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字化发展下,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进一步优化资源的配置,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价值,同时还能提高事业单位公共服务的质量,在公众心中树立良好的公信力。本文分析了数字化发展下事业单位预算教学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策略,旨在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质量,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
[关键词]数字化,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
0引言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事业单位传统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逐渐暴露出一定的不足,已经无法满足事业单位现阶段的发展。事业单位作为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预算绩效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政府服务效能的提升。因此,数字化发展下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优化预算绩效管理的方法和模式,进一步提高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从而更好地指导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决策。
1数字化发展下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
1.1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价值
数字化技术为事业单位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和分析工具,使预算绩效管理更加精准、高效。数字化技术能够实时追踪和分析财政资金的流向,从而更全面地了解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事业单位还可以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及时发现财政资金配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同时,通过收集和分析历史数据、市场数据、行业数据等,事业单位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资金需求,评估项目效益,做出更加合理的预算决策,从而有效避免资金浪费现象,确保资金得到最大化的利用[1]。另外,数字化技术还能够推动事业单位之间的协作和共享。通过建立预算管理的信息系统,各部门之间可以实时共享预算数据、管理经验和工作情况等,从而共同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水平。这种协作和共享不仅可以优化资源配置,还可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总之,数字化发展下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加强,可以进一步优化各项财政资金的配置,从而切实发挥各项资金的价值。
1.2提高事业单位公共服务的质量
数字化发展对事业单位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具有显著的作用。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事业单位可以更加精准地识别公众需求,从而为其提供更加高效、个性化的服务。数字化技术能够使事业单位快速收集和分析公众需求数据,从而更加准确地了解公众的实际需求,指导事业单位制定更加符合公众需求的服务策略,提供更加贴近民众的服务。同时,数字化发展下通过引入智能化的服务系统,事业单位可以实现自动化处理、快速响应等功能,从而大大提高其服务的效率。数字化服务系统还可以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渠道,如在线咨询、在线办理等,让公众享受到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体验。总之,数字化发展下,通过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可以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高其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从而更好地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1.3提高事业单位的公信力
数字化发展下,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可以指导政府建立更加透明、规范和高效的工作机制,从而有效改善事业单位的工作氛围。通过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平台,事业单位可以实时发布政策信息、项目进展等,增加其工作的透明度,让大众更全面地了解事业单位工作的全貌,从而进一步增强大众对事业单位的信任度,促进其与大众的良好互动[2]。同时,通过引入电子政务系统,事业单位可以建立起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减少人为的干预和错误,不断提高其工作效率。这种规范性有助于政府形成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另外,通过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实现自动化处理等功能,政府可以更快速地响应公众需求,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这种高效性有助于政府形成快捷、高效的工作作风,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5]。
2数字化发展下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策略
2.1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意识
数字化发展下,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强化管理人员和基层人员的预算绩效管理意识,从而更好地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预算绩效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将其作为提升单位运营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决策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绩效导向,将绩效目标作为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价的重要依据。同时,管理层人员还要充分发挥其表率作用,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意识。管理层人员要明确自身在预算绩效管理中的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预算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推动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深入开展[3]。管理人员要进一步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意识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基层人员的意识。事业单位要加大宣传的力度,通过内部会议、培训等方式,向全体员工普及预算绩效管理的理念、方法和重要性。同时,还可以通过组织专题培训的方式,提高员工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事业单位还要积极营造以绩效为导向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基层员工的意识,让其更自觉地将绩效理念融入日常的工作中。事业单位可以通过设立绩效目标、开展绩效竞赛等方式,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形成人人关心绩效、人人参与绩效的良好局面。总之,数字化发展下,事业单位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进一步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识,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在事业单位中得到有效的实施并取得显著的成效。
2.2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是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范开展的重要指导依据。因此,数字化发展下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强化管理机制的建设和完善。首先,绩效目标的设定是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的基础。事业单位要对实际的发展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准确掌握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绩效目标,确保目标的具体性、可衡量性和可达成性。预算绩效目标要涵盖事业单位的各个方面,如财政资金的分配与使用效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果、管理成本的控制等。其次,事业单位要建立严密的监控体系,对预算绩效目标的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的跟踪和监控。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及时发现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纠正[4]。同时,事业单位还应加强内部控制,确保预算绩效管理的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事业单位还要定期对预算绩效目标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评估结果应客观、公正、全面,既要关注目标的完成情况,也要关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评估反馈,事业单位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阶段的预算绩效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最后,事业单位应根据评估反馈的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包括优化绩效目标的设定、改进执行监控的方法、加强评估反馈的力度等。通过持续改进,事业单位可以不断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水平,实现财政资金的优化配置,提高服务质量和优化管理效能的目标。
