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 > 正文

科教融合背景下高职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5-03-10 17:21:1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文章通过教学改革,探索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科研和教学融合的协同育人途径。依据专业现状与需求调研结果,针对人才培养困境,基于科教融合背景,文章提出深化科教融合、创新教学模式,聚焦学科前沿、优化教学内容,搭建科教平台、实践体悟真知,科教赋能发展、打造校企共赢四个方面的教学改革思路,并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此次教学改革,使教学内容“新药味”更浓,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科研思维、创新能力,达成了教学、科研互促共进的目标,为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多维度的教学改革、为教育科研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多新思路。
 
  关键词:科教融合,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0引言
 
  医药行业对国家经济和民众生活至关重要,是满足人民生命安全和民族健康安心的重要保障,其为建立健全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目前,中国医药行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国家出台的社会经济发展纲领性文件中多次将新医药产业列为新兴支柱产业之一,加以大力支持。现代制药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传统制药行业产业升级。作为一个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行业,其对岗位设计划分和员工能力、素质要求都与传统行业存在一定差异,对高素质、专业能力强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持续上升。
 
  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普通高等学校专科专业,在医药产业链的地位十分重要[2]。本学院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旨在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出色的就业技能和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觉悟,熟练掌握药品质量检测、GMP管理、GSP管理、仪器分析等基础知识[3],并具备药品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药品生产经营、质量管理等综合能力,面向药品制造和流通行业的药物检验员、药师等职业以及药品质量检验和药品质量管理等相关岗位和岗位群,能够从事药品检验、药品检测与分析、药品生产规范操作、药品质量管理以及药品数据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随着我国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就业的岗位结构和类型结构将会随之发生改变,对人才也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在当前产业变革引领下的人才培养新动向[4],因此现代医药高职教育需要不断进行人才需求调研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真正修传统药德素养、懂现代药物法规、精职业岗位技能、通国际行业标准的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
 
  1高职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现状与需求
 
  为了确保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行业、医药专业领域的实际需求相一致,解决毕业生就业的核心问题,更有效地满足行业企业发展与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同向同行,同时为规范化办学、深化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自2021年1月份以来,本学院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对医药企业及毕业生进行了调研,针对学生所在的药品相关的检验分析、生产质量管理、研发、经营质量管理等岗位,对其实习就业与发展进行全面调研分析。结合医药企业对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的录用情况及未来人才的需求渴望、毕业生资格证书的认可度、校企合作意向以及目前在岗人员的学习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动手能力、专业素质与技能等,与企业人力资源主管、质量管理部门主管、生产部门负责人及企业主要技术骨干等进行了深度对话,听取了企业对学院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职业教育、教学的反馈和建议。同时,对同行院校、本专业部分在校生以及毕业生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对本次调研结果进行了归纳分析。
 
  1.1企业调研
 
  通过对30多家不同类型的药企进行调研,获得了各企业未来几年对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相关岗位的需求情况。通过分析发现,大中型药品生产企业目前和未来对高职人才的岗位需求主要集中在质量检验员、生产操作工和药品销售员。其中,对药品质量检验岗位的需求占比稳定,对药品销售员需求占比稍有下降,对生产操作工的需求稍有减少,可能与企业自动化生产有关。
 
  大多数企业认为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应注重实验安全方面的培训,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礼仪、心理承受能力,注重培养分析化学、药理学等基本药物知识。调查数据还显示,制药类企业对员工的从业要求已经从唯学历论逐渐向学历和能力并重的模式转变。
 
  1.2同行院校专业调研
 
  通过对同类院校专业开设情况进行调研,发现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在20个省(区、市)共50所高校中开设,说明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仍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结合同行院校专业调研,发现我校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师资力量缺乏,尤其是实践管理人员;双师素质不高;实验实训条件不足;实践教学组织不合理;校企合作紧密程度仍需加强等。
 
  1.3毕业生调研
 
  通过分析毕业生所反映的专业课程开设建议,90%以上学生认为专业课程的设置非常合理,无论知识结构还是专业能力都可以满足岗位工作的需求。学生普遍认为,在校期间所学习的药物分析技术、药物制剂技术、药品GPM实务、药理学、药事管理与法规等专业核心课或拓展课非常重要,认为药物分析技术最能满足工作需求,同时提出仪器分析实训、药品生物检定技术实训课程需要加强。部分学生提出要更加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及增加实验实训课程的比例。
 
