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 > 正文

数智化时代高校应用型财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11-11 11:23:3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随着数智化时代的来临,财会领域也迎来质的变革。在区块链、智能机器人、云计算、ChatGPT等技术的支持下,财会行业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对高校培养应用型财会人才提出新的要求。为满足数智化时代人才培养需求,高校亟待探索高效的应用型财会人才培养路径,提高财会人才培养质量。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绍数智化时代应用型财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然后分析数智化时代高校应用型财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最后探索数智化时代高校应用型财会人才培养路径,以期为相关高校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数智化,高校,应用型财会人才,人才培养
 
  0引言
 
  党的二*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1]。新经济形势下,财务会计作为企业运营中的关键工作,对高校培养应用型财会专业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深入分析数智化时代高校应用型财会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进一步探索应用型财会人才培养的最佳路径,是顺应数智化时代发展要求的良策之举[2]。
 
  1数智化时代应用型财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1.1优化课程设置
 
  数智化时代,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均在持续优化升级,进而要求高校培养出高质量的财会人才。高校培养的财会人才不仅要拥有运用财务专业知识的能力,还要具备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因此,高校应重视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增设信息技术科目,如移动支付、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RPA)学习、数据处理技术、云计算、Python基础等,让学生尽早接触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培养他们财务数据挖掘、整理、分析等技能。

\
 
  1.2重视实践教学
 
  数智化时代,单一的理论教学已无法满足人才培养需求,所以,高校要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重视实践教学,搭建校企实践基地、教育资源信息沟通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校内多开设学生能动手动脑的课程,如实训、基地模拟演练、实习等,增加学生参与实践项目的学习时间,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1.3促进跨学科合作
 
  目前,数智化时代对应用型财会人才的要求更高,高校人才培养任重而道远[3]。数智化时代的财会人才应与其他跨领域、跨学科的专业人才进行合作,这就要求高校实施跨领域、跨学科的教学模式,增设跨学科科目,让财会学生跟随行业专家参与到项目中,培养他们跨学科协作能力。
 
  1.4培养创新创业精神
 
  数智化时代,财会人才应具备创新能力。因此,高校在应用型财会人才培养中应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还要借助创新创业的比赛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挖掘学生创新创业的潜力。
 
  1.5强化校企合作
 
  数智化时代,高校还要重视校企联盟,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将大三、大四学生送去企业实习,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培养其为人处世、团结协作、理实结合的能力。
 
  2数智化时代高校应用型财会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
 
  2.1数智化财会课程资源匮乏
 
  当前,高校财会课程仍以手工会计模拟、会计分录、简单数据整理等为主,在信息化财务工具、技术的学习应用方面存在短板。例如,云计算、智能机器人等技术几乎未在财会课程中体现,没有可以参考的教学案例,并且欠缺决策支持、数据分析等课程资源,实际案例和实践操作的支持难以保障,徘徊于理论教学的数据分析。这样一来,学生无法接触技术工具和真实数据,自然不会深入分析财务数据。此外,财会相关专业难以提供技术辅助,如个别高校的财务大数据分析、企业战略与风险管理等课程过于简单化、理论化,没有开发数智化财务大数据分析、数智化风险管理等课程。数智化财务会计课程资源匮乏,导致课程设置与财会行业数智化人才需求不匹配。
 
  2.2教学模式创新性不足
 
  首先,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但现实情况是,许多高校仍采用知识传授和理论讲解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缺乏互动和实际操作的机会,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自然难以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其次,许多高校存在实践教学滞后的问题,课堂上缺乏真实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束缚了学生创新能力、主观能动性、决策能力的提高;学生没有机会体验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难以在实际工作中学以致用,实操能力自然也就难以得到锻炼。最后,高校教学往往难以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缺乏新兴的数智化教学工具的应用,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很难获取行业最新资讯,无法培养学生数据分析和挖掘、电子支付、数据处理等方面的技能。
 
  2.3跨学科教学融合度低
 
  新时代,财务会计转型升级需要与大数据、区块链、智能机器人等技术融合。财会学科的人才需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具备知识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因此,财会专业的学生在掌握基础会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懂得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分析数据。但现实情况是,高校课程设置呈现出相互割裂的现状,财会理论课程较多,融合信息技术等课程几乎为零。当学生面对新兴技术时手足无措,学习难以开展,无法多维度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数智化时代,交叉融合不同学科课程,多元化配置高校财会学科的课程,不单单是课本内容的简单融合,还需要顺应时代潮流,主动与新技术、新专业、新思想进行融合,实现跨界融合[4]。
 
  2.4实践教学缺乏重视
 
  首先,高校设置财会专业课程体系时,没有高度重视实践教学。高校在设置财经专业的实践课程时,存在理论课脱离社会实践、实践课交叉重复等问题。其次,很多学生由于实践机会少,对未来工作尚无清晰的概念,比较迷茫,其主动探索意识弱、动手能力较差。再次,高校的实验设备技术较为老旧,不能顺应时代发展需求也没有进行优化升级,特别是涉及财务管理的软件,软件系统陈旧过时,与当前数智化时代要求不符。最后,大多数高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有待提升,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没有深刻体会到实践教学的意义。
 
