理水平。

一、智能制造对企业营运管理的影响

1.提高生产管理灵活性

         在智能制造下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大多是小批量 多品种的,这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制造企业的发展主流。 与传统生产模式相对比,这种生产模式更能满足客户需 求。由于传统生产模式批量较大,品种比较单一,并不 能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而智能制造的到来则改变了这 一现状,促使企业发展更加顺利、高效。在生产管理中 融入了信息化系统和智能化设备,这是传统企业生产管 理不具备的先进之处,确保最终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 和数量都能得到有力保障,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展开资源 规划[1] 。自从企业实施智能制造后,可以通过生产排程 模块中的相关信息给出最佳计划,从而提高生产执行 率,既可以有效减轻工作人员工作压力,又可以充分调 动人员潜能,使整个工作链运行起来十分顺畅高效。除 此之外,生产制造执行系统可以根据不同产品信息构建 关系。比如,根据产品属性、功能等建立相似或差异关 系,并将各产品工艺流程紧密结合在一起,使产品工艺流程在相同规范、生产环境中实现生产制造,从而提高 生产管理灵活性。这些都是智能制造所带来的优势。

\

2.促进产品升级创新

         在文件《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表示,我国应当抓 住机遇,以创新为主要手段开展生产制造,从传统制造 全面转变为智能制造。在此背景下,我国制造企业必须 全面转变生产模式,企业的创新程度直接影响到国内整 体工业制造创新水平。智能制造更重视品质管理,其核 心在于产品品质管理输出。智能制造能够对生产设备使 用情况加以约束,并对用户权限形成制约,能够在一定 程度上避免出现人为影响失误。而且,通过智能制造, 当生产制造突发异常情况时,智能制造系统会及时停止 运行,并快速将异常情况反馈至管理部,帮助管理部做 出调整,在完成生产目标的同时,确保产品质量不受影 响,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二、加强智能制造背景下企业营运管理创新的对策

1.明确智能制造核心目的

        企业应当意识到智能制造并不只是一种目的,更 是手段上的体现。之所以实现工业制造行业的智能化发 展,其核心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节能降耗、提高产业附加 值、转变生产制造方式、满足客户需求、降低成本增加 收益等。这是我国工业制造领域实现转型升级、提高国 民经济增长的关键环节。所以在此背景下,工业制造企 业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以政府决策纲领为导向贯彻营运 创新工作,提高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智 能制造背景下的企业营运管理创新,坚决不能只落实表 面工作,而是要在正确认识智能制造的基础上,将理念 转变为实际行为,在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后能够看到显著 成长[2]。

2.实现精益生产制造

        要想实现全面智能制造生产,企业就必须实现精益 生产制造。精益生产制造是指在适当的时间生产适量产 品,既能有效减少原材料成本浪费,又可大大保证质量 符合客户需求,打造供应相当协调的生产局面,是智能 制造的重要组成。对于企业智能制造而言,通过将各种 各样的先进技术加以结合,给生产制造、管理、服务等 各环节提供支持。虽然在传统工业制造过程中也有精益生产理念,但传统精益生产更依赖于工作人员经验,要 想以工作人员的经验来确保整个生产制造过程实现精准控制非常难。但在智能制造理念下则可以高效解决该问 题。企业中所有产品的信息都会录入系统中实施分类管 理,如果发现产品存在浪费现象,系统会及时指出,帮 助管理者展开调整,从而实现全生产制造过程精益化管 理。与此同时,在实现精益生产制造后,企业完全可以 根据客户需求来展开生产工作,并不会存在供不应求、 供过于求的情况,既提高了服务质量,降低无用生产, 又使企业经济效益可以得到有力保障。