  1.4调研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相关职业岗位所需的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开展调研,发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存在以下问题:教学内容单一,课程案例更新缓慢;师资、实训条件存在一定不足,实践课程比例需要进一步增加;企业参与课程教学的比例不高。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现状与需求分析如图1所示。

\
 
  针对上述问题,遵循“岗位性、技术性、实用性”的培养原则,以工作任务为主线,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参照职业标准,在科教融合的背景下,校企联动共同优化能够满足职业岗位和素养要求的课程教学体系成为重中之重[5-6]。因此,应重点培养药品质量控制、药品质量监督与管理岗位的职业能力,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做中学、做中悟,以提升学生的岗位技能。
 
  2科教融合背景下高职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改革思路
 
  科教融合是推进教学与科研的融会贯通和协调发展,强调科研育人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改革,如图2所示。
 
  2.1深化科教融合,创新教学模式
 
  基于对高职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就业现状和行业需求的调研分析,发现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质量检测与管理、药品销售、技术服务等工作。然而,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以及健康医疗事业的发展,对高职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具备发展性、符合时代性、贴合实际应用的新要求[7]。因此,将学生的能力培养与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应用方向相结合,改革传统实践类课程模式化、流程化、脱离实际应用的弊端,构建创新性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
 
  结合以上分析,在科教融合背景下,根据我校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扎实落实“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教育理念,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良和优化,设计构建科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教学模式。围绕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强化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创新实践的能力,打造出更为完善的教学模式,促进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再优化,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感,引导学生树立“矢志创新、科技报国”的远大志向,为我国医药领域的高质量发展输送更多具有世界眼光的优质人才。
 
  2.2聚焦科研动态,优化教学内容
 
  在对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核心课程任教教师的调研中发现,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6人,占比92%,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4人,占比44%,高层次学科带头人2人,人才结构合理。另外,23名教师的研究方向涵盖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免疫药理、药剂学、生药学等多个学科,长期从事药品质量与安全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在与企业的深度互动、交流中能认清生物医药行业人才需求动向,把行业企业中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融入教学中,将应用研究的成果向教学转化[8]。围绕药品检验检测与分析相关的教学内容,涵盖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药品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药品生产经营与质量管理、药品数据管理等多个领域。综上,将优质科研案例融入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训的教学设计中,提升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时效性,促进科研创新,形成科研成果提升教学质量的良性循环模式,科研促教、科研强教。
 
  2.3搭建科教平台,实践体悟真知
 
  建设融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教协同创新平台是实现职教科教融汇的基础[9-10]。通过打造科教协同创新平台,科技与教育在人才、技术、资源等要素中贯通交融,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相辅相成,技术研发过程与人才培养环节无缝对接,技术进步与教育教学变革相互赋能,探索科教协同育人新模式,满足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促进科技创新、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例如,架构“一室一中心”教学团队结构,即一个专业教研室同时设立一个产业或技术研究中心,教学团队同时也是科研团队,实现教学与科研在一线教学中的融合;通过建立“大师工作室”“教授工作室”“名匠工作室”的方式,或将科技创新平台、实践教学基地等实体平台进行改造,构建综合性科教融汇平台,让学生在科研探索、创新实践中探寻专业知识、感悟真知。
 
  2.4科教赋能发展,打造校企共赢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学校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将其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应用,对当地行业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强大推动力。高职院校应与当地企业进一步对接,根据企业需求清单,形成科技合作清单并深入开展合作交流。教师围绕医药行业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进行创新改造,并积极开展项目研究,带动师生科研能力提升,为创新实施“产学研训用”于一体的校企协同育人实践提供资源保障。校企围绕生物制药技术的更新换代、医疗材料的更新升级、人性化特征明显的药品管理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共同致力于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人才培养,从现代医药制造业的新兴视角进行调整,推动当地医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助力当地医药企业高质量发展。
 
  3科教融合背景下高职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改革措施与实施成效
 
  一直以来,本学院始终聚焦健康中国背景下“新医科”发展战略新要求,积极投身到健康中国建设当中,瞄准未来制药和医药行业的创新型人才,努力探索新形势下行业拔尖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断强化学校专业特色,并充分发挥制药行业特色优势,持续推进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创新,探索在科教融合背景下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路径。
 
  通过成立科教融合协同育人工作组,不断推进科教融合协同育人工作体系建设,构建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灵活思辨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对学术研究的兴趣,提升其科研能力,具体表现如下:
 