2.3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数字化背景下,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推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高效化、规范化的重要方式。构建先进的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的有效收集、分析和利用,能够显著提升预算绩效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其一,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构建一个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要具备数据收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展示等功能,确保能够全面覆盖预算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该系统的建立,事业单位可以实时掌握预算执行情况、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等重要信息,为其各项决策的制定提供有力的支持。其二,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数据的整合和共享。事业单位应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整合各部门的数据资源,可以形成更全面、准确、及时的预算绩效管理数据库,为各部门工作的开展创造更便利的条件和支持[5]。其三,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还要注重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事业单位应积极引入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有效提升预算绩效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度的挖掘和分析,发现其中潜在的风险或机会,为预算绩效管理提供更加精准、科学的决策支持。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事业单位还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
2.4加强监督评价工作的开展
数字化发展下,要增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的效果,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进一步规范预算绩效管理的行为,确保预算绩效目标更顺利地实现,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持续发展。一方面,明确监督评价的标准。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绩效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确保评价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监督评价标准和指标要涵盖预算执行的各个环节,如预算编制的合理性、预算执行的规范性、预算绩效的达成情况等。同时,监督评价工作还要贯穿预算绩效管理的全过程。从预算编制阶段开始,事业单位就应对预算的合理性、可行性和绩效目标进行初步的评价。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应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6]。在预算执行结束后,还要对预算绩效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轮预算编制提供参考。另一方面,注重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参与。除了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的自评外,还应邀请外部专家、审计机构等第三方机构参与评价工作,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同时,还应加强与社会公众的沟通和互动,积极听取其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增强预算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另外,在加强监督评价工作的过程中,事业单位还应注重建立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对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事业单位应给予一定的表彰和奖励,进一步激发工作人员的热情。对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不力的部门和个人,事业单位则应采取相应的约束措施,如通报批评、调整预算等,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2.5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数字化发展下,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专业的人员队伍的支持。因此,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加强人员队伍的建设,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事业单位要建立科学的人员培训机制,为预算绩效人员的学习和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对预算绩效人员实际水平的分析,事业单位要制订详细的人员培训内容和计划,定期组织人员开展培训活动,从而不断提高预算绩效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比如,事业单位可以组织预算人员开展预算管理知识、绩效评价方法等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增加预算绩效人员的知识储备,提高其预算绩效管理的水平。在组织人员培训的过程中,事业单位要加强绩效人员实践能力的提升,通过组织绩效人员参加各种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其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成长,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水平。另外,事业单位还要制定严格的人员招聘和选拔机制,结合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制定详细的人员招聘的标准和要求,对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工作经验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具体的规定,通过严格的人员选拔程序,确保选拔出具备较高综合素质和潜力的人员加入预算绩效管理的队伍。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发展为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事业单位应充分认识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性,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识和机制建设,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不断努力和探索,事业单位可以在数字化发展的浪潮中不断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水平,切实发挥其为大众服务的效能。
主要参考文献
[1]林彦兵.基于数字化背景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J].财经界,2023(20):63-65.
[2]曾忠义.浅谈数字化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J].财讯,2023(13):168-170.
[3]也卫琴.数字化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3(6):15-17.
[4]孟佳.基于内控的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措施分析[J].财会学习,2022(25):64-67.
[5]胡雨薇.数字化背景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J].财富生活,2022(8):67-69.
[6]杨琢.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商业会计,2022(7):81-83.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80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