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首先阐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影响,然后分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最后深入探讨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路径,包括组建复合型财务人才队伍,提高财务信息网络安全管控水平,加快业财融合信息化平台建设等,以期助力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
0引言
自2019年1月1日起,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现已成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指导性制度规范,原有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3〕218号)、《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等不再执行。随着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贯彻落实,各行政事业单位均需要根据其要求来持续改进会计业务,以此来适应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新要求。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紧扣财政改革与发展方向,与当前时代的发展形势相适应,可有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1]。政府会计制度在改革,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与更新,尤其是要全面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各项财务工作能够落实到位[2]。当前,在多方推动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中已逐步贯穿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将其财务状况更好地展现出来,但推进效果还有待改善,仍需要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尽快全面贯彻落实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因此,当前不但要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转变其思想意识,还要通过财务信息化建设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的共享效率与透明度,为管理层精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1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影响
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实施,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原有的财务运行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如财务系统的整合与交换,以及会计核算职能的变化等,这些变化均需要更高效的财务信息化系统作为支撑[3]。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具体如下。
1.1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化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由于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要求采取“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并行的双体系,行政事业单位不仅要使会计核算软件满足日常会计工作的需求,还要专门设置平行记账触发机制,用软件自动审查来代替原来的人工审查,尽量降低核算的出错率,以有效减少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与此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还要立足于当前财务工作的实际需求,建立健全一系列智能工具,使之成为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利器。此外,为了达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软件还要具备拓展性电子报表功能,即可自动实时生成报表与附注(涵盖决算报表、财务报表等)[4]。由此可见,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亟须建立性能更优的财务信息化系统予以应对。
1.2可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内外部信息系统的协同性
纵观当前各行政事业单位开展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可知,对内需要履行成本费用核算职能,对外需要应用相关管理单位提供的管理信息系统来完成税费汇算、国库支付等多项业务,而行政事业单位往往会选择与相关管理单位不同的专业财务软件,导致其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存在一定的“孤岛化”“碎片化”问题。而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下可利用统一的会计制度内容促进各个单位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内外部信息系统的协同性。
1.3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绩效与会计信息透明度
在原有会计准则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财务管理时经常出现出错率高、数据统计难、工作量大等问题,且各行政事业单位所执行的财务管理绩效评价机制存在明显的区别。而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实施能够让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绩效与预算编制、决算等工作实现深度融合,优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绩效评价机制[6]。与此同时,原有会计准则制度并未将成本核算囊括其中,因而无法精准评价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决策活动的有效性,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则不然,妥善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可让行政事业单位紧紧围绕“权责发生制”出具财务报告,围绕“收付实现制”出具决策报告,既让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绩效与会计信息透明度得到显著提高,又可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化建设明确方向。
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严重缺乏财务复合型人才
21世纪,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才,财务信息化建设方面也不例外。在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财务信息化建设,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既要对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内容和要求有深入的了解,也要具备扎实的财务管理专业知识,还要有一定的信息化技术能力,尤其是要熟练使用信息化软硬件。不仅如此,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提倡业财融合,财务人员还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目前所开展的业务活动有一定的了解,这就离不开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与交流。然而,行政事业单位现有的财务人员基本都是会计专业出身,在财务信息系统的应用方面往往大多局限于财务数据统计、会计核算等,信息化技术水平普遍较低,再加上有不少财务人员的沟通能力有限,导致行政事业单位严重缺乏综合素质较高的财务复合型人才。财务复合型人才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的建设。
2.2网络安全风险防范措施有限