  (1)坚持科研强教,创新课程体系。创新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实战化实践教学项目,先后将课题组教师的在研或刚结题课题转化为10余个课程子项目,融入到教学案例之中,实现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落地、理论与实践深入融合,使越来越多的优秀研究成果从抽屉里、书橱里、头脑里到了学校中、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中。
 
  (2)注重条件建设,构建教学资源。构建教训一体、先进实用的教学资源和实践环境,针对药品质量检测、GMP管理、GSP管理、仪器分析等基础知识以及药品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药品生产经营质量管理等多方面能力,有针对性地对教材、课件、教案、教学案例、慕课、实习软件、实习数据、实习指导书、实验环境等进行全面建设,适应了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需要。
 
  (3)校企共建平台,提升适岗能力。打造集人才培养、技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校企融合科教平台,建立长期的技术创新合作机制以及专利开发和转化机制,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开设与医药企业分析检验、质量管理等岗位相关的流程一致、内容一致、要求一致的实践教学项目,全面锻炼学生的岗位任职能力。借助学校产业学院的示范作用,与当地的医药企业等开展深度合作,通过聘请企业导师、组建创新团队、组织学生实习、建立实验室社团、达成成果转化协议等方式,推动校企协同育人。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实行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了科研促教、科研强教、科研兴教的科研育人作用。借助科研成果,优化教学内容,将最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校本教材、教学课件、实验案例等教学资源,发挥科研成果育人作用;加大学生科技奖励力度,拓宽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渠道,支持并鼓励科研团队吸纳在校优秀学生参与到最新研发当中,发挥科研项目育人作用;面向学生开放实验设备、开设实验课程和实验课题,与科技领军企业深度合作,加快建设校企协同育人实践平台,发挥科研平台育人作用;引导学生“敢闯会创”,身临其境感悟专业魅力,增强其实践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大力鼓励并支持学生参与到“互联网+”“挑战杯”等比赛中,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发挥科研实践育人作用;学校与学会、企业、科研院所开展深入交流,通过“请出去看、请进来讲”的组织形式,以“药品科技活动周”“全国安全用药月”“中医药文化服务月”等系列活动为抓手,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并举办“科学家面对面”“我的医药梦”等系列讲座,充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发挥科研文化育人作用。
 
  4结语
 
  随着我国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就业的岗位结构和类型结构将会随之发生改变,对人才需求也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通过调研发现,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资源匮乏、校企合作不紧密、学生适岗能力差等问题。因此,我校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科教融合背景下,深化教学改革,探索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科研与教学融合的协同育人途径,创新性实施科教融合教学模式,师生共推科研项目、共享科研成果,进而将最新研究课题融入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使教学内容“新药味”更浓。这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了学生钻研药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研思维,激发了他们对科研探索的热情,调动了他们在新药探究上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对药品安全领域有了更深的感悟、对药品质量与安全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了他们在制药工程实践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了教学、科研互促共进的目的,为培养修传统药德素养、懂现代药物法规、精职业岗位技能、通国际行业标准的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翁晓滨,李家春,田林双.以“双创”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高职院校实践实训教学体系:高职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例[J].山西青年,2023(17):144-146.
 
  [2]王艳红,任玉红,王广珠,等.高职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五元闭环”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海峡药学,2021,33(11):114-116.
 
  [3]王亮,郁惠珍,汤俊梅,等.基于OBE理念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改革实践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3(1):77-80.
 
  [4]吴雪梅,叶俊伟,潘艳秋,等.“一体两翼,四轮驱动”的化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和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23,40(4):13-16,98.
 
  [5]陈晓勇,李雪梅,曹洪战,等.动物遗传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科教结合、专思融合教学改革创新实践[J].黑龙江动物繁殖,2023,31(1):65-69.
 
  [6]侯德义,邢佳,宗汶静.基于科教融合理念的课内外深度协同教学体系改革与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23(1):9-15.
 
  [7]叶小华,周舒冬,李丽霞,等.大健康背景下“科教+产教”融合的高级医学统计学教学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23(7):9-12.
 
  [8]李艳霞,娄本勇,陈毅挺,等.着眼产教融合,加强制药工程人才培养[J].广东化工,2023,50(1):229-231.
 
  [9]刘世皎.科教融合视域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以西北工业大学为例[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3,35(5):61-65.
 
  [10]王琴,刘碧林,张潇丹.新形势下“岗课相融”构建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思考[J].化工管理,2023(16):44-46,57.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8136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