  2.5人才考核评价不合理
 
  当前,财会人才需要具备更高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信息素养等,要懂得信息技术、中级财务会计、审计学原理、数据挖掘等方面的知识,而高校财会人才考核评价体系侧重传统知识的考核,偏向单一方面,无法有效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次,高校未与企业合作搭建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应用型财会人才的评价标准与企业要求脱节,导致学生在学校取得的一些证书和荣誉,走向职场后并不具备竞争优势。
 
  3数智化时代高校应用型财会人才培养的路径
 
  数智化时代,高校作为财会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积极响应时代发展需求,确保培养的财会专业人才能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融合数智化信息技术,具备跨学科、跨领域的多维度知识体系,如“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信息技术+审计实务+数字化云财务”等知识体系。为此,高校应以培养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财会人才为目标,依托信息技术,结合新文科建设内涵,探索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实现财会人才培养与社会行业需求相融合、教学模式与数智化时代相融合、不同学科课程相融合的应用型财会人才培养路径。
 
  3.1突出课程数智化应用导向
 
  结合数智化时代要求,重构财会专业课程设置,突出课程数智化应用导向,增强学生数智化技术的运用能力。高校在设置财会专业课程时,应整合融入数智化相关课程,加快智能化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的双向交叉,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框架更加信息化、全面化、系统化,培养数智化财会人才。课堂教学过程中,借助典型真实案例,让学生运用数智化教学工具进行模拟分析,学习新软件操作技巧。此外,高校还应提升青年教师的数智化教学水平,引进具备数智化技术的教师,强化教师的数智化技术应用培训,建设一批具有数智化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高水平教师团队。

\
 
  3.2创新和优化教学模式
 
  信息化时代,高校实施跨学科综合型人才教育战略的前提是创新教学模式。高校要创新和优化教学模式,丰富学生的学习渠道,提供多元化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高校可以引入在线学习平台,购买线上学习工具,提供优质网课,搭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平台,实现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源数智化,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自主学习。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的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主观能动性以及灵活性。另一方面,高校可以结合虚拟仿真技术构建实践平台,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开展在线协作的实践项目,激励学生参加实践项目,锻炼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广度,能够更好地适应数智化时代需求。
 
  3.3实现跨学科内容相融合
 
  如今,数智化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便利,改变了传统会计工作模式,对财会专业的学生也提出了新要求。财会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要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专业进行深度融合,加强不同学科的交叉[4]。建立有效的财会专业课程体系,全面系统地利用现有资源。另外,高校优化财会课程设置时,需要考虑与时俱进,顺应新时代数智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创建跨学科内容融合机制,融合财会专业相关的课程内容,弱化学科边界,打破学科壁垒。除此之外,跨界融合专业课与通识课,培养学生掌握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增强素质化教育优势[5]。
 
  3.4重视实践教学,加强校企合作
 
  理论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实践,因此高校需要重视实践教学。一方面,高校可以模拟企业工作环境为学生打造实训基地,扩大实训场所,建设基础实践设施,按需按时更新,如学校实训机房的软硬件设施能满足实践要求,为学生提供与时俱进的校内实践平台,紧跟数智化发展的步伐,从而在未来更好地满足工作需求。另一方面,加强校企合作,重视实践教学,聘请企业专家举办实训讲座,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促进学生专业知识与实践岗位相结合,以培养出高质量人才。此外,高校教师应主动参加培训,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丰富实践经验,领悟实践教学的意义,更好地服务学生。
 
  3.5优化教学考核评估方式
 
  在教学考核评估层面,高校应加强与行业协会的沟通,了解行业对财会人才的要求和需求[6]。高校可以定期开展座谈会,与行业资深人士深入交流,洞察行业急需财会人才应具备的核心技能,明确行业关于应用型财会人才的标准,并将行业要求和人才标准融入教学考核评估中,提高教学考核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并将评估结果反哺教学,使教师根据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确保学生能够满足行业的实际需求[7]。另外,高校应丰富评估主体,如加入自评、学生互评、系统评价等,以保障教学评估的合理性。
 
  4结束语
 
  数智化时代,高校应用型财会人才的培养任重而道远,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应当长远谋划。当前,高校应抓住数智化技术的发展优势,持续探索应用型财会人才培养路径,如突出课程数智化应用导向、创新和优化教育模式、实现跨学科内容融合、重视实践教学、加强校企合作、优化教学考核评估方式等,实现人才培养路径多维化,以培养出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财会人才,从而更好地适应财会行业的发展和变革。
 
  主要参考文献
 
  [1]唐衍军,蒋尧明.跨界教育理念下的新文科会计人才培养[J].财会通讯,2021(11):161-164.
 
  [2]张庆华,彭晓英,况培颖.数字经济时代商科应用型财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2(1):164-167.
 
  [3]何圣财.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大学,2020(32):36-37.
 
  [4]吕沙,丁明鲜,汪瑞.新文科背景下“交叉融合”财会人才培养探索[J].财会通讯,2023(9):172-176.
 
  [5]蔡显军,陈清蓉,温素彬,等.新文科背景下智能会计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J].会计之友,2022(3):135-140.
 
  [6]何小丽,杨净雯,薛永刚.数智化转型背景下应用型财会人才培养的探索[J].财会学习,2023(33):145-147.
 
  [7]孙倩,宋在科.应用型本科高校智能财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财会通讯,2022(11):167-171.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guanlilunwen/7957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