在原有会计准则制度下,有相当数量的行政事业单位都是在局域网内运行财务信息系统,甚至使用的是离线单机版系统,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处于割裂、孤立的状态,很容易出现财务信息滞后的情况。当前,一系列先进的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系统中,使之由封闭逐渐走向开放,让财务信息在行政事业单位多部门之间实现了共建共享,但也带来了较大的网络安全风险。特别是在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执行之后,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系统还要每日与外部系统交换大量的数据,网络安全问题亟待解决。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系统主要存在两大风险源:一是系统管理风险。部分财务人员的网络安全警惕性不高,登录密码较为简单,甚至密码是简单的“123456”“000000”“888888”“666666”等,易被破解。二是信息共享风险。财务数据的开放共享大幅度增加了其被黑客入侵、感染病毒的可能性,严重威胁到财务数据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2.3财务信息化平台建设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日益加快,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日益繁杂,难度也在逐渐加大。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公共部门,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各项工作均需要高质量完成,而财务工作又是行政事业单位日常工作
的重中之重,社会关注度更高,需要最大限度避免出现财务风险,因此,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而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对财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强调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与业务活动融合在一起。但令人遗憾的是,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信息化平台建设方面的投入还不够,这就造成了建设力度不足,实际效果较差,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还未能将财务管理工作与业务活动结合在一起,形成“两张皮”的现象。由此可见,开展“业财融合”信息化平台建设已成为迫在眉睫之事。
3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路径
3.1组建复合型财务人才队伍
无论是财务信息化建设,还是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实施,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的工作由原来的以会计核算为主变为以复合型管理会计为主[8]。财务人员除了要在财务管理专业方面持续钻研,还要学会利用信息化工具来开展大数据分析。除此之外,由于原有会计准则制度已经使用多年,很多财务人员都已习惯,在日常工作中也深受其影响,所以在会计制度衔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定的难度,财务人员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要求。鉴于此,行政事业单位很有必要强化财务人员的培养工作,组建起复合型财务人才队伍。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要以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对财务人员开展专业知识培训,聘请拥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学者到单位来开展培训,由其组织财务人员来反复学习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深入钻研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各项功能,尤其是要及时对财务人员在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切实提高其信息技术水平。其次,行政事业单位要重点培养专业对口、学历较高、理解能力较强的财务人员,为他们搭平台、全力推动其快速成长,在适当的时候还可以选派优秀人才到已完成财务信息化建设的企事业单位顶岗学习[6]。最后,行政事业单位要紧紧围绕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在招聘时适当提高门槛和要求,全力挖掘兼具信息技能与财会知识的人才,为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3.2提高财务信息网络安全管控水平
财务信息安全是确保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顺利落实的重要条件之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要立足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来健全和优化财务信息化管理制度,尤其是要将内部控制融入其中,对业务流程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对各个岗位所对应的职责进行明确,基于岗位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牵制审核机制、数据访问权限等,杜绝不必要的交叉操作,力争在制度层面做好网络安全风险防范工作。
具体到实践层面,行政事业单位要认真梳理各财务人员的工作任务和岗位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其系统操作行为进行约束和控制,还要购买专用U盘、移动硬盘等,只允许财务人员在特殊情况下使用,且使用之前要做好病毒扫描、查杀等工作;由专人负责在系统内上传相关的通知公告、规章制度等,防止财务人员因自行上网下载而使系统感染病毒;定期开展财务数据备份工作,还要做好病毒库的升级工作。除此之外,要做好财务信息网络安全管控的日常宣传工作,在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内部形成良好的氛围,全面增强财务人员的网络安全风险防范意识,还要构建起财务信息安全责任清单,坚决执行“谁出错,谁负责”的原则,尽量避免出现财务信息安全事件。
3.3加快业财融合信息化平台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要全面贯彻落实业财融合理念,基于内部控制系统梳理业务流程,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管理信息系统,更好地让财务管理与业务活动实现深度融合。利用“中间数据库”无缝衔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系统数据,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各系统数据的共享共用,必要时还可应用人工智能辅助工具,助力财务工作的智能化、平台化。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还要将预算绩效管理与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融合在一起,构建起绩效管理与评价制度,纵向要贯穿于不同的政府层级,横向则要实现绩效业务全覆盖,还要与各大绩效业务关联方(如监督机构、第三方等)有效对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质量。此外,行政事业单位还可将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区块链技术等先进技术应用于财务信息化平台建设中,切实提高单位财务管理的质量。
4结束语
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既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精准度,又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效率,使之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在建设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要始终以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为导向,形成良好的财务信息化管理氛围,采取多种措施来全力增强财务工作的可靠性与有效性,为单位财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莫运春.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的建议[J].财务与会计,2020(4):82.
[2]宋菲菲,史红.浅谈政府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推动[J].预算管理与会计,2018(10):58-60.
[3]卢倩.新政府会计制度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2(9):75-77.
[4]吴茵.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商讯,2021(11):53-54.
[5]王安宁.行政事业单位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执行机制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3(17):68-70.
[6]陆梦岚.新政府会计制度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财讯,2023(17):138-140.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79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