3.坚持以人为本

         在智能制造背景下,企业营运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 本理念,在生产制造时关注员工潜能激发。在企业开展 智能制造时,基本上都是一个员工操作多台智能设备, 也只有这一个工作人员具有设备操控权限,实现工作人 员和设备间的互通互融[3] 。在实际的智能生产制造过程 当中,智能系统会将多个工作人员结合起来形成小组, 以小组为单位分配生产任务。这种模式更具人文性,工 作人员除了可以操控智能设备之外,还能参与到管理过 程中来,这是我国传统工业制造企业不具备的工作机 制。而通过全新工作机制可以有效激发工作人员积极 性,员工作为企业创新的动力来源,在积极性得到激发 后可以提高企业劳动率,最终可对企业营运管理创新提 供有力支持。因此,在智能制造下企业应当关注员工群 体,以人性化工作机制构建绿色生产模式,从而留住人 才、吸引人才,同样这也是《中国制造2025》纲领所提 倡的。从我国工业制造领域能源消耗情况来看,该行业 所消耗的能源占总消耗的70%左右,这也成为制约我国 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在此情况下,我国工业制造领域 必须降低能源消耗,实现节能减排,才能推动经济与行 业健康持续发展。而且,对于工业制造行业来说,在实 现绿色生产后能够推动企业营运管理创新。企业必须抓 住智能制造机遇,以此为契机利用智能化技术展开驱动 创新,引入和开发节能技术、产品,提高资源利用率, 为自身营运管理创新的高效进行提供条件。

4.通过智能制造提高成本管理有效性

         我国工业制造企业经济效益主要来自产品销售, 企业要想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就必须调高产品售价。但 从目前市场来看,如果将产品的销售价格调得过高,就 会使消费者市场缩小,甚至可能会使企业丢失老顾客。 在智能制造下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无论在原材料还是 技术方面都能实现高效控制,确保在根源处减少成本开 支,为企业带来更多经济利润。在企业生产制造全过程 中都会进行智能化监测,智能制造理念提倡的是高效 率、低能耗、低成本生产,而且这些思想贯穿于产品生产制造全过程,对成本展开前、中、后管理。对于各环节成本现状会及时反馈给管理者,给管理者做出决策、 规划提供有力依据,还大大避免了重复、过度生产情 况出现。因此,在实际生产制造时,企业要密切结合智 能化技术展开成本管理。比如,可以融入标准成本法与 ABC相结合、SWOT与BSC管理相结合的方法提高成本管 理有效性[4] 。这些方法既满足智能化要求,又和当前我 国工业制造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相协调,可以起到良好的 管理效果。

\

5.整合运营

          自从我国在提出和实施智能制造概念后,传统工业 制造就面临巨大挑战。因为传统生产模式无法适应新动 态,问题也随之而来,如部门之间无法展开高效沟通, 产品订单、供应链、生产过程等都逐渐出现动摇现象。 甚至在生产制造过程中还存在基础资料丢失、“三哑” 问题等,这会严重制约营运管理创新。因此,在《中国 制造2025》纲领下,整合运营是企业创新营运管理的必 要路径之一[5] 。在实际的整合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敏 捷协同供应链加以整合,将企业整体营运效率加以提 高。企业还需构建预测体系,对智能制造前、中、后可 能存在的风险提前预测,制定应急方案。同时,在服务 质量上也需得到提高,企业可以建立共享平台,使用户 可以参与到生产制造监督过程中来,构建一条用户与企 业间的沟通桥梁,使用户可以了解智能制造模式,为今 后展开合作奠定基础,更好地服务用户个性化需求,提 高用户反响,以此来全面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

三、结语

          综上所述,智能制造不仅提高了生产管理灵活性, 还促进了产品升级创新。在智能制造背景下,企业可以 通过明确智能制造核心目的、实现精益生产制造、坚持 以人为本、通过智能制造提高成本管理有效性、整合运 营等对策,创新营运管理,促进智能制造与企业的深度 融合,推动国内制造业升级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雅茹,宋良荣.智能制造与营运管理:融合与创新[J].农场经济管理,2020,294(9):43-46.
[2]  俞朝杰.关于智能制造所带来的管理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6(14):401.
[3]  冯圆.智能制造与成本管理:融合与创新[J].新会计,2016(5):6-11.
[4]  楼旭明,徐聪聪.智能制造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4):1-7.
[5]  郭纪斌,李鹃.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与创新型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策略研究[J].南方农机,2019(24):118-11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